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8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5/895

  “唔,这才像话嘛,中州情况你大致了解,但我知道在汉都的一些举措,对汉都的投资环境改善很大,我有意在中州也要效仿,而且力度可能更大,你觉得如何?”杨天诚看着沙正阳道:“或者,你觉得目前中州最大的问题什么,具体在哪些方面?现在最急迫或者应该马上予以解决和处理的是哪些问题?”
  一连串的问题,彰显杨天诚的急切心情。
  沙正阳沉吟了一下,这个问题不能随便回答,杨天诚推心置腹,自己更需要珍惜这个机会,如果给对方留下一个信口开河的初始印象,那就不好了。
  “天诚书记,我在来中州的路上也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也通过一些渠道了解过当下中州的情况,包括投资环境、产业基础和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劳动力构成和培育情况,我个人认为目前中州的情况虽然不算太好,与沿海以及内陆一些大都市比如汉都、成都、武汉、嘉州这些城市有差距,但是这些差距并非不可弥补和追赶上的,我觉得当下对于中州来说,可能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投资环境改善和产业布局与培育的问题。”
  没太多废话,直入主题,中州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和临近的武汉、汉都、成都这些城市差距如此大?招商引资的情况如此差,症结在哪里?这些问题要搞清楚弄明白,才能对症下药。
  “投资环境改善和产业布局与培育?”杨天诚也在沉吟,“这是一个互为因果的问题,那你觉得应该从哪方面先突破?”
  “投资环境改善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中央和省委对我们中州市的期待却是一直压在我们身上,所以投资环境肯定要想办法改善,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来形成配套体系性的改善,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今天修这条路,明天建那座桥,后天又要在这一块铺设管线了,不但对城市形象不利,影响投资者观感,也不利于集中精力办大事。”
  沙正阳没有客气,从来的路上就能看得出中州城区在规划上显得落后老旧和零乱,这可能中州财政状况不佳有很大关系。
  而这年头财政状况不佳无外乎就是税基薄弱和土地价值没有显现出来,前者是自身历史问题,二三产业贡献不足,后者则是房地产业发展缓慢导致土地利用价值瘠薄,但这更是一柄双刃剑。
  “你的意思是要先从投资环境改善上来做文章?”杨天诚微微皱眉,对方都说了这是一道大题,非一朝一夕之功能见效,难道说要等到这方面拿出成绩再来谈其他?
  “不,天诚书记,您和我现在都面临着很大压力,我和您都是一条船上的人,省委省政府在看着我们,同样中州七百万老百姓也在看着我们,我来的时候书记高官都和我谈过话,直截了当的提到了中州要解决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全省经济发动机带动作用问题,要解决中州百姓乃至全省劳动力就业增收的带动作用问题,我估计您肯定被省里催得更紧,……”
  沙正阳看着杨天诚,杨天诚苦笑着点点头。
  “那我们就不可能要等到万事俱备才来说谋发展这类话,省里也不会给我们这么多时间,所以我们一方面的确要花大力气来改善投资环境,但是更急迫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先拿出一两样像样的成果出来,向省里有一个交代。”沙正阳态度平静。
  杨天诚眼睛再度眯缝起来,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正阳,看来你是早有准备了啊,唔,我现在心里是既激动,又期盼,很好,能不能具体说一说你考虑在哪些方面来突破?”
  “天诚书记,您觉得我们中州最大的短板是什么?”沙正阳反问一个问题。
  “教育和科研,特别是高等教育和制造业的科研力量欠缺,这是我们中州最大的隐痛。”杨天诚毫不犹豫的道。
  沙正阳点点头,这是中州和汉都、成都、武汉乃至西安最大的差距所在,而且很不容易弥补起来,但是再不容易弥补,也得要弥补,再难,也得要去干,否则这种差距就会越来越凸显,随着时代发展,城市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差距就会变成致命缺陷。
  “普通教育,我们市里可以通过各种办法来解决和提升,但是高等教育,我们光靠市里难以解决,所以我们必须要依靠外力,依靠中央和中央部委。”沙正阳顿了一顿,“我原来在汉都时也曾经和汉川省委省政府、汉都市委市政府有过关于吸引外来高校到汉都落户的一些方略,不瞒天诚书记,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去年到今年中科大已经在汉都设立分院和研究生院,……”
  杨天诚显然是知道这一情况的,忍不住扼腕叹息:“正阳啊正阳,你让我怎么说你呢?又爱又恨啊,如果你提早两年来我们中州,你说中科大是否会考虑到我们中州来设立分校?”
