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6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8/895

  但不接触,如何能了解?
  蒋冰雁的心思他也知晓,如果单论现在了解的情况,蒋冰雁其实也是很合适的,但问题是蒋冰雁前世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过于旺盛强烈的事业心,不仅仅是针对她自己,也包括自己,带来的那种压力感,让沙正阳始终无法释怀。
  用一句不客气的话说,有点儿像是能够同富贵,不能共患难,一旦自己跟不上对方的节奏和步伐,那么感情中的裂痕就会隐隐而现,虽然沙正阳自信这一世自己不可能跟不上对方的步伐节奏,但是这个心结有了,就始终难以舒畅了。
  这也是这么久来他一直在思考权衡的问题。
  婚姻不比感情,需要相濡以沫,可是心结无解,那便很难超脱,到后来反而会越来越难受。
  “那就叫阳哥吧。”叫正阳就太夸张了,沙正阳觉得一个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女孩子叫自己正阳,那只能是一种特殊关系,而叫阳哥呢,只能说明二人关系比较亲近,他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自欺欺人。
  “那好。”成功的突破了这一壁障,赵羽洋很高兴,“阳哥,我住横山东路省建行宿舍。”
  “你们团省委没有宿舍?”沙正阳打开车门,上车,赵羽洋也很自然的上了副驾座位,“阳哥你大概是才回省里来工作,省委和省政府这边是一起安排分房,我们团省委也只能搭着省委这边,你都知道省里的情况,积累的欠账太多,我反正单身一个,团委里边不少老同志都还没享受上,哪里轮得到我?好在我住我妈这边,很方便,我爸我妈也不愿意我搬出来住。”
  “和爸妈住在一起的确方便,不过这一次省里边也要建一批房子,你也应该知道,算是最后给干部们解决一批福利房了,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了,你应该有吧?”沙正阳在省发计委也知道这情况,中央政策已出台,催动房地产升温,解决福利分房后续遗留问题,所以各地各部门单位都在开始动起来了。
  “新房子怕是轮不到我们这些年轻人,不过腾出来的老房子也许会有。”赵羽洋微笑着道:“我们团省委可不能和你们发计委比,都是人家围着你们转,我们这些清水衙门,要点拨款都得要跑财政厅那边好几次。”
  “都一样,年初预算就那么多,超了你就得说个一二三,财政、审计那边一个个如狼似虎,要从财政厅那边要点儿钱,如同挖他们心肝肉了。”
  说起机关里的这些事儿,两个人倒是很有些共同语言。
  沙正阳虽然到发计委时间不长,但是发计委党组会上一个重要议题往往都是探讨钱的问题,这些中西部这些财政不富裕的地区的通病。
  汽车滑出停车场,迅速驶入车流往横山东路方向驶去。
  “阳哥你在宛州工作的时间最长吧?”赵羽洋很会找话题,“我妈老家就是宛州的,大野县的,现在我妈老家都还有亲戚呢,我读初中的时候我妈都还带着我回去过,但读高中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了,宛州这两年发展速度很快,我也听到不少人说,你在里边居功至伟呢。”
  “呵呵,这种话也就是听听就好,我一个人能有多大能耐,我又不是市委书记市长,顶多也就是在下边一个县当了两年县长而已,能有这么大能耐改变一地经济状况,那我就真的成了神仙了。”沙正阳摇摇头,“林书记在宛州这几年,的确还是对宛州有一些伐骨洗髓的大动作,除了产业外,更重要的是一些风气变化,这大概是这几年宛州变化比较大的主因吧。”
  “那长河集团的出海战略和沿江零售布局战略总算是你的功劳吧?”赵羽洋看了一眼沙正阳,“我爸说出海战略是固本强基,沿江零售布局则是战略定位的根本改变。”
  “哦?战略定位的根本改变?”沙正阳微微吃了一惊,侧首问道:“你爸这么说?”
  “嗯,他说这一步才算是真正把长河集团定位于一个全国性的综合性油气企业,而非局限于汉川,局限于生产型企业,这甚至比出海战略更重要,没有这一步,长河集团前途不会光明,但有这一步如果没有出海战略的辅佐,那么也会前途坎坷,受制于人。”
  赵羽洋的话让沙正阳对赵占涛的印象又有所改观,很多人包括长河集团的人都更看重出海战略,甚至在中央高层已有如此观点,但沙正阳却清楚中央高层的观点和集团内部一些人观点看似一致,但是实质上却是两个概念。
  中央高层观点认可出海战略,那是站在全国角度来看的,支持出海战略并不是支持你长河集团一家的出海战略,而是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在内,而你长河集团内部人士应该清楚沿江零售布局战略不打开局面,未来长河集团的发展空间就会受到极大的压制,只有在零售端有话语权的情况下,你的发展空间才会无限广大,而出海战略所获才能得到充分释放,你才能真正成为可以和三巨头比肩的巨头。
  见沙正阳一时间没有说话,赵羽洋还以为自己父亲的判断有了偏差,略微有些担心的问道:“是不是我爸的观点不对?”
