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校对)第1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267

  用铸铁铸造大炮的缺点就是铁水没有铜水易流动,所以在铸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气泡。并且在自然冷却过程中。炮身的外层会先冷却,内层最后才冷却,受到整体的冷热不均影响,最后冷却完的炮管内壁很可能是凹凸不平甚至大窟窿小眼的。再由于铸铁的加工性很差,内壁太不平整的话,这根炮管就废了。
  就算不废,这样铸造出来的炮管结构也不理想,它外层质地很紧密,越往里越松。膛压稍微一高,就容易炸膛。最初英法两国铸造铁炮的时候。就是因为这个问题,不得不把铁炮铸造得比铜炮壁厚。这样一来,铜倒是省下了,但是铁炮的重量不光没降低,还比铜炮重了,个头也大,安全性还差,没人乐意用。
  这种困扰一直到美国南北战争时,才被联邦军队里一名叫做托马斯·j·罗德曼的炮兵少校给完美解决了,所以这种铸造法又叫罗德曼法。据说当年美国联邦军队用罗德曼法铸造出来的铁炮寿命要提高五倍以上,最让人惊喜的是,用这种铸造法铸造的大炮,废品率非常低,只要操作不出现失误,几乎就没有废品!
  罗德曼少校使用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把炮管中心的模具换成空心钢模,并且在里面连上水管。在浇筑铁水的时候,通过空心钢管用循环水的炮管的内壁先进行水冷。众所周知,水的比热要比空气大得多,所以水冷也要比空气快得多。炙热的炮身内层受冷那必须玩命收缩,但外层还是热的,这样就等于是从内到外一层一层冷却了下来。现在用到物理常识了,那就是热涨冷缩,内层先缩,然后外面一层一层的往里缩,全部冷却之后,这根炮管越往内层密度越大、越光滑,稍微镗一镗就是一门好炮。而且采用这种铸造法可以大大增加炮管的强度,不用玩命把炮管加厚,造出来的铁炮不仅能达到铜炮一样的安全性,还不会比铜炮重。
  当然了,这只是粗略的原理,真正做起来肯定没这么简单,最麻烦的就是水冷速度。如果太快的话,铸铁照样会开裂,那到底多快算快、多慢算慢呢?这就需要不断的试验了。罗德曼少校为了弄清楚这些数据,整整试验了十年才掌握了其中的奥秘。可是齐祖只试验了两年不到就把这一套玩熟练了,甚至比罗德曼玩得还好,他铸造出来的铁炮已经是灰口铸铁。这玩意金河湾还冶炼不出来,那他是怎么弄出来的呢?难道他比罗德曼还罗德曼?
  这时候就得往这边看了,不是还有个金属热处理专业的洪涛嘛!玩别的他都是兼职、爱好、好奇……唯独弄这些有关热处理的问题,他是百分百的专业。水冷太快了咋解决?好办,两种办法,一个是控制水温,一个是控制模具温度。前者没有现代化的加热设备和加压设备,在宋朝基本不可能完成;后者相对来说费事儿、消耗大,但技术更简单,无非就是让外层模具加热,把温度保持在二百多到三百多度的区间,不用太准确。这种技术是个铁匠就会,别提什么温度计,他们的皮肤就是天然温度计,可以精确到正负十度左右。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循环水的流量一定要保证,这个问题更简单了,直接在金河湾南岸挖井,必须挖深到十米以下,再装上水压设备提水。井水基本是恒温的,一口井水量不够没关系,多挖几口,连在一起用。想冷却一门155口径、15倍径的炮身,差不多需要一百五十吨左右的井水,还要用几十个人不停的用简易手动泵灌入钢摸中。整个过程要持续四十个小时,这门大炮的炮身才算冷却完毕。这时候铸铁由于冷却速度很慢,得以让基材里的石磨完全析出,自然就形成了灰口铸铁,等于是一举两得。再经过后期机械加工之后,就可以进行试射检测了。
  四十个小时多吗?真不多,比起原来的铸造法简直就是神速了,最喜人的是用这种技术铸造大炮铸一门就成功一门。假如这套工序熟练之后,两个月的产量就能顶以前一年的,耗费的无非就是井水和人力而已,这两种东西金河湾都不缺,要多少有多少。但是它带来的变化可就大了,金河湾的战舰再也不用因为没有大炮而发愁、再也不用因为昂贵的铜矿而让泊福老人咧嘴呲牙、再也不用把火炮限制在155口径的短管炮。有了这种技术,火炮的重量会下降,炮身还可以相应加长,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打得更远、弹道更平、准头更好。