  “天诚书记,这个中科大分校不比汉海半导体,倒是的确有可能。”沙正阳老老实实的道。
  杨天诚再度摇头抚掌,叹息不已。
  如果中科大真的愿意到中州来设立分校,中州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都值得。
  他甚至都想问一问沙正阳了,有没有可能挖墙脚,把中科大这个分校挖到中州来了,但转念一想,这肯定不可能,前年人家就在筹备了,都两年了,而且汉都的条件比中州更好,现在木已成舟,不太现实了。
第011章
中部崛起
  “天诚书记,过去的咱们也就别惦记了,咱们得立足现实是不是?”沙正阳何尝看不出杨天诚的想法,不过显然不太现实,而且沙正阳也做不出那种这边一转身又去挖墙脚的事儿,而且也的确是挖不动。
  “也是,正阳,那你得给我拿点儿干货出来,你能把中科大弄到汉都,那也就能弄点儿其他大学到咱们中州来,不管什么条件我都可以拍胸脯,一切都好商量,只要他们愿意来。”杨天诚不无动情的道:“中州最大的短板就是教育资源,我这一任书记,只要能拉来那么两三所大学在咱们中州建分校,我觉得也就值了,起码对后人我有个交代了不是?”
  “天诚书记,没那么夸张,您这一任书记要干的事情可还多着呢。”沙正阳笑吟吟的道:“据我所知人大和北航都有意要在外埠建立分校,但是要求很高,据说人大首选目标是苏州,如果我们要向虎口夺食,那就要直面苏州的竞争,至于北航那边,据说只有一个意向,还远谈不上构想,但我觉得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他们有这个意向,那我们有抱着不惜一切代价的想法去争取,没准儿就让我们给办成了呢?”
  “说得好!”杨天诚击掌感叹,“你不去搏,不去干,怎么知道自己办不成?咱们中州条件不算好,但是咱们心诚啊!再说,咱们平原是头号人口大省,未来高考生源肯定丰富,他们到我们中州办学,也是支持我们平原省的教育事业发展不是?这不是我们中州市一家的事情,省里理所当然要出面,书记高官他们两位领导也一直对咱们中州如何发展教育事业念念不忘,现在有机会,他们肯定要身先士卒出面,要集全省之力来办这件事情!”
  “当然,如果能够把这件事情上升到全省高度来办,我想我们的竞争力就不一样了,无论面对哪个城市我们都有信心。”沙正阳也鼓舞自己,“人大办分校的事情据我所知的确是有这个构想了,也许还在选址,当初我在汉都也大略提过,但是当时汉都主要精力放在中科大和中科院的分校争取上,加之人大那边还只是一说,如果我们真的要争取,那就得要马上启动去了。”
  沙正阳内心也还是有些惭愧,当初自己和冷清秋的确是提过人大分校的事情的,但是没太重视,主要是考虑等到把中科大和中科院的分校搞定之后再来谋划人大这边,没想到很快自己就到组织部工作不说,而且一年多时间都在外边,冷清秋的主要工作也在市委那边,这一块的工作就有些放下了。
  现在自己到了中州,当然不能让这一块资源旁落,中州在教育资源上这一块如此欠缺,当然要全力以赴去拿下,包括北航那边,哪怕只有一个意向,那也得要把它变成构想,最终落地成真。
  “好,这件事情要当做特等大事来办。”杨天诚有力的一挥手,似乎是要加强语气和决心,又考虑了一下才道:“省里边的协调沟通我来,但市里边这个事情呢?我和你来挂帅,但具体谁来操作?”