  “不,你爸看问题很深,比很多人都看得长远。”沙正阳没有多说。
  “嗯,也许我爸和你还真的有很多共同话题呢。”话一出口,赵羽洋脸微微一烫,觉得这话好像有点儿其他意思在里边,但悄悄观察沙正阳神色不动,心里又有些失望。
  沙正阳把赵羽洋送到了建行宿舍楼下,然后下了车,打量了一下楼宇,饶是赵羽洋大方,也有些觉得羞涩,很想邀请对方上去一坐,但是也知道这第一次见面并不合适,女孩子最基本的矜持还是要有的,“那阳哥,谢谢了。”
  “不客气。”沙正阳点点头。
  “那我可以给你打电话,打打网球?”赵羽洋鼓足勇气,得知沙正阳对网球也不陌生时,赵羽洋心中也是大定,她觉得这应该是对方的一个态度,愿意接触。
  “好啊,到时候我也可以给你打电话。”沙正阳觉得如果一味要女孩子主动,自己也太逊了,他对赵羽洋的印象不差,接触一下也好。
第092章
第二次千金买马骨
  “潘总您好。”看见这个精神依然饱满的老人,沙正阳心中笃定了不少。
  历史已经开始转弯,前世中潘林被“放逐”离开科隆,最终出国隐居,但今世已经不一样了。
  三洋若斯虽然在国内家电领域还排不上前几位,但是根底基础却不差,来自日本三洋的技术和管理,来自东方红集团的资本支持,更重要的是对方几个月前就开始接触自己,潘林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把对方的邀请当成一回事儿。
  但是对方的诚意十足,一直锲而不舍,大有不把自己招揽到手不罢休的架势,而且也隐隐提醒自己不可能在科隆干一辈子到老,科隆毕竟是一个乡镇企业,要属于当地政府来掌控,当企业利益和政府利益不一致时,那么谁更重要?
  这个问题当时提出来在潘林看来很荒唐可笑,觉得这种挑拨离间的方式太低劣了,但是事实却总是比想象的更离奇,最终的结果就是自己不得不走人,无论你做出过多么大的贡献,当你的意愿不再符合大股东利益时,那么走人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这个时候潘林才发现似乎这一切早就被人所预料到,可笑自己这个自诩内部当事人却还茫然无知,直到被扫地出门。
  所以当三洋若斯仍然诚恳的邀请他到汉川来时,潘林终于心动了,特别是还接到了段庸铭的邀请,他不得不认真考虑来汉川的可行性究竟有多大了。
  但心动并不代表就一定会接受邀请,但潘林觉得自己可以来看一看,君则臣,臣亦择君,这是一个相互的。
  三洋若斯电器无论是规模、品牌知名度、效益都远逊于科隆电器,如果自己来到三洋若斯却又没有把这家企业搞起来,那么自己一生风光都会毁于一旦,所以他必须要慎重。
  同样要说潘林没有一点儿兴趣,那也是假话,段庸铭受邀北上,短短几年在汉川就打出了偌大一片天下,而且还是自己成为老板之一,东方红集团的崛起一样是一个奇迹般的谜,潘林很想见识一下能够把段庸铭拉过来,同时还打造出了东方红集团这种综合性巨头的人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俊彦精英。
  一直到沙正阳出现,潘林这才确定,这一位才真正是东方红集团的灵魂人物,或许对方早已经不在东方红任职,宁月婵和焦虹乃至毛国荣和宁月凤等人也都相当出色,但是都还不足凭空打出这样一片江山来,这是一个强人对强人的第一直觉印象。
  “这位就是沙总了?果不其然,名不虚传啊!”潘林也伸出手和对方握在一起,真的太年轻了,年轻得让人羡慕嫉妒,让人侧目。
  “见笑方家了,在潘总面前,我那点儿手艺不值一提,能够邀请到潘总莅临,这才是我最大的荣幸。”沙正阳坦荡的笑着道:“科隆失去潘总,乃是其他电器厂家的幸事,不过却是科隆的弥天憾事,时间会让他们认识到这一点。”
  潘林淡淡一笑,“沙总开玩笑了,潘林老朽,何德何能敢当得起这样的称赞?不过是赶上时机,做了点儿符合历史潮流的事情罢了。”
  “呵呵,潘总,我们对您仰慕已久,我们的目的想法和意图也早就和盘托出了,宁总的态度就是我的态度,到现在我们的想法也是一样,就是希望潘总来替我们三洋若斯掌舵,以后三洋若斯需要如何规划布局,如何发展,一切皆归于潘总一言而决,如何?”