  齐祖用内膜可控冷却技术铸造出来的铸铁大炮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外形很怪异。由于炮管的内壁结构紧密、硬度高,所以炮身的前二分之一都可以薄一些,这样能有效降低大炮的整体重量,只需把火药爆炸的后端加厚就能保证射击安全。这样造出来的大炮就像个保龄球瓶或者酒瓶子,前面细后边粗,但性能很优异,至少也是十九世纪初的水平了。
  其实这种炮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叫做达尔格伦炮,它的发明者也是美国人,叫约翰·阿道夫·达尔格伦,一听这个名字就是日耳曼后裔啊!他在南北战争之前就在华盛顿海军造船厂负责研发大炮,造出来的就是这种类似酒瓶子一样的玩意。别看它摸样不济,但实际使用效果非常好,为此他还当上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当然了,目前全世界都不知道达尔格伦海军少将是谁,见过这种大炮的人都管它叫大肚汉,因为它的后部确实滚圆滚圆的。
  达尔格伦炮的主要优势并不是轻型火炮,它的造型更适合铸造大口径重炮,当年美国打南北战争时,这位少将就曾经铸造出来380毫米的巨炮,专门用来对付南方军的装甲战舰。不过洪涛选用这种炮型并不真的打算造大口径火炮,他还有另一个想法,那就为线膛炮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第二百五十六章
省钱就是胜利
  整体炮膛拉膛线技术洪涛肯定搞不出来,但是用一根钢管手工拉膛线的技术就容易多了。只要有合适硬度的高碳钢刀具,就可以做这个事儿。其实齐祖他们已经再搞这种试验,只不过因为高碳钢不太好获得,光用表面渗碳的方式又达不到加工硬度,所以进度比较慢。一旦可以手工拉制膛线了,那洪涛立刻就能得到线膛炮。制作起来很容易,把这根拉过膛线的钢管塞进一门大口径达尔格伦炮的炮管里固定好,就是一门前装线膛炮了。或者直接用这根带膛线的钢管做空心模具,直接铸造在炮管里,比后期塞进去还结实可靠。
  干嘛要研制线膛炮,它有什么好处?那好处可就多了。和前装滑膛炮比,线膛炮的炮弹是弹头型的,重量要比同口径圆球炮弹重。由于有膛线的限制,炮管里的气密性比滑膛炮要高很多,这样使用的火药就可以少很多,膛压就小了,对炮管的伤害也就相应减小,可以把炮管做得更轻薄一些,降低火炮的整体重量。
  虽然前装线膛炮的膛压低、初速不是很高,但它的炮弹气动外形好,空气阻力小,弹头的高速旋转还带来了飞行稳定性,所以会比滑膛炮打得远、打得准。再加上圆锥形的弹头比圆球形炮弹重,就算不装药,光靠形状破甲也比一个圆球要强很多。金河号的厚重船身135的滑膛炮在四百米之外根本打不透,但换上线膛炮,一炮估计就是一个大洞,除非再加厚一半儿,那样金河号就别出门了,整个一个实木大疙瘩!
  “这是第五根,也是铸得最好的一根。现在加热的时间、水流的速度还没掌握太精细,前面四根虽然也不错,但质量还不太稳定。”齐祖对于洪涛的天才想法再次佩服得五体投地,到现在他才明白,原来铸铁还分白口和灰口,不光颜色不同,机械性能也完全不一样。而它们的转化方式竟如此简单……
  “试射过吗?效果怎么样?”洪涛把脸凑到炮管口向里张望了张望,确实是门好炮,炮膛里经过镗刀的刮削,发出了金属自然的光泽,非常平整,就像镜面一样。
  “这一门没试过。这不等你来亲自主持呢嘛!”别说齐祖不会拍马屁,该拍的时候不比谁次。
  “嘿嘿嘿……那好,来着,先从全装药量开始!”洪涛也是不禁拍的货色,笑得都走音儿了,指挥着一群工人把大炮就往试射场推。
  “洪总理……稍微少装点药吧,这次有点邪门。前面三门炮用全装药试验不超过十次就都炸膛了,第四门试射了二十一次也炸了,你说是不是因为炮管太长了的缘故?我算过,用五分之三的药量。就能打得和铜炮全装药一样远,同样的炮弹……”齐祖和洪涛跟在跑车后面一起往试射场走,一边走一边告诉了洪涛一个坏消息,新产品挺完美,但还有致命弱点,容易炸膛!
