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6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0/895

  在裕城,沙正阳自然遇上了杜大伟、贝一河和楚天澜。
  裕城的状况不算太好,这不是某一个人能够扭转的,而且贝一河初下地方,前期肯定有一个适应过程,可这半年整体经济形势又不太好,他自己定位也有些模糊,但总的来说,还是能过得去。
  对于贝一河来说,在裕城这一年多的感受也是颇深,也让他意识到搞经济不是那么简单,以往看沙正阳在经开区在真阳玩得无比顺溜,怎么轮到自己上阵了,这感觉就不一样,每一项工作,每一个项目,都是难尽人意,不是这样出问题,就是那样有差池,总而言之不会那么顺利完成,多少要出点儿状况,让人精疲力竭。
  作为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贝一河这一两年来的工作还是相当敬业的,县长张文昭年龄偏大,身体也欠佳,这一年多已经两度住院,所以县政府这边的工作有些推不动,很多时候贝一河就不得不扛起来。
  贝一河有时候都在庆幸自己前两年和沙正阳打交道甚多,也从沙正阳那里学到了不少,总还算能在这个时候发挥出作用了。
  “老贝,也不必妄自菲薄,裕城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你们张县长估计年底就该到市里去养病去了吧?”沙正阳见杜大伟正陪着阴朝凤说话,明永昌则正在和张文昭说这话,估计是在询问对方的身体状况,所以抓紧时间和贝一河多聊几句。
  “说不清楚,张县长身体时好时坏,要看气候。”贝一河无可无不可的道:“的确多县里工作有些影响,杜书记对此很不满意,已经向市委反映过几次了,张县长自己也想走,但又希望市里能给他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
  “还要求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沙正阳有些好笑,“工作都不想干了,还要求位置干什么?占着茅坑不拉屎么?那又何必?到人大政协去找个清闲位置好好将养身体才是正经吧。”
  “哎,人和人想法不一样嘛。”贝一河也不好多说,张文昭现在的状态就是放飞自我得过且过,但人家处在哪个位置没有明确的错误,谁说这领导干部就不能生病了?“裕城经济状况去年有些好转,今年整体形势不好,杜书记也很是着急,这一次你带队来宛州,本来考察好像没有我们裕城的,杜书记很是去专门找了冯书记和杜市长,才算是把裕城纳入进来。”
  “没有那个必要。”沙正阳摇摇头,“这一次考察工作范围,裕城没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当然昨天吃饭的时候,你们市委冯书记也和我说了,希望我们不要局限于新兴战略产业和重点行业的关键核心产业,他希望我们能根据宛州实际情况,特别是像香城、裕城和宛阳、龙陵这些区县把把脉,分析一下优势和缺陷,以便于未来在产业规划上能更具有针对性。”
  “哦?”贝一河目光流动,“冯书记这么说,那可太难得了,你怎么回答的?”
  “我能怎么回答,当然只有应承下来。”沙正阳耸耸肩,“我只能说尽我力所能及,另外我也侧面提了提,各区县在条件不具备不成熟的情况下,不要只盯着外面的招商引资,不要只盯着那些光鲜耀眼的产业很项目,从内部找资源创造条件,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的搞好产业规划和发展,可能更有现实价值和意义。”
  “那你觉得我们裕城情况如何?”贝一河本身没有分管经济工作这一块,但是随着张文昭经常缺位,有时候受杜大伟的委托,他也不得不参与一些政府那边的工作,所以还得要关心一番。
  “该说的我都说了,你们杜书记可能心里也不好受,不过我和他是熟人了,所以没遮掩什么,他也能理解。”沙正阳坦然道:“裕城原来有一些食品加工产业方面的基础,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这一类产业已经有些跟不上时代,而且裕城要想把自己建成一个工业强县,的确也需要认真研究自身条件,找寻到一个或者几个适合裕城的优势主导产业。”
  在这个时代,工业就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本和基础,一个人口大县,如果要想改变自身拮据的财政,落后的市政和交通设施,除了大兴工业,基本上没有别的路子,这也是很多内陆地区缺乏其他资源的县份的真实写照。
  在GDP主义和政绩压力之下,哪一个县委书记县长都只能按照这根指挥棒走,否则你就难以获得上级和组织的认可,而这也是这个时代背景下的见证。
  发展经济是惟一的主旋律,要改善老百姓生活,提升老百姓幸福感,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物质基础,创造就业,提高老百姓收入,就目前来说,大规模的发展工业是首当其冲的第一手段,没有工业带来的经济发展,就谈不上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就难以解决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就更谈不上让广大人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问题了。
