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7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8/895

  “知春,你觉得呢?”卢雅反问。
  “两家都不好打交道,华为那边态度模糊,他们似乎对在内陆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兴趣不大,但是又不是一点儿没有,我估计即便是要建,也是把这边的一些中低端产品制造转移过去,所以有得谈,而富士康那边,他们在深圳这边还在大力扩建,要把他们引到我们那边去,也有很大难度。”宋知春沉吟着道:“但我觉得恐怕还是要从华为下手,因为我觉得富士康有盯着华为态度的意思。”
  “哦?你从哪里感觉到的?”卢雅侧首看了一眼自己这个助手。
  “上一次去谈了两轮,他们的态度都不积极,后来我们从华为那边谈了之后准备离开时,他们那边一个助理过来和我交谈时有意无意的问到了华为的态度,我当时就有些诧异,因为两家就目前来说,产品并不冲突,甚至没有多少瓜葛,怎么会对人家是否到汉都落户这么感兴趣?”
  宋知春微笑着道:“后来我通过一些渠道才了解到,华为从富士康挖走了不少人,虽然两者产品线没有不重合,但在技术人才上却有重叠,富士康这边很看重华为的选择。”
  “那如果华为真的到汉都建立制造基地,富士康岂不是反而不愿意去了,因为他们可能怕在汉都也会遭遇挖角?”卢雅反问。
  “不,我看不是这样,富士康据说内部的培训成长体系十分健全,他们从台湾那边带过来的这一套还是很成熟实用的,华为挖人实际上也是对他们的一种认可,他们也颇引以为傲,而且富士康的规模大,对这一类挖角虽然不满意,但是却不太在意,因为他们能培养和吸引更多的技术人员出来,但富士康很重视华为的一些战略方向选择,所以如果华为到汉都,那么富士康到汉都的可能性很大。”
  卢雅满意的点点头,宋知春的分析判断能力很突出,她也不得不承认,汉都就是汉都,比起宛州来,这边的干部素质能力明显高出一个档次,像宋知春这样懂经济工作且各方面综合能力都很强的女性干部,在宛州市还真的找不出几个来。
  “那我们就把重头放在华为身上。”卢雅沉吟了一下,“来之前,沙市长和华为的任总通过电话,有过一些沟通,必要的时候沙市长还会在下一轮亲自来深圳和华为任总面谈,但前期我们要和华为这边具体就一些环节进行细节性的磋商,沙市长认为华为是有兴趣到汉都的,但是只是觉得动力不足,那么我们就要充分展示出我们的内在优势,……”
  卢雅话语里充满了信心,华为不是没有意愿,而是认为现在条件不成熟,他们制造基地内迁到汉都不划算,或者说他们认为哪怕是中低端产品线内迁到汉都和留在深圳相比,都意义不大,那么自己这一趟就要证明和说服华为内部人士,让他们认识到内迁到汉都的价值和意义。
  不但要中低端产品线搬迁过去,甚至还要让华为在汉都建立一个技术研究中心,这才是未来谈判的重中之重。
第073章
杀手锏
  “市长,下午三点半有一个会,是全市改善投资环境意见征求会,主要是邀请了一部分央企、省属国企、市属国企以及部分外资和民营企业代表参加,还有部分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由董书记负责主持召开,您需要参加。”
  梁锦柏不需要看笔记本都能清楚沙正阳日程安排,“刘市长秘书联系了我,说刘市长想请您明天方便的时候到刘市长那里去一趟,……”
  “说具体事宜了么?”沙正阳从文件上抬起目光。
  “好像是说城市综合规划的事情。”梁锦柏回答道。
  沙正阳忍不住挠了挠头,他几乎忘了这一块还是属于自己的工作,可刘胤伯却没有忘呢。
  这段时间他都没有去市政府那边,而是奔波于高新区和经开区两边。
  这是他的主打工作,而且茅吕二位也盯得很紧。
  加上UT斯达康项目敲定和后续配套产业企业的陆续签约,后续的一连串工作量很大,卢雅去了深圳,而司徒斌带队去了苏沪,重点是要针对电脑装配和制造以及相关的办公用品生产企业要进行招商引资。
  经开区的条件要比高新区强得多,班子成员也比较齐全,尤哲分管一站式服务中心的组建。
  就目前来说,高新区和经开区在一站式服务中心的组建上是合作办公,未来的一站式服务中心也会设立在高新区和经开区的接壤地带,所以胡北平和尤哲二人也是争执不下。
  沙正阳不偏不倚,听凭胡北平和尤哲二人争锋。
  一站式服务中心的设立不仅仅是要从各个行政部门手中夺权,而是要把这些权力汇聚在一站式服务中心进行集成整合,然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而达到提效增能的目标。
  原来要三个月几十个章的程序,现在你在一站式服务中心里,只需要交来齐全的材料,半个月到一个月之后来拿手续就行了,其他一切都交给服务中心来替你跑,顶多也就是电话联系你请你补充一些必要资料罢了。
  就是要达到这种境界,而且还要让这种效果传遍四方。
  让大家都能明白,你到高新区和开发区来投资办企业,就这么简单,就这么顺畅,就这么轻松。
  如何最大程度的简化和优化流程,让整个办理程序变得简单明了公开,这需要胡北平、尤哲二人和这些部门还要一家一家的进行讨论。
