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看今朝(校对)第8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6/895

  不出所料,来电不是中州的,但是却一样让沙正阳惊讶,是茅向东来的。
  “茅书记您好。”沙正阳不敢怠慢,赶紧接通。
  “没打扰清梦吧?照说不该这么早给你打电话,不过我知道你的习惯,从不睡懒觉,所以也就给你打一个试试,看样子你是早起来了啊。”茅向东电话里爽朗的笑声让沙正阳很亲切。
  “哪里,我早就起来了,都已经在棠湖边上转了一大圈儿了。”沙正阳笑着回答:“怎么,茅书记您也睡不着,这可难得一个国庆假期啊。”
  “呵呵,对我们来说,假期也很难叫假期了,你也是家还在这边,你自己也一直没回来,估计你们省委市委才批准你回来休息这个假期吧?我也估摸着是如此,才打个电话问一问,你在棠湖边上?嗯,我在汉湖边上,那我干脆过来,咱们一起走一走?”
  对于茅向东的邀请,沙正阳自然不会拒绝,他表示自己过去,哪敢劳驾茅向东大驾啊,不过茅向东拒绝了,表示自己有车,可以直接过来。
  二十分钟后,茅向东和沙正阳已经在棠湖边上漫步了。
  沙正阳到平原之后也一直和茅向东保持着联系。
  在汉都工作这几年应该是沙正阳最舒心的几年了,领导关心和支持,无论是茅向东还是吕宗平,都让沙正阳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当然沙正阳也拿出了足够耀眼的成绩,现在汉都打下的格局基础,沙正阳也功不可没。
  目前汉都市的社会经济事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车道,这一点也是汉都市委市政府引以为傲的,一个千亿级别的省会城市,甚至也在全省独大,前三个季度经济增速居然领跑全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据沙正阳所知,可能茅向东要动了。
  去哪里沙正阳不得而知,既有可能接棒沈建红,但更大可能是离开汉川。
  汉川省委省政府班子也面临着调整,但这已经和沙正阳无关了,不过他还是对茅向东的去向很关心。
  当然,茅向东不太可能来平原,沙正阳只是单纯的作为昔日关系密切的同僚关心一下而已。
  “总体来说汉都的发展势头很好,十六个副省级城市中我们经济增速在上半年排名第一,预计三季度也基本上维系这个态势,全年如无意外也能达到这个水准。”茅向东话语里充满了自信和自豪。
  “那就要恭喜茅书记了,要在所有副省级城市里勇夺经济增速第一可不简单啊,你这是让沿海这些城市都为之汗颜啊。”沙正阳乐呵呵的道。
  “不一样,不能比,广州、深圳这些城市经济总量远强于我们汉都,他们落后一个半个百分点影响不大,毕竟人家体量大得多。”茅向东还是很客观的,“当然,如果汉都市能够一直保持领跑副省级城市,那也不简单了。”
  “那就要看汉都全市上下的努力了,不过我相信在汉都市委领导下,这个势头可以一直维系下去。”沙正阳给了一个良好祝福。
  “那就谢谢你的吉言了,嗯,对了,你到中州怎么样?”茅向东关心的问道。
  “总体来说还不错吧,肯定没法和汉都比,各方面条件基础都要差一大截,现在只能说从各个角度来弥补来迎头赶上。”沙正阳也很坦然,“现在中州就是把汉都、武汉、成都以及南京、杭州这些城市作为追赶的目标,定下规划,瞄准目标,发力追赶。”
  茅向东也知道中州和汉都的差距很大,要说三五年就要追赶上,就算是有沙正阳这个善于创造奇迹的人物,也不容易。
  你沙正阳一个外来干部,要想在中州立住脚,然后来打开局面,需要花费不少精力,一个城市长期形成的风气也不是一两天能扭转的。
  自己在汉都也是煞费苦心才算是打造出了现在这种局面,其中艰难困苦,沙正阳也应该很清楚。
  汉都市现在正保持着一种十分良好的发展态势,就算你中州在追赶,汉都也一样在发展,弄不好差距还会越拉越大。
  “正阳,我原来是很希望你留在汉都的,嗯,我本来是希望你接任常务副市长,甚至以市委副书记兼任常务副市长,这样可以让你更好的接任汉都的市长,我也相信你如果能接任市长,汉都市的发展会更可期,只可惜……,哎,造化弄人啊,怎么中央又想到要把你放到平原去了,不过中州也是一个好舞台,我相信你可以在中州表现更优秀,不过可能需要更长一些时间了。”
  茅向东说的是实话。
  不过在沙正阳看来,茅向东还是低估了中州的潜力,也小觑了平原省委省政府和中州市委对发展的渴望。
  平原省绝不甘于就这么寂寂无闻,号称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的天下之中,没有理由一直甘居中游,而平原省要想做强做大,那么首先就要做强做大省会中州,这已经成为平原省委的共识。
  “茅书记,到中州的确一度让我有些遗憾,我很想留在家乡为家乡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不过到中州之后我还是很快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中州老百姓淳朴勤劳,干部踏实肯干,唯一制约他们的可能就是一些在发展理念和长期官本位思维养成的作风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两点问题,其他像硬件方面的差距我觉得在这样一座大省大城面前都不是问题,而且现在中央对中部的地区的重视越来越显现,您应该知道中央的‘中部崛起’战略,平原省和中州市都打算借助这个战略契机,……”
  茅向东笑了起来,他最欣赏的就是沙正阳这股子不服输的气势,敢于挑战,敢于应战,当然这小子也有他自己的底气。
  “正阳,只要你有这份信心就好,我说过,中州会是一个好舞台,你应该有更耀眼的表现。”茅向东满眼欣赏之意,“我很期待在中州这个舞台上看到你的精彩出演。”
  沙正阳眨巴眨巴眼睛,看着茅向东,好半晌才道:“茅书记,都说您要走了,嗯,别是您要到我们平原来工作吧?”
