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潜入梦(校对)第1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431


第340章
你种麦子我种树
  这位麦子姨的名字和她的声音一样雷人,种麦子!多尼玛淳朴的一个名字,干脆而直接!而她的性格也和她的名字一样干脆,连村支书的面子也不给,嘡嘡嘡一顿话,就把这件事儿给否了。
  “你看,这说着说着你咋又急眼了呢,我就是这么念叨念叨,其实我也……”别看那位支书年纪比麦子姨大,但是他还真不敢和这位村长叫板,一个劲儿的解释。
  “麦子姨,书记说的也没错,我舅舅的单位确实有好办法能在荒山上种树,这是高科技,到时候他们能打井、把水管子连上山去,还能给咱村把路也修一修,您不用担心他们。既然国家号召了,咱就不能专挑容易的地方干您说是不,那咱这些山沟子的村子不是越来越穷了嘛,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得上啊!是不是,舅舅?”洪涛都快把自己的大腿掐紫了,这才忍住不让自己笑出声来,就冲刚才麦子队长的一番话,他就知道,自己这次没白来,恐怕这边的荒山都没人承包,否则那个村支书不会这么着急。
  “哦……对……没错,我们不怕困哪,那里艰苦我们就到那里去!您放心,我们单位领导说了,太容易的地方我们还不去,就是要去最苦、最难的地方,为广大农民兄弟造福嘛!”小舅舅正抓着一只老母鸡的大腿战斗呢,让洪涛这么一叫,一时间也没想好该怎么说,差点连毛主席语录都喊出来,他上初中小学的时候,就这个玩意背的最多,也最顺嘴。
  “真有这个……啥科技?”麦子姨让洪涛和小舅舅给说蒙了。
  “有!”洪涛回答得无比干脆!
  “必须有!”小舅舅这时也把鸡腿放下了,跟着拍了板儿。
  “那成,王书记,您叫上几个民兵,陪大兄弟上山挑地方去,我和胡姐在家里等着,你帮着挑块好点儿的地方啊,嗨,其实挑不挑也是那么回事!”麦子队长这回也不犹豫了,发了话,看来这个小村子里还是她说话管用。
  其实也不用挑了,洪涛早就看好了,就是村子南边那个小庙所在的山坡最好,这里冲南,下面就是半城子水库,阳光充足,离村子比较近,后背还有大山挡着北风,冬天也不会直接被风吹,它的面积也合适,大概也就有十多个足球场那么大。但是你不能上来就我说要那儿啊,还得跟着那位村支书和几个民兵,吭哧吭哧的爬上了村子后面一座比较高的山头,在这里一目了然一下,假模假式的问东问西,最后由小舅舅出面,大概决定要那一片山坡。
  这个年代承包荒山无比容易,只要和大队里商量好,让后双方立个字据,盖上大队的公章就算完事儿了。不过洪涛不想这么简单就把承包合同签了,他怕以后出问题,这种事情后世里出过很多,当初承包的时候由于价格太低,很多村子过了几年就后悔,然后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要撕毁合同,一旦闹到那个地步,外人是折腾不过当地人的,最终只能吃个哑巴亏。
  所以洪涛打算把这个合同签订得更正规一点,那就是不光要和村里签合同,还得去乡里再签一份儿,这样虽然要多花一点承包费用,但是乡政府已经算是一级政府了,比村委会要正规很多,不像村子里那样说翻脸就翻脸。对于小舅舅的这个要求,麦子队长到没什么可反对的,她认为既然是国家的单位来承包,那肯定是要有正规手续的,这还让她更放心了。