  “啊!这可不是好事儿,等会儿我看看……”洪涛一听容易炸膛。当时心就凉了。好嘛,白高兴半天,弄个定时炸弹上船。那些炮手还不和自己玩命啊!
  自打南面树林里被开辟出来一片试射场之后,这里的小动物们就遭殃了。搞不好什么时候就有大铁球从天而降,一家伙就糊脑袋上,还伴随着吓人的巨响和刺鼻的烟雾,所以这片树林里除了虫子之外啥都没有了。今天的大铁球又来了,而且没完没了的崩,足足崩了一上午的时候然后才彻底消停了,这根齐祖眼里极其接近完美的炮管子又炸了。
  不管是用什么技术铸造的铁炮管,一旦炸了永远比铜炮管恐怖,这也是古代人即便能铸造铁炮管之后,几百年里也没敢完全代替铜炮的原因。整个铸铁炮身全都炸开了,一道拳头宽的裂缝从尾部一直通到了炮口,如果有炮手在旁边,那些崩飞的铸铁碎片保不齐就得要了他们的小命儿,就算打不死也得弄个伤残。
  “总理,您看这是啥毛病?是不是铸铁就不能铸大炮?”看到自己的杰作又废了,齐祖眼珠子都快滴血了,这种束手无策、毫无缘由的打击让他对自己、对洪涛的理念都发生了动摇,开始从根本上怀疑一切,这就是要绝望的前兆。
  “齐叔,别伤心,这事儿我觉得是好事儿,正好提醒了我,您这几门炮的倍径是多少?”洪涛倒是没绝望,他正咬着嘴唇望着天使劲儿琢磨呢。这门火炮的问题他看出来大概在哪儿了,解决的办法也有,可是他想不起那个很偏门的配方了。
  “十八倍……只是试验,我觉得还能铸得更长,二十倍绝对没问题!”齐祖钻进了牛角尖,他觉得火炮倍径越大就越厉害,所以日夜想铸造出大倍径的加农炮来,这成了他衡量一门大炮是否完美的唯一标准。
  “十八倍!这就是原因所在,炮管太长了,膛压太高,如果不增加炮管厚度肯定承受不住。我倒是知道一种褐色火药可以减慢爆燃速度,专门适合给这种大倍径火炮当发射药,可是我想不起它的配方来了……算了,不想了,还是让军械厂慢慢试去吧。齐叔,在慢燃发射药没制造出来之前,咱们恐怕只能造低倍径的大炮了,您试试多少倍径合适,以后就固定在这个倍径以下。可以造几门特制的大倍径重炮,但炮管厚度一定得加,别怕重量大。那玩意我不装在船上用,下半年带到开普敦去,那边建了两座炮台,正好需要这个东西。”知道了新铁炮的倍径比,洪涛确定了炸膛的原因。不是齐祖的手艺不灵,也不是铸铁有问题,更不是铸造工艺不对,罪魁祸首就是炮管太长了。
  黑火药的做功范围是有限的,超过一定倍径之后它的功效就直线下降,而且随着炮管的加长,膛压会成倍的增加,就算用合金铜铸造大炮,该炸膛也得炸膛。想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什么窍门,只有两个办法。要不就别怕重量增加把炮管加厚,要不就采用一种褐色火药当发射药。这种褐色火药采用燃烧不充分的木炭代替了黑火药里的木炭,配比也有变化,做出来的药粉是呈棕色的。
  它没有别的优点,只有一个特性,就是爆燃起来比黑火药慢。发射药这个东西,并不是爆燃速度越快越好,太快了那就成炸药了。对于大倍径的火炮来讲,发射药的燃烧速度最好能慢一点,否则炮弹还没打出去,压力全被炮膛承受了,容易炸膛。可惜洪涛想不起来褐色火药的配比了,这个活儿还得用试验代替,一点一点的去试,啥时候能试出来洪涛都不清楚,反正目前是用不上。
  其实目前也用不上大倍径的加农炮来当舰炮,因为并没有对手,暂时还不需要技术压制。现在的小倍径舰炮就足够用了,只需要把它们逐渐替换成铸铁炮,数量上保证供应、质量上精益求精一些,就已经非常了不得。就算出现了有同样舰炮的敌人,互相拼消耗对方也受不了。
