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7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8/895

  沙正阳语气沉重起来,“如何吸引到更具价值和更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进来,这就需要我们通力协作,特别是在道路管网等方面的配套,这个要求比较高,而且我可以开诚布公的说,汉都在这方面要面对的竞争对手,不在省内,而是沿海地区诸如苏州、深圳或者南京、武汉这样的大都市,就目前来说,我们毫无优势,但是我们又必须要赢得这一战,所以我们必须要在各方面都要做到极致,你们建委这一块只是其中一方面,你明白我的意思么?”
  杨先明终于正色,点点头:“沙市长你要下一盘大棋,建委也不敢拖后腿,只不过目前我们建委能做的有限,如果要全力推向这边,那么湖滨区和东三环那边建设都要受到影响,这都在其次,另外就是乌泾路就算是现在就启动建设,但是工期太紧了,明年三月这才几个月时间?难度太大了。”
  “如何调配斟酌,这是你们建委的事情,臧市长那里如果需要,我可以再去沟通,但是建委这边田玉恒和你,我就只认你们俩了。”沙正阳语气很平静而有力,“这项工作涉及到不仅止于你们建委,还有电力、税务、工商等诸多单位,这么短时间要打造一个能让人家舍弃深圳、苏州、南京、武汉、成都这样的条件到我们汉都来的环境,说实话我内心都没多少底,但是如果我们不试一试,那就是半点机会都没有,试一试,总可以搏一把。”
  杨先明没多说就离开了,但是沙正阳却很放心。
  有人和他提过杨先明,虽然建委田玉恒是一把手,但是杨先明却是资深副主任,而且这个人业务精熟、人缘关系也深厚,更难得的是人虽油滑了一些,但是只要能让对方认同,做起事来就不含糊。
  从今天的接触来看,杨先明基本靠谱,起码和自己在争论过程中,没露怯,而且提出的几点也基本上能说到点子上,固然还有一些争议,但是沙正阳觉得对方应该不会拖自己后腿,没准儿臧庸和田玉恒都还要疑惑自己是怎么把对方给折服的。
  但是对沙正阳来说,这还只是其中一环,涉及到的多个部门,他设想中的需要打造出来的投资环境要求很高,但不这样不行,对标深圳苏州,就是要从可能投向深圳苏州的项目中挖来几个。
第055章
永不止步
  除了建委这边,沙正阳要花心思的地方还有很多。
  和互联网以及软件企业不一样,这一类制造业的引入就涉及到土地、水电、道路交通和税收政策等诸多方面的软硬件支持问题了。
  每一条每一款这些企业都要和政府细谈磋商,而且沙正阳要引入的也肯定不会是像互联网企业那样的小微创业型企业,而是要直接瞄准大型制造企业。
  这就要求沙正阳提前和相关的诸如税务、工商、电力、金融等诸多部门一一进行先期协调,避免后来入场时的拉锯战,影响到效率。
  当然,这并不是说沙正阳不想引入中小型制造企业,而是现实所迫。
  你要想让汉都的制造基地确立起来,最快最有效最立竿见影的方式就是引入大型企业,这样的企业来一个能顶几十个中小企业,因为它们本身就要自带上下游的附属企业而来,而它们的到来就会吸引更多的零部件产业链上的企业蜂拥而至,这就是大型企业的优势所在。
  反过来,当一大堆零部件产业链企业在你这里落地之后,一样可能从中培育出大型企业,或者吸引其他大型企业来落地,但从目前来说,吸引大型企业来落户仍然是当务之急,中小企业的吸引和培育还要放到下一步去了。
  下一步的工作是要从整个营商环境的生态体系上来重塑缔造,树立起一个内陆地区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发展的一个超级典范。
  沙正阳希望能够把自己前世中的所有经验运用到高新区上来,让其拥有一个可以媲美前世2012年以后的种种先见之明,避免犯前世中的很多错误。
  现在还不能说彻底搞定了建委这边,只能说杨先明基本认可了自己的设想,那么还要和臧庸、田玉恒沟通,但估计问题不大。
  具体执行还是在杨先明手上,效率高低,执行能力高下,都得在杨先明那里体现出来,所以沙正阳要先把杨先明这边搞定。
  之前包括季国力在内的这些人都还没有意识到省里和市里对高新区的要求,现在知晓了高新区未来的产业结构不仅仅只局限于互联网和信息产业,那么下一步就不得不考虑如何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的格局了。
  季国力不是庸人,沙正阳也看得出来,这个人还是很有想法的,只是原来的思维惯性限制了他的思路,现在打开之后,他会很快就调整过来,考虑高新区的北片,也就是与经开区和饮马区毗邻这一片区域的发展问题。
  这一片虽然区域小了点儿,但是却好在和经开区这边接壤,基本道路的基本架构有,只需要在现有基础之上进行整修和提档升级,远比那些还需要拆迁之后再来建设的区域要方便得多。
  不过,总的来说,高新区还是有所束缚,被现有的小格局所困,而原来的规划要在2002年才会启动建设,现在甚至连前期工作都还没有来得及开展,从现有的行政程序和效率来看,没有一年半载根本拿不下来。
  所以他必须要有新的举措。
  ……
  “什么,一站式服务中心?”吕宗平接过沙正阳递过来的建议,正准备打开看一看,听到沙正阳这话,又忍不住放了下来。
  “对,一站式服务中心。”沙正阳点点头。
  “这个一站式服务中心,主要还是针对企业服务,范围还比较狭隘,但就目前来说,我们觉得可以试一试。”
  吕宗平终于体会到了这个家伙为什么会在很多领导心目中那么不一般了,不仅仅是对方在搞经济上有多么大能耐,也不完全是对方在宏观治政上相当深远广博的见识,而是这个家伙更能折腾,能把很多大家也许能想到,但也只停留于想一想的事情落到实处,要真刀真枪的去干一番。
  就凭这一点,就足以让领导侧目而视而愿意用一用了。
  对于自己来说,一样如此,起码吕宗平觉得自己的兴趣立即就被这个家伙给勾了起来。
  “正阳,看你这说法,这个一站式服务中心是配合招商引资而来,嗯,听你的意思,也许以后还会在这个基础之上有所推广推开?”
