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8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2/895

  本来还是一次最初的接触,人家盛宴款待,还表现出歉疚意思,那意味着什么,不问可知。
  沙正阳也喝了几杯酒,有点儿酒劲上头,但是他很清楚自己很冷静清醒,只是这初次出马就要铩羽而归,让他有些不畅快,或者说难以接受。
  在饭局结束时,双方道别,沙正阳握住刘总的手,突然道:“刘总,我这个人性子直,嗯,不喜欢绕弯子,我想请刘总再给我半个小时时间,我和刘总单独谈一谈。”
  此言一出,双方的人员都有些惊诧,这不合规矩。
  从企业方面来说,也许好一些,毕竟东方希望集团是民营企业,而从中州方面这就有些违反规定了,这种单独会谈无人印证,很容易授人以柄。
  但沙正阳知道如果和刘总的单独对话都不能挽回的话,那么这个铝电一体化项目,中州方面就基本出局了。
  略微惊讶了一下,毕竟是几十年的老江湖,刘总也没有多说什么,“我和沙市长也有点儿一见如故的感觉,当然欢迎,请。”
  就在金茂君悦,旋即安排了一间会客室,沙正阳和刘总二人独坐。
  “刘总,我先前之举有些唐突了,嗯,怎么说呢,直觉告诉我,如果我们就这么走了,可能中州就和东方希望集团的这个项目擦肩而过了,我认为这对于我们双方都是一个巨大损失,所以我试图最后来尝试一下,请放心,无论这一次是否成功,平原和中州的大门都对东方希望集团永远敞开,都会热烈欢迎东方希望集团来我们这里投资兴业。”
  沙正阳也清楚,在这个时候再也说些客套话就毫无意义了,所以干脆挑明。
  “沙市长言重了,中州的条件其实不错,东方希望集团很愿意……”
  沙正阳打断刘总的话,摆摆手:“刘总,这里只有我们两人,无需隐晦什么,中州论软硬件条件都不算太好,嗯,沿海很多省会城市都比中州强,内陆一些普通地市也可能有更好的资源和政策拿得出手,不过我觉得这可能不是主要的。”
  “哦?”刘总终于有些动容了,“愿闻其详。”
  “前天我和宁总有过一次交谈,就谈到了东方希望集团的这个铝电一体化项目,我说对于东方希望集团这样的民营企业来说,其他因素和困难都可以克服,甚至都可以说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政策上的风险,宁总说从中央政策到地方意愿,都是支持欢迎,我说这只是从现在表面上是如此,铝业不比饲料行业,也不比食品行业,国家层面是支持民资进入这些轻工业领域的,但是在重化领域,或许国家政策是持开放态度,但是这却涉及到原来的利益格局会被打破,新入局者和既得利益者如何平衡?”
  沙正阳目光渐渐凌厉起来,“央企一直在这个领域居于主导甚至垄断地位,现在你突如其来要入局,要分羹,哪怕从政策上来说,这没问题,但问题是谁会甘心属于自己的利益被分走一块?哪怕这种竞争可能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沙正阳的话并没有能打动对方,既然考虑入局,如此大的项目,自然也早就有周全准备。
  “感谢沙市长的直言相告,我承认您说的都对,东方希望这个铝电一体化项目最大风险不是资金,不是技术,不是政策,因为从现在来看都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就是我们东方希望集团作为民资企业进入这个原来一直是国企控制领域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风险。”
  刘总目光里闪动着睿智,久经风浪几十年,早已经让他面对任何都可以坦然应对了。
  “就算是我也无法预料到日后当东方希望真正入局之后会发生一些什么变化,我们谁都没法预测,现在我和东方希望也接触了很多人,从官方高层到这个领域的合作者,也包括一些东方希望的战略合作伙伴,他们都很乐观,认为高层政策是支持的,金融机构也很看好,不瞒您说,我们也做了很周密的考虑,尤其是从一些我们认为可能存在的风险节点,比如环保,比如融资,比如运输,比如审批程序,等等,我们都作了最坏打算的周全准备,我为此准备了8年,所以……”