  “天诚书记,我对市里情况还不熟悉,如果不行的话,我来牵头……”沙正阳迟疑了一下,他对中州这边的干部还不熟悉,具体分工也不清楚,各人的风格也不了解,所以他也不好随意安排,如果不行,恐怕就只有自己亲自来了。
  “不,正阳,你我来牵头可以,具体操作还得要有专人来盯着,这么一项工作虽然很重要,但不可能你来具体处理,我估摸着如果人大这个谁让有戏,跑燕京起码都得要好几趟,你才来中州还要熟悉情况和下一步工作,不可能三天两头都不在中州,我看这样,你尽快熟悉一下市政府班子成员,琢磨一下看谁来,市委这边我看还是让老谭来负责更稳妥一些。”
  杨天诚很强势,指定市委副书记谭振国来具体负责,市政府这边也要与一个领导来具体负责,但是分管教育的副市长,还是常务副市长,亦或是分管国土建设的副市长,就要看沙正阳来考虑了。
  中州市现有七名副市长和两名市长助理,班子看起来齐备,还需要沙正阳尽快去熟悉。
  “行,我尽快熟悉情况,这事儿的确不能拖,万一汉都那边缓过气来也要插手,我们还真的没有多少把握。”沙正阳补充道。
  沙正阳这么一说,杨天诚又有些着急了,想了想才道:“明天我和老谭先说一说,让他有些心理准备,顺带也让市委政研室那边也开始准备一些相关的资料,先把前期工作做起来,这边人代会一结束,你把这事儿列在第一位,尽快敲定,要组建一个专门团队来办这事儿,人大算一个,北航那边也不能放松,也要先去接触,……”
  说内心话,沙正阳很喜欢杨天诚这种说干就干的性格,比那些动辄要研究分析,要评估利弊,要走程序,要合议,诸般过场都要走完的嘴炮类领导强得多。
  不是说这类评估程序不重要,但是却需要分清楚轻重缓急,很多工作其实可以同时开展,并不矛盾。
  有些事情本来就是手快有,手慢无,等你考虑清楚了,想好了,早就水过三秋了,缺的就是这类说干就干的实干类领导,敢于拍板,敢于担当,这才是一个市委书记的风范。
  “天诚书记,我觉得不一定要局限于人大和北航,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中州市委市政府可以考虑筛选一下一些教育部直属高校,然后您和我带队以中州市委市政府的名义专门去拜会各高校,恳请他们考虑对我们中部高等教育资源较为匮乏地区的工作支持,嗯,这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下中央近期的一些相关政策优势,……”沙正阳建议道。
  “近期中央的一些相关政策优势?哪方面的?”杨天诚略感吃惊,他好像没听说有什么中央有什么政策出来啊,有也是西部大开发相关的,但平原可不属于西部省区。
  “我听说中央在出台西部大开发政策之后,对中部地区的发展也日益重视,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分别在就中部发展的战略进行调研和探讨,据说已经开始在开展工作了,定名为‘中部崛起’战略规划,大概是要从多个方面支持中部省区的发展,教育应该是其中一方面,重头戏。”
  沙正阳见杨天诚颇为吃惊,意似不信,解释道:“您可能知道,我在前两年在中央大型企业工委锻炼了大半年,和国家发计委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那边接触得比较多一些,有一些关系,所以就听到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消息,我觉得这对于我们平原和中州是有利的。”
  “噢,原来如此。”杨天诚在沙正阳的履历中看到过沙正阳到中央挂职锻炼的情况,回来之后沙正阳就出任了汉川省发计委副主任,显然也是在这段锻炼的经历中受益匪浅,“‘中部崛起’战略?这个用词用得好啊,中部是该崛起了,不能一直这样沉沦下去,不能西部都发展起来了,我们中部还默默无闻,中央早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了。”
  “现在也不为晚。”沙正阳补充道:“这个‘中部崛起’战略据说还只是一个初步调研阶段,估计要到明年才会正式出炉,不过我想我们可以先行一步,把这个理念先打出来,主动对接教育部和这些高校,寻找共建机会,我想教育部和这些高校他们也一样会遵循中央的政策精神,为我们中部省区服务,关键就看我们几个中部省区谁能走到前面,谁能准备更周全了。”
  “正阳,那这个‘中部崛起’战略肯定不会仅止于教育这一块吧?也还应该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和培育、科技资源的支持这些方面吧?”杨天诚已经想得更远。
  “当然,所以我也是希望早一些把这些未来可能会成为中央支持中部省区发展的政策精神吃透,同时我们平原省和中州市能有针对性的拿出对应策略,最大限度的从这些政策精神中获取最大利好资源。”沙正阳点点头。
  杨天诚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他没想到沙正阳来的第一天就带给他这么多新鲜东西,惊喜,意外,还有一些说不出的触动。
  不得不承认中央在选人用人上还是有针对性的,换一个从平原本地过来的干部,也许其他方面不会差,甚至在情况熟悉上更胜一筹,但是在眼界视野上,在观点理念上,在对接中央的一些关系人脉上,显然就不如眼前这一位甚多了。
  看了看表,杨天诚一挥手,“正阳,走,先到食堂吃饭,边吃边谈,我把凤林也叫上。”
第012章
建立
  侯凤林看见杨天诚和沙正阳并肩步入小食堂时也是颇感惊讶。
  杨天诚不是一个好处的领导,他性格有些急躁,若是对你印象不佳,恐怕就很难改变。
  在此之前,侯凤林也感觉到杨天诚对中央安排这样一个汉川干部来中州担任市长是有些看法的,虽然并未表现出来,但作为和杨天诚相处多年的市委秘书长,侯凤林还是能感受得到这份情绪的。
  所以当杨天诚告知他说要和沙正阳好好谈一谈,让自己不要去打扰二人时,侯凤林还有些担心二人会不会谈崩。
  杨天诚固然不好相与,但是沙正阳又何曾会是弱者?