  茅向东一愣,然后哑然失笑:“正阳,你联想能力未免也太丰富了,连我自己都还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走,什么时候走,你就替我把地方都选好了?别胡思乱想了,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吧。”
第072章
人聚人散
  和茅向东的这一番漫步谈话其实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意义,对两人来说更像是一次久别后对各自工作的一次交流。
  本身关系就不错,加之现在茅向东是省委副书记兼汉都市委书记,而沙正阳则已经高升为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从某种名意义上来说,两个人各自都已经是一座城市的主宰者了,那么对话和交流,就更具有特殊意义了。
  茅向东希望能从和沙正阳的对话中感受到一些新的东西,而同样沙正阳也希望能从茅向东那里获得自己进入市级主要领导之后,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做出一些调整和改变,前世中他也从未达到如此高度,很多时候经验已经无法借鉴了。
  所以这样一次谈话注定是比较轻松自由的,谁挑起话题,那么自然另一方就会主动附和,话题也不断的在变化,总能够从其中收获一些各自想要的东西,这大概就是一种从政经验的交流,获益也是相互的。
  这样一个多小时就这么飞快的过去了,一直到卿箬笠打来电话询问沙正阳跑到哪里去了,这场谈话才算是愉快的告一段落。
  国庆七天的黄金周,对于忙碌了大半年的沙正阳无疑是一个最大的舒缓自己精神情绪的机会,此时他真的没有多少心思去考虑工作,带着老婆孩子到百花山公园玩了一整天,第二天第三天又带着卿箬笠娘儿两,到安襄的伏龙潭风景区玩了两天,彻底把自己放松了一次。
  当然这个假期纯粹的休息也就只有这三天了,走了大半年都没有回来,朋友同事都得要见一见,吃顿饭也好,喝杯茶也好,总得要在一起聚一聚,这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情世故,也包含着很深刻的中国式情义哲理。
  “伦康走你那里来了一趟,就呆了一晚上?”朱凤厚的气色比他在秦都当市委书记时似乎都还要好了许多,面色红润,头发油黑,看得出来他现在的状态非常好。
  从市高官到副省长,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跨越,但是朱凤厚却很顺利的迈过了这个门槛。
  和朱凤厚的见面是回汉都之前就约好了。
  在苏伦康来了中州之后,沙正阳就和朱凤厚通了电话,谈了苏伦康的一些想法,也谈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朱凤厚也赞同沙正阳的意见。
  毕竟不是谁都能有到国家发改委去工作的机会的,有国家发改委工作的经历,对于任何一个有志于仕途的干部来说,都是含金量极高的一个“资格认证”,这意味着你在经济工作方面已经获得了组织部门的认可。
  “是啊,以他的性格,我想留下玩两天他能坐得住?”沙正阳笑着道“现在也不是休息的时候,他去国家发改委肯定也是一次考验,不是说你去了国家发改委你就能一帆风顺,你就能完全胜任的,你得拿出自己的实力表现来,所以他也需要认真考虑到国家发改委去之后自己该从哪些方面来发挥自己的优势长处。”
  “也是,伦康年轻,以后还有的是休息的时候,现在正是该自我充实,自我提升的时候,到国家发改委这个机会是断断出不得差错的。”朱凤厚也算得上苏伦康的半个恩主,起码他在担任秦都市长和市委书记期间,对苏伦康是非常器重和优遇的,从副市长到市委秘书长再到市纪委书记,也离不开他的大力举荐。
  “凤厚高官你就放心吧,康哥的性格中努力和谨慎始终伴随,我相信他在国家发改委这一段经历会对他自身能力的提升完善有很大帮助,但我还是觉得他有机会可以重新回到地方上工作,当然日后未必能会得到汉川了。”沙正阳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就像你一样,我一直以为你会留在汉都,没想到中央却又如此安排。”朱凤厚摇摇头,不无遗憾,“汉都这样的大都市才适合你发挥,当然,中州也不差,不过毕竟你不熟悉平原那边的情况,要适应也要有一个过程,而且要赢得那边干部群众的支持认可,也需要时间。”
  “凤厚省长,其实也没想象的那么难,我觉得总体来说还是在我预料之中,而且我感觉我自己融入的速度比想象的还要快。”沙正阳微笑道“就像你一样,当初肯定也没想到自己会到秦都吧,但秦都不也是在你的努力下才踏上发展快车道?”
