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校对)第1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267


第四卷
风起
第一章
一切都在变
  一二四五年的亚洲发生了两件大事,先是一直处于被动的大宋在年初发起了反击,从襄阳、芦洲两个方向,集结了十二万精兵,同时发起了北伐,目标直指黄河沿岸的汴京和徐州。如果这是放在往年,大部分人都不会认为大宋朝廷能成功,搞不好就又是一次大溃败。
  但是现在不同了,大宋朝廷不光有了新式的水师战船可以护送船队给军队当后勤补给,还有了一支上万人的新军,此次北伐正是以新军为主力。
  反观蒙古帝国,它的实力这些年降得很厉害,大部分精锐都在当年的三国海战中丧失殆尽,再加上这几年的汗位之争,整个帝国实际上已经四分五裂。就算争夺汗位的贵由和蒙哥两方因为大宋北伐而暂时和解,一致对外,也没有绝对把握可以轻易化解这次战争了。
  双方的第一战就已经从某种角度上反应出来了两国的此消彼长。从庐州北上的大宋新军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攻克了蒙古军队重兵把守的颍州,然后调转兵锋,向西直逼蔡州,五天之后与从襄阳北上的另一支新军在蔡州城下又血洗了蒙古守军,以八千对两万,交战仅仅两个时辰不到,就把这支蒙古帝国南方防线上的最精锐部队给击溃了,一直追杀了几十里,能逃回许州的不过三千多人。
  自打这两仗之后,大宋的两支北伐军可以说是胜多负少,即便是负也都是小负,既不影响战局走势,也不影响部分士气。如果不是因为新军非常依赖后勤补给,不敢把战线拉得过长过散,估计用不了三个月,就能陈兵黄河边了,收复三都不是梦。
  另一件大事发生在南边,一直处于迷雾中的金河帝国自己露出了真面目,开放了金河城、麻逸港两座港口,允许外国商船在遵守帝国法律的前提下自由进出。这下不光一直和金河国关系暧昧的大宋商船纷纷跑来观光,就连东南亚各国的海商也结伴往吕宋岛挤,甚至还有部分来自日本和高丽的商船。他们宁可转道大宋的港口再跟着大宋商船一起出航,也要来看看这个传说中的强大帝国是啥摸样的。
  但是他们看到的金河城并不是一座辉煌的大都市,别说辉煌了,恐怕连繁华都算不上。城市里最高大的建筑就是帝国图书馆,而帝国政府大楼居然缩在城市的角落里,不光比不过大宋的皇城,就连日本的宫殿也比不上。
  单就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而言,金河城最大的特点就是没风格也谈不上艺术。整座城市都是灰蒙蒙的,百分之八十的房屋都一模一样,连台阶的宽窄和级数都没有任何区别。如果没有明确的路牌指示,别说外人来,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但不经常进城的奴隶都会迷路,因为每条街道也都一样。
  相比起金河城来,金河口北岸新开辟出来的码头区倒是更热闹些。由于金河城里不允许开设客栈和饭馆,所以那些对外的饭馆、旅舍就都只能开在这里。其中最大的一家饭馆叫做金河楼,三层,就坐落在码头旁边,他的老板叫巴颂,和慈禧一样,也是最早被洪涛抓来的奴隶,原名叫什么估计他自己都忘了。
  至于说一个奴隶出身的移民哪儿来的钱开这么大的酒楼,还雇佣了不少厨师专门做各国风味菜,这就得去问帝国监察部了。这里名义上是巴颂的产业,实际上是帝国监察部内务局的情报站,很多服务员和厨师都是内务局的情报人员,专门负责在这里收集各国客商的资料和情况,汇总之后记录在案,做为资料库使用。虽然慈禧辞职了,但是他从洪涛那里学来的后世情报工作方式、还有他自创的很多办法都被很好的继承了下来。
  此时正值晌午时分,按照金河国的习惯,一天是早中晚加夜宵四顿饭,正是饭点儿,所以酒楼里已经人满为患,尤其是位置最高的三层,连一张空桌子都没有。由于这座楼是平顶,还是用水泥框架结构盖的,所以它的四面都是大窗户,除了中间少部分桌子之外,全是靠窗的观景座。坐在这里一边喝酒吃菜、一边居高临下的看一看外面的异国风光,对这些游客来说,也是件很惬意的事情。
  就在东南角的一张桌子上坐着两个中年人,桌上摆着一个铜质的打火锅,这是金河城最著名风味,叫做皇帝火锅,其实就是厚实的鸳鸯锅。有了洪涛从中美洲带回来的辣椒,鸳鸯锅很快就成了一种高级美食,用什么食材无所谓,只要加上辣椒,那就身价翻了好几倍。金河城里的居民如果要请客,一般都会先问对方,你想不想吃皇帝?对方大部分时候也会笑哈哈的高声回答,对对对,我们就去吃皇帝!
  这俩个人看穿戴应该是来自大宋的海商,他们的座位正好可以看到东边的金河城和南边的金河,此时火锅里的红油正在炭火的炙烤下翻滚着浓稠的水泡,但是他们俩个人的眼睛都不在火锅和盘子里的菜品上,而是时不时盯着窗外看。
  “武兄,此地会不会是金河国的一个普通海港?就像咱大宋的泉州和广州,它的国都应该另有别处吧?”说话的这位头戴软脚幞头、身穿绿色道袍,手里还拿着一把倭扇,典型的南宋海商摸样。
  “很难讲,孙兄可能没去过西瑁洲的航海学校,那里的摸样和这座金河城如出一辙,应该都是那位洪皇帝主持建造的。按说航海学校也应该是金河国的太学了,皇帝亲任校长,还经常去讲课,可依旧是这种四四方方的房子,没有过多的装饰。这可不是金河国没钱,而是他们的洪皇帝力主节约,反对一切不必要的修饰,只要功能不要外表。刚才孙兄应该也看到了,那座图书馆和其它房屋建造得完全不是一个规制,不仅高大而且富丽堂皇,地上铺的都是上好的波斯地毯,可知是为何?”
