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7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5/895

  沙正阳感觉到自己走出了一身热意的时候,接到了苏伦康的电话。
  苏伦康在秦都的状况还算不错。
  朱凤厚比较看重他,曹忠诚对他的印象也不错,当然作为在发计委和省政府里边打磨过的年轻俊彦人物,秦都市委市政府果断将招商引资工作压在了苏伦康的肩膀上。
  好在苏伦康的表现也不差,在和中海硅业的协调谈判过程中,苏伦康的专业和敬业获得了中冶和汉海高科方面的一致好评。
  “怎么,还不满意?1.2亿的投资马上就要到位,秦都这个项目已经打破了去年全省最大的单笔引资了,知足吧。”沙正阳乐呵呵的夹了一筷子毛肚,在鲜红的锅底里滚了几滚,塞进自己嘴里,“巫陵地区和蒲池地区,一年所有招商引资项目加起来都没有你们这一个项目引资额度高,你们秦都就凭着这一个项目就勇夺招商引资一等奖,要知道10月份之前,你们秦都市招商引资工作中协议引资才不过六千万,实际落地投资不到四千万,……”
  “正阳,你知不知道,其实我很不想掺和这个项目,这个项目当然好,我也高兴,但是那是从市里角度来说的,从我个人角度来说,这个项目却是一座大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你知道么?”苏伦康闷了一口酒,摇摇头。
  “什么意思?”沙正阳其实知晓苏伦康的意思,但是他装傻。
  “哼,在我面前还装?”苏伦康也不讳言,“谁都知道市里边定下的大力发展光伏产业这个构想是你向朱书记提出来的,前期也是你在帮朱书记规划,中海硅业也是你帮忙牵线搭桥的,甚至东方红集团还在里边发挥了重要作用,1.2亿啊,那我们秦都今年怎么办?没有这个项目,我今年抓招商引资,努努力完成一个亿的任务,我觉得还是有把握的,可是有你这个1.2亿在这里,加上前期的几千万,今年我就是完成2个亿恐怕在领导心目中都只能算是差强人意了,起码要完成3个亿的引资才能算是优秀,可3个亿,你让我去哪里弄?”
  沙正阳笑了起来,“那你的意思是我的错了?康哥,你考虑过没有,如果没有中海硅业这个项目的落地,你们秦都市的光伏产业可以说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点儿基础都没有,你凭什么有理由去说服别的企业来你们秦都投资办企业?”
  “所以我说对市里是好事,但是对我来说是坏事。”苏伦康也知道沙正阳所说的话语意思,不在意的道:“对我的压力就太大了,今年任务标准骤然拔高太多,对我是一个挑战。”
  “康哥,我觉得你把这些问题考虑太多,或者你把你个人的问题想太多了,你觉得领导们都是瞎子看不到这一点?”沙正阳毫不客气的批评道:“还是你真的惧怕挑战?在我看来,这种挑战对你恰恰是好事,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中海硅业的落地吸引到了业界很多人的目光,1.2个亿的巨大投资,合作双方的在各自业界内的影响力,中冶是央企巨头,而汉海高科是目前国内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混合制高科技巨头,目前在芯片设计上稳居全国第一把交椅,而且正在积极布局芯片制造领域,而且也获得了国家的支持,下一步他们可能要在芯片制造上发力,投资规模可能是以几十亿计!”
  苏伦康倒吸了一口凉气,忍不住道:“正阳,你是说芯片生产企业也可能落户我们秦都?”
