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8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6/895

  而现在的省委组织部长许相卿却是老资格的省委常委,原来担任过副省长,担任省委常委、统战部长也是多年才转任组织部长。
  准确的说,他担任副省级领导时间比茅向东更长,他担任副省长时,茅向东还是省农业厅的厅长。
  许相卿年龄偏大,和茅向东关系素来平淡,茅向东此次一心要在汉都市大动干戈一番,为下一轮汉都市的发展确立组织人事框架基础,所以也是煞费苦心,更是志在必得。
  虽然也获得了省里主要领导的支持态度,但是这是支持你调整,但是如何调整,省委组织部理所当然的会认为他们该来主导操盘了。
  茅向东其实也很清楚这一点,换了是自己在组织部长时,也不可能听从你汉都市委的指挥,按照你汉都市委书记的意图来运转,那这个省委组织部还不如换成你市委组织部算了。
  而且从组织原则上来说,你汉都市委有建议权,作为省委副书记兼汉都市委书记,你茅向东也有权利和省委组织部交换意见,省委组织部也肯定会考虑,但是并不代表就一定要按照你的意图来定。
  调整方案该是也只能是省委组织部来定,最后拍板是由省委常委会来决定。
  很显然茅向东低估了许相卿的强硬程度和韧劲,两次意见交换,甚至茅向东也专门向周远望作了汇报,但是许相卿那边已然没有如茅向东想象的那样就认可自己的意图,而是不断的提出组织部门自己的方案,这让茅向东很是郁闷。
  这个问题上他不可能和许相卿撕破脸,都是为了工作,许相卿一样也有足够理由提出他的观点意见。
  未必你茅向东的意见就是最优佳的,作为组织部长以及他所代表的省委组织部,他理所当然的对全省的干部了解得更为透彻。
  “省委里边意见不太统一,我和老许交换过意见,一些问题上取得了一致,但是有些问题上,我们都难以说服对方。”茅向东没有掩饰观点差异,“老许还是认为干部应当多交流,汉都市班子老化是一方面,固步自封也是一方面,我说了汉都市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你沙正阳和杨品强不是从省里过来的么?我和宗平不也不是汉都市土生土长的干部么?郎芳不是来了么?他反问我,除了我说的这些,还有谁不是汉都市本地成长起来的干部?”
  茅向东说到这里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倒像是我这个外来的市高官和宗平这个外来的市长一门心思要维护本地干部利益,要搞山头主义的意思了。”
  “那许部长认为哪些方面不太合适,或者说省委组织部主要是认为哪些应该体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意图?”沙正阳试探性的问道。
  茅向东沉默了一下,才缓缓道:“他们认为古亚洲可以交流出去,市政府那边也可以有一两名表现优秀的副市长交流出去,比如冷清秋和瞿俊凡。”
  沙正阳吸了一口气,觉得这有点儿棘手了。
  古亚洲是茅向东内定的常务副市长人选,而如果自己接任组织部长,冷清秋很大程度会进常委担任宣传部长或者市委秘书长,沙正阳估计是秘书长,冷清秋很有灵性,当市委秘书长更合适,当然她是文教系统出身,当宣传部长一样不在话下。
  瞿俊凡也是一个老资格副市长,这个人现在分管农业这一摊子,原来担任过金江县委书记,担任副市长也已经有一届了。
  这个人平时比较低调,言语不多,但是很有个性,做事有自己的章法,汉都市农业这一块工作颇有建树,虽然年龄偏大一些,但沙正阳一直对其印象不错。
  如果要把古亚洲和冷清秋交流走,这相当于斩断了下一步茅向东欲展宏图实施自己胸中抱负的左臂右膀了。
  “茅书记,省委组织部既然这么认定咱们汉都市委市府班子固化可能对工作的不利影响,其实不妨动作力度更大一些嘛,市委里边没有谁不可以动,市政府那边也一样,除了您和吕市长,我觉得都可以纳入省委组织部的视线进行考察嘛,这不是坏事。”
  沙正阳的话让茅向东略感吃惊,这是什么意思?
  见茅向东目光望过来,沙正阳沉吟了一下,似乎是在斟酌言辞:“茅书记,我感觉省委里边可能是的确觉得汉都市的班子老化固化比较严重,未必是针对具体什么人,或者真的觉得那些领导干部需要交流,那就还不如大大方方都摆出来,可以交流的,都轮流请省委组织部研究评判嘛,事无不可对人言,都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没什么不妥,……”
  茅向东脸色慢慢沉静下来,似乎是在深思沙正阳话语里隐藏的意思。
  有些话,纵然是以自己和沙正阳之间的关系,也只能点到即止,否则就是违背规矩和原则了。
  自己是省委副书记兼汉都市委书记,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自己或者说汉都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满意,汉都这两年经济在提速,但既然自己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省委也认为汉都市应当实现这个目标,自己好像就觉得省委就应该全力支持自己的意见,但事实却未必是这样。
  汉都市委市政府还是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的,他们也一样关注着汉都市的发展,那么汉都市的每一步走得如何,他们也一样有责有荣,所以如此关注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想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并不代表茅向东心情就舒畅了,现实问题摆在面前,仍然要应对,怎么来化解这一道难题?