  秦都连续三年经济增速名列前三,已然超过了一直和秦都并驾齐驱甚至略微强一头的武阳市,而随着国内经济进入景气期,煤价油价都进入上行通道,秦都的煤炭产业也迎来了一个大发展阶段,加上光伏产业已经成为秦都最著名的一张名片,所以大量资金涌入秦都,围绕着多晶硅、光伏组件等产业链发展起来的配套产业,使得秦都兼具了传统能源产业和新兴能源产业的特色,也让秦都在国内能源界名声大噪。
  “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朱凤厚谦虚了一下,才感慨了一下,“正阳,可能我也在汉川待不了多久了。”
  “啊?!”沙正阳大吃一惊,朱凤厚当选副省长才多久?不到两年,也就是一年半多一点儿,怎么也要走?“怎么回事?您要去哪儿?”
  “现在还不确定,不过一个去向可能是国资委。”朱凤厚没有在沙正阳面前隐瞒什么,既然自己主动提出来,自然就是要说透,“这个去向的可能性最大。”
  朱凤厚这么说,那基本上就是八九不离十了,“谈了话了?”
  “嗯,节前谈的,估计如果没有意外,就是10月份吧。”朱凤厚温和的笑了笑,“我也有些突然,不过如你所说,能到中央部委去锻炼也是难得的机会,我一直在汉川工作,现在有机会进京,那也是造化,不过我估计我进了京,再要出京可能性就不大,我的年龄也摆在那里在。”
  只给沙正阳的触动太大了,他一度以为茅向东可能是不是要离开汉川,理论上的确是如此,茅向东担任省委副书记兼汉都市委书记已经马上要一届任满了,如果不能接任省长,那么出去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没想到茅向东那里还没听到什么,却听闻朱凤厚要走了。
  “这话说得不对,您才正值壮年,就算是要进京锻炼,那也还有机会重新下到地方,那个时候肯定又不一样了。”沙正阳宽慰对方“国资委是新设立单位,也是中央对国企日益重视的一个体现,但是国企,尤其是央企该如何来管理和发展,这是一条一直需要探索下去的路径,而且会随着时代变化不断进化。”
  “正阳,我今天来也就是想和你探讨一下国企,嗯,央企未来的发展路径,作为国资部门又该如何做到既要管到位,又要让企业活起来,这种管理艺术和尺度该如何来把握?”
  朱凤厚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来意。
  沙正阳时他见过的人中头脑最具有眼见且最灵活的,对于任何新生事物都有独到的看法,而且往往他的判断预测都几乎与这些事物发展相吻合。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壮大,光伏产业在秦都的兴盛,煤炭价格的起伏波动,甚至连煤炭价格和电力投资问题以及经济发展的联动性和时间节点,沙正阳都做出了极为准确的判断。
  同时沙正阳对东方红集团的发展,以及对国企改制的一些新的见解,都让朱凤厚对沙正阳的一些思路很感兴趣,现在他要去国资委工作,这个新成立的单位面对的将是数十家央企巨无霸,如何管理才能实现目的,他现在心里还真的没多少数。
  很多时候像这类新的单位成立,都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摸索探索,不断的犯错误总结经验,不断的自我完善和总结规律。
  朱凤厚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把沙正阳难住了。
  沙正阳当然知道未来国资委的走向,管人管方向管决策,和民营企业的竞争,哪些领域应当退出,混改,国有资本如何履行出资人的职责,如何让所有权和经营权在企业中能够实现和谐统一,这些问题可以说都没有一个完全准确的答案,见仁见智,在某个领域,某个时间段,某个特殊阶段,都会面临不一样的选择。
  但朱凤厚既然专门把自己约出来,专门来问及这个问题,沙正阳无从推托,他只能结合着前世记忆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意见以仅供参考的角度提出来,而且再三表示这只是一家之言,因为他的确不确定自己的这些观点会带来什么样不可预见的变数。
  朱凤厚发现自己约沙正阳还真的约对了,绝对的不虚此行,虽然沙正阳的一些观点显得不合时宜,或者不可行,但是却给他提出了很多可供思考的方向,这也是朱凤厚最需要的。
  到国资委去工作,朱凤厚不想变成一个亦步亦趋人云亦云的配角,他希望能够拿出一些更具新意的东西,沙正阳的这些看法建议无疑给他了很多的选择性。
第073章
勇气
  沙正阳已经在不知不觉间确立了自己在经济工作中特殊的地位,那就是很多同僚甚至领导都认可了他的在经济工作领域的能力,同时还认为他对宏观经济发展形势的判断更具前瞻性和精准性,甚至能够和中央的许多政策合拍。
  这最后一点尤为重要。
  如果能够抢先捕捉到中央对某些工作的一些构想和意见,那么很多时候开展工作时你就可以大大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最起码在准备工作上你可以比别人做得充分许多,开展工作起来也就更游刃有余,更能出彩。
  朱凤厚无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才会主动的约见自己和自己来了这么一场工作交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6/8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