  一艘战舰上至少得有三十门大炮吧?试想一下,一场海战下来,双方各沉了三艘战舰,九十门大炮没了。九十门大炮是个什么感念?二百吨铜啊!二百吨铜多吗?大宋一年的铜产量接近万吨,光从数字上看,好像也不咋多。可是别忘了啊,铸造铜炮的合格率不到百分之十五,就算百分之十五,那就得占用二千吨以上的铜料。一个国家把五分之一甚至更多的铜用来铸造大炮,一场小规模海战就没了,一年来上两次谁受得了?而且这种投入还不是一次性的,还得马上把这个缺口补上,大炮还得接着铸造,否则光有战船没用。
  当年的大英帝国海军厉害不?他们的战舰也照样面临着火炮数量严重不足的困扰,有很多战舰回港之后,都要把舰炮卸下来入库保管,或者干脆换到另一艘战舰上去继续出海使用。英法两国都因为铜产量不够而试着用铸铁铸造大炮,用是能用,但不太安全,想安全就得弄的非常重,最终铸铁炮也没大规模上舰使用,全被弄到炮台上去当固定的岸炮了。
  但是金河湾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我有用铸铁铸造大炮的成熟技术,合格率是铜炮的好几倍,这点损失根本就不算啥了,只要战舰造出来,舰炮立马就能安上,然后舰队又来了,接着拼!
  不用说一年打三四次海战,就算一年一次,用铜铸造大炮的国家能坚持几年?全国的铜都别铸造钱币和日用品了,全拿来造大炮玩吧。铜是啥?铜在这个年代就是钱啊!要不说打仗是打钱呢,这句话很对,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打仗都是打钱。如果进入了消耗战,人是一方面,钱也的跟得上,时间长了,就得看谁成本低谁就赢了。金河湾有了铁炮,打仗的成本立刻就降低了好几倍,这个差距光靠人是补不上的,只要洪涛脑子不抽抽,任何国家想和金河湾拼海战消耗,都没有胜利的可能。
第二百五十七章
精美的废物
  “这样啊……那我就先不让他们铸造大倍径的火炮了,可惜了你这个绝妙的点子啊,我还以为能造出你说的那种能打几十里地的神炮呢……”齐祖也听明白了洪涛所说的道理,不过明白归明白,该失望还得失望,这个老头让洪涛忽悠得预期是越来越高。
  “嘿嘿嘿……叔啊,别失望,您这次算是给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大宋和蒙古帝国不是都在仿造咱们的铜炮吗?这下好了,让他们玩命造吧,造出来咱们也不怕了。造的越多越好,穷死他们,到时候都不用咱们和他们打仗,光这些大炮就能活活把他们拖死!您知道这叫啥不?这叫军备竞赛!在这个比赛中,谁的技术领先,谁就占了绝对的主动权,谁就能制定比赛的规则,技术落后的只能跟着跑,不光追不上,还特别费力气。啥时候把元气耗光了,咱只需要用一根手指轻轻一推……他们就哗啦一声,碎了,哈哈哈哈……”洪涛这番话还真不是纯安慰人的,他确实是这么打算。战争这个东西,有很多种打法儿,军备竞赛也是其中的一种,而且是他最钟爱的一种。如果能尽量少死人、少正面对抗,两边互相亮亮家伙就把战争解决了,那不是为全人类做贡献嘛,反正洪涛是这么认为的。
  “那不成,你说的那个褐色火药也得抓紧试验,我必须造出又轻又打得远的大炮来,要不我死不瞑目!”齐祖不是个政治家,他也搞不清洪涛这些弯弯绕,用纯技术人员的脑子想,那必须是谁的大炮轻、打得远、打得准谁赢啊,什么军备竞赛太虚幻。不能指望!
