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7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6/895

  沙正阳的一番话给朱凤厚和曹忠诚迎面泼了一盆冷水。
  他们二人虽然也知道目前中海硅业和长河REC项目的多晶硅产能实际上已经一下子把国内原本只有几十吨最多不过百吨规模的产能提升到了千吨级别,这已经是一个放卫星式的飞跃了,但毕竟这是面对欧美市场的,国内这个产业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他们也从未指望在国内市场上也能有多大收获。
  但是沙正阳却迎头一棒,让他们心里顿时一沉。
  “正阳,我记得你说过欧美市场一段时间内市场规模都会不断扩大,难道说中海硅业和长河REC项目的产能就能满足整个欧美市场了?”
  曹忠诚的话很直接,沙正阳笑了起来:“曹市长,你把欧美本国内的企业视为无物啊?虽然咱们中国这一类企业有竞争优势,但这毕竟是两个市场,目前我们都还没有WTO,或许会很快,但是如果咱们产品大规模进入欧美市场对他们本地产业形成了冲击,他们肯定会有反应,这是一方面,……”
  “还有呢?”曹忠诚眉峰锁成一个Ω。
  “另外还要看欧美国家对这个产业和市场的补贴政策情况,一句话不确定因素很多。”沙正阳回答道。
  “那我们岂不是坐以待毙?”曹忠诚手臂上的青筋都要暴绽出来了,原本筷子上拈着的包子都重新放下,“正阳我觉得我们还是可以有所为的吧?”
  “我可没说无所作为啊。”沙正阳摇头,“我的意思是,国内市场也应该要主动去开发,加入WTO是迟早的事情,但是就算是加入WTO,欧美市场扩大了,但并不意味着那只是发达国家的专利,清洁能源是一个长远趋势,中国如果在这个产业走到了前面,不能光是往欧美市场输送,我们一样可以做出一个示范来,这方面我个人认为秦都市政府其实可以主动出击,和国家相关部委以及省里合作打造一些典范出来,进而进行推广。”
  朱凤厚凝神思索,好一阵后才道:“正阳,我记得你说过,嗯,我们秦都北边几个县的光照条件很好,可以搞一个示范区,是不是这个意思?”
  “朱书记,一座城市的发展,GDP和财政收入固然很重要,但是还有一些因素也需要考虑进来,大家都知道秦都是煤都,现在秦都又成了‘新能源之都’,估计很多人,很多城市都不服气,你不能说你有几家多晶硅和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就是‘新能源之都’了,那么你如何来证明自己这个名头不是浪得虚名?”
  “正阳,别卖关子了,算我们欠你一个情,给个切实可行的建议。”曹忠诚不耐烦了。
  “秦都可以在推进新能源的应有和清洁能源概念的推广上有所作为,引领潮流,这样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光伏产业市场在国内的迅速形成,这对我国空气污染的环保压力也是一个减轻,同样也给发达国家树立一个典范形象,另一方面秦都也可以确立一个在新兴产业发展上和先进理念的引领上的先行者形象,这有助于提升秦都市的城市整体魅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城市魅力就意味着城市竞争力,全方位,综合性的竞争力!”
  沙正阳的这番论调让朱凤厚和曹忠诚都禁不住微微动容。
  前者,也就是扩大整个光伏产业市场,对于秦都市打造新能源之都当然是利好,而后者就更意味深长了。
  提升到一座城市的竞争力层面,作为市委书记和市长的朱凤厚和曹忠诚如何领会不到?
  “正阳,你的意思是不仅仅是在北部两个县搞新能源产业试验园区,而要在整个秦都市都形成这样一个理念和氛围?”朱凤厚思路显然要灵敏一些,很快就领悟到了沙正阳意图,“嗯,比如说在我们秦都的一些政府应用推广上率先垂范?”
  “嗯,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这一方面要扎扎实实做一些大家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另一方面也要在宣传上做好引导,不管干什么,我觉得走到第一步吃螃蟹者都能有所收获,而跟风者则基本上都不会有多好的结果,嗯,类似于学我者后,仿我者死的意思吧。”
  “学我者后,仿我者死?”朱凤厚念叨了一句,“你这在篡改齐白石的话啊,嗯,不过倒是有点儿道理。”
  “秦都在汉川都没啥特色,一个资源型城市而已,放在全国更是寂寂无名,未来城市的发展就是比拼一个竞争力,秦都有何可依?”沙正阳语气更冷,“汉都不比,和涪岗、昭阳以及宛州比,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等诸多因素,秦都全方位落后,那么你怎么和这些城市竞争?”