  “正阳,在你面前我也不说假话。”贝一河苦笑,“老张可能在县里干不了多久了,杜书记的意思是希望我能接任老张的县长,但是说内心话,我心里没多少底气啊。”
  沙正阳扬了扬眉,没有说话。
  “裕城的情况我来了两年,还是有所了解的,名义上似乎裕城要比大野、临河、丹镇、桐山、北溪这些县份的基础好一点儿,但其实好得很有限,而农业人口却相当于这些县份的两倍,农村剩余劳动力亟待解决出路问题,这块石头压在县委县政府身上喘不过气来,每年我们为了组织劳动力输出都要花不少心思,但效果也并不佳。”
  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收问题也是一大难题,特别是一些农村人口大县,往往为了解决这部分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县里边还要主动去联系沿海地区,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就业渠道,随会想到十多年后这种局面就会陡然反转,像富士康这类企业想要找到足够的工人,还不得不求助于内陆那些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到这类企业来本地落户,更是一度当成政治任务来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完成招工任务。
  “但我也认同你的观点,劳动力输出到沿海地区其实是为沿海地区做贡献,看起来这些人能到沿海地区挣到工资,但是他们的消费仍然大部分留在了那边,积存下来的钱并不多。可等到这些人年龄大了,身体不行了,却又无法在那些他们为之贡献了青春的沿海城市立足而不得不带着衰老和病痛缠身的身体回老家来,最终沉重的负担还是要交给我们,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在内陆地区想办法搞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哪怕给更好的政策,只要能解决我们本地富余劳动力就业,那就是值得的,起码在本地工作,他们还可以照顾到家里,没有那么多社会问题,也不会每年逢年过节带来那么大的交通压力。”
  这个观点沙正阳早就和很多人都探讨过,他一直不认同那种主动把劳动力往外输出的方式,有那份精力,还不如多谋划考虑一下怎么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更多的产业来落地,就地解决这些劳动力的就业,当然这道题不好做,难度颇高,但是无论如何都要比把劳动力输出到沿海地区好。
  其实真要细细算下来,在内陆地区哪怕工资低上一截,但算一算消费差异和照顾家里的细账,在算一算每年逢年过节来回的路费,恐怕真的并不划算,这种情况在2014年之后迅速逆转,孔雀东南飞迅速很快变成民工潮回流就是明证。
  “老贝,你想说什么?”沙正阳听出了贝一河潜台词,这是要求援了。
  “明人不说暗话,正阳,你得帮我一把,帮我们裕城一把。”贝一河坦然道:“你在企业去晃了一圈,又到京里去扑腾了一转,好歹也得给我们带回来几个像样的项目来,裕城情况你也知道了,适合哪类产业,你手里有什么项目合适,赶紧想办法拿出来。”
第055章
情分和本分
  贝一河的恳请一直回旋在沙正阳头脑中,在回宛州的路上,沙正阳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杜大伟还有些碍于面子,没好太过直白的提出请求,但是沙正阳还是明白对方流露出来的意思,那就是裕城的现状的确不佳,他这个县委书记也干得很艰苦。
  到离开的时候,楚天澜又来说了一阵,而且表示会在近期要到汉都来拜会,沙正阳也估摸着这也是要帮杜大伟和贝一河打前站。
  对于人家提出来要来拜会看望自己,沙正阳也不可能拒绝,只能说欢迎,但是人家来的目的意图也很明白,自己恐怕到时候也得要给人家一个交代才行。
  都是多年的老朋友,再怎么也不可能让人家空手而归,不管是项目也好,思路也好,人家来了,总得要给人家一点儿念想,这也是朋友之间相处之道。
  不过他也在思考,裕城这样的县份,究竟该怎么来规划发展路径。
  裕城人口不少,户籍人口截止到去年数据应该是九十九万多,堪堪算是百万人口大县,但在宛州市却要排到第五去了,次于山都县(119万)、宛阳区(115万)、真阳县(108万)、香城县(102万)。
  可是和前面几个人口大县(区)相比,裕城的条件却要逊色不少,宛阳是市区,没法比,真阳经济更是突飞猛进,不必多说,哪怕是香城这两年的发展速度也借助建材这一块产业的爆发,一下子冲了起来,把昔日还要压香城一头的裕城给远远的甩在了身后了,现在也就是人口全市第一的山都县情况和裕城相若,山都县略强于裕城,去年的GDP达到了28亿,而裕城去年的GDP也不过25亿,而这个数据可以说是相当可怜的。