  “恩,您慢慢弄,那就不着急了。先把铸铜大炮的生产停了吧,也让我老丈人高兴高兴。省得他天天骂我败家子。我这就把好消息告诉他去,正好还能蹭顿午饭。”齐祖这种执着正是洪涛希望看到的,世界的发展缺不了这些喜欢钻牛角尖的人,如果都像自己一样,遇到困难就躲,那还发展个屁啊。
  “你先别走,午饭我请你,还有个东西得你帮我看看。还记得你和我说过的大锅炉机器不?我找了几个手艺好的老匠人照着你的图纸凑出来一个。可它咋不能动啊?锅炉都烧裂了,崩了一院子开水,它一下都不动!你帮我看看去。”一看洪涛要跑,齐祖赶紧拦住了去路,他还有事没解决完呢。洪涛在金河湾待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听他的意思下半年还得远航,这一去又不知道啥时候回来了,平时更是摸不着人,能抓住一次必须不能轻易放走,得把一年多以来想问的问题都问清楚才成。
  “啊!!!我没说让您去弄那个玩意啊。咱不说好了就弄个小模型的嘛!东西在哪儿呢?”解决了铸铁大炮的问题,洪涛已经很满足了,他又开始犯懒。想借着老丈人的由头溜号,跑回去接着捣鼓建国的事情,那件事在他看来才是大事儿,比造大炮还紧要。但是一听齐祖说的东西,他就急眼了,这个老头真是胆大包天啊,居然背着自己偷偷搞锅炉和蒸汽机,这尼玛要是炸了,一院子人就都别活了!
  “你别急啊。我就是造的模型……稍微大了一点!不是我想造大的,是那几个老家伙说太小了不好做。其实也不大。就和装鲸油的桶差不多大……三个桶……”齐祖一看洪涛急眼了,也有点心虚。他确实是欺上瞒下自己偷偷造的锅炉和蒸汽机。主要是洪涛一走就没影了,他每天看着那几张图纸心里抓挠,忍不住就去试了试,结果还没成功,锅炉也烧裂了,幸好没伤到人。
  在锻造厂、冶炼厂和铸造厂中间,残存着一小片树林,树林里有一个院子,平时这些作坊、厂子里的大匠们就在这里讨论问题,算是一个技术办公区吧。院子很大,但房子不多,只有七八间,此时院子的东南角被一圈木板围了起来,大门还上了锁。这在金河湾已经算保密级别比较高的地方了,金河湾里很难看到锁头这种东西,只有及其要害的部门才会锁门,其余的地方包括各家各户门上都没有锁。因为这里没有外人,大家全是平均分配,也没啥可偷的,你家有啥别人家就有啥,你家没有的别人家也没有,这种制度造就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社会环境。
  “……这还不大?齐叔啊,您得给我一个保证,以后再进行任何新实验,都必须提前和我打招呼,否则我就不给您图纸了,什么都不和您说!”推开木头门,洪涛就看到院子里摆着一个黄灿灿的大圆桶,是用合金铜打造的,上面还箍着好几道铜箍。此时这个大圆桶的顶部已经炸开了花儿,看来是出过事故,幸好是它顶部不太结实,提前泄了压。但这也让洪涛出了一身冷汗,他好像看到齐祖被滚开的热水和蒸汽把全身皮肤都烫坏了,奄奄一息的躺在自己面前。这种事儿必须要杜绝!这些老工匠都是金河湾的宝贝,他们手上的那些技术都是财富,是十多年慢慢积累出来的,少一个都是极大的损失。
  “你看你还真急了,没人伤着,就是这个桶废了……”无知者无畏,就算齐祖是金河湾锻造、冶炼、铸造方面的头一号大拿,但是他对锅炉这种东西的了解还处于三岁孩子阶段,也想象不出来这个东西要是炸了会有多么危险。
  “那是你们命大!这玩意要是炸了,比十颗开花弹还厉害!我看看啊……齐叔来帮个忙,把连杆从曲轴上卸下来,你来推拉连杆充当锅炉的蒸汽动力,咱先看看气缸和滑阀配气机构运转得咋样。”洪涛虽然嘴上埋怨着,但心口明显不一,他也很好奇自己做出一台蒸汽机是啥感觉。别看这个东西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但有几个人真正从零到有的做出过一台完整的蒸汽机?每个螺丝、铆钉都是纯手工加工的?反正洪涛是没见过,这些机械的玩意对他的吸引力非常大,比美女还大。