  王云祥带着茅向东和吕宗平几乎是一家一家的到燕京拜会了各个部委,国税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电力总公司、建设部、公安部等等,能够争取到的政策都要争取,能够争取到下方的权力都要争取下方。
  要尽可能的在汉川省内就把一切办完,最好能限制在汉都市这一层级就把一切解决,这就是最终目的。
  胡北平和尤哲要代表企业和项目业主,从他们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向这些行政权力部门提出他们的想法,要解决他们的痛点。
  如果是企业本身来提出,这些行政部门不会理睬,但是经开区和高新区来汇总之后以一级政府机构来提出,那么意义就不一样了,都知道这代表着市里边的意思。
  胡北平和尤哲的争论反而有利于从各个角度各个领域更多的来拓展思路,弥补各自的思维死角,谁能为企业争取到更便捷更有效的一面,自然就说明他们对工作下的工夫更深。
  现在看来在获得了国家层面各个部委对于简政放权和优化简化流程试点的支持之后,的确有很大改观。
  起码这些直属部门在汉川省和汉都市这一层面不会在公开的设置障碍,也主动删减取消了一些明显不符合现行发展局面的行政规定,对于高新区和经开区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也在认真的进行探讨。
  当然要指望这些部门主动放弃他们手中的权力也不现实,总而言之这种尝试性的探索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也就这么一步一步的成型。
  其实在明确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各个审批窗口仍然是由原来各行政机构派出人员进驻之后,这个最大的难题就解决了。
  权力仍然在我手,只不过要求在效率、程序和时间上有所改变,这勉强可以接受。
  无外乎就是下边人员要辛苦一些,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办结罢了,损害的也是部分最基层审核人员的“利益”,但这是由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只能执行,所以这一看似笨重的牛车终于算是动了起来。
  “刚才北平和老尤都介绍了在一站式服务中心建立上的一些工作进展,总的来说还是卓有成效的,从中央到省里再到市里,都很支持这一次试点,我们自己更清楚这个试点意味着什么,深圳为什么能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现在的格局,苏州凭什么不邻江不靠海,也不是铁路枢纽,更不是经济特区,怎么就能超越南京、杭州、宁波这些周边城市,我认为无外乎就是他们狠抓了两点,一是制度改革创新,大力度改善了自身的投资环境,二是大力气招商引资,这两者其实是合二为一的,其形成了一个结果,就是产业集聚,营商氛围上佳,产生了良性循环,……”
  沙正阳手指捏着钢笔在笔记本上轻轻的敲击,“论早期的工业基础,科教人才资源,深圳和苏州都无法和我们汉都比,但是他们现在却远远把我们甩在了身后,本届市委市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就是要瞄准深圳、苏州,取长补短,追赶上去,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补齐我们的短板,那就是制度体系上的创新改革,要让我们汉都的发展环境营商环境看齐深圳苏州,甚至超过他们,……”
  “……,一站式服务中心的建设进展顺利,但是我们更要关注的是在建立起来之后,其发挥的效果如何,这一点北平和老尤你们要重点盯着,可以采取选择几家企业的落地办证流程来进行跟踪调查,逐一进行回访,看看他们不满意的地方在哪里,我建议不要选你们各自的重点项目,各部门的人员也不傻,市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他们不会去设置障碍,但是一些附属的小企业小项目就不好说了,……”
  “我再来说说招商引资上,这是我们高新区和经开区立足的根本,具体目标和重要意义我不赘言了,国力和行舟两位主任相信已经在你们各自内部的业务会议上说过无数次,强调过无数次了,现在卢雅还在深圳,和华为的谈判有一些进展,富士康还在观望,司徒到上海和苏州那边的招商引资看起来效果更明显一些,他还去了厦门和温州,据说接触到的台资还是比较积极的,他在电话里和我与行舟说中小企业的积极性更高,我和行舟的意见都是一致的,热烈欢迎,特别欢迎他们组团来考察投资环境,……”
  这种联席会议已经成为了每半个月一次的惯例,时间不长,基本上控制在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直接说具体工作,先说现状,再说问题,最后说解决问题办法和要达到的目的,然后下一次联席会议再来说本次会议之后采取措施之后的效果。
  参加人员也不定,在家的两区两委班子,也会有选择性让一些二级班子成员参加,但是都是要汇报具体工作的。
  这种简洁利索的会议效果不错,基本上不传达文件,不讲政策精神,只说半月工作进展,然后再布置,周而复始。
  因为有两家对比,工作大家都要摆在台面上来说,所以每一次会议之后,两家回去之后都要摩拳擦掌力争下一次会议时压倒对方,而压倒对方的唯一办法就是拿出更好的成绩来。
