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8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7/895

  “郎书记,已经不少了,我觉得我花这一两个月时间能够了解到这么多东西,还是很知足了。”沙正阳苦笑,“甚至我都觉得我是不是太苛刻了,怎么随便下去走一圈看一下,都能遇到发现如此多的问题状况,但我觉得我自己又不算一个心胸狭窄对下边刻薄的人啊。”
  “正阳,你无需自责,我倒是觉得这是好事,不是有句话说得好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还有一个词儿,防微杜渐,但我以为啊,恐怕你所见所闻所感,恐怕还真不是什么无则加勉,也不是简单的‘微’和‘渐’,这是需要引起我们市委高度重视和高度警惕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
  郎芳最后一句话已经有些声色俱厉的味道了。
  “我们共产党当年打天下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劳苦大众的支持!我们共产党又怎么能在外有西方列强威胁内有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下挺过来?靠的还不是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这不是大话套话,而是真话实话,但是现在我们很多领导干部似乎都已经淡忘和漠视了这个道理,这叫忘本!需要有人来给他们敲敲警钟了。”
  说到这里,郎芳语气也有些激动了,“你刚才提到的这些现象这些行为,就是典型!忘记了从群众中来都群众中去的根本路线,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这一宗旨,这样的干部实际上是从思想深处已经蜕变变质了,已经不再符合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了,起码需要让他们从根本上认真反思,让他们自己对照,为什么会演变到现在这一步?”
  缓缓的吁了一口气,郎芳稍微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才又道:“我记得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要求进一步加强我们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同时我个人也不太赞同那种重量不重质的吸收党员做法,对于是否符合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是要做一个比较严格的考察。”
  “有一些人或许在某些方面有些能耐,在某个领域表现突出,但是我觉得是否就一定要吸收加入党,是否就满足成为党员的标准,需要认真考虑研究,那种的确认可我们共产党的宗旨和理想,愿意积极向组织靠拢的,同时经过认真培养和考察,认为他能够符合党员标准的,可以吸收进来,对于那些只是存着某种投机或者觉得新鲜的心态来的,我觉得最好还是做好劝谏工作,不宜吸收入党内,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沙正阳连连点头。
  郎芳的这种观点他也很赞同,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加入共产党,既然共产党是先锋队伍,那么肯定要在标准上有所体现。
  如果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区别,那这个共产党员未免太廉价了,而很多基层组织就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吸收党员的时候显得太过于盲目和散漫。
  经过这一轮的交流对话,郎芳和沙正阳都基本上对各自的观点意见有了一个大概了解。
  实际上在之前两个人也有过一些零碎的意见交换,但是像今天这样如此系统全面的沟通交流,还是第一次,应该说两个人都比较满意。
  “正阳,你对现在市里边的组织建设这一块工作不太满意,那么有什么打算?”交换了意见,达成了一致,那么就该是要商议如何来应对这个情况了,郎芳自己也有一些想法,但她感觉到沙正阳可能更有主见,而且都已经和杨品强交换过意见了,所以她也想听一听。
  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培养提高,作风的整肃,这是一个长期的硬仗,不打还不行,但从哪里着手,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推动,这也要有一个方略。
  “郎书记,恐怕还是要有一个全面系统持久的方略,这不是组织部门一家的事情,这是整个市委的一项重点工作,组织部门、纪检部门、宣传部门恐怕都要充当主力军,这是要从思想观念根源上来查找问题,选好典型,找出问题,举一反三,甚至可能需要几个阶段来一步一步的递进,我只能暂时想到这里,当然,这项工作更要结合着我们汉都市的中心工作来开展,我觉得这恰恰是一个体现专项工作与中心工作相辅相成的契机,……”
  沙正阳谨慎的态度让郎芳很满意。
  她也意识到这项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就能扛得起的,如果市委主要领导不重视,或者说不给予高度重视,那么无论做多么好的方案,效果都不会好,甚至可能遭遇很多阻碍,变成虎头蛇尾,所以这必须要一把手亲自来抓,而且要花大心思抓才行。
  都说很多问题老大难,老大难,但后一句话就是老大重视就不难,只要是一把手重视的工作,就没有说解决不了的,就如同很多事情,很多人,什么都不怕,但就怕共产党的认真二字一样。
  “正阳,这个情况,这项工作,我想这样你看行不行,我抓紧时间也跑几个区县调研一下,有你的这些情况打底,我心里也大概有数了,你说你已经和品强交换过意见,也有很多共同的看法,我也准备抽时间找品强谈一谈,听一听他的想法,我再花一到两个星期跑几个区县,然后我们一起去向茅书记汇报一下,把这项工作要定下来,你看怎么样?”