  “改革也要摸着石头过火,一步一步来嘛,目前主要还是为了解决企业申办项目程序多耗时长,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但以后也许可以推而广之。”沙正阳含糊其辞。
  “别给我打马虎眼儿,我懂。”吕宗平也不客气,“是不是会有很大的调整,涉及到很多部门的权力变更和调整?”
  “市长,的确有比较大的调整,但我觉得这也是为了工作,而且局限于我们高新区,搞一个尝试嘛,在高新区可以进行这个尝试,毕竟我们高新区新建,什么都是新的,那么模式都可以实验,不合适就改回来,也要允许犯错误嘛。”
  沙正阳的解释很坦荡。
  “行,我一边看,你一边说,有问题我就直接问。”吕宗平点点头。
  对于他这个市长来说,有新东西新想法是好事,就怕你新瓶装旧酒就没意思了,但吕宗平相信沙正阳不会。
  “其实这个想法我在宛州工作时就已经提出来了。”沙正阳不讳言,“但当时限于环境和条件,宛州市那边尝试过,有一些改进,但是并没有真正推进落实,我也努力过,但是最终还是觉得大环境不成熟,所以慢慢被搁置了。”
  “哦?有点儿意思啊,你具体说说。”吕宗平更感兴趣。
  如果是在别的地方尝试过未能推开,说明这的确存在很多难以推开的客观困难和制约,而改革就是要打破这些制约,突破窠臼,这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
  吕宗平来汉都可不是为了当一届太平市长的,他是想要有所作为的。
  正因为看到茅向东也是和自己相似,也有意要一番作为,所以吕宗平才在面对茅向东的强势时愿意退让妥协,因为他知道必要的隐忍退让能够让工作更顺利。
  如果是茅向东只是想要庸庸碌碌混日子,还要阻挡自己干一番事业,那么哪怕茅向东是市委书记,吕宗平也不会退让,哪怕官司打到中央他也不怕。
  “当时我在宛州经开区工作,宛州当时的招商引资环境很糟糕,招商引资来的企业遭遇很多问题,有时候盖三五十个章,跑几十个部门,甚至一个局行部委里边就能盖七八个内部审批章,拖上半个月也是常事,从开始已审批到最终落地,三五个月都算是比较快的了,如果遇到要过省里的审批,那甚至一年半载也很正常,这对于项目业主和企业主们来说可以说是最大的痛苦。”
  沙正阳侃侃而谈。
  “很多企业主和项目业主其实不介意和政府干部交朋友,甚至也不介意在宴请招待等方面花钱,但是他们极端厌恶这种利用手中行政权力来要挟和延误效率的做法,这种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吃拿卡要,我把它定义为敲诈勒索,甚至比普通的敲诈勒索更为恶劣。”
  “国外在这方面的定性和惩处箱单严厉,所以被很大程度的压制了,而我们国内由于传统和文化的缘故,逢年过节,人情往来,对于这方面的认定相对宽松得多,这种不给利益不办事,给了利益乱办事,虽然有些看起来事情很小,甚至就是一张购物卡,或者两箱水果,一点儿土特产,但是这种风气的蔓延就极其恶劣,这对于外资港资这些企业来说,更是觉得难以,这也极大的影响了我们内陆地区的政府部门形象。”
  吕宗平能理解沙正阳所说的这些,他一样很有感触。
  他到过香港和新加坡,这些地方对公务人员的纪律约束要比国内严格得多,一经发现,惩罚力度很大,这种严刑峻法之下也的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当然配套的高薪养廉人家也的确跟上了。
  “所以我当时在宛州经开区的时候就考虑过如何能够让这些来开发区投资办企业的业主们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这种劳民伤财的繁琐程序影响,对于那些重点项目和大项目,关系不大,毕竟领导盯着,肯定会特事特办,但即便是这样也还是有一些人要在里边多吃两顿饭多喝两顿酒多拿两张购物卡的现象,而如果换了一般的小企业小项目,常规性的走流程,那问题就比较多了,屡禁不止,屡杀不绝,……”
  沙正阳脸上也忍不住露出一抹苦笑。
  回想起当年在宛州开发区,他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少得罪人。
  处理过几个干部,虽然名义上是纪委去处理,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他在推动,免不了就有人要在后面以任人唯亲培植私人势力为由告黑状。
  不过好在那个时候钱正也好,林春鸣也好,都能扎得起。