  会议散了,只剩下季国力和燕行舟二人。
  “国力,虽然电子通讯产业大会暨新技术对话论坛交给市里来主导了,但是对于我们高新区的互联网和软件产业发展还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不能因为由市里接管了就放手不问了,如何对接帮助这些企业在会上寻找机会,这也是我们的责任。”
  只剩下三人,很多话题可以敞开来谈。
  “我知道,市里边还真会摘桃子,前期都是我们在准备,到头了他们就来捡现成的了。”季国力气哼哼的哼了一句,胳膊扭不过大腿,更何况汉都市来接管的确比高新区更具优势,这是硬件制造业的一场盛会,连省里都要主动参与进来。
  “这不是坏事,对于我们来说,扎扎实实抓好我们自己手上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沙正阳不太在意这一点,“华为和富士康都要来,我已经和华西科大、汉大以及汉都电子科大方面研究过了,而且提出了一个共建实验室的意向性方案,汉都市也会出资支持,我估计会对华为有些吸引力,……”
  这是沙正阳的杀手锏。
第074章
能者多劳,鞭打快牛
  卢雅和华为那边的谈判很胶着。
  对于华为来说,来汉都设立生产基地的确没太大的吸引力,现在深圳还无法和十多年后比,当然华为肯定也看得到这个趋势,来内陆发展是大趋势,只是却不需要如此急迫。
  除非你能拿出更具吸引力的方案来。
  单纯的靠土地、税收这一类的优惠,的确不够。
  所以沙正阳才策划了这个共建技术实验室或者说技术研究中心的方案。
  对于三家高校来说,能够和业界内知名企业合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在汉都市政府牵头并愿意出资的情况下,这个就更具有吸引力了。
  目前卢雅已经暂停了和富士康那边的谈判,集中精力和华为谈。
  华为的要求和需求,华为的顾虑,华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走向,都市卢雅和华为谈的内容,华为也很认可卢雅这个谈判对象。
  当然卢雅也几乎是每天一个电话回来,汇报谈的情况,沙正阳免不了要支招,总体来说谈的不错,但是还欠缺一锤定音的大招。
  所以共建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就是杀手锏。
  “市长,能不能把富士康放在经开区?”燕行舟的确还是有些舍不得富士康。
  虽然之前双方已经有个约定,富士康和华为都由高新区接手,但富士康这一类纯粹组装代工类的企业,规模也更大,放在经开区明显更合适一些。
  季国力也忍不住了:“老燕,不早就说好了么?我们让了不少了,广达和和硕还不够?你们能把那两家谈下来,已经足够你们喝一壶了,……”
  “谁会嫌少?经开区百废待兴,蚊子肉我们都不嫌,高新区现在已经有了一个科创园区,互联网产业和软件产业才是你们的主打,制造业,特别是这一类劳动力密集型的装配制造业,本来就该是经开区的主业才对,……”
  燕行舟的话让季国力不乐意了,斜晲了对方一眼,“哪有那么多应该?高新区确定的发展路线就是双轮驱动,互联网信息和软件产业是一轮,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制造业也是不可或缺的一轮,……”
  “问题是富士康这种算得上是高新技术产业么?”燕行舟语气更紧,“这其实就是传统的电子制造业集成得更好罢了。”
  这一扯下去就没边了。
  沙正阳其实也觉得富士康是更合适放在经开区,本身现在高新区的土地开发还处于前期,现有土地根本就不敷使用,富士康真的要来,那就是土地大户,高新区还真的很难满足,就算能满足,只怕一下子下去高新区就再无余力接下其他项目了。
  “这个事儿下来再说,卢雅和华为的谈判才是关键。”沙正阳摆摆手,“富士康的体量规模很大,行舟说的也有一定道理,但我们现在不作结论,广达和和硕那边让司徒务必黏住不放,我相信华为和富士康一旦来了,这两家绝对会重新考虑汉都的价值意义。”
  听得沙正阳有松口的迹象,季国力也有些发急,不过他也知道沙正阳肯定还有其他考虑,便强忍住内心的不满,没有说话,而燕行舟却是精神大振,如果能够将富士康抢过来,那对经开区来说意义就太大了。
  “另外,行舟,你也别老盯着这几个项目,经开区的格局不应局限于电子产业一块,我提到过的,传统产业也不能放松,食品、生物制药这两块你们应该考虑规划专门的产业园区,如同高新区的科创园区一样,中高端的机械制造业,我觉得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汉都在这方面有很雄厚的基础,汉川通用机械设备公司和汉风汽车厂正在进行合并,并准备寻找对外合资,……”
  这不是新闻,这件事情实际上在沙正阳还在发计委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并获得了省里的认同,开始推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8/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