  特别是相较于去年GDP已经达到了68亿的真阳县和56亿的东峡县,甚至连经开区的GDP都达到了33亿,而百万人口的山都和裕城GDP都还没有突破30亿,这个未免太让人难堪了。
  这种情形下,人口大县反而成了一个负担和压力,让县委县政府工作倍感艰辛。
  沙正阳脑海中思绪纷乱,一时间他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一个县的产业经济结构要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略来,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特别是这样一个人口大县,沙正阳当年能在较短时间内把真阳的经济搞起来,那也是建立在充分的调研摸底情况下,而且还特别为此组成了几个招商引资小分队,而裕城却没有这样的条件,只能徐徐图之。
  ……
  沙正阳在真阳和经开区的调研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的掠过,因为这两个地区实在太熟悉了,而且他离开也不过一年多时间,所以只是浮光掠影的看了看,倒是对宛阳他还是认真调研了一番。
  本来沙正阳还想对香城和山都这两个人口大县去调研一番,但是看了裕城之后,他大致能了解香城和山都的情况,大同小异,无外乎就是香城发展得好一些,而山都差一些。
  还是一句话,发展太不平衡,真阳、东峡和经开区已经具备了竞争全省十强县的实力,并不比汉都那些区县逊色什么,而同样剩下的这些区县就太让人失望了。
  所以沙正阳也想起了冯士章在宴请他的饭局中所提到的,宛州情况特殊,不能单单只用新兴战略产业和重点行业的关键核心产业这一块所局限,而应当从更宽泛的优势主导产业来培育,这里边包括更多的传统制造业,而不一定局限于之前所提到的新兴战略产业和关键核心产业,因为那样会让宛州几个人口大县都更艰难。
  沙正阳也认真分析过宛州的格局,像真阳、东峡、经开区这几个区县的优势主导产业已经基本确立,并且仍然在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当然要想一直保持领先优势,肯定还需要持续的加大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吸引外部资本和产业来落户,甚至也需要培育一些新的产业增长点。
  像宛阳、香城的情况也还是过得去,郭向阳出任宛阳区委书记之后,虽然前期没有太多的惊艳点,但是郭向阳做事踏实,持之以恒的推进区属企业的改制,同时有意识的点对点招商引资,这两年间还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从97年以来宛阳的经济增速开始攀升,已经隐隐排在了前三,仅次于东峡和真阳了,今年上半年的增速更是冲到了全市第一。
  比较困难的还是像裕城、山都这类农业人口数量大,缺乏产业支撑的县份,没有支撑得起场面产业,就难以实现富余劳动力的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慢,县财政孱弱,在固定资产投资上也难以有所作为。
  当然,最困难的还是像桐山、大野、丹镇、北溪、临河和龙陵这几个区县,人口一般都是六十到八十万之间,换了在别的地方妥妥算人口大县,但放在宛州,那就真的是小县了,产业没特色,没有支柱和主导产业,甚至连称得上骨干企业的都没有几家,经济以农业为主,区位优势也不明显,交通条件一般或者落后,简而言之,就是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平庸,或许略有特色的就是各县区在农业土特产上的差别了。
  这样的县份经济发展该怎么办?怎么来走出一条适合这些条件相对平庸没有特色的县份的发展路径来?
  在沙正阳看来,这其实才是整个宛州乃至汉川和全国内陆地区的一个经济缩影,只有把这些最普通最平凡没有多少特色的地方经济搞起来,解决了这些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经济才有希望。
  “没有特色太过普通的确是制约这些区县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但是我的理解没有特色只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我们要做的只是从中找出其中特色来加以挖掘和引导。”
  此时面对冯士章和杜国建,沙正阳已经能用一种很平和淡定的心态来泰然处之了,完全没有了以前内心尚存的些许怨气和不满。
  如果没有他们的安排,自己或许接任了真阳县委书记,或许现在真阳经济会更好,甚至可能成为宛州或者其他某个地市的副市长副专员乃至常委的候选人,但是这也仅仅是候选人而已,自己不可能这么快就在地方上再度突破成为副厅级,也恰恰是到企业上自己才能用这种曲线方式解决了副厅级,也才能让自己骤然空降到了省发计委副主任这样的岗位上。
  “我们再退一步,设若某个区县真的找不到多少能够一提的优势和特色,那么我认为起码在我们宛州下辖各个区县,劳动力的充足就是一个十分强大的优势,比起其他省其他市,在这一点上,我们是有优势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来把这个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中的助力。”