  最终确定的承包面积大概在600亩左右,洪涛看上的那个山坡是300亩坡地,但是这个地方不能单独承包,因为后面还连着半面陡坡呢,您把下面承包了,那上面给谁去啊?索性都一起承包了吧,反正也没多少钱,承包费用每亩从几块钱到二十几块钱不等,平均起来一亩还不到20块钱,一年总费用也就一万块钱多一点。
  除了承包费用之外,还有一个承包期限问题,小舅舅按照洪涛的意思,坚决要签个100年的长合同,麦子队长和村支书虽然觉得有点太长了,但是也没多想,最终就初定为100年一期,到期之后改为50年一期,小舅舅这边还有优先承包权。
  对于这个承包期限的问题,洪涛还是了解一些的,上辈子他的钓友里就有去郊区县承包荒山水库的,按照当时的规定,对于这种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统称四荒的地方,国家规定承包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0年一期。不过这个规定是从一九九九年才颁布的,在这个规定之前签订的承包合同,本着“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还是予以承认的,不算违反规定。当然了,你也不能一下签一万年,那就太过了,100年还是可以接受的。
  弄完了这些初步的协议,洪涛就拉着母亲向乡亲们告别了,临走还先预支给村委会500块钱的定金。其实这种承包合同是不用交什么定金的,过些日子,村里的报告打到乡里,批准之后,让大姨夫的单位带着公章和现金来乡里签合同就成了。不过洪涛觉得自己来这一次,虽然就吃了一顿饭,但是也给人家村子里折腾得不善,不光肉类、副食一扫光,还把人家的白米白面也给糟蹋了不少,这500块钱你要说是饭钱,人家肯定不收,只能说是定金了。
  “小涛,要不咱们换着开几天吧,你这个车也挺好的,这些天我经常去工地,这个车不怕地不平啊!”当小舅舅开着车把洪涛的母亲送回家之后,出门洪涛就把车钥匙给抢了过来,自己开着车送小舅舅回去。果然,刚一上车,小舅舅就开始把魔爪伸向了洪涛的这辆新车。
  “那儿凉快那儿待着去吧啊!你当我这个是你的办公车啊?还下工地,你该不会是想拉着高燕来水库这边玩吧,我告诉你啊,没门,你要想去,就开你自己的车去。”洪涛太了解自己这个舅舅的尿性了,他刚才在人家村子里,打听的最多的就是这个附近哪儿好玩、哪儿景色好、哪儿有野果子摘。
  “你就不怕我告诉你妈,你骗她!”小舅舅果然是学出息了,都知道威胁人了。
  “你就不怕我和我爸说,5月份的时候我根本就没住你那儿,你是帮着我撒谎呢!”但是小舅舅显然还是嫩了点,对于洪涛这种不惜舍下一身剐、也得和你较劲儿到底的人,他抓住的这点小辫子有点儿太小了,不吃劲儿。
  “那你买那个破山干嘛用?一年一万块钱,真的要去种树?”小舅舅这下踏实了。
  “嘿嘿,过几年你就知道了,现在和你说你也不懂。”其实承包荒山干嘛用,这个问题当初洪涛和大姨夫说的时候,大姨夫也提出过,洪涛也是这么回答的,就是语气和措辞上有点区别。
  “我听小五说你交女朋友啦?是韩雪?你怎么比我还急啊,她可比我都大,你这以后让我怎么去你家串门啊?”小舅舅突然很神秘的和洪涛小声说。
  “那你就叫姐姐,你再多说这个问题,那我就不送你了啊!”洪涛心里这个气啊,小五怎么也变成碎嘴子了,你说你人都走了,怎么还留下一串谣言呢?
