还看今朝(校对)第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895

  一等奖一万元一名,二等奖三名每名五千元,三等奖十名每名一千元的奖励,足以吸引无数人侧目,而评委也由湘南省委宣传部一名处长和星城几所高校的中文系教授和专家来组成,体裁不限,内容限定为歌颂建国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这个活动在湘南省所有大中院校和中学乃至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推开。
  由于这一次是由东方红酒业提供赞助,所以奖金数量远远超过之前任何一次活动,无论是从政治层面还是经济刺激角度,都引起了许多文学爱好者的兴趣。
  这项活动从九月中旬开始,一直要持续到国庆后,然后评选出来的获奖者,也会给予奖金和证书。
  这项活动也是通过了郭业山的同学关系,给湘南省委宣传部电话上进行了沟通,而东方红酒业也主动上门提出了这个创意构想,也获得了湘南省委宣传部的鼎力支持。
  一连串的铺天盖地的宣传顿时就把东方红酒业的名气炒响,来自白酒之乡汉川,向领袖致敬,几乎是没有人能抵挡得住这种全方位的宣传炒作,东方红酒红了!
  “怎么回事?”沙正阳话音刚落,宁月婵已经激动的道:“正阳,好消息,从昨天到今天,我们又接到了二十二家渠道商的电话,其中长沙以外的批发商就有八家,而且我估计今后这几天里还会增加,算了算,起码还需要半斤装的精品东方红一万件,二两五装的精品东方红一万五千件!”
  “恐怕不够!”毛国荣也是满脸兴奋,一炮而响,甚至这一炮还未真正打出去,就已经响了!
  “还有十多天演唱会才会开演,这意味着还会有十多天的发酵期,这十多天里我们的广告宣传都不会停止,而当我们的酒送到开始铺排出去,消费者品尝之后,应该会接受,那么也就是说口碑还会进一步上升,热度还会进一步拔高,我觉得,这需求量还会进一步加大,这些渠道商鼻子比谁都灵,现在连最迟钝的糖酒公司都要求进货了,足以说明一切了。”
  “唔,毛哥觉得我们该如何?”沙正阳示意大家入座,虽然内心也很激动,但是毕竟前世今生经历太多,沙正阳还是能保持着情绪的冷静。
  “我估计应该提前做一些准备,国庆期间我们不是有一个活动么?‘为祖国母亲献礼,向领袖故乡致敬’的品酒活动么?”毛国荣显得更加自信。
  “这个活动我们可以搞得更大一些,在演唱会外围选择一处最繁华的地段,可以在几所高校里去临时招聘一批形象气质好的女学生,租一批旗袍来让她们穿上,再制作一批有我们东方红酒业的绶带来现场邀请来往客人品酒,为陈酿东方红预热!”
  “毛哥,你不是说陈酿东方红要缓一步么?”沙正阳笑了起来。
  “这个也要因势而变,现在我们的第一批产品已经开始抵达铺货,预计今天就可以下去,也就是说这个声势已经起来,很快口碑也会树立起来,正是接力而上的好机会。”毛国荣目露精光,“利润更高的还是陈酿东方红,这一块我们不能忽视。”
  “那铺货呢?”沙正阳目光落在宁月婵脸上。
  宁月婵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爽直的点点头,“毛科长说得对,我还是保守了一点,可以让厂里发两万件半斤装的精品,三万件二两五装的,另外再送两千件一斤装的陈酿来!”
  毛国荣精明,宁月婵大气,沙正阳心中也是暗自嘉许。
  毛国荣没有说宁月婵的铺货量太小,只是从目前的局面来就行了分析,进而提到了自己都认为局势发生了变化,原来自己提的设想都要改变了,连本来押后的陈酿东方红入市也要加快脚步。
  而宁月婵也闻弦歌而知雅意,并且很爽快承认了自己有些保守了,并且马上做出了改正。
  这一番不动声色的对话也让沙正阳都不得不承认商场一样是一个打磨人情商和智商的试金石,别以为自己有了前世几十年记忆和经历就可以小觑其他人了,只要给这些人机会,他们一样可以鱼跃化龙。
  意见一统一,立即就执行,好在前期沙正阳也有意识的要求厂里先提前生产灌装,赌这一把,现在看来赌对了,否则在时间上还真有些来不及。
第123章
耀眼
  曹清泰走进黄绍棠办公室时,黄绍棠刚放下电话,脸上略带一丝笑意,似乎在琢磨着什么,看样子黄书记心情不错。
  “清泰来了?”见曹清泰进来,黄绍棠含笑点点头,“坐吧,怎么样这段时间还能习惯吧?”