  这是一个意见交换会。
  沙正阳在宛州呆了两天半时间,仅次于汉都,甚至超过了涪岗和昭阳,这也让冯士章和杜国建他们很满意,起码他们认为省发计委也好,沙正阳也好,对宛州的看重和重视程度超过了涪岗和昭阳,这也是一种变相的认可,认为起码宛州在发展潜力上高于涪岗和昭阳的。
  “正阳主任,你的看法我很认同,我们宛州是全省第一人口大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消化,直接关系到我们全市老百姓的增收问题,省委省政府也对我们宛州寄予厚望,我们宛州经济状况你是很了解的,真阳、东峡和经开区发展势头很好,但其他区县的情况就不尽人意,怎么来发掘特色优势,如何创造和培育优势条件,这就是我们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点上,之前我就说了,希望省发计委的同志,特别是正阳主任能够为我们支支招啊。”
  冯士章笑容可掬,红光满面,看着沙正阳一行,微微点头。
  “冯书记,您太客气了,优势发掘和产业培育如何结合起来,这是一道大命题,您也是搞经济出身的,现在东峡医药产业能够有如此蓬勃旺盛的前景,也是当年您打下的基础啊。”花花轿子人抬人,既然摆正了心态,沙正阳自然不吝夸赞对方几句:“怎么来做好这道大题,还得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啊。”
  这样说肯定难以让对方满意,但是沙正阳当然不会轻易乱表态,倒不是说想要拿捏什么而是涉及到一市一县的产业谋划,他沙正阳也不是神仙,不可能点石成金,就算是有一些想法,那也要仔细筹措考虑清楚,才能一点一滴的尝试着拿出来。
  再说了,这不是他作为发计委副主任的职责,宛州市委市政府才是主责,只能说是站在这个角度上,沙正阳可以高屋建瓴的给一些建议和意见罢了。
  这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是需要分清楚的,不能搞成了主次颠倒,说句不客气的话,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他沙正阳和宛州市委之间可没有那么多情分,能帮一把,也是考虑到所处位置不同,要给其他领导展现一个不一样的风范。
第056章
小丑
  冯士章也是在宦海中沉浮多年的人物,作为市委书记,他当然清楚这里边的区别。
  沙正阳表现出来态度还是让他有些意外,言语里并没有多少情绪和嫌隙,这份风范比起阴朝凤和杜国建来要赏心悦目许多,这更让冯士章觉得阴朝凤和杜国建的狭隘。
  “正阳主任,你是对我们宛州情况最熟悉的,真阳和经开区在你手里都获得了大发展,我想你在宛州工作几年,特别是在宛州市委办工作几年,对我们宛州的情况不能说了如指掌烂熟于胸,但起码也是知晓一个大概吧?”
  冯士章也显得心平气和,笑容盈盈,一只手扶在沙发上,态度相当的闲适。
  “宛阳的情况你肯定熟悉,像香城、裕城和龙陵的情况,你也应该了解,还有其他区县,我觉得这些区县都应该有很多机会,也能够有所作为,但是却始终没有能找到最适合他们的路径,这一点上就要请正阳主任帮忙把脉,指点迷津了啊。”
  宛阳和龙陵是市区,沙正阳当然了解,而香城和裕城也作为距离不算太远,但是又是宛州两个人口大县,沙正阳在当市委办副主任时去的次数也不少,所以也算比较熟悉。
  老狐狸,沙正阳心中暗骂一声,冯士章的态度变得这么中正平和,倒是让沙正阳意识到自己还是小瞧了冯士章这个家伙的道行,完全把以前二人之间那点儿小纠葛丢在脑后了,一切都是为了工作,为了更好的推进工作,情通理顺,没问题。
  这也符合林春鸣对冯士章的评价,绝不会因为个人感情好恶影响到自身利益。
  现在看来,的确如此。
  “冯书记,您的提议我记下了,宛州也本来是省里确定下来的一个突破重点,我对宛州也还是有感情的,所以这方面我肯定会尽心尽力。”
  既然人家冯士章都能把态度摆的这么端正,他沙正阳当然也不会自塌颜面,肯定要表明态度,而且还要拿出真枪实弹的硬货。
  “宛阳的情况我了解过,其实很有后劲,目前已经显现出来了,龙陵的条件其实也不差,但前期市里边的态度倾斜上可能过于倾向了经开区,后来又被真阳夺去了不少光环,所以才成了这种情形,但是我觉得只要适当的调整一下发展方向,龙陵区完全可以成为第二个经开区,甚至犹有过之,毕竟龙陵的各类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可要比经开区那个小门小户强得多。”
  沙正阳旗帜鲜明的态度让冯士章和杜国建都放松不少,不过冯士章显然不满足于这种虚晃一枪的言辞:“正阳主任,龙陵的确发展慢了,而且还不止慢了一拍,和他毗邻的经开区突飞猛进不说,就算是老迈的宛阳区现在也焕发了新生,但它却举步维艰,能不能给一些具体的建议呢?”
  冯士章把姿态放得这么低,委实让沙正阳有些吃惊,他还真没看出这一位还能如此“不耻下问”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0/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