  郎芳的话语中正平和,没有了先前的情绪,显得很自然。
  这才是一个市委副书记的正常表现,怎么可能因为你一席话就被煽乎得热血沸腾,全然相信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做了充分扎实的实地调研,你才能有发言权,你发言才有底气,这也是共产党的基本工作方法。
  “那样最好,我也希望郎书记在调研中能够有更充分详实的内容来映证我们的观点看法。”沙正阳欣然应允。
第172章
有所收获
  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着走,沙正阳觉得自己也可以流畅的安排部里边的处室工作,分派下去,也能有滋有味的掌握着工作进展情况了。
  易天行是有能力的,但是这个人心思比较复杂,在沙正阳看来,最主要的还是要看他是否愿意全心全意的把心思用在工作上,做不到这一点,这个人就只能说是可用,但难以大用。
  就目前来说,易天行的表现还不足以让沙正阳满意,相比之下另外一位副部长曹万林的表现就让沙正阳满意得多。
  曹万林在沙正阳确定了工作思路之后,就不折不扣的按照沙正阳的意见抓起工作来了,这一块工作至关重要,10月份之前,相关的一些方案就要拿出来,而且沙正阳也要求曹万林要结合着下一步马上就要展开的作风纪律大整顿大转变工作来完成这个方案。
  汉都市委组织部的规模不小,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虽然组织部编制没上百,但是这好几十号人都是在体制内浸淫几十年的,特别是在这个部门干了这么多年的,可以想象得到要把这帮人梳理顺当,还得要让他们把工作拿起来,这份驾驭艺术要求可不低。
  好在有着前世记忆的沙正阳对这一块工作不算熟悉,而且一开局他已经找准了工作中的牛鼻子,所以就要容易得多。
  齐宝先踏进沙正阳办公室时,沙正阳就在为下一步在向茅向东汇报并为市委常委会上的专题汇报最准备。
  齐宝先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劳动人事局局长,同时还兼着编办的主任,他的主要工作还是人事局那边,当然这边他主要分管公务员处的工作。
  平素齐宝先来这边的时候不算多,但是沙正阳来市委组织部时间不长,所以齐宝先也很清楚,按照规矩自己也需要时不时来汇报一下工作,哪怕沙正阳的主要精力暂时还不在人事局这边。
  “宝先部长,来了。”沙正阳对几位副部长都还是很尊重的,每一个起码都比自己大十岁以上,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说,都该尊重。
  “沙部长,准备汇报一下近期劳动人事局那边的工作情况,您一直忙,我也准备了一下,所以现在才来。”齐宝先也很客气,人家尊重自己,自己也得要讲规矩。
  “说什么汇报,你也是老人事了,我才是刚入门,咱们交流交流,你说,我听,如果有不懂的,我也问问,你别不耐烦就行。”沙正阳也打趣。
  “呵呵,沙部长言重了,人事工作其实也不是多么复杂的,都是有章可循的,我先把大体情况介绍一下,然后重点汇报一下今年按照市委市府劳动人事这一块的几项重点工作,沙部长有什么需要强调的,也请您提出来,……”
  这才是一种比较正常的谈话沟通方式,大家客气但不虚伪,相互尊重而又保持着各自的节奏。
  不得不说,能当到副部长这一级的,都是有几分本事的,起码给沙正阳的印象就是如此。
  易天行也好,曹万林也好,齐宝先也好,论能力都绝对不差,说起工作,都很在行,或许只是在一些具体细节上各有所长和侧重罢了。
  沙正阳也从未轻看这几位,曹万林独当一面了,那齐宝先这边沙正阳也要用起来,当然这个用起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因为毕竟齐宝先的主要精力在劳动人事局那边。
  不过齐宝先也是市委组织部里的老臣了,对市委组织部这边的情况很了解,沙正阳觉得从对方的角度来了解问题也许会更客观一些。
  这几位副部长和部务委员中,纪检组长他谈过了,另外一名副部长兼老干局张张昌华他也谈过了,都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让他了解到部里边工作运行规律和模式,但沙正阳都还觉得不够。
  纪检组长和张昌华年龄都比较大了,无论是在工作魄力和锐气上都略显不足,很多工作交流中也能流露出来一些,沙正阳对此倒也能理解,你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像自己一样精神抖擞锐气十足,各人有各人的难处和打算。
  但齐宝先不一样,齐宝先甚至比曹万林还要小一岁,曹万林能够调动起来积极性,齐宝先一样可以。
  而且沙正阳也大略清楚,因为许晋九的放权给易天行,使得易天行在部里边也比较强势,当然易天行的领导艺术还是比较讲究的,虽然强势,但是也体现在内里,表面上还是十分和谐,不过对于曹万林和齐宝先来说,恐怕对易天行的强势还是有些不太满意的。
  虽然说你说常务副部长,但是大家都是副厅级,在很多工作上有分歧,你如果不能拿出合理的说法来,仅凭你一个常务副部长的名头就要想把人压住,显然也是有后遗症的。