  就在洪涛开学之后的第二天,小舅舅又给他打来了电话,合同签完了,租金也付了,现在那边荒山可以姓洪了。洪涛听完之后只是让韩雪又多增加了一本新的账册,把那块荒地作为一个新的投资独立出来,但是暂时没什么投资可以往那边扔,现在开发太早了,没意义。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没事儿的时候,闲死你,一旦有事儿了,就一大堆事儿一起来,忙死你。
  当洪涛做为一名光荣的初二年级学生继续走进校园的时候,黄毛立马就凑了过来,告诉洪涛一个好消息,愿意参加丽都篮球联赛的球队一下又增加了三支,全是这个暑假里申请加入的,目前都各自在学校里组队呢,估计也就这几天的功夫,就能过来了。
  这三支球队都是西城西北部,西直门以东、丰盛胡同以北这片的中学,很多学生都和原本这四支球队的孩子是小学同学或者邻居,结果一到暑假,这些孩子经常去训练,还有比赛打,那些孩子一看就眼馋了,于是也就找到了黄毛他们,一来二去的也要组织球队一起玩。
  这本来是好事,洪涛也不在乎每年多拿出几千块钱来维持这个联赛,但是黄毛随后又问了他一句,上个赛季的奖金还发不发?
  “操!看我这个脑子,我给忘了!发,一定发,这两天就发,你和他们说别着急啊。”洪涛现在也是重重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当初他是说过赛季结束要按照名次发奖金的,而且不管排第几位都有,现在不能食言啊,那就发吧。
第341章
宝石,一卡车!
  “你省着点花吧,这些日子钱和流水一样,光往外跑,就不见回来!”当洪涛找到韩燕去拿钱时,立马遭到了燕子的白眼,她那个账本上满篇全是红字,按照她的那个貔貅性子,估计每天晚上都是哭醒的。
  “这才哪儿到哪儿啊?你现在怎么说也是大管家了,刚花了这点钱就心疼啦?这些钱都是投资,不叫花,明白吗?都是能下出小崽儿的,世界上哪儿有不花钱就挣钱的,赶紧拿钱!”洪涛看了看账本,是有点惨了。
  自己明面上的钱几乎都快见底儿了,大部分都是花在了从南方进货上,光是他从福建回来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买回来近五十万的服装鞋帽类货物,大部分都发往了同江那边。另外一个花钱的大头就是那夏柏,也就是那老三,这个家伙和打了鸡血一样,差不多每隔半个月就会突然呼洪涛一次,然后带着一身尘土,把一个大麻袋放到地秤上。
  等那二爷一块一块的把那些石头都检查完,算完了重量,拿上洪涛给他的几沓子钱扭头就走,连口茶水都来不及喝,顶多是再扔给他寄养在那二爷这里的儿子一个小书包,里面有他给儿子买的玩具、零食啥的,然后毅然决然的又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了,你要问他干嘛去,他就扔下一句话:买火车票去!
  “你这是在作孽,这个人本来就没救了,让你这个蒙古大夫这么一弄,更没救了,可怜了这个孩子啊!”每到这时,那二爷肯定得在一边说点风凉话,然后摇着头上楼了,根本不看洪涛买来的那些宝石原料一眼。
  “靠,这也怪我?这总比他赌钱把家赌没了好吧!”洪涛很不服气,虽然这个那老三已经变得有点神叨叨的了,但是人家是靠劳动赚钱,这有啥不好的啊!
  洪涛也曾问过那老三,要那么多钱干嘛啊,一年出去个两次就成了,这个年代你一年挣几万块,基本就可以过上很富裕的日子了。但是那老三回答得也很干脆,他只是问洪涛还收不收了,如果收,就别管他一年弄几次,如果钱不够,那他就少跑几次。
  “成,你舍得死、我就舍得埋!我不是说了嘛,不管是什么玉、什么翠,只要是宝石,你尽管往回背,我不收我是那个!”洪涛当时就急眼了,居然有人敢看不起咱这个有钱人!而且还是一个穷得快当裤子的!这肯定不能忍啊!