  “你的意思是我们秦都就要定位鲜明,把自己最具特色的一面做到极致,以此来确立自身的竞争力优势?”朱凤厚微微点头。
  “好不容易把‘新能源之都’的名头挣下来了,难道放任这样一个优势慢慢丧失?除了这一块,秦都有还有什么能够迅速形成特色优势的?别把煤炭产业拿来说事儿,那玩意儿埋在地底下,是你的谁也拿不走,你得先把人家可能抢走的东西先做起来,确立优势,……”
  沙正阳仰头把最后有点儿油茶喝下肚,残余的馓子在嘴里嚼得奔儿香。
  “还有,光伏产业涉及到下游的组件产业链规模也不可小觑,现在中海硅业和长河REC自身所产的硅料产能肯定不是其自身的组件所能消耗得了的,也就是说他们肯定还会对外供应部分硅料,这也就为吸引更多的组件企业来落户提供了条件,而这个产业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只要有心去招商引资,我觉得拉到一些投资来并不难。”沙正阳起身,拍拍手,“好了,我言尽于此,这可不是一顿饭能打发我啊,起码得十顿。”
第034章
杀机
  宛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汇报座谈会10点钟准时召开。
  送走了秦都市党政代表团,接着就是这个会议。
  宛州市委市政府和经济工作相关领导以及市直机关部分部门单位都参加了这个座谈会。
  按理说沙正阳应该先花一些时间来调研,然后再来搞这个座谈的,但鉴于前期沙正阳有一些了解,而现在时间紧迫,所以就由宛州市政府先汇报,然后沙正阳来从发计委角度谈一些自己的观点意见,最后再由问答方式对宛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行探讨。
  汇报是由市委副书记阴朝凤来做的。
  洋洋洒洒万言,阴朝凤引经据典,介绍了四十多分钟,讲得相当详实,数据罗列一大堆,从96年以来一二三产业的发展情况到招商引资取得了多少成绩,花团锦簇,很是动人,但沙正阳听得却味同嚼蜡。
  对沙正阳来说,这些东西更多的都是过去式,他受宛州市委市政府邀约而来不是听成绩报告的,而是来找问题甚至就是来搞事情的。
  事实上姚立波百般“邀约”时,沙正阳就已经寻摸出来一些味道来了。
  再怎么说姚立波也只是一个市委副书记兼常务副市长,而且常务副市长他也干不了几天就会卸任,他有那么急切的需要来让自己专门跑一趟宛州么?
  而且言语间“恳切殷勤”的味道太重了,在这一点上姚立波掩饰不够。
  自己是省发计委副主任,他应该清楚就算来,一般情况下也都是会浅尝辄止,不可能有多么深刻犀利的观点言论,再说自己是愣头青,也不可能说连这点儿人情世故都没有。
  给两位新走马上任的党政主官难堪,自己有那么楞么?
  哪怕自己真的要离开发计委,也没有必要去得罪这二人吧?
  所以沙正阳很快就明悟过来,姚立波这是受人之托,嗯,准确的说是受杜穆二人之托,就是要对现在宛州市的状况来让宛州干部“红红脸出出汗”,让他们警醒一番,睁开眼睛看看周边世界的变化,不要再当井底之蛙坐井观天。
  醒悟过来沙正阳并不意味着沙正阳就要接受这个“任务”,这已经有些超出了自己的权责范围了,或者说这更应该是一位高官身份来充当这个角色的,轮不到自己一个发计委副主任。
  宛州市两位领导这是把自己拿来当一杆“枪”。
  但最终沙正阳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
  原因有几方面,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还是觉得宛州的局面的确需要“敲打提醒”一下了,再这样下去,恐怕没多少老本可吃了。
  虽然沙正阳有些担心杜国建的驾驭能力,但是既然杜穆二人都觉察到了这一点,想要有所作为,他也不吝帮他们一把,也算是帮宛州吧。
  这样才有了这样一次大家都没有点明点透但双方几人都心照不宣的一次调研分析会,规格略低,但是沙正阳还真希望能起到“出汗红脸”的效果,对有些人未必有效,但是更多下边层面的哪怕能起到一些作用,也值了。
  当阴朝凤“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来做这样一个介绍报告时,沙正阳就知道一切都在按照既定设想进行了。
  阴朝凤的介绍并没有多少失实之处,基本上都是事实,只不过有意无意的,或者有选择性的加以强化了某些方面,弱化了某些方面罢了,所以这听起来就像是有点儿歌功颂德的事迹报告会了。
  下边各区县各局行的干部们似乎也都气色俱佳的听得有滋有味,这看在沙正阳心中也是叹息不止。
  倒不是说这些人不明时务,而是自我感觉太好,特别是觉得冯士章的高升带来的一些错觉,让他们觉得上边对宛州工作是全面认可的,也就对很多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了。
  当阴朝凤绘声绘色的介绍结束时,沙正阳看了看表,差不多快11点了,嗯,留给自己的时间还算充裕,不过恐怕很多人的这顿中午饭就要吃得食不甘味甚至难以下咽了。
  戳别人伤疤,捅别人软肋,免不了招人恨,但这不重要,一个都说好话的好好先生基本上也就是庸人蠢材的代名词,沙正阳也从未指望自己能多找人喜欢,在哪里都是如此,而且这一次之后,估计自己和宛州缘分也差不多该了断了。
  “下面我们就请省发计委沙主任对我市近年来的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状况进行一个综合性的点评,沙主任在做我们很多同志都认识,而且目前沙主任目前在发计委分管工业和高新产业以及重大项目工作,去年曾经在中央挂职锻炼,对中央未来就我们中西部内陆地区产业规划有着十分深刻的了理解,相信他对我们宛州社会经济工作肯定有独到的见解,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沙主任为我们做点评分析和建议!”