  “屋子里还有一个备用的锅炉,要不咱把它安上吧!”齐祖没听明白洪涛意思,看到洪涛终于打算亲自出手了,不由喜出望外,又开始要冒进了。
  “别,您不怕死我还想多活几年呢,这玩意做得倒是挺精细,但能不能用还得仔细查过才知道,差一点儿也不能连接锅炉,要是让里面的热蒸汽烫伤了,比热水厉害得多,谁也治不了。”对于齐祖的这个建议洪涛想都不想,直接拒绝。这些工匠胆子太大,历史上也不知道有多少这样的先行者为了一个机械、一个原理前赴后继的把命搭上。洪涛自问真没这么高尚的情怀,就算全检查好了,连接锅炉试验的时候他也会躲得远远的。
  这台蒸汽机原则上说只是个大模型,气缸只有大腿粗细,一尺多长,连同周边的连杆、曲轴、飞轮、轴承、气阀、气管都是手工打造的,非常非常精细,很多小部件上还錾刻着花纹。那些首饰匠人们把这玩意真当作品看了,怎么漂亮怎么来。不光是漂亮,洪涛动手敲了敲、摸了摸,质量也是杠杠的。气缸两头的封口都是用铜铆钉铆上的,每个铆钉都和机器制造出来的一般规整,接缝处全用几层薄鲸鱼皮充当了密封垫,边缘居然还剪成了花边状,真是不嫌累啊。先别管这个模型能不能运转,光这个手艺就值拿到后世博物馆里展览的了。
  手艺精湛有时候并不代表技术高超,这台蒸汽机的模型做工没问题,齐祖推拉着连杆,能很顺畅的带着活塞前后活动,但是把连杆接上曲轴之后,问题就来了。飞轮另一边的偏心轮尺寸不对,带着滑阀一起跑偏,封不死两个进气口中的一个,倒是把排气孔给封死了。所以这台机器就算做得再精细,也不可能开动起来,把锅炉憋破了很正常,幸运的是锅炉只是顶上出气管的连接不太结实,要是各处全都特别结实,那这个院子可能就不在了。
  “齐叔,把这个偏心轮换一个合适的就成了,关键是这里……活塞前进的时候,偏心轮的连杆必须带着滑阀把前面的进气孔堵上,这样热蒸汽只能从这边进入气缸,把活塞推到另一头。当活塞运动到气缸的一半时,滑阀开始向后移动,又把后面的气孔堵上,热蒸汽又从另一边进入气缸,再把活塞推回来。活塞一前一后带动飞轮,滑阀也得跟着移动,不光要动,定位还得准确……如此反复不停,这个机器就动起来了!”就目前而言洪涛只能看出来这么一个错误,也是很关键的地方,滑阀如果不能严格同步,蒸汽机就动不了,顶多半个行程就得趴架。
第二百五十八章
踩刹车!
  “它往前堵死前面的它往后,就带着把后面的堵死?我记住了,你说要是把滑阀调整好了,这个东西就能一直动?”齐祖其实根本就不太理解蒸汽机的原理,就算洪涛和他讲过很多次,连图纸都画出来了,他也只是按照图纸忠实的还原出实物罢了,其中的原理还是似懂非懂,只是盲目迷信洪涛说的东西一定对。
  “光能动没有用,关键是如何解决它的危险性。如果把这玩意装到船上去,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轻则是把操作它的工人烫伤,重则就把船炸碎了。就算它不炸,假如没事儿就闹个毛病停了,那还不如用风帆合适呢。慢慢来吧,别着急,记住一个重点,铜炮、铁炮、蒸汽机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咱们这里最重要的是人,是愿意去琢磨这些东西的人,具体说就是您和您那些好伙计们。世界上的东西一辈子都研究不完,只要把咱们这一辈儿研究明白的东西写下来,再把手艺传给下一辈儿,早晚都会研究出来的,大家说是不是这样?”洪涛和齐祖在院子里捣鼓这台怪模怪样的机器玩,时间长了就吸引来很多工匠驻足观看。洪涛是金河湾工匠眼中的传奇,他亲自动手是很罕见的,一般他都是耍嘴皮子让别人干,干对了大家都说他教的好,干不对那就是干活的人太笨,没理解洪涛的意思。这钟现象洪涛也没法解释,他越说自己没啥真本事,工匠们就越认为他藏着掖着不肯轻易教授别人,到后来索性他也不解释,就动嘴不动手咋地吧!