  沙正阳笑了起来,身体靠在沙发里,微微摇了摇头,“刘总,恕我直言,我知道您的确作了很周全的考虑和准备,但是我认为您可能还不够,真正到了那一步,而且如何正好与国家政策形势相结合起来,恐怕你会面临你难以想象的风险,全方位的,您应该知道我这个人,我从不虚言,……”
  对于沙正阳,东方希望当然是做过周密调查了解的,甚至可以说不比当初杨天诚对沙正阳的调查了解少。
  当宁月婵给刘总打电话时,他们其实已经想到了一些,毕竟沙正阳和东方红集团的关系尽人皆知,所以对沙正阳就做了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汉汽丰田、汉海半导体、华为和富士康进入汉都,背后都有这个人的影子。
  这个人起家于宛州,但是却颇得高层的欣赏,尤其是在长河集团的优异表现更是让其进入了高层视野,刘总甚至从一个渠道听到某位主管经济工作的中央领导对沙正阳的评价,说他是年青一代干部中兼具国际视野和深刻分析判断能力的佼佼者。
  在汉都的表现更是让其一跃而起,才会有直接到中州担任市长。
  这样前程远大不可限量的角色,哪怕拿不到这个项目,也完全没有必要在自己面前来危言耸听,一旦预判落空,只会让其威信受损,根本不值得,所以刘总他不得不认真考虑对方所说的这些具有多大的可能性。
第043章
打动
  “那沙市长,您所说的和国家政策形势相结合所存在的风险,能明示一下么?”刘总迟疑了一下。
  正因为相信对方不至于信口雌黄,所以他才要慎重一些,这个项目可以说关系到东方希望集团的成败,再怎么慎重都不为过,但这不是东方希望集团不作为的理由。
  “唔,这么说吧,我是基于这样一个判断的,从去年开始国内经济形势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各类生产物资价格也出现了新一轮普涨趋势,特别是在一些事关国计民生的领域,金融机构开闸,许多领域贷款已经有超出了中央调控范围的趋势,所以我认为这存在一些风险。”
  沙正阳顿了一顿,“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因为如果中央要调控,那也是普遍性的,但我们需要考虑到如果中央既需要让经济保持一定增长势头,同时又要压一压一些太过于冒头的冒进迹象时呢?那么就有可能会采取在局部领域的踩刹车,嗯,用点刹的方式,我的意思您明白么?”
  刘总有些震动,中央调控不是什么新鲜内容,每隔一年在很多领域或者综合性的调控都存在,东方希望集团和他不是没有经历过和见识过,但是沙正阳所说的“点刹”就有些耐人寻味了,特定领域和行业、特定时段,甚至就是特定企业,是这个意思么?
  对方凭什么这么说?如果真要这样做,依据何在?
  问题是这需要依据么?不需要,国家对经济形势的调控没有理由可讲,一切需要服从大局,问题是这个服从大局具体到自己身上,那就让人难受了。
  刘总沉默不语,他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他不认为沙正阳会拿这等事情来开玩笑,假作危言耸听以为自己谋求利益,也不排除可能,但再三斟酌,刘总还是排除了这种可能性。
  因为这种情形可以一时瞒得了自己,但迟早会暴露,对沙正阳来说,得不偿失。
  沙正阳也很耐心,他也清楚这位刘总白手起家创业几十载,对时局形势的判断自然也不差,唯一可能的就是对方有可能的就是没有料到几方面因素可能重合在一起叠加起来。
  谁都料不到,除了自己。
  “沙市长,我不清楚您的这种判断从何而来,但我也承认,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只不过我想问一句,如果真的出现那种状况,我们东方希望集团这个项目无论摆在哪里,有什么区别么?我不认为平原省或者中州市和其他省市就能有多大的区别,难道说平原省和中州市可以不受你所提到的那些因素的影响?”
  嗯,很好,沙正阳心中稍微踏实了一些,说明这位刘总并不冲动,还是很清醒,意识到自己给他的设想并非空穴来风和毫无根据,对方也有对方的消息渠道。
  “刘总的这问题提得好,如果是这样的非人力可控因素,那么平原省和中州市凭什么就觉得自己可以摆脱或者避免这种因素的影响,真要到了那一步,好像大家都应该差不多才对,甚至某些省市可能比中州更具优势啊,比如有些副省级城市,比如一些省份地位更显重要?”