  话一出口,苏伦康就意识到自己想得太天真了,芯片制造不比多晶硅这种原料生产,主要对廉价电力和水有较高要求,那是高科技产业的结晶,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都相当高,秦都还不具备这个实力。
  “秦都肯定还不行,但是汉都有可能。”沙正阳瞟了一眼苏伦康,“眼睛不要只盯着大的,我是说中海硅业背后的两大巨头足以吸引很多人的目光,凭借着这一点,秦都就可以充分运用这个案例的影响力,大胆的去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尤其是在光伏组件的生产企业上,大有可为,而且中海硅业项目也可能吸引到其他投资者效仿进入这个领域,我相信绝对可以大有斩获的,两三个亿的投资不是什么大问题。”
第146章
学习汲取,融会贯通
  “正阳,你的意思是虽然中海硅业在秦都落户成为秦都一颗明星,其产能一下子让全国多晶硅产能从十吨级越上百吨级,但仍然还会有人尝试着干同样的事儿?”苏伦康自然非常人,立即就从沙正阳话语中捕捉到了一些含义。
  “嗯,差不多吧,虽然中海硅业起步就是200吨的多晶硅,未来也是奔着千吨产能而去,但是我要说大家还是低估了前期海外市场后期国内市场的需求旺盛程度。”沙正阳很肯定回答对方:“三五年内海外,尤其是欧洲对太阳能光伏组件的需求就会出现暴涨势头,这个当前以德国、西班牙、荷兰等国的能源结构有很大关系,他们国内环保主义者从环保角度出发,对未来化石能源的消耗批评声日高,而本国政府为了迎合这种呼声,所以在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取代化石能源的动作也会日大,这也就是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一个契机。”
  “所以你认为目前中海硅业哪怕达到了他们三期建设的产能,依然无法满足需要?”苏伦康若有所思。
  “当然。”沙正阳哑然笑道。
  相比于十多年后,每家企业如果说你没有万吨的多晶硅产能你都不好意思道字号的规模,现在国内的多晶硅产能的确是孱弱得可怜,当然这肯定有一个过程。
  不过未来几年欧洲市场需求的爆发的确是让国内多晶硅和太阳能光伏组件产业迎来了超级爆发期,沙正阳要做的不过就是促成汉川省在这方面抓住这个产业契机,从中分一勺羹罢了。
  相比于前世的江苏等省在这一块上吃得钵满盆肥,现在汉川省吃一嘴也没啥,毕竟江苏这一类经济大省真的不缺这点儿。
  “这么说来,我们依然可以在这一块上招商引资,吸引他们到我们的光伏产业园中来投资?”苏伦康大为心动。
  多晶硅投资动辄都是数千万元起,只要有三五家企业进来,那么如沙正阳所说,两三个亿投资真不是啥事儿。
  “康哥,你们得做好配套产业链这一块上下下功夫,中海硅业刚开建,但他们也已经在联系一些相关上下游企业了,我觉得你们在这一块上完全可以主动出击,帮助他们完善,这样既能帮助他们迅速完成全产业链的布局,鼓励他们继续加大投资,又能解决你们自身招商引资问题,而且这完全可以以一点带动多点,一个企业落户可能就能吸引到多家企业进来,……”
  沙正阳正色道:“像要发展光伏产业,还涉及到下游产业链,像硅片切片,也是所谓硅片制造,然后就是硅片制作成为太阳能电池,在这一块上,中海硅业都有涉猎,但这里边还涉及到光伏组件,这一块上据我所知中海硅业不打算介入,而打算通过扶持一些合作方来发展,这也是你们秦都的机会。”
  既然专门来负责这一块工作,苏伦康自然也不会对光伏产业一无所知,点点头:“这我知道,中海硅业打算和国内一些具有相关制造能力的企业合作,鼓励他们在这一块上投入发展,主要就是光伏组件问题,因为这一块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人工成本对我们来说就是优势了,……”
  “其实我们需要关注的就是中国企业能不能迅速打开欧洲市场,尤其是德国、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意大利市场,如果能获得突破,我估计这一块产业会迅速成长起来,其规模可能会超出所有人想象。”沙正阳心安理得的又拈起一筷子黄喉丢在火锅里,“来,尝尝,鲜黄喉,烫出来格外香脆,入口脆爽,又有嚼头。”
  “但听你说着光伏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苏伦康还意犹未尽,径直问道。
  “对,光伏产业在欧洲市场看起来比较大,但是这主要还是建立在欧洲政府的补贴上,鼓励发展,所以市场迅速膨胀起来,实际上光伏发电和煤电、水电之间的成本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而这又需要一个过程来不断实现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一直要下降到和火电、水电乃至核电成本相当的地步,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唯一能带来的好处就是光伏发电不需要消耗化石能源,从环保成本上获得了收益。”
  沙正阳耐心的解释着,他需要让苏伦康明白这中间的风险,这样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加以弥补,无论是从企业来说,还是政府角度来说,都要有一定的应对风险的策略。
  “欧洲国家比较看重这个,未来中国也会一样看重这个,所以在某个时段欧洲政府不再补贴,那么市场就会大受打击,也就会波及到国内光伏产业,这就需要中国市场来接棒,而如果和这个结合中间差了那么几年,也许就会成为光伏产业优胜劣汰的一个洗牌过程。”
  “听你的口气,似乎预测到这个洗牌过程会非常惨烈?”苏伦康夹起一筷子香辣牛肉丢在锅里,又端起盘子放下一盘香菜圆子,这才心满意足的喝了一杯酒。
  “想象得到,如果一拥而上发展太猛超出了市场容纳量,届时市场萎缩,价格暴跌之下免不了就有人要跳楼了。”沙正阳漫不经心的道:“搞企业要有心理准备,政府在产业发展上也要有对策,如何帮助企业熬过这一关,也许就又是一个春天了。”
  “政府的服务要做到这一步,可真的就称得上是服务型政府了。”苏伦康不无感慨。
  “康哥,未来政府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一个服务理念的竞争,一个服务环境的竞争,你怎么能够给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一个更优佳更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那么你就可以赢得竞争的胜利,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乃至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都要牢牢的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作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手段这一前提下,那么哪个地方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将这份工作做到极致,让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和政府官员们都要真正饯行人民公仆的这一理念,而不是只是挂在口头上,其实是以管人者自居。”
  沙正阳最终为自己的这个论点画下句号,而在秦都已经工作了好几个月的苏伦康也对沙正阳的这个观点若有所悟。
  秦都单一的经济要改善,就必须要培育出二到三个新的支柱产业出来,但是秦都不比汉都,一片空白之下,怎么培育?