  “宝先部长,我知道你主要精力在劳动人事局那边,但我也知道你是部里边元老了,对部里的情况和工作也很熟悉,我就开诚布公了,部里边这么些年来,总体来说工作是不错的,但是我感觉从整体氛围上来说,欠缺一些活力和创新的锐气,我听说去年你曾经在部务会议上曾经有一些设想,所以我很想听一听,……”
  齐宝先去年在部里边曾经想要结合市委的一些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但是并未获得易天行的支持,加之许晋九那个时候已经无心在工作上有多少突破了,所以在部务会议上也就不冷不热的搁置在了一边。
  受此打击,齐宝先在后来的工作也就不太上心了,特别是组织部这边的工作很多时候就不太发表意见了,只管好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事情。
  易天行的确能力很强,但他和曹万里与齐宝先的关系都很一般,或者说这个人为人做事都不错,当时却缺乏一种人格魅力,难以赢得曹万林和齐宝先的信任,正因为如此,原来的汉都市委组织部才会有以前的那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许晋九超然物外,不怎么过问真正的具体业务,当然人事调整例外,易天行大包大揽,所有工作直接插手到处室,曹万林和齐宝先基本上有点儿边缘化的味道,而张昌华和另外一位纪检组长谢文科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成了这样一种状态。
  但沙正阳一来就彻底打碎了原来那种状态,他带来的激情和活力影响到了很多人,包括处室的一些副职中干都被沙正阳这一轮一两个月的调研给带动起来。
  沙正阳的朝气锐气以及作风都给这些习惯了原来的沉闷气氛但又不太满足于现状少壮派干部们带来了一些新鲜感,也让他们看到自我改变和突破的希望。
  易天行的影响力几乎如退潮的是潮水一般迅速消退了,几乎没有引起什么波动。
  这也很正常,当一个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要想建立起自己的影响力时,尤其是在获得了相当一部分中层干部的支持时,一个常务副部长是很难插得上话的。
  更何况易天行也表现得很理性平静,很自觉地退后了一步,主动让沙正阳站上去。
  这等情况下,若是不识时务,恐怕只会自取其辱。
  和齐宝先的谈话持续了一个半小时,谈得还算不错。
  不过齐宝先大概是收到了去年的打击,所以这一次也就要谨慎许多,很多话题并没有真正展开来说,只能说浅尝辄止。
  但沙正阳还是很满意,你不能指望你一来就能然所有人望风臣服,易天行和齐宝先这种才是常态,曹万林相比之下倒真是一个实诚人了,当然这也和沙正阳对其表现出来的认可态度有很大关系。
  不过齐宝先在离开时还会主动的和沙正阳表了态,甚至还给了一个建议。
  去年10月间许晋九在时一度有意调整部里边的部分中干,但未得到易天行的支持,方案一度都由办公室草拟,但最终半途终止,大概那时候许晋九也意识到了他很快就要到政协去,如果因为启动这个内部调整方案而引发一些争议,反为不美,所以也就悄无声息的搁置了。
  沙正阳也问了为什么易天行不支持这样一个方案,齐宝先没有明确回答,只说在个别人选上可能有不同意见,所以有争议,结果许晋九主动退让搁置了。
  齐宝先觉得这也许是一个契机,沙正阳可以借此考察一下自己认可属意的干部,安放到更合适的位置上。
  这算是推心置腹的一个建议了。
  如果要冒冒然自己主动要来启动一个全新的方案,那么肯定难度不小,需要各方协商。
  但许晋九一度已经将方案做好,甚至到了成形地步,那么说明一些意见征求都基本完成,只不过是和易天行意见相左,加之他自己考虑到下一步他自己工作调整在即,甚至是他到政协这一步还不算稳定,所以才主动放弃,那么这个方案再提出来,重新再议,那阻力就要小得多了。
  果然还是有所收获,值得。
第173章
英雄所见略同
  送走了齐宝先,沙正阳也在琢磨。
  来了组织部两个月,他对部里边内部情况也在逐渐了解掌握,齐宝先的这个建议是个好建议,他甚至用这种方式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会全力支持,加上曹万林的态度,其实调整不是什么问题了。
  但沙正阳不认为现在就是内部调整的好机会。
  自己来组织部时间还是太短了一些,如果这样仓促动作,一方面很容易引起内部不稳,另一方面也会受到外界非议,许晋九还在政协任职,郎芳也刚担任副书记不久,现在就要突兀的调整,他们会怎么看,这些问题都要考虑进来。
  这不是一个调整的好时机,但是并不代表自己就无所作为。
  只需要有这样一个姿态,比如问一问办公室那个方案,交一份给自己看一看,相信部里边这帮人精都应该明白其中的意味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7/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