  曹清泰骤然被从县长位置上离开回市委办,黄绍棠估计对方肯定多少也还是有些情绪的,但黄绍棠这么久一直没有和曹清泰谈过话,只安排副书记朱建涛和对方谈了谈。
  朱建涛反馈回来的情况是曹清泰情绪还算正常,可能有些情绪但是都在可控范围之内,或者说能摆正态度,没有问题。
  黄绍棠也是有意要让曹清泰冷静一下。
  本来黄绍棠是很看重曹清泰的,有眼光,视野广,大局观强,思路清晰,或许稍微欠缺一点的就是在基层的历练,所以黄绍棠才会让曹清泰到银台这个工业大县去历练打磨一番。
  而且银台的书记贺仲业风格沉稳厚重,在银台威信也很高,就算是曹清泰工作中有一些小不足,有贺仲业坐镇,也无虞会酿出多大风波来。
  但没想到自己还是失算了。
  这不能怪贺仲业,也不能怪曹清泰。
  贺仲业大概没有想到曹清泰会在那种场合下有那样一番讲话,而曹清泰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番对经济工作的指导性讲话会被人有意无意的放大,最终上升到那种高度,不得不说这里边的原因发人深思。
  实在是正处在这个骨节眼儿上,有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说,那也是为了避免一些无端的争论,影响到工作,曹清泰还是经验少了点,没有考虑到在不同场合下自己作为县长言论的敏感性,才会酿出这么大一场风波来。
  黄绍棠是从省委常委、副首长升任省委副书记兼汉都市高官的,而在之前他先后在南粤和中央部委工作,到汉川工作时间并不长,加起来也不到三年,到汉都工作更是只有一年半时间。
  之前曹清泰在市委政研室里担任副主任,黄绍棠觉得曹清泰思路很开阔,一些意见想法也颇有见地,所以几次接触之后才慢慢熟悉起来,最后才把他安排到银台任职县长。
  只是没想到才半年时间就除了这么大一桩事儿。
  这也让黄绍棠深刻意识到在内陆地区思想的保守性和舆论环境的封闭性。
  安步当车和坐、等、看仍然是这边的主流思潮,宁肯等一等看一看,绝不肯跨线一步,这种心态不仅仅是在汉都,就是在汉川省内也一样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也是黄绍棠为之认真思考的问题。
  对曹清泰这样的干部黄绍棠当然要用,但如何用,怎么用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这也是黄绍棠之所以断然将其调回市委的原因。
  他不愿意让曹清泰陷入不必要的争论漩涡当中去,那样既可能会挫伤对方的积极性,也会给对方带来不必要的困扰,而这种环境下自己也不适合做更多的表态,所以回来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黄书记,我才从市委走半年多时间,哪儿能不适应?市委政研室的工作其实也是从属于市委办的,工作相通,熟悉起来也很快。”曹清泰笑着应答道,顺手也把手上的资料放下,“您要的材料。”
  “放在那里吧,我待一会儿再看。”黄绍棠目光里还残留着一抹思考之色,“你在银台也呆了半年,知道一家叫东方红酒业有限公司的企业么?”
  “东方红酒业?”曹清泰心中暗吃一惊,怎么黄书记问起这个来了,思念急转间,他点点头:“知道,是一家乡镇企业,好像才进行了重组吧,原来叫红旗酒厂,才重组不到两个月吧?”
  “哦?红旗酒厂?这家企业是一个什么情况?”黄绍棠一下子来了兴趣,一家乡镇企业,而且还是才经历了重组?
  “呃,红旗酒厂是原来南渡镇的一家乡镇企业,但是历史很悠久了,解放前在省内就小有名气,但解放后公私合营之后组建变成了集体企业,几经停产,八十年代初期也曾红火过一段时间,但规模一直不大。”
  这些情况都是沙正阳告诉曹清泰的,这会儿正好派上用场。
  “前几年由于白酒市场变化,这家企业就陷入了困境,加上企业前几年征地和租地,南渡镇欠了所在两个村不少钱没给,就以债转股的形式将部分股权转让给了东方村和红旗村两个村,近期南渡镇也派了一名干部前去负责重整这家企业,企业也更名为东方红酒业有限公司。”
  黄绍棠有些意外,怎么曹清泰对这家企业了解得这么清楚?再说曹清泰工作作风细致,也不至于对一家乡镇企业的情况掌握得如此详细吧?
  见黄绍棠目光里有些疑问,曹清泰苦笑道:“黄书记肯定觉得我怎么会如此了解这家企业吧?其实南渡镇派去重整这家企业的干部是我在银台时给我当了几个月秘书的一个小伙子,汉川大学毕业的,我回市委之后,他下乡镇工作到了南渡,然后就负责处理这家酒厂,他也来过我这里几次,也曾和我谈起过这家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所以我了解得比较多。”
  “原来如此。”黄绍棠恍然大悟。
  “黄书记怎么突然问起这家企业?”曹清泰好奇的问道:“这家企业也才重新恢复生产不久,还没有进入正轨吧?再说规模也不算太大,咱们汉都的白酒企业比这家企业大的少说也有十家八家吧?”