  “嘿嘿嘿您说的就是法律,我听说您马上要当皇帝了,那就是天上的神仙,我们跟着神仙干活也能沾点仙气不是,嘿嘿嘿”工匠们全是把手当嘴的人,让他们说出一句恭维人的整话来。就好像让洪涛拿起工具做一套家具那么难。
  “得,我还是别在这儿待着了,一会儿保不齐就得三跪九叩,这是谁嘴那么快啊!齐叔。话,想连上锅炉必须通知我,而且我得在场,否则我就让参加的人全都家养老去,这是规矩。谁都不例外。您忙您的吧,这个玩意不着急,就当个玩意慢慢玩,别太上心。”洪涛就怕让金河湾人真把自己当皇帝看待,那样自己就啥真话也听不到了,谁没事儿敢和皇帝聊天玩啊,这也是他一直不宣布金河湾要改制的原因。可惜金河湾就这么大点地方,瞒是瞒不住的,现在不知道自己要当皇帝的人恐怕就是出海在外的水手了。
  至于这台蒸汽机,洪涛根本不抱太大希望。能把模型搞好就很不容易了,想用到实际生产中去,纯属做梦!比如说材料的强度够不够、如何加工组装、密封、传动都是大问题,哪一个想解决都要牵扯到整个工业体系,甚至还要搭上化工、冶炼这些产业,真不是靠自己这个半瓶子脑袋能解决的。光一个轴承就能让自己束手无策,没有轴承还玩什么蒸汽机啊,总不能还用硬木雕刻出来吧,那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呢嘛。
  与其把这么多精力扔在这个不太靠谱的玩意上面,不如去想点目前最需要加强的短板如何补强。比如说管理人才问题、集体企业如何改制成国有的问题、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商品体系问题。有没有蒸汽机金河湾都领先其它国家上百年甚至更多,但没有这些体系,金河帝国就不能正常运转,哪头轻哪头重自己还能分的清。
  可惜金河湾向前展的车轮已经被他推着转动了起来。甚至有了惯性,齐祖只是其中的一环。看完了蒸汽机家没两天,洪涛又被温小七从家里给拉走了,非要让他去视察造船厂。造船厂是金河湾的头一号重点企业,看看就看看吧,不过让洪涛没想到的是等着他的不是建造新战舰的计划。而是温老二、温老大和温小七爷三联手打造的一艘钢骨木外壳小船。
  铁胁木壳船,就是把木质帆船里面的龙骨和肋骨全部换成钢架结构,外面还是木头板子做船体,钢架和木板之间用铆钉铆接。这样做的目的是造船度快,当钢铁制造进入大工业阶段之后,锻造钢条肯定比砍木头还得阴干要快得多。而且有了钢骨架之后,船体能造得更大,上百米的都没问题。
  用钢铁和木材混合造舰的技术出现也给蒸汽机上船提供了合适的平台,相对于粘合、榫卯结构的木料来讲,钢架结构更适合在震动中保持结构强度。而且有了钢架结构之后,大口径舰炮也可以上舰了,从而又推动了后装大炮的展。这是由风帆战舰走向蒸汽动力、钢铁战舰的一项前沿过渡技术,问题是它出现在此时的金河湾就不太和时宜了,太早了!
  这尼玛是直接到了十九世纪的造船水平,虽然只是一艘排水量不到十吨的小船,虽然金河湾锻造钢条的技术顶多也就弄这么大的船,但这个技术确实在十三世纪实现了,如何把船造得更大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可是这种船大了之后就有个问题了,就是动力,光用风帆肯定达不到纯木质船的度,钢毕竟要比木头沉,所以要想提,就得上蒸汽机。难道说温老二和齐祖私下商量过了,一个搞铁胁木壳船体、一个开始准备蒸汽机,这是要一步进入工业时代啦!
