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6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7/895

  只有从上至下,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分门别类的拿出政绩考核目标,确立起正确的导向,才能让下边的人按照这个导向指挥棒走。
  就目前来说,发展经济,GDP数据和老百姓增收增长率,应该是一个主流导向,但是也需要根据各地实情有所区别。
  朱凤厚想要做到的就是既要让秦都的GDP增长和老百姓收入增长保持着一个较高增速,同时又要逐步减轻全市对煤炭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依赖性。
  大力发展非煤产业,进而使得非煤产业在整个全市GDP中的比例不断提高,最终实现健康发展。
  让以后的秦都市就算是煤炭资源真的枯竭了,经济、就业和财政收入也不至于受到太大的影响,还能继续的发展下去。
  为此,朱凤厚甚至觉得秦都市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付出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的代价,甚至也还愿意将财政收入的相当大一部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财政补贴等方式来鼓励适合秦都市的新兴产业发展,以此来带动整个秦都的非煤产业发展。
  “朱市长,你可要考虑清楚,要实现一个地区,尤其是像秦都市这样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要遭遇的阻力有多大,你可能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沙正阳沉吟着。
  既然朱凤厚下了这个决心,有这样的情怀和魄力,他当然要助对方一臂之力,没有理由有这样道义情怀的干部,最终却要落得个不讨好的结果,这既不符合组织的用人导向,同样也是自诩要改变前世中很多遗憾的一面的沙正阳所不能接受的。
  “我当然有。”朱凤厚坦然道:“周书记和王省长也专门和我谈过,让我要有心理准备,但现在挨点儿骂,受点儿埋怨,不理解,总比十多二十年后老百姓都来戳脊梁骨说姓朱的辜负了老百姓期望,耽误了秦都的转型发展好吧?”
  “好,既然你有思想准备,我当然乐意奉陪。”沙正阳也笑了起来,“其实在和你聊了之后,我就专门花了一些心思来对秦都的条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了解,也有一些构想,但是因为毕竟是纸上谈兵,还是不太踏实,有了思路,但是还得要去实地摸一下底,琢磨一下,才敢拿出来。”
  “行,你定时间,看多久,我全程作陪。”朱凤厚也点点头,“不过你给我露个底儿,从哪些角度?”
  “嗯,初步规划了一下,新能源产业,我和你提过,这是主导,另外就是新材料产业,这比较细分,现在还不敢敲定。”沙正阳也没遮掩什么,“还有,就是我觉得秦都的旅游资源也还是相当丰富的,古迹相当多,历史上出土的文物和古城、古宅遗址不少,这方面市里边没有考虑过?”
第069章
当其用
  朱凤厚走了,带着满腔的兴奋和满脑子的思考离开了。
  沙正阳给他提出了一个思路,同时也带给他更多的想法,那就是对秦都的经济要从一个广泛的范围来考虑,不能单纯寄希望于某一项产业。
  新能源产业是一个发展主要方向,秦都市为此愿意成立一个专门的领导小组来推进这个产业的招商引资和引进发展,也愿意出台一系列的扶持衡政策来支持相关产业和资本落地,但如果单单只针对这一项产业,未免有失偏颇。
  沙正阳的建议是把以多晶硅为主的新能源材料产业,以煤化工设备制造和煤化工产业作为突破口,这样既确保了以新能源产业作为未来发展前景所在,同时又能依托秦都现有的丰富煤炭资源进行煤化工的深加工,同时还能在现有一定基础的煤化工设备制造产业上加大投入,实现产业的自我提升。
  秦都的产业以煤炭产业及其相关产业为主,其煤化工产业亦有一定基础,东神煤业就有炼焦项目,同时煤制甲醇项目也正在申报,但是煤制甲醇投入大,成本高,耗能大,对工艺要求较高,目前只有国外技术勉强能够达到标准,所以这个项目一直迟迟未敲定。
  而在此基础之上,东神煤业和伊东煤业联合出资组建的双东化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在1996年就正式成立,主攻方向就是煤化工设备制造,这家企业源于原来两个煤企都有自己的煤化工生产企业,只是规模较小不完整,所以加以整合合并之后重新注册成立一家新企业,希望能够在煤化工的关键设备上实现国产化,并且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准,对标国际先进技术。