  沙正阳提到的这个竞争理念也的确有些道理,秦都要竞争的目标是涪岗、昭阳、武阳、安襄和宛州这一类的城市,再说大一些就是内陆地区这些和秦都条件相若的城市,也就是未来的三四线城市,你要展示自己的优势,让这些产业落地能在你这里健康的成长发展,博得口碑,才能长久持续的赢得这场竞争之战。
  ……
  苏伦康第二天就把他和沙正阳见面吃饭所谈到的这些情况向朱凤厚和曹忠诚二人作了汇报,马上就是春节了,但是听到这个情况之后,朱凤厚和曹忠诚二人都没有怠慢,立即召集了相关的领导开了一个会,就是研究如何在中海硅业基础之上,继续挖掘相关的产业引入和发展问题。
  朱凤厚和曹忠诚都很清楚,单纯一个中海硅业,哪怕加上中海硅业可能要涉及到硅棒切割制作硅片,乃至更下游的生产成为太阳能电池,都无法真正让太阳能产业在秦都就此兴盛起来。
  如沙正阳所说,这需要一个较为庞大的生态体系来,多晶硅生产、硅棒切片、太阳能电池制造,然后才是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生产,最终如逆变器这一类的关键元器件生产,乃至要真正形成光伏电站还有应用系统类的组件产品。
  另外秦都还需要为这样一个新兴产业提供一个较为宽松优越的光伏发电的应用环境,也就是你要做一个尝试性的突破试验基地,让这个产业整个产业链都能在你秦都落地生根发展,那么你才能真正赢得这场竞争的胜利。
  为此秦都市委市政府也的确有一些准备,北部的清河、暮山、夏塬几个县地处黄土高原,光照强,气候干燥,特别是部分区域都是荒山秃岭,也是发展光伏电站的最适宜区域,当初沙正阳一提出发展以多晶硅为基础的光伏发电产业时就获得了朱凤厚的认同,主要也就是考虑到这一块可以作为一个试验田。
  苏伦康在会上详细阐述了沙正阳提出的一个产业生态的观点,认为秦都如果要击败国内其他竞争者,充当国内光伏产业头号基地,那么就必须要在这个产业生态圈上做文章,不但要在各方面的投资服务环境上做到最完善最周全最高效,而且还要主动作为,为这些落户企业解决他们在产业链配套甚至市场上的各类困难,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在秦都发展如何舒心、放心和安心。
  这也是苏伦康在沙正阳的观点上自己总结出来的“三心”战略。
第147章
救急,救场
  沙正阳没想到自己和苏伦康一顿火锅所说会被苏伦康总结得如此到位,而且还真的加入了他自己的一些东西,成为了未来秦都市招商引资中奉为圭臬的规则,而这个规则也的确对秦都市的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还不得不说,从1999年开始连续三年秦都市招商引资金额大幅度攀升从某种程度上也得益于此,不过后来了解到这一切情况的沙正阳也很客观的评价,提出总结这些策略都相对简单,关键在于执行,没有一个具备强有力执行力的党委政府,再好的策略都是空谈,而显然朱凤厚和曹忠诚二人的搭班子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哪里都一样。”
  沙正阳到巫陵市区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后天就过年,照理说没有必要再跑这一趟,但是沙正阳觉得自己还是应当来一趟。
  一来叶和泰初到巫陵任职,人生地不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二来宝岭和来峰分别是王云祥和潘广章的挂点贫困县,来年的扶贫工作,最起码要在这两个县有起色,而扶贫战略的确定,沙正阳也清楚别无选择,产业扶贫是唯一出路,你要组织劳动力输出到沿海地区去,既不符合沙正阳本心,而且难度一样不小,对巫陵地区未来的发展也不利。
  在沙正阳印象中,叶和泰不属于那种锐气十足和思维超前观点犀利的领导,但是对方却有一个很多领导干部都不及的强项,那就是执行力强,善于做干部群众工作。
  多年的组织部长加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使得他在这一块工作上格外得心应手,沙正阳相信叶和泰在巫陵地区一样可以发挥出其强项。
  而且实事求是的说,在基本方略确定之后,最缺的还就是执行落实上的力度跟上,基层干部的惰性和惯性在这类贫困地区早已经根深蒂固,而缺的就是如何来彻底执行落实上级的一些战略部署和政策精神。
  注意到叶和泰虽然有些疲惫之色,但是精神状态却还不错,沙正阳也微笑着道:“来日方长,不急于一城一地得失嘛。”