  现在在汉都高新区,情况会更复杂,后期涉及到的工作量也要大得多,而按照原来的这种跟进式的模式也显然不可行了。
第056章
图穷匕见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千里做官只为钱,这些古时话语在很多官员干部心中深入骨髓,哪怕是党纪国法再严再厉,他们一样难以控制住自己内心的贪欲。
  而这些普通干部在这类文化的潜移默化之下,也就养成了雁过拔毛利益均沾的心态,这也成为内陆地区很多地方政府机关部门的痼疾。
  “宛州好像没有搞起来你所说的这种一站式服务中心吧?”吕宗平问道。
  “没搞起来,当初在宛州开发区我提出了这个理念,但是涉及到诸多部门,基本上囊括了所有政府部门的权力机构,特别是像电力、自来水、天然气、工商、税务、国土、建设、财政,哪一个都是拔根汗毛比腰粗的单位,谁会轻易把这些权力让渡出来?”
  沙正阳摇摇头,“最终的结果是溅起了一池浪花,然后又归于平静,当然这也和当初宛州开发区因为采取的是跟进式招商引资,大家一人跟进几个重点项目,项目的所有程序都由开发区管委会干部亲自帮着跑有很大关系,但后来开发区企业多了,进入项目多了,就要选择,而人家企业后期的一些办事,也就没有精力来跟进了,所以这种跟进式方式只适合一些比较特殊的大型项目,而主要的业务还是要通过这种一站式服务中心来解决问题,才是最佳方略。”
  “那你所提到的这些部门单位都要进入一站式服务中心,从法律依据上怎么来解决其存在的合法合理性?”吕宗平直接问道。
  这是关键核心问题,法律依据在哪里?你这样搞算不算是剥夺了人家相关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权限?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一切都是都空谈。
  “嗯,这是问题的关键,所以我们考虑过,这个一站式服务中心不是新成立的部门单位,而是一个平台,让这些部门单位按照各自业务量,抽调出那么几个业务熟悉能力突出的干部进入这个中心来从事他们原来的审批工作,这样尽可能的在最短时间内,就在这个中心内完成审批流程的流转,让来办事的人不需要出门就能在这里解决一切问题。”沙正阳耐心的解释道。
  “唔,你说的这个方案的确很高效,也的确能让企业和项目业主在办事上不需要浪费太多精力和时间,问题是据我所知,很多部门在实施行政审批时还有很多前置条件,还需要他们内设的几个机构来进行联合审批,这恐怕就是一个问题,……”
  吕宗平也非对这些行政事务一无所知的干部,一语中的。
  “对,这也是一个问题,甚至这还是很多行政部门的问题,但是我还是专门找了一些行政部门的内部审批流程来了解,结合一个企业要去的工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等手续的程序来研究了一下,我觉得很多部门的审批设置其实可以进行精简和合并,原来很多文件都是八十年代遗留下来的,早已经不合时宜,甚至阻碍了经济发展,但是大家都从未研究和思考过是否还适应眼下的发展形势,仍然按部就班的按照这个程序走,所以也就使得效率变低,影响了投资环境,……”
  沙正阳也早有准备。
  汉都市是副省级城市,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力,特别是市人大可以指定地方性法规,吕宗平作为市长很清楚这一点。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汉都市范围内如果采取一些措施来精简和归并某些流程,沙正阳觉得是可以做到的。
  只要能走出这第一步,沙正阳相信必定会引发很大的效应,而这种效应向上向下传导,都会活得很好的效果,如果能够对省里乃至中央在这方面的工作有所触动,那也就不枉自己苦心孤诣的设计出这么一出来了。
  “唔,有道理。”沙正阳提出的意见深合吕宗平心意。
  精简一些审批程序的确能够极大提高效率,而且很多八十年代遗留下来的政策要求,现在已经马上进入二十一世纪了,显然不合时宜了。
  但哪些需要精简需要合并,还要各自部门自身来进行一个内部审评,但是如果是内部审评,只怕没有人愿意放弃手中权力,这又成了一个悖论循环。
  见吕宗平又蹙起眉头,沙正阳也知道对方在考虑什么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8/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