  双东化工设备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规模不小,但是因为企业初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沙正阳在长河集团工作时就听到了来自东神煤业的观点,认为目前煤价高企,原油价格也不高,煤制甲醇无利可图,所以质疑这个企业立项成立不太科学,未来可能出现巨亏。
  对这个项目企业沙正阳知之不多,但是他也知道随着原油价格的起伏跌宕,煤制甲醇乃至烯烃市场相当广大,而这一类化工设备制造生产的市场也相当巨大,目前双东化工设备已经入门,而且正有意和天津大学合作,在沙正阳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前期可能会持续投入,但是一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未来市场会相当广阔。
  而且化工设备覆盖面也相当宽,并不是每一样产品在科技含量上都有多么高的要求,一旦双东化工设备发展壮大起来,势必带动相关的零部件和机械零部件企业,这对于秦都一力想要改变煤炭产业独大的设想也有很大的帮助。
  沙正阳另外帮朱凤厚开拓了一下思路就是发展旅游业。
  秦都地处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上,自汉以来,千百年中这条驿道在秦都境内留下了无数宝贵的遗迹,石窟、古城、古长城、野长城,还有多个被发掘出来的古迹遗址,可以说从汉到明,历经数个朝代,尤其是北魏、唐、宋、明等多个朝代中的无数文物古迹均罗列其中,看看秦都博物馆的规模和藏品就知道这里的底蕴有多么厚实了。
  只不过由于秦都偏处西北一隅,很多古迹都地处野外,无论是发掘还是保护,在这方面都没有真正投入多少,也没有什么名气,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
  但是沙正阳很清楚等到几年后,随着私家车普及,旅游会迅速成为一个新兴产业,驴友、攀岩和野外探险这一类户外活动也将迅速兴起,秦都很快就会成为无数这类爱好者的向往之地,而《国家地理杂志》也屡屡将秦都下辖各县的多个地点列为天下奇观,成为风靡一时的探险和旅游胜地。
  当然要想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未来秦都市的另一个经济增长点,不可避免的要在文物古迹的保护、修缮和开发上做好文章,而且也会需要许多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另外也需要在宣传推广上做好文章,这三者如何来实现平衡也成为考验地方党委政府的一个高难度命题。
  沙正阳希望自己的这些建议能够让朱凤厚更清醒冷静的思考一下秦都市的未来发展。
  假如他真的要在年底接班担任市委书记,假如他真的想要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交付给他的产业转型任务,真正实现秦都摆脱煤炭产业的桎梏,那么几条腿并行走路是必不可少的,单纯依靠某一项甚至两项产业就要达到这个目的也是不现实的。
  ……
  国庆节几乎是一闪而到,对于沙正阳来说,这个节日来得恰到好处。
  从年初开始,他几乎就没有怎么真正休息过,在中央大型企业工委就是加班加点的苦干,本以为能在京里工作完成之后获得了一段时间休息,结果没想到京里工作尚未结束,这边省里的工作就已经在向自己招手了。
  回到省里也是如此,没有任何缓冲,就安排上了这个产业调查,而且从最早的新兴战略产业和重点行业关键核心产业的调查逐渐开始蔓延到了整个产业的调查。
  任务也是不断加码,从最开始的基础调查摸底到产业分析,最后干脆就要求要根据每个地市的不同情况拿出一个以新兴战略产业和重点行业关键核心产业为主导的全方位产业规划发展建议了。
  这一项工作规模就有点儿大了,而且不仅仅局限于新兴战略产业和重点行业关键核心产业,这几乎是要求对全省十二个地市进行一次全方位的铺排调查和给出产业规划建议了。
  问题是这是康广量在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之后主动提出的这个构想,得到了王云祥和程颂的高度首肯,尤其是王云祥专门表扬了发计委在这方面的积极进取和主动下沉的理念,这也让康广量更是兴奋。
  所以,这种事情自然义无反顾的要被分解,而沙正阳义不容辞的要背负起最重要的一块。