  那老三也是个狠人,洪涛答应收,他就玩命背,云南那边的翡翠货源不足,禁不住他这种频率的倒腾,于是他也不闲着,又跑到山东昌乐去,给洪涛背回一大麻袋见棱见角的小石子,大的不过拳头大小,小的只有手指肚大。洪涛虽然不认识这种玩意是啥,但也不是瞎子,他不用别人说,也能看出这些石子与普通石子有什么不同,它们的身体里都镶嵌着一块黑乎乎的东西,那个东西有点像矿石或者某种物质的结晶。
  “这是什么玩意?”洪涛疑惑的问那二爷。
  “我也不认识……老三,你弄回来的这是什么东西?”那二爷还真诚实,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嘿嘿,这是蓝宝石,你们看看这个。”那老三一边回答,一边从自己兜里掏出点东西,往桌上一放。
  “嘿!有点意思啊,你确定这个麻袋里的都和这几个是一样的?”那老三放到桌子上的是三四个鸽子蛋大小的圆滑物体,颜色有蓝色的、墨绿色的、黑色的,晶莹剔透,虽然一看就是没经过细加工的,但也不是普通石头可以比拟的。
  “我拿我儿子担保,如果有一块的假的,我们父子俩出门就让车撞死!袋子里的那些都是没加工过的原石,把石头砸开就成了。如果你收这个的话,你给个价儿,你是个爽快人,我也不能坑你,这个不能按重量称,有的石块里宝石个头不大,都是石头的重量了,咱就按块数怎么样?”那老三也不打算坑洪涛,他把这些号称是蓝宝石的东西介绍得很仔细,连怎么加工都告诉洪涛了,还提出了一个合理化建议。
  “也别我提了,我都没见过这个东西,还是你开个价儿吧。”洪涛听说过蓝宝石的名字,但是确实不知道这玩意到了后世到底能卖到一个什么价位。不过他琢磨着应该不会太便宜,就算比不上翡翠、和田玉的价格,也能有升值的空间。
  “五块钱一块!我也不蒙你,我也是按块儿收来的,有的二三块钱,有的四五块钱,我就卖你五块,不高吧?”那老三伸一只黑乎乎的大手,五指张开。
  “那就五块钱!有多少要多少!”洪涛当时心里就踏实了,五块钱一块儿,就算到了后世再不值钱,也不止这个价钱了。心情一放松,他那张破嘴就有点把不住门了,吹了一下牛皮。
  “有多少要多少?我要是给你拉一车来呢?一卡车!”那老三拽着洪涛的话音儿不撒手了。
  “你有本事拉来,我就有本事给你钱!”洪涛还从来没听说过用卡车拉宝石的,这不是斗气嘛。
  “那成,二爷,我干完这笔就洗手不干了,您给我作证啊!”那老三听了洪涛的回答,脸上满是欢喜,甩下一句话就跑了。
  洪涛根本就没拿这个当回事儿,那老三说话本来就有水份,而且还是个烂赌鬼,即便是他现在不赌了,洪涛也不太相信他的话,其实就连那二爷也都不相信,于是这个事情过了几天就都给忘了。
  洪涛和那二爷忘了,那老三可没忘,洪涛还没放假的时候他就走了,一头就扎回了昌乐县,开始在当地公开大量的收购这种石头。当地老百姓都把这种蓝色的硬石头叫蓝火石,山坡上、河道里、田地中到处都能捡到、挖出这种东西,这种蓝色的石头硬度很大,又没什么用处,只能和燧石一起打火用。
  他当时和洪涛说的四五块钱一块那都是多说了,确实有些大块的要价比较高,但是大部分普通的矿石,都是他用大米换来的,他每天蹬着一辆三轮车,拉着几袋大米在当地一个村一个村的走,大米换石头。
  到八月底,那老三又回来了,这次不是他一个人回来的,而是跟着一辆大解放卡车回来的,车厢里满满当当的拉着一车鹅卵石。其实那根本就不是什么鹅卵石,只是在上面铺了那么一层而已,当那二爷接连呼了洪涛好几遍,催促他赶紧回小二楼看看,而他开着车跑回来时,当时也傻眼了。
  院子里堆着一个石子小山,除了一部分是鹅卵石之外,剩下的全是那种被那老三称作蓝宝石的东西。一辆大解放载重四吨,就算有一吨是鹅卵石吧,那还剩三吨是蓝宝石原矿了,搞过建筑业的人都知道,一立方米鹅卵石大概是1.8吨,那谁知道一吨鹅卵石有多少块吗?