  “呵呵,没进入正轨?没进入正轨都这么牛,那要进入正轨,那还不知道怎么样了呢。”黄绍棠大笑了起来,“你不知道吧,刚才我在中央党校一个同学打来电话,他在湘南任职,他问我是否知晓这家企业,我说不太清楚。”
  曹清泰竖起耳朵,沙正阳告诉过他东方红酒业首先要打的市场就是湘南,而且就是要借助“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演唱会作为头炮来打开市场。
第124章
拔份儿
  “他说你们这家东方红酒业现在是红遍天啊,把长沙城搅得风生水起,电视、报纸天天报,而且大街小巷茶楼酒店都贴满了它的广告海报,而且居然还与湘南省委宣传部合办了一个献给领袖故乡——东方红杯‘庆祝国庆四十二周年’征文比赛活动,把整个湘南的大中专院校都躁动了起来,而且关键是湘南省委宣传部还很满意!”
  黄绍棠的中央党校同学在湘南省担任省政府副首长,在省政府那边分管商业这一块工作,而并不分管宣传教育这一块。
  不过这崔建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演唱会本身就在长沙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人气极旺,加上东方红酒业那极富特色和冲击力的广告海报言语,诙谐中不乏深刻,可谓前所未有,一下子就把长沙的市场给引燃了。
  再加上这个省委宣传部合办的这个征文活动,贴合了建国四十二周年的主题,一下子就让东方红酒业不但在市面上十分红火,连带着在官方也打响了名气,留下了极佳印象。
  没有谁不欢迎这样懂事的企业,自个儿花钱迎合官方的需要,主动来为国庆造势扬名,可谓相得益彰。
  所以黄绍棠这个党校同学才会打起电话来问他。
  老同学在电话里也是唏嘘感叹不已,称汉川白酒在湘南攻城略地,而湘南白酒企业竟然拿不出像样的反击方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东方红酒业就在湘南市场上一炮而红,看样子只怕中低端白酒市场真要被这个异军突起的东方红酒业给攻陷了。
  更让人想不通的这个东方红酒业竟然不是汉川白酒企业中几大名酒企业,所以这才是最让黄绍棠这个老同学感到恼火的。
  “既然能搞这样一个活动,怎么这家企业就没有想过和我们汉川省委宣传部或者我们汉都市委宣传部合作呢?”黄绍棠不无感慨的道。
  “黄书记,据我所知,这家企业其实是借了‘新长征路上的摇滚’演唱会这个活动才顺势进行了一个市场推广活动,如果没有这个演唱会,恐怕他们也不可能花这么大的力气去搞这个推广,而且你也知道咱们汉川的白酒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它一家乡镇企业,在市场营销和推广上,肯定也会选择薄弱环节突破,不可能在汉都这些地方来和几大名酒贴身肉搏,他们也没有那个实力。”
  曹清泰的解释让黄绍棠稍稍释怀,不过他并没有太在意这一点,相反自己老同学打来的电话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感慨,倒也让黄绍棠很高兴。
  在他看来这说明汉都一家乡镇企业都能在湘南省会攻城拔寨,足以说明市场经济的影响力已经深入到了人心。
  现在乡镇企业中具备这样的视野和市场营销能力的能人很少,更多的还是靠粗放式的经营和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价格优势来打市场,哪怕是沿海这样的人才也不多见,到没想到会在自己治下有这样的人才。
  “清泰,没想到你这个前任秘书居然还有些这么两刷子搞企业的能力啊,不简单啊。”黄绍棠沉吟着道:“他叫什么名字?汉川大学毕业的,毕业几年了?”
  “叫沙正阳,是90年毕业的。”曹清泰回答道:“他不是学经济的,但是利用暑期在全興酒厂打过两个暑假的工,搞销售,应该是在里边触发了一些灵感吧。”
  “哦?那他是学什么的?”黄绍棠大为惊讶,他不太相信这个说法,不是学经济管理的,只是在全興酒坊搞过一段时间销售就能执掌一家企业,进而造出这么大的声势来?
  长沙不是寻常城市,湘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素来出人才,要在长沙打响品牌,没有几下子是拿不出手的。
  虽说湘南没有驰名全国的几大名酒,但是偌大一个省,岂能没有几家像样的地方名酒企业,却被这个东方红酒业拔份儿了,如何不让自己那个老同学感觉颜面无光?
  “学中文的,他的文才很好,写东西是块好料子。”曹清泰斟酌了一下言辞,“其实银台县最早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南渡镇出来的,也就是他执笔的。”
  “嗯?”黄绍棠目光落在曹清泰脸上,曹清泰一脸坦然,黄绍棠目光悠悠一转,这才收回来,唔了一声,不再多说了。
  曹清泰有些后悔,自己还是有些心急了,不该这么急切的把沙正阳推出来,以后机会多的是。
  不过曹清泰倒也不担心什么,心底无私天地宽,沙正阳的表现可圈可点,自己就算是想把他调到市委办来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至于说现在不合适,可以等合适的时候再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