  沙正阳自设自问,有点儿自我解嘲的味道,刘总却没有视为开玩笑,而是很认真的点点头:“不错,沙市长,我也就想问这个问题,不瞒您说还有一些省市也向我们东方希望集团发出了邀请,而且开的条件不差,或者说我认为可能比中州更具诚意,他们给出的支持力度也一样不小,那么如你所说,既然大家在你提到那种因素下,都没有办法,那我何必选择你们中州?在商言商,还请沙市长理解。”
  “当然,我也是搞企业出来的嘛,关系到无数人身家,当然要问清楚才对。”沙正阳很坦率的笑道:“那我来说说,我们平原省和中州市的优势,我所介绍的这种优势,嗯,不是指那些个软硬件条件,那些东西在之前我们双方的会谈中已经介绍过了,刘总也认为我们介绍的并不比其他省市有什么优势,我所提到的这些因素可能正是在日后我所预测可能出现的非人力可控问题出现时,可能发挥作用的。”
  沙正阳的这番话正是刘总最想要听的,他的确想听听,沙正阳凭什么就认为中州可以在他都觉得遇到那种情况大家都无解时,却能有一搏之力?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央提出的,的确给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契机,中央在很多政策和项目资源上予以西部地区倾斜,使得西部地区这几年发展势头一下子就猛了起来,刘总对这个情况也很清楚吧?”沙正阳笑吟吟的道。
  “当然,我本人也就是西部人嘛。”刘总朗声笑到:“这几年西部地区的确和前几年不一样了,中央也意识到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
  “对,但是西部地区的大发展,加上东部地区的优势更突出,那么凸显了什么呢?”沙正阳语气很轻松,“凸显了中部地区的黯淡,嗯,不是已经有理论界的人在说了么?东部先行,西部开发,中部塌陷,可是中部地区也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且堪称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环节,中央怎么可能容忍什么中部塌陷?所以,据我所知,中央正在酝酿‘中部崛起’战略,预计下半年就会成型,最迟明年初人代会上就会正式以国家战略方略的形势出炉,刘总消息灵通也应该有所耳闻才对。”
  刘总微微意动,沙正阳所提到的他当然有所了解,但是据他所知中央也只是有这么一个提法,具体内容尚未真正成型,这一位却是了解得如此清楚,当然平原省作为中部六省区的腹心之地,这方面肯定十分关注。
  “听到过一些,但是好像还没有上升到沙市长所说的那个高度。”
  “有一个过程,但我觉得这不正好么?如果贵集团的这个铝电一体化项目真的落地我们中州,是不是可以作为中部崛起战略我们平原省战略的一部分呢?如果上升到这个高度,哪怕是真的有什么外部因素的影响干扰,我想高层也需要考虑我们平原省和中州市的实情吧?您说对不对?”
  沙正阳态度闲适,胸有成竹,让刘总也是更觉得对方似乎再来之前已经有了一些把握,才敢如此放言。
  “我来之前就向我们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汇报过,如果这个项目落地我们中州,肯定会作为未来三年我们中州的一个战略项目来主抓,同时也要上升到全省战略项目高度上来,省里两位主要领导都认同我这一观点,我们市委书记,嗯,也是省委常委的杨天诚同志更是表态他会亲自抓这个项目,……”
  作为东方希望集团的掌舵人,他不是没见过领导,但是但就某个项目来说,要列入一个省级的战略项目中来,还是让他有些动容。
  “沙市长,感谢贵省贵市的看重了,东方希望集团铭记在心,……”刘总有些感慨。
  “刘总,我要说的还不止于此,单就这一点,我觉得可能也还难以让刘总放心,我再说说我们平原省的特殊性,都知道我们平原省是全国首屈一指的人口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就是所谓的缺乏专业技能的初级劳动力输出大概我们平原省和四川省大概是并驾齐驱了,但我们省委省政府,我们中州市委市政府认为如果能够在我们本地解决他们的就业才是根本之计,……”
  “中央对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的重视程度从2000年以来一直呈现上升态势,刘总也知道现在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三农’,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农民就业增收,我们平原作为这个问题最为突出的省份,如果有这样一个项目进入,我想将其列为战略和民生并重的项目,并不为过,我们市委市政府也是有此打算的,嗯,这甚至也可以算是我们中州市委市政府的一个承诺吧,所以还是那句话,当外部一些其他因素难以阻挡的影响来临的时候,涉及到战略和民生的政治因素往往会具备特殊的抗力,您说呢?”