  现在洪涛马上就要知道了,因为他正带着几个员工,加上那二爷、刘白氏和那老三,趴在院子里数呢。最终的结果是数了三万三千多块,那老三倒是大方,千位以后都舍了,就给一个整数吧!人家这么大方,洪涛也不能怂了啊,他咬着后槽牙,给了那老三六万五千块钱,剩下十万块还得明天去银行取,一个存折都取不出来,得好几个存折、好几个银行一起取。
  洪涛这次算是让那老三给坑苦了,一次性花了十好几万不说,这么一大堆宝石他往哪儿放啊!总不能都堆在院子里吧,最终还是那二爷有主意,他让陆云鹏去北新桥南的日杂商店里买了一大摞麻袋来,把这些石头子全装到了麻袋里,一袋一袋的就码在院墙边上。然后等着洪涛一袋一袋的用车往外倒腾,具体他给拉到那里去了,那二爷不过问,其实洪涛也没地方可拉,只能先放到丽都的地下室里存着。
  他这一通折腾,问题就来了,当初同这些店铺都是划归了韩燕管理,那老三和谭晶这边,是洪涛自己在管理。但是他每次拿钱的时候,都是从韩燕那里拿钱,结果这些钱大多都是不见踪影,韩燕那个账本上都快成一张著名邮票了,祖国山河一片红啊!
  怪不得韩燕整天和他哭穷呢,合算是光出不进,她心疼啊,而且不光是韩燕不乐意,那位解会计也不乐意了。他到不是怕洪涛多花钱,反正这个钱也不是他家的,他是因为洪涛经常不遵守财务制度随便瞎搞,所以看不惯了。按照他的说法,虽然还不是公司,但是这个财务制度一定要慢慢培养出来,否则以后买卖干大了,肯定会乱套的。
  洪涛对于解会计的忠告深以为然,不能因为自己图一时方便,而把手底下的人也带坏了,尤其是韩雪姐妹,一定要让她们也养成一个好习惯,毕竟以后这些买卖得要靠她们来管理。
第342章
化肥,一列车
  其实洪涛并不是真的缺钱,发往同江的货物一批接着一批,黑子他们也没闲着,除了那一车皮的木材之外,八月中的时候,第二批货物又到了,这次的东西更新鲜,是整整一列车的苏联化肥。
  按照黑子提前发来的电报讲,他们认识了一个苏联那边的大二倒贩子,两边已经谈好,以后黑子他们要什么,都可以和他说,他那边负责筹集货物,然后直接送过海关,再从黑子他们这里把他想要的货物提走就成,自始至终黑子他们都不用动屁股,一笔买卖就完成了。
  这批化肥就是双方的第一次接触,苏联那边的这个二倒贩子正好手头有这批货要出手,黑子也询问了当地的熟人,打听了一下化肥在同江周围的售价,然后直接打了一个对折之后,才和对方定下了交换价格。至于这些东西拉回来卖给谁,那就不是黑子需要考虑的了,他只管按照洪涛划定的范围去和苏联人换东西,换来的货物怎么卖、卖多少钱,他都不管。
  那洪涛有地方去卖化肥吗?原本是没有,但是后来有了,这还得感谢给他装修房子的那些工人。有一次他和大姨夫一边检查工地的施工情况,一边说起了化肥的话题,结果让大姨夫手下的一个建筑队队长给听见了。这位队长就多问了几句,洪涛也没全说实话,只是说有一批苏联进口的化肥,大概有一百多吨的样子,如果有地方卖呢,就拉回来,如果找不到人买,那就不费这个力气了。
  那位队长一听洪涛这个话,立刻就来了兴趣,他接着就问了问洪涛打算搞来的这批尿素大概多少钱一吨,然后就让洪涛等他一天,他回去问问他们乡里要不要。当他第二天回来的时候,是直接带着两个乡供销社的头头来的,说是这一百多吨化肥他们乡里全包圆了,货款已经电汇过来,他们也不打算回去了,就在这里找个小旅馆等着,啥时候化肥到了沙子口货运站,他们直接叫车来自己拉。