  沙正阳站起身来,首先朝着周围的干部鞠躬行了一个礼,这才坐下:“穆市长刚才的话让我汗颜了,在座的很多同志都曾经是我的领导、同事和朋友,我在宛州工作期间受到了你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所以我首先要鞠躬感谢!……”
  “今天我来宛州,来和大家进行这样一个交流,可能涉及到的一些观点和意见都是我一家之言,未必准确和正确,我也欢迎大家斧正,……”
  见沙正阳语气格外的和缓委婉,杜国建和穆天然交换了一下眼神。
  如果真的是不轻不重的泛泛而谈,恐怕就很难到预想的目的了。
  先前阴朝凤的报告介绍就让二人很是不满意,几乎一边倒的介绍成绩,而存在问题和不足就是一笔带过,甚至直接定性为发展中存在的经验不足,这很不符合这一次会议的意图。
  但是阴朝凤很强势,在几易其稿之后还是大部分坚持了他的意见,这让杜国建和穆天然都很不舒服。
  特别是穆天然。
  虽然来宛州时间不长,穆天然已经感觉到了宛州现在存在的问题,杜国建作为前任市长在很多本该是市政府这边主导的工作几乎没有太多的发言权,而更多的被阴朝凤所主导,姚立波反倒更像是一个市长。
  但姚立波毕竟只是常务副市长,又是外来干部,要和阴朝凤争夺经济工作的主导权显然还力有未逮,特别是没有获得冯士章的支持下,更是不可能。
  这种不太和谐的局面直接导致了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些工作阴朝凤抓得很牢,别人插手不了,而有些工作阴朝凤则放任不管听之任之。
  特别是在一些县域经济工作发展上,本身资源条件就不足的区县再得不到市里边的支持,那就更是难以打开局面了。
  杜国建现在升任了市委书记,把这留下来的一大摊子事儿交到了自己手上,穆天然顿时就感觉到了巨大压力。
  好在杜国建对此并非毫无感觉,他作为市委书记,任何工作他都脱不了主责,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两个人还是观点一致的。
  所以也才有了姚立波的“邀约”。
  但如果沙正阳来这一趟指示敷衍了事,那就失去了意义了。
  “……,来之前,我专门向程省长作了汇报,程省长很重视,在百忙之中专门抽出了四十分钟来和我交换意见,并就一些具体问题做出了指导和指示,要我转达他的意见,待会儿我会在具体的一些工作情况分析中要一一讲到,……”
  沙正阳的话锋一转,终于让杜国建和穆天然从中听出了一些别样味道,心里边稍稍放宽了一些。
  都说这一位从来就不是善与之辈,这样一个机会给他,想必对方也会有他自己的想法的。
  “……,刚才朝凤书记就96年以来宛州市全市社会经济事业发展情况作了一个很好的介绍,特别是对一些及具体的经济数据作了十分详尽的解读,嗯,结合我在省发计委里边获得的一些数据,可以更直观的让我们对宛州市以及周边的一些兄弟地市的发展状况进行一个对比,……”
  阴朝凤先前脸上泰然自得的表情稍稍有了一点儿变化。
  他之前的数据基本上没有引用其他地市的对比,而更多的是和全省平均数据来进行对比,所以怎么看,宛州这几年的发展状况都还是不错的。
  而且在大部分数据采用上他有意的截至到了去年年底,部分数据则到今年一季度,他同样清楚从今年开始,尤其是第二季度开始,很多经济数据就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这看起来似乎是和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增速下滑一致,但是宛州的增速明显下降得更厉害。
  而眼前这个家伙显然是也是有所准备而来。
  想到这个家伙素来犀利的辞锋和慎密的布置,阴朝凤就觉得自己背后忍不住有了一些汗意,下意识的瞄了一眼杜穆二人,心中的狐疑忌惮却更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6/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