  科技展快是好事儿吗?洪涛认为不全是。任何东西都是要一步一步走的,你可以走快点,甚至可以跑,但不能跳。既然要玩科技,那就必须符合科学的规律,想进入工业时代,那就必须要整体跟上。现在金河湾还不具备这种条件,如果放任他们这样折腾下去,别等蒙古帝国来进攻,金河湾自己就得把自己玩死。把有限的资源全花在一堆短时间转化不成生产力的东西上,浪费太大。
  但这个话不能从洪涛嘴里说出来,那会打击人们的积极性,原则上洪涛还是鼓励搞创新的,可是干什么都要有个度,要符合目前的社会状态和能力。怎么让齐祖和温老二这样的先行者把脚步停一停或者慢一慢,重新把精力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呢?这就需要智慧了。
  “爸,以后做预算的时候,没有我签字的正式文件认可,一分钱也不许给温家和齐叔他们多批!”既然自己不能当这个坏人,那总得有人出面,这次洪涛把黑锅直接扣到自己老丈人脑袋上了。让泊福老人以预算的借口卡断齐祖和温老二的挥霍无度,这个办法一点都妨碍不到自己英明的形象,还能从根源上拖住他们的脚步。现在不是大集体制度了,马上就要进入国家状态,每个企业都要有预算,没了钱看你们还能自己掏钱买材料、雇人去研究!
  “他们俩又怎么惹你了?”泊福还是头一次听洪涛说要卡研究经费,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头一个念头就是温老二和齐祖得罪洪涛了,还得罪的很厉害,否则不会受到如此待遇。
  “这和个人恩怨没关系,我很感谢他们俩这些年做出的贡献,但我们的钱有限,他们跑得太远了,必须收一收。不光是他们,其它企业也一样,只要是新技术、新产品立项,必须有我的同意。”洪涛对泊福老人如何想并不关心,老头做海鱼非常好吃,他今天是借着谈正事的幌子专门来蹭饭的,泊珠今天加班,塞尼娅和拜香做饭手艺太差,只能找老丈人蹭一口吃。
  “成,你都说不给了,那就不给。我问你件事儿,下半年你还要去卡尔他们家?还要拉走上百名工匠和好多物资去开普敦?那地方太远了,我听泊珠说坐你的大船都要跑几个月,麦提尼可靠吗?万一他要是起了二心,你会不会有危险?现在你是皇帝了,不应该乱跑,有事儿让那些舰长去做,你在家里坐镇就成,你看哪个皇帝没事就跑出去一年半载的,家里咋办?”泊福老人对卡个企业的科研预算没啥意见,让他花钱他不会,让他攒钱都不用教,一门灵。但他对洪涛总亲自带着舰队出航的问题有点意见,原来洪涛跑来跑去的他不好说什么,但现在自己的女婿是皇帝了,这就得管一管。
  “爸,您这话说得就不对了,咱疍家人靠什么立足?大海!荣翁翁是领海人,我到现在也是,虽然咱不用再去冒着生死赶海了,可这个精神不能丢。要是我刚当上皇帝就缩在家里出海都不敢,小辈儿们会一代不如一代的,这就叫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您要是想让金河湾从我这辈人手里毁掉,您就拦着我别让我出海。”应付泊福老人洪涛都不用停止往嘴里塞鱼肉,其实他脑子里正在想别的问题,这些废话都是下意识的出溜出来的。
第二百五十九章
登基
  “让你这么一说还真是,要是咱疍家人都不会下海了,那还活什么劲儿可是我担心你万一、我是说万一”泊福老人肯定是说不过洪涛这张嘴,瞬间就被洪涛把所有路都堵上了,只能拿皇帝说事儿。
  “爸,您看啊,以前我不当皇帝,你们老蹿腾着我当,现在我真的当了,您又开始前怕狼后怕虎的患得患失。咱家这个皇帝和别的家不太一样,他们把国家和人民都视为自己的后院和奴隶,一句话就定了别人的生死。当初咱疍家人在振州港啥情况您又不是没尝过,上岸还得靠边走,进城门都要找准时辰,那样的日子您打算再让学校里那些孩子去过吗?”洪涛明白自己的老丈人担心啥,他是怕自己老出海万一不来了,好不容易成了皇亲就泡了汤。人都是这样的,俗话讲踏上脚蹬板、立刻变心眼。挤公交车的人没上去之前打死不愿意让公交车关门,但是一只脚刚踏上踏板,立马就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马上就喊着让售票员赶紧关门开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2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