  巫陵地区98年经济增速排名全省第四,高于武阳、秦都和蒲池,武阳和秦都是因为受到了以石油和煤炭产业冲击下滑的因素影响,而蒲池虽然名义上比巫陵地区低,但实际上两者增速之差0.1个百分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论GDP总量也相差不大,和武阳秦都根本没法比。
  而巫陵地区人口比蒲池地区还要多接近一百万,若是论人均GDP来,蒲池地区甚至比巫陵地区还要高一截。
  来到巫陵工作,肯定就要有这方面的思想准备,吃苦受累都是最简单的,上挨批评下受抱怨,两头受气这才是最恼火的。
  如果再有一个条件相若的邻居,人家又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成就,那么你的压力就更大了。
  所以叶和泰才来一两个月就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得他的焦虑感倍增。
  “原来也就是路过,或者草草了解,只有等你在这个地方扎根落脚了,你才能了解这里边的种种难处,你才能感受得到要想赶上去是多么的高难度,简直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叶和泰把泡好的茶递给沙正阳,“尝尝,现在每个省领导那里都摆了一盒,请他们帮我们四处推销,去年巫陵地区茶叶生产不错,品质也难得的好,但是增产不增收,茶农积极性受挫,地委行署也在反思。”
  两个人坐在一起,无论如何话题都会回到和工作有关的事情上来,这是身份决定,思维决定,无关其他。
  “品质或许不错,但是品牌力却很弱,而茶叶这个东西,品质和品牌缺一不可,甚至可以说品牌的威力还要大于品质。”沙正阳也不客气,“巫陵地区在这方面做得很差,放眼望去,茶叶界内的行内人或许知道巫陵和蒲池山区的茶叶品质很不错,但是这些人会帮你宣传和营销么?没有利益,他们恨不得让你一辈子养在深闺人未识呢,而外界普通人谁曾听说过你巫陵产茶?西湖龙井我听过,峨嵋竹叶青我听过,六安瓜片,太平猴魁,铁观音,君山银针,云南普洱,人家这些品牌都是经过多年经营打造出来的,每年花在品牌塑造上的投入不少,要不然你以为就没来由的名声大噪了?”
  “一针见血啊。”叶和泰也不以为意,“观念决定思维,眼界决定心胸,所以我们巫陵还是缺善于工作的人才,无论是在企业经营还是政府内部,思维定式形成,要扭转来需要下大功夫。”
  “叶专员,你初来乍到,有些工作宜急,有些事情宜缓。”沙正阳沉吟了一下,“不过巫陵是省领导们挂点所在,多少要有值得眼前一亮的动作,这一点上我相信地委行署肯定都有考虑,现在需要抓那么一两个点来突破,以点带面动起来。”
  这也是叶和泰希望从沙正阳这里听到的内容。
  叶和泰很清楚自己对经济工作不是很擅长,当然,并不是说他不懂经济工作,但是在面临巫陵地区这样一个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差的环境,怎么来迅速打开局面,拿出些许值得一看的东西来,这对于迅速确立自身在这个陌生环境下的威信非常重要。
  或者再说直白一些,叶和泰需要一些东西来巩固和确立自身的地位。
  这是每一个异地交流的领导干部都需要面对的任务,只不过对叶和泰来说,这个任务更艰巨更紧迫。
  巫陵地区是主要领导挂点地区,今年经济表现肯定要有所突破,经济增速不能还停留在末尾几位,在经济总量上没办法改变什么,那不是一两年甚至三五年能改变的,但是起码你要在GDP增速,在招商引资,在落地项目的影响力上有所表现,否则你怎么来证明你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
  当然这不仅仅是叶和泰一个人的责任,地委行署所有人都一样承受着这份压力,但是毫无疑问书记专员加上分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和几个副专员任务更重,尤其是叶和泰这个新来的专员,更是首当其冲。
  叶和泰在刚走马上任的时候就来见了沙正阳,什么都没说,但是沙正阳就已经感受到了一些东西。
  有些东西不需要言传,只需要意会,而且对自己的期望,也说明了对方对自己的认可度和亲善程度,不是过硬的交情,人家也不会表露这种意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5/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