  洪涛见到这个架势,心里明白啊,自己把化肥卖便宜啦,于是他又找了另外一个大姨夫的手下建筑队长问了问,结果自己还是真卖便宜了,一吨便宜了近100块钱。洪涛什么时候吃过这个亏啊,当下找到那个建筑队长说明了情况,他也不要求把这100块钱都补上,补上50块钱就成。
  就这样,那几个人依旧愿意在小旅店里住半个多月,每天盯着洪涛生怕他把这一批化肥卖给别人,其实后来洪涛明白了,就算他把那100块钱全涨上去,他这化肥也不愁卖。现在农村都是承包到户了,大家玩了命的想提高粮食产量,要想多收粮,不施化肥是不成的,但是国家的化肥产量又跟不上需求,所以现在的化肥价格都是虚的,基本是有价无市,除了计划内的化肥之外,基本没有大批量的货源。
  这一列车的进口化肥其实总共有二千四百多吨,但这也架不住需要的人多,很快就被建筑队里这里工人们给分光了,他们来城里打工的时候就是建筑工人,但是没了活儿的时候回到家乡去还是要种地的。对于化肥这种农家离不开的物资,他们要比洪涛明白也看重,都不用洪涛去张罗,他们各自回家乡去和供销社打声招呼,就会呼啦啦的跑来一大批人。这些人也不都是供销社的,还有一些是二倒贩子,专门倒卖化肥、农药之类的东西,洪涛对他们的身份没什么可挑剔的,谁敢保证供销社买回去就不倒卖呢?
  光是这一列车的化肥拉回来,就让洪涛和小五净赚了近70万元,两个人一分,还能各得35万。这次又该轮到韩雪不乐意了,她看见进账这90万块钱里,除了20万的成本,还要拿出35万分给小五,那是无比心疼,她觉得小五他们光出人力就要分一半利润太多了,就怂恿洪涛少给他们一点儿,差不多三成就不错了。
  于是韩雪第一次被洪涛扛到肩上进了健身房,然后就是一顿鬼哭狼嚎,再出来的时候韩雪连站都站不住了,满脸的鼻涕和眼泪,这都是让洪涛连咯吱带摔给折腾出来的。完了事儿,洪涛还不罢休,点着韩雪的脑袋又教育了一番,大概内容就是以后在外面混千万不能起这个歪心思,要合作就按照约定合作下去,要是不满意就重新谈,谈得拢就一块儿干,谈不拢好合好散,绝对不许背后玩家伙,这是害人更害己的一个坏毛病,一定要改!从根子上改!
  洪涛不在乎别人多挣钱,只要他们能帮自己挣钱就是好事儿,至于谁挣的多、谁挣得少,那只是一个比例而已。开始的时候你可以算计、侃价,但是没必要过后还为这个玩意劳神、操心、冒险,至于这个道理对不对,洪涛没功夫去验证。他只希望韩雪姐妹按照自己的要求去照做就可以了,还是那句话,他不需要创造型的人才,有自己创造足够用了,他需要帮着自己看好家业的管家。
  要说现在最高兴的人是谁,想都不用想,那肯定是那二爷了。失散了几十年的家人找到了,虽然暂时还未能团聚,但毕竟是知道死活,而且他老那家已经有了后了,多了一个亲孙子。从福建回来之后,洪涛终于知道了那二爷的哥哥为啥一辈子不娶了,他年轻的时候受过伤,失去了部分功能,所以干脆也就不去琢磨娶媳妇这个事儿了,再加上他一直都在军队里供职,对家庭这个概念本来就不太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43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