  按照康广量的意思,每个党组成员,除了纪检组长外,都要联系一个地市。
  像康广量本人就联系汉都市,袁明葆就联系涪岗市,张园联系昭阳市,谢文基联系宛州市,周健生联系通河市,穆天然联系武阳市,关力沛联系巴原市,沙正阳作为排位最后的副主任,就把剩下的几个地市给包圆了,全部任务都压在他头上,谁让他现在没有分管的部门,正好全力以赴来干这项工作。
  当然沙正阳的重点还是放在秦都市上,另外像安襄、郧州、蒲池、巫陵这几个地市,本身也属于传统的农业地区,在产业发展上现在并没有太多的规划,但这一次按照省里的意见,恐怕也需要因地制宜的提出一些设想,不求多,不求大,但求有,并且能真正培育发展起来。
  那程颂的话来说,像安襄和郧州如果能培养出两三样产业来,心满意足,而蒲池和巫陵这两个地区哪怕只培养出一项像样的产业来,那也可以聊作安慰了。
  这个姿态和要求不可谓不低,但是沙正阳也知道没那么简单。
  像其他八个地市,或多或少都还有些产业,哪怕是最差劲的巴原,目前随着天然气资源开发,加上其原有的建材产业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各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对建材产品需求日益增长,巴原的建材产业已经日益兴旺,进而也带动了化工产业的发展。
  但是像安襄、郧州和蒲池、巫陵这几个地市在工业产业上就真的乏善可陈了,安襄还因为紧邻汉都,发展了一些为汉都配套的产业,像食品、汽配、电子等,虽然规模都不大,但毕竟有,郧州、蒲池和巫陵就真的算是一穷二白了,除了一些最基本的小工业,真正的支柱产业几乎没有,这也是程颂和康广量给沙正阳交代的,再怎么也要为这三个地区把把脉,寻找到一条能够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拉动GDP增长的支柱产业来。
  面对程颂和康广量的这个任务,沙正阳也很无语,但是现在他也没有心思多去和两人争辩什么,秦都是交给他的重头,而且也还有朱凤厚这层关系在这里,他要好生和朱凤厚合作,把秦都的规划拿出一个圆满答案来,这才是当务之急。
  “还在忙呢,您也知道我刚到发计委这边,情况又不太熟悉,忙的一塌糊涂,什么都顾不过来,这不,明天就放假了,我还在办公室里加班呢?”沙正阳一只肩膀把电话架在耳朵边上,一只手还在翻阅着资料,另一只手还在写着东西,另外也看了看窗外,眼见得窗外的虽然天色大明,但走廊上已经没有多少声音了,这才意识到恐怕已经六点过下班了。
  电话是曹清泰打来了,让沙正阳略感诧异。
第070章
压力下的人们
  明天就是国庆节,黄金周七天假,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对沙正阳来说更是如此。
  但是同样,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蒋冰雁已经约好了10月2日要召集她联系的几届百年校庆联系人小聚一下,时间定在上午十点半,然后中午还要聚餐,下午可能还会研讨一些具体事宜,这也让沙正阳无法推托。
  除了蒋冰雁的安排,久未见面的雷霆和雷亚文他们也会莅临汉都,就最后从去年到今年亚洲金融危机中的收益进行最后交割分配,届时宁月婵、焦虹、高柏山、宁月凤、王澍他们都要齐聚汉都,沙正刚他们也要回来,这是一个令人愉悦的时刻,皆大欢喜,沙正阳自然也跑不掉,时间初步定在10月4日。
  除了这两拨外,桑前卫也打来电话,约了一个饭局,但是听他的口气可能还不止他一个人,应该还有人,但是桑前卫没有明说,沙正阳也不好深问,但是沙正阳估计也和下一步的许多工作有关系,只是这种半公半私的饭局,工作放在饭局上来探讨也是中国式常态,沙正阳也无法推托。
  另外苏伦康也打来电话,虽然没有约定时间,但是基本上也确定要在国庆节期间小聚一下,这同样是没法推的。
  一个国庆假期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被瓜分了,沙正阳也不知道是喜是忧,这样密集的安排,在当县长和长河集团副总时是不可能的,但现在作为省发计委的副主任,而起颇为耀眼,难免就要引来无数人的关注了。
  “领导,国庆肯定是要休息的,再不休息我都得累躺下了,是啊,您要回汉都,那太好了,行啊,约个时间,嗯,明天或者10月3日都可以,2号我有一个安排了,……”沙正阳终于放下了手中笔,拿起电话,“领导您就别打趣我了,我哪有那么招摇,您定时间就行,我肯定准时到,行,那就明天中午,肯定有时间,……”
  放下电话,沙正阳也在沉吟思考,曹清泰打来电话定饭局,他当然不可能推,再有事儿也得把其他事情挪开,但是感觉应该是有其他事情,但一时间还没考虑清楚,究竟是什么事情。