  如沙正阳所提到的那样?
  茅向东知道沙正阳不太认同黄诚的表现,但是黄诚虽然表现平庸,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守规矩,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如果……
  “茅书记,我理解你的心情,但我还是认为,汉都市要实现未来的目标,需要大调整,那种求稳的心态在目前恐怕是难以实现我们市委市府的既定目标的,有时候需要破而后立而非修修补补,才能真正取得突破,省里安排干部来,肯定也是讲政治讲大局的同志,他们来了我们我也坚信只要你和吕市长在,就不存在什么其他不可预测的风险。”
  沙正阳的这番话已经有些明显了,毛向东微微动容,但还是没有多说什么。
  这种事情,也不是哪一个人能说了算,但沙正阳提到的要破而后立而非修修补补这句话还是刺痛了他。
  他一直以自己有魄力敢于做事而自诩,但现在这家伙居然有点儿说自己有委曲求全的意思了,这家伙说起话来还真的是锐利无比,不留情面啊。
  “所以我们还不如大大方方提出来,该调整就调整,服从省委的意见,动作就不妨大一些,您是省委副书记,旗帜鲜明的表达这样一个态度,我想也能赢得主要领导的认可和支持,而不会像现在这样不愠不火僵持不下。”
  沙正阳进一步道:“作为省委副书记,您表明了自己就班子调整态度,当然也有权利对班子成员阐明自己的观点,坦坦荡荡,都是为了工作,没什么避讳的。”
第154章
郎芳
  对于沙正阳来说,茅向东的困扰和难题,对于自己来说却不是事儿,因为他的确无能为力,那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轮不到自己来掺和。
  他也顶多给点儿建议,而且能不能为茅向东所接受还两说,毕竟站在不同高度不同位置,各人考虑的问题角度也不一样。
  他现在要做的还是自己手上的事情,茅向东更多的精力被牵扯到人事调整工作上去时,那么自己这个市委秘书长就更要把很多工作梳理清楚,力争最大限度的减轻茅向东在这些工作上的压力和精力,尽可能提高效率。
  “郎书记,茅书记已经签了意见,您可能也早就知道了中央这份文件的相关精神,茅书记很重视这份文件精神,他认为这其实是中央相关政策的一个风向导向,需要加以关注。”沙正阳坐在市委副书记郎芳的办公室,有条不紊的汇报着工作。
  郎芳个子瘦小,颧骨略高,短发,一副无框眼镜,头发梳理得整齐精神,脸色略微有些黝黑,如果换一个场合,你觉得对不会觉得她是一个市委副书记,而且是从省财政厅副厅长下来的副书记,怎么看都更像是一个乡村教师或者赤脚医生的感觉。
  不过郎芳的确是当过教师,早年在省财干院教过几年书,84年调到省财政厅,88年短暂下挂到昭阳的汉亭县担任了一年的副县长,回财政厅后迅速提拔起来,先后担任了预算处副处长、农业处处长、综合处处长,97年又到巴原地区挂任了两年时间分管经济工作的地委副书记,99年才担任省财政厅副厅长。
  沙正阳已经和郎芳打过几次交道,知道这一位别看个子小,但是脾气却是不小,有些急躁,不过头脑很清晰,分析问题谈论工作极有条理,而且多年从事财政工作,所以业务很专精。
  当然能当到副厅长和副书记,无论哪方面都不会差,脾气是大了点儿急躁了一些,但是并不影响对方的能力。
  “茅书记的观察力很强啊,那他和沙秘书长认为这个关注是需要从哪些方面从哪些实际措施来予以体现呢?”郎芳放下手中的绘图铅笔,锐利的目光透过眼镜片注视着沙正阳。
  都说这个沙正阳是茅向东手上的红人,而且原来在省里在宛州都是名声不小,郎芳也很好奇,想要看一看这家伙究竟是浪得虚名还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茅向东的确有签批,但是很笼统,具体如何来体现,郎芳想要看看这位市委秘书长嘴里有什么新鲜东西出来。
  沙正阳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实际上在这个问题上沙正阳已经和茅向东有过交流,或者说沙正阳已经向茅向东汇报过自己的一些观点。
  中央精神下来,首先要在市委层面先形成一个导向或者倾向性的观点意见,然后才会转到政府层面形成具体的措施,不过这个导向和倾向性的观点意见可深可浅,可粗可惜,可大略可详尽,看领导的重视程度和领导个人风格。
  沙正阳也还不清楚郎芳的风格,但从对方的发问来看,恐怕不是一个随便能糊弄的主儿。
  当然沙正阳也从未想要糊弄谁,作为市委秘书长,他需要把握分寸,超越了反而就成了自己的问题了。
  只不过他感觉郎芳这一次发问,好像不像是随随便点到即止的感觉,而是有点儿想要考较一下的味道,这不太符合自己作为市委秘书长的职责,但是如果要从市委常委一员来回答,那他倒也不惧“赐教”了。
  “郎书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一月初就召开了,但是中央关于农村和农业工作精神意见是二月份才正式拿出来,我认真研读过相关会议出台的政策精神和意见,在一月份的会上,中央提出了关于农村工作大的四点意见,但是在二月份的农村和农业工作精神文件中,便有了从纵深和广度上的拓展,成为了十条,更为准确更为细致,茅书记和我觉得要把握和领会其中要旨,恐怕还是要结合这两个东西来研读。”