  沙正阳目光平视,格外坦然,“这就是我们的想法,一直未曾改变,我们最合适希望三洋若斯能够在潘总的带领下做强做大,作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流的家电制造企业,若斯能够成为国际第一流的家电品牌,除此,别无他求!”
  潘林微微动容,对方态度很鲜明,也很坦率,特别强调了若斯要成为国际第一流的家电品牌,而没有提及三洋,这是一个态度,要做民族品牌。
  当然,提出来的设想也是格外宏大,显然不会只满足于洗衣机这样单一的产品线,可能目标已经瞄准了冰箱、冷柜、电视、微波炉这一类家电,甚至也包括空调等一系列的产品。
  “沙主任,宁总,既然你们这样开门见山,我在遮遮掩掩,显得我潘林不厚道了,有些问题我也想挑开话题问清楚。”
  潘林目光锐利清澈,在沙正阳和宁月婵脸上掠过。
  “没错,东方红集团实力很强,但是我注意到东方红集团的主业是在食品行业,三洋若斯电器是国企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结果,融合了民营资本和外资管理的结果,但是恕我直言,三洋若斯这几年的发展虽然也不错,但是这是建立在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基础之上的,日本人的管理和技术都有可取之处,但是其战略眼光欠缺,这一点弊病我想沙主任和宁总动有所觉察,所以才会对三洋若斯的未来有所考虑。”
  潘林的话让沙正阳和宁月婵都为之动容。
  “虽然现在日资家电看起来仍然是巨无霸,但是在我看来他们已经开始在战略上落后,未来的家电领域不仅仅是依靠规模来缩减成本赢得市场那么简单,技术领先,细节优化,这些都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找准方向,比如节能战略,比如智能家电,这些都需要整个产品体系结构的创新上下功夫,而这一点上,日本人更精于细节,但整体结构上的创新,特别是结合市场需求发展的创新却明显不足。”
  不得不承认潘林在战略眼光上的犀利,虽然现在日系家电企业仍然红火,但隐藏的隐忧已经被其洞察到了,一针见血。
  “那您认为未来家电领域的创新主要是针对哪些方面呢?”沙正阳很想看一看这一位老人在嗅觉和眼光上究竟还能不能达到更高的水准。
  “这一点我不好说,或者说我现在还无法看清。”潘林很坦然的摇摇头,“技术革新可以是很多方面,比如节能降耗,比如开发新功能,比如智能化,比如品质提升,以电视机为例,日本先锋去年12月已经推出了等离子家用电视,这是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这意味着霸占市场几十年的CRT电视机可能会迎来一个重量级的对手,当然就目前来说,等离子电子的高成本还不是普通民用市场能够接受得了的,如果要降低成本估计还要几年时间,这是电视机领域的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另外液晶电视也正在蓄力待发,只是其清晰度和像素问题还存疑,但无论如何,CRT电视机的日渐退场,会让电视机市场迎来一个大洗牌局面,……”
  够了,沙正阳心中已经决定了,就凭潘林对电视机领域的市场敏感度,就足以说明一切了,现在科隆都还没有电视机产品,但潘林就已经对电视机市场有这么深的了解了,那么在科隆独大的冰箱市场呢?这是未来三洋若斯首先要攻略的领域,交给潘林,足以放心!