  不过沙正阳估计也脱不开和工作上的事情有瓜葛,想到这里,沙正阳也越发感觉到发计委工作是一个难得的磨砺历练,委实能让人见识很多在其他部门难以感受到的东西。
  哪怕他有了前世的记忆,但是毕竟他在前世中具体工作里最高也就是一个县委副书记,而到汉都市委办工作的时候,大多数时间都是以副主任身份在混日子,一直到后来蒋冰雁和他离婚刺激到了他之后他才奋发起来,终于搏到一个副秘书长兼市委办主任的位置,但旋即出事儿了。
  所以实际上他真正接手大场面的工作并不多,在银台也好,在宛州也好,在长河集团也好,更多的凭借着有些前世记忆中的大趋势来体现自己高瞻远瞩,真正到具体产业的规划布局上,他并没有太多的实际经验。
  当然,他也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好歹他在汉都市委办工作了那么多年,对汉都那几年的产业发展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
  那几年正是汉都市全力拼搏新一线城市的时期,他因为受到离婚刺激而玩命儿的工作,也颇得主要领导的认可,很多深层次的竞争他也参与了。
  虽然在前世中汉都没有能拼过成都、杭州、嘉州、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进入前八强,但是却也排在第九位,当然得分和屈居第十和第十一的中州和长沙也只在分毫之间,差距极小,但毕竟也算是闯入了新一线城市,而省内其他地市,无论是涪岗还是宛州,或者昭阳,无一例外都没有一个闯入二线城市,甚至在三线城市中也是居于中后列,没有一个进入七十个三线城市中的前二十强。
  正因为如此,他才希望能够利用在省发计委工作这一段时间,好好做点儿实际工作,既是作为一个重生者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尽一份心,同时也是希望利用这份机会好好锻炼一下自我,为未来能够走上更高的舞台打好基础。
  ……
  “约到了明天。”实际上曹清泰给沙正阳打电话时已经回到了汉都了,正在饭局上,嘴角浮起一抹笑容,“向东,有这么夸张么?我知道这个家伙的确头脑灵活,思维开阔,在有些问题上看法很独到,但是也不至于让你如此重视吧?把他叫过来,谈一谈就行了。”
  一桌人还有其他几位,都应该算是曹清泰昔日的同僚,曹清泰也没想到能把茅向东请到,本来茅向东打电话过来时他也就是顺便一邀,没想到茅向东就在隔壁,也就过来了。
  茅向东和曹清泰实际上在之前并不算特别熟悉,不过去年年底二人同在中央党校高官干部研修班上一起学习了一个月,因为原来大家就认识,所以所以也就走的比较近,慢慢也就熟悉起来。
  曹清泰自然也清楚沙正阳的迅速成长也离不开这一位的提携,所以也就谈到了沙正阳。
  茅向东也自然知道这一位曾经是沙正阳昔日的领导,当然两个人在一起时间不算长,但也算是有这段渊源。
  熟悉加上都在汉川工作了那么多年,曹清泰也算是汉川成长起来的干部,同样一直在汉川成长的茅向东如果以后还想更上一层楼很大可能性也要离开汉川,所以共同的话题也就很多了,沙正阳只算是其中一个。
  “老曹,不要小觑了你这位前任秘书,你大概不清楚吧,他在中央大型企业工委锻炼期间,很拿出了一些东西来。”茅向东摇摇头,“除了对中央大型企业工委的管理模式提出了很多颇具新意的建议,他还就这个产业规划和发展提出了很多亮点性的看法,不但中组部和国办的领导很重视,中央首长也是极为关注,要不程颂怎么会专门把锻炼期尚未满的他给要回来放在发计委?云祥高官也是点了头的,很看好他呢。”
  “我大略知道一些,不过产业规划发展这一块中央不是主要在研究新兴战略产业和重点行业关键核心产业的相关政策么?我知道正阳回来也就是负责这一块工作,怎么你们汉都市在这上边有想法?”曹清泰有些好奇的问道。
  “想法肯定有,汉都这么大一座城市,怎么来发展,每一届市委市政府都拿出了不少想法来,但是我个人感觉架构做得大,口号喊得响,但是落实到位的不多,这里边固然有人走政息新官不理旧账的因素在里边,但是我觉得也有在规划布局上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或者就是朝令夕改不求甚解的原因。”
  茅向东顿了一顿,“省委省政府对我们汉都有很高的期望,就像你们平原省委省政府对中州一样有很高的要求一样,而且中州的情况和汉都还不一样,所以我们汉都压力大啊。”
  见茅向东没有意愿在这个场合多说的意思,曹清泰也能理解,点点头:“的确如此,省会城市,没哪个担子是好挑的,理解。”
  说了几句之后,茅向东就离开了,一行人都把茅向东送到了门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7/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