  三十五岁就能担任中州市长,而且是中央亲点跨省来任职,想都能想到这背后的意味。
  若是二人闹得不愉快,沙正阳固然日后在中州举步维艰,但杨天诚恐怕也不会落得个好,所以在之前侯凤林就隐约劝诫过杨天诚,要注意和新来市长的相处方式,但杨天诚没有接受。
  不过后来杨天诚的态度似乎略有改变,好像是在了解到了沙正阳的经历之后,不过究竟如何可能也要等到二人正式见面之后。
  从杨天诚和沙正阳边走边说话的姿态,侯凤林就能知晓杨天诚的心情很不错,尤其是眉宇间那份子微微上挑的昂扬,更是许久没见到的了。
  这让侯凤林十分吃惊。
  杨天诚晚饭一般都在市委小食堂里吃,而且他也有一个习惯,喜欢一个人独自吃饭,哪怕是谭振国和唐平谷两位书记也在食堂用餐,他也不爱和他们坐在一起。
  好在二位副书记也很少在食堂用餐,除非是因为会议或者工作太晚,两个人也知道杨天诚的习惯,所以基本上都是分桌而坐。
  但今天情况似乎有些不一样,杨天诚不但和沙正阳坐在了一起,而且还把自己也叫了过去,一桌子吃饭。
  惊讶归惊讶,侯凤林还是很高兴的和二人坐在了一起。
  食堂的伙食不错,分量足,油水大,不过沙正阳对此倒不是很在意,对付着能吃饱就行。
  “正阳,高校资源这一块你刚才提到的我想了想,很有道理,我们中州本身就不如别的城市,这方面差距更大,我们市委市府是得要主动一些,主动去对接一下,不管成不成,咱们先把工作做到前面,态度摆诚恳一些,万一人家有这方面的想法意图,那也可以优先考虑我们。”
  杨天诚手里的筷子放下,要了一碗汤,“正阳,来尝尝,咱们食堂的胡辣汤可是一绝,绝对让你赞不绝口。”
  宛州也有胡辣汤,不过一般是早上佐餐用,没想到杨天诚居然喜欢在晚上来一碗,沙正阳也端起碗尝了尝,的确很地道,鲜香浓郁,辣度适中,相当可口。
  “的确不错。”沙正阳赞叹了一声,“这玩意儿要早上搭着饼吃更合适吧?我在宛州工作期间,早上有时候不愿意在食堂里吃,就在外边去吃,胡辣汤加饼或者包子。”
  “呵呵,胡辣汤各地的风格都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咱们市委食堂这个是独具风格的。”杨天诚颇为自豪,“越吃越有滋味。”
  “天诚书记,咱们去高校对接,也只能说是广泛撒网,重点培养,理工科类的学院是重中之重,分校也好,研究生院也好,校区也好,只要能来,我们都欢迎,只要能带来师资力量和生员,未来他们毕业之后选择我们中州的可能性就要大很多,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和机会。”
  沙正阳一边喝着胡辣汤,一边道:“这可能也是一个需要持续跟进的过程,一年两年,甚至三五年都有可能。”
  “情理之中的事情,要想让人家来你这里建学校,当然不是一件简单事情,我有这个思想准备。”杨天诚点点头,“对了,除了这一块,你还有哪方面的打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5/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