  这相当于一道考题,潘林的回答几乎可以得到满分。
  这一次谈话时间不长,只有两个小时,沙正阳、宁月婵和潘林三人开诚布公,直接谈到了最核心的问题,那就是责权利。
  沙正阳和宁月婵都向潘林承诺,东方红集团不干预未来的三洋若斯电器的任何具体经营策略,哪怕是战略性的方向上,东方红集团都会予以潘林最大的授权,而在资金问题上,东方红更是会给以全力支持,确保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三洋若斯不刻意追求市场盈利,而要以市场占有率和领先度为目标。
  就潘林本人以及可能追随潘林而来的管理团队成员的利益问题,沙正阳和宁月婵也代表东方红集团开出了最具诚意的条件,那就是直接以固定年薪加奖金再加期权激励来作为奖励,特别是期权激励结合了前世中的TCL增值量化方式来实现股权的多元化,尤其是为管理层提供丰厚的奖励,也就是截止到现在三洋若斯的净资产均为东方红集团和三洋方面所有,那么从明年开始,三洋若斯实现的净资产增加以每年计算,不得低于10%,超过10%的部分,10%—20%的这一部分,将其中的切出20%奖励给潘林和其管理团队,如果净资产增加达到20%—40%,那么切出其中35%给潘林和其管理团队,如果净资产增值超过50%,那么会把超出50%中的一半直接奖励给潘林和其管理团队。
  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甚至有些疯狂的对赌方案,目的就是彻底激发起潘林与其管理团队的活力和激情。
  沙正阳知道这一方案有些惊世骇俗,但是他认为对于当下的汉川来说,如果能够用一个惊世骇俗的例子来吸引更多人才的目光,这就是千金买马骨,是值得的,凭借这一点来证明整个汉川省在改革开放的力度和气魄上绝不亚于沿海地区,由此也来向全国乃至全球的人才证明汉川是值得他们来创业兴业的。
第093章
游刃有余
  事实上在采用这个对潘宁及其团队相当优厚的方案时,东方红集团内部也不是没有疑义,这比当初对段庸铭更为大方,但是沙正阳说服了一众人。
  时代不同了,家电产业即将迎来大洗牌的格局,日系的没落伴随着的是中国和韩国的家电产业崛起,特别是在电视机领域上,液晶电视的大规模普及时代即将到来,而这背后虽然有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的大战,但是最终液晶会笑到最后。
  谁都知道等离子的技术在某些方面原本是更符合电视发展的,但是等离子技术的致命弱点就是小尺寸上的无法克服,而未来的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乃至智能手机所需要的液晶面板所带来的巨大需求是等离子技术无法满足的,而松下在等离子技术上的保守封锁政策如雪上加霜,最终导致了缺乏厂家支持的等离子被迅速淘汰出局,所以明白这一点的沙正阳很清楚这没得选。
  在这个时候只要明确方向,提前加入到战局中去,液晶面板的技术相对开放,沙正阳瞄准的是未来借助若斯电器的做大,要把手深入到液晶面板领域,绝不让日韩和台湾三方企业瓜分这一块巨额利润,大陆厂家理所当然的要分享其中最丰厚的一块。
  按照沙正阳的设想,潘林执掌下的若斯电器如果能够按照对赌方案迅速发展起来,那么未来三五年内便可以进军液晶面板产业,在这一点上,包括华海高科等企业都可以与之合作,从而避免日后大陆在液晶面板产业上受制于人。
  前世中为此付出了数十倍甚至百倍代价和十多年的时间来追赶,以京东方为首的大陆企业更是不得不依靠国家的大力支持才勉强挺过了多年的巨亏重新追赶上来。
  如果能够早一步布局,何须到那种惨烈的地步?
  这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还是国家相关部门在这些方面上欠缺一些远见,如果能够提早扶持一些企业进入这个领域,按照市场化运作发展,就不可能到后来到处受制于人。
  而且沙正阳也不认为这个愿望无法实现,现在还有时间,国内这一块巨大的市场一旦被发掘出来,若斯电器只要能够成功的壮大起来,未来随着日资企业的不断萎缩没落,还有很多机会来进行并购和收购以实现技术上的突破。
  潘林走了,很干净利索。
  在科隆掌舵那么多年,自然有一帮人,前世中他是猝不及防之下被迫离开出国,所以他的不少手下都只能黯然神伤,但今世却不一样了,虽然三洋若斯在规模上远无法和科隆相比,但是毕竟是一个规模完整的企业,而且还连带着有三洋的技术和管理,经营了这几年,还是像模像样,而且正在收购汉都的飞燕冰箱厂事宜宁月婵和潘林也谈了,这让潘林喜出望外,原本他也相中了汉都飞燕冰箱厂,认为这家脱胎于军工企业的冰箱厂各方面都还过得去,稍加整顿改造就可以迅速恢复生产能力,至于说技术和管理,那都不是问题。
  宁月婵那边已经和三洋方面进行了友好协商,三洋方面本身就喜欢玩这种贴牌生产,最大限度的压缩成本,提升效益,三洋冰箱技术从五十年代就开始了,所以也一样不是问题,若斯电器方面需要的只是消化吸收。
  在这一点上三洋算是日资企业中的另类,远比松下、索尼这一类企业放得开,所以在合作方面也早就有了一个大概框架,三洋方面在不增资的前提下,愿意以技术和管理入股,与若斯电器收购的飞燕冰箱厂合资成立三洋若斯冰箱厂,由若斯电器占股百分之六十五,三洋方面占股百分之三十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8/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