  刘总不得不承认这一位的口才和思辨能力太强悍了,一步一步诱导着自己的思维跟随着他的思路走,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对方很好的把握住了自己最担心的核心问题,而且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方案,这个方案还很具有可操作性,也不是那种毫无依据的空头支票,起码自己是被打动了。
  相比之下,其他省市虽然也十分热情,在多轮谈判中也提出了很多优惠条件,但都是一些软硬件上的优惠,说穿了就是经济利益上的优惠,却没有真正触及到最担心的问题,这也是他一直迟迟没有下决心将这个项目落地的主要原因。
第044章
第一炮
  “刘总,政策优惠也好,税收和土地支持也好,但归根结底要建立在这个项目能成功建成运行才行,我相信您现在已经感受到了一些若明若暗的外部压力,您既然下定决心要做成这件事情,就不得不考虑更危险的局面如何应对,这是我的由衷之言。”
  沙正阳好整以暇,“另外,我可以再加强一下您的信心,呃,从现在开始我所说的不代表官方了,而是作为一个希望东方希望集团能够一路走好的朋友。”
  “您说。”刘总正色道。
  “嗯,中州的条件不算好,但是正因为我们的条件不够好,所以我们市委市政府的魄力和决心,呃,或者说抗压能力会比任何一个地方都大,不瞒您说,我们市委书记,也是省委常委,杨天诚同志,就是土生土长中州人,他年龄不小了,对中州的工业经济发展一直不太满意,他希望能够在他任上为自己的家乡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尤其是引进一些大项目上,他认为这才是对家乡最好的回报,所以我想他可能会比其他人在面临压力时更有勇气和决心。”
  沙正阳的话的确是不太符合常规,但却让刘总更能感受到对方的决心。
  “再说说我吧,您也知道我是从汉川省调过来的,这种厅级干部跨省调动不多见,嗯,我也明说,这是中央直接点名让我过来担任中州市长,这意味着什么?说明中央是看到了中州发展的滞后,希望我来中州好好做一些能够让中州经济发展提速的实事,这话我可能有点儿自大了,但我也认为我就是想要来做点这些事情,而您的这个项目也是我的第一炮吧,从我的政治前途出发,我也不会允许这第一炮变成哑炮,甚至你可能觉得我是不是在赌上我的政治声誉吧,……”
  沙正阳这番话可谓推心置腹了,甚至有些话已经有些超出原则了,但这恰恰能体现己方的诚意。
  “刘总,我这么给您说吧,我从中州踏上飞机的时候,就下定了决心要把这件事情做成,对您来说,您的最大担心其实不是其他因素,就在于某些不确定因素,而我们平原省和中州市无论是于公于私的角度,都能够提供最大的支持和抗压度,嗯,我甚至可以自信的断言,没有哪个地方的党政主官能像杨书记和我一样这么急切的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所以我们拥有最为强韧的抗压度,无论是来自哪方面的,甚至我们还会动用我们各自的资源去促成平原省委省政府乃至中央一些部委的资源来支持我们,这就是我们的态度。”
  ……
  沙正阳没有再在上海呆下去,他觉得自己已经把话说得足够明了,以东方希望集团方面的能耐,应该可以很快按照自己提供透露的信息,按图索骥,去找到和挖掘相关信息和内容,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所言是否属实。
  记忆中2004年国家肯定会有一轮调控,调控大势之下,如何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保存自己,也是考验企业掌舵者的政治智慧。
  现在球已经抛到对方那边,如何抉择取决于东方希望集团,其实也就是取决于对方一人而已。
  把握有多大,沙正阳不好说,但内心还是觉得起码在六成以上,他相信对方在综合权衡之后会有一个明智的抉择。
  当沙正阳把情况向杨天诚汇报,甚至把他最后对杨天诚和自己的分析评价都和盘托出时,杨天诚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正阳,你够厉害!我发现我还真小瞧了你的智慧和勇气,这种招数都敢用!”杨天诚一时间都不知带该如何形容对方了,这可真的是有点儿“不择手段”了,变相的“炫耀”己方的“政治决心”,哪怕这中间有点儿说不出的味道来。
  “天诚书记,我有什么不敢用?”沙正阳一摊手,满脸坦然,“既然下定决心要拿下,孤注一掷的事儿我都敢做,遑论这个?而且我也是实事求是的说啊,并没有虚言欺骗啊,东方希望集团肯定也会去调查,不可能就听我一面之词,您是不是中州本地人,是不是想在任上为家乡发展干点儿实事?”
  “我本来也是中央从汉川直接调过来的,本来我还琢磨着在汉都市好好干几年,万一干得好,没准儿以后也有接班当汉都市长的可能呢?我这话不算太狂妄吧?所以既然到了中州,肯定要先做事情,我也敢做事情,就算是真的要承担一些风险压力,我也愿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2/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