  沙正阳显得收放自如,丝毫没有被郎芳的气势所压制住。
  在他看来,这既是对自己的一个考较,同时也是一次同事间相互切磋交流,赢得双方相互之间认可和了解的契机,非常好的机会,他也希望有这样一次机会,正好就来了。
  郎芳的经历和性别决定了这一位未来肯定是省委甚至是中央培养的重点对象,这从的简历就能得到映证。
  从财政厅成长起来,先后两次下去挂职锻炼,一次到经济较为发达的昭阳市汉亭县,汉亭县现在属于全省准十强县之一,2000年GDP总量排在全省13位,在88年更是名列前十的经济强县,然后97年又到巴原地区挂任副书记。
  巴原是全省仅次于巫陵和蒲池的落后地区,郎芳到巴原挂职,显然也就是省里安排要到艰苦地区锻炼的目的,而且锻炼时间据说省委最早确定的是一年,但巴原地委当时提出希望郎芳本人再在巴原多工作一年,郎芳本人也有此意,目的是把她抓的有些工作做好做完。
  这就不简单了。
  巴原地委主动提出要求,郎芳本人也是这个态度,对于一个下来挂职的干部,能够达到这种状态,说实话,真的不多,甚至罕见。
  一般说来地方上对挂职干部都采取的是一种高高挂起的态度,要分管的也就是一些务虚居多的工作,就像郎芳下去挂任分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如果她真的想要落个清闲,行署那边有常务副专员,还有抓工业、农业这些的副专员,她作为分管副书记是很容易在其中落个清闲的,但人家却能赢得地委的一致肯定和挽留,自然说明问题。
  省委最后同意了她的请求,所以她才在99年回财政厅担任副厅长。
  两次挂职,分别到经济较好地区和落后地区,而且表现优异,尤其是后一次,更是相当出色,所以这样的干部想不大用都不行。
  沙正阳当然希望和对方搞好关系,或者说赢得对方的认可,很难说以后两个人在工作上还会有多少合作,起码现在可以做得更好。
  “哦,看来沙秘书长是下了工夫来研读中央今年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精神啊。”郎芳目光里多了几分感兴趣的亮色,“四点十条,我大略知道,这是中央从更高层面来安排部署的,嗯,我想听一听放在我们汉都市的层面,你觉得重心在哪里?或者说,关键点可以从哪里找到突破?”
  她当然是认真通读和理解了这份精神的,在沙正阳来和她汇报之前,她就已经就这些东西认真的研究过了,甚至已经有意识的下去调研过了。
  她的信条就是既然要做,那就做到最好,要做到最好,那么就要吃透钻透,吃透钻透的对象,一是上级政策精神,二是下边的实际情况,两者结合起来,你决策部署,具体落实推进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郎书记,四点中,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保持农村年社会稳定,我个人为,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个大命题,比较复杂,一两句话说不清楚,确保粮食安全,这个站位太高,就汉都市层面,我觉得可以放到次要层面,但其余两条,需要认真研究,一是农民增收,二是确保农村社会稳定,这两条息息相关,甚至也和第一点关联甚多,但核心还是农民增收。”
  沙正阳自然也是有备而来,他之前研究过郎芳,就像郎芳也研究过他一样,既然要来汇报对话,甚至是切磋交流,那么就得要不打无准备之仗。
  郎芳非等闲之辈,连茅向东都很尊重,在沙正阳感觉中,茅向东对郎芳的看重和尊重甚至超过了黄诚许多,有些非郎芳分管领域工作,茅向东也会征求郎芳的意见,这很不寻常。
  “嗯,沙秘书长说得很精彩啊,四点中一下子就把我们汉都面临的最紧迫最棘手最具体的问题点出来了。”
  “不敢,郎书记过誉了。”
  沙正阳话语很谦虚,但是郎芳却能从对方语气里听出一些自傲,倒是个有意思的人物。
  郎芳浅浅一笑,“嗯,正阳秘书长,我也早就听说过你搞经济工作有一套,但我以为你是对搞招商引资和工业这一块有经验,没想到你对农业工作也能有如此透彻的理解,不瞒你说,我88年到汉亭挂职锻炼,就是协助抓农业工作,后来到巴原地区工作,名义上是负责经济工作,但是你也知道巴原实际情况,发展工业条件不好,很多精力还是放在了农业上,我对农业也有很深的感情,所以一直想要找一个比较有共同语言的同事来交流切磋一下,看来今天是找对人了。”
第155章
关键人物
  沙正阳目光一掠,点点头:“从内心来说,我也对郎书记两度下基层锻炼,尤其是到巴原挂职锻炼两年很佩服,不过我要说,农业很重要,农村很重要,农民的问题很重要,但是就当前来说,首先要解决的还是农民的问题,而农民的问题光靠农业是解决不了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6/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