  坐在靠窗位置的中年人穿着一身短打扮,头上没戴幞头,只是把长发绑在了一起,等于是梳了一个大马尾辫。他的上衣居然还有两个带盖的兜,和皇家海军的军服有点像。脚上穿的也是不是大宋常见的那种布鞋或者皮靴,而是一双露着脚趾的皮凉鞋,还是带金属扣袢的。
  相比起他的同伴,他这身打扮用后世的话说可就洋气多了,而且很彰显身份,他就是一名海商,还有很大可能是海峡公司里的海商。因为只有这些常年接触金河国人的海商,才会穿这种由一些广州、泉州裁缝店仿制的金河国服饰。就像当年大陆刚刚改革开放时,很多广州人由于靠近香港,就率先换上了西服革履,戴上了太阳镜一个道理。
  “他们的皇帝喜欢看书?”孙姓海商略微琢磨了琢磨,得出一个他认为比较合理的解释。
  “孙兄高明,这位皇帝不光自己喜欢看书,还要求学校里的学生尽可能多的看书。不光要看与自己学业有关的书,还得看其它毫无关系的书。用他的话讲,书是所有人的良师益友。这可不是光说说而已,我在航海学校学习的时候,虽然并不是正式学生,但也能进入学校图书馆里去随便翻阅藏书,市面上能见到的书籍那里基本都有,还有很多外国人写的书,里面全是外国文字。那些金河国高年级的学生,每个人在毕业之前,都要去图书馆利用闲暇时间帮助通译把这些书翻译成汉文。眼前这座图书馆比航海学校的又大了不知道多少倍,里面的藏书应该更多。假如能让我等进去看看的话,德馨交给我们的任务说不定几天就能找到答案。”
  这位很洋气的海商,身份并不是海商,只是装的像而已。他的真实身份是南宋朝廷的四品官员,专门负责督建南宋水师的新式战舰,同时他还是文浩知音社里的核心人员,名叫武修言。他还有个双胞胎弟弟叫武修行,和他官职一样。
  “要不咱们问问这里的店小二?不是说只要是金河国的人,就可以随便进入那座图书馆里去查阅吗,而且还不收费。要是能找到这里的人帮咱们进去看看,岂不事半功倍?”既然武修言不是海商,那这个孙老板应该也不是海商了,他们来金河城的目的不言而喻,是来打探情报的。
  在这方面,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金河国厉害。在洪涛和慈禧的不断努力下,金河国已经建立起来了一整套军用、民用情报收集、整理、分析体系,而且得到了帝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因为这东西确实好用,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要是能坐在办公室里就知道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这也算是洪涛留给后人的一个重要资源吧,用后世的时髦说法就是软实力。
第二章
大家都在看
  文浩虽然没和洪涛接触过,也不可能听谁说过这套情报体系,但他通过知音报和知音社认识了不少航海学校的学生,尤其是以代培生为多。这些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把他们从学校里听说过的很多金河国的传言讲给他听,这也就是文浩用来研究金河国、研究洪涛的主要途径,其中也有涉及到监察部和内务局的只言片语。
  凭借文浩的聪明脑瓜,不难想象出金河国正在有意打探大宋的情况。当然了,他顶多也就只能想到这里,再聪明的人也跳不过时代的差异,成系统的情报工作不是这个时代应该有和能有的,他自然也不会想到。能主动让人来金河国了解情况,还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就已经算很不错很不错的了。但凡是文浩的私心和野心别那么重,洪涛都会把他拉进自己的团队中来,可惜啊,眼睁睁看着一个人才,不能用。
  “万万不可!这里不是大宋,咱们还是摸清楚情况再说吧。你看下面那些军队,每个人身上都有火枪。昨天下船的时候你没领那本书吗?我晚上在房间里看了看,这好像是金河国律法的一部分,专门挑出来和外国人有关的让我们看,意在防止我们无意中触犯这里的律法,想得还是很周到。”武修言一边说,一边从上衣兜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小本子,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入境须知。
  “我也拿了,不过还没来得急看,主要是上面的字体太难看,还是从左至右书写,不知道是哪门子讲究!”孙老板显然对金河国还不太了解,甚至连海商接触的都不多,否则不会对这种书写方式感到奇怪。自打有了金河国至今,一切金河国出的报纸、书刊、合同、文件,都是这种书写方式,而且还夹杂着很多简体字、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
  “孙兄看码头上,好像是出事儿了!”由于背靠着东边的窗户,武修言不用特意转头,就能看到码头上情景。就在两个人闲聊的时候,码头上好像有人争吵了起来,人越聚越多。
  “不错,是有人在争吵。那几个男的摸样像是高丽商人,那几个穿着黑色衣裤的是女人?”孙老板身上有很浓重的大宋风气,太爱看热闹,听了武修言的提醒,立马起身来到了窗边,整个上身都探出去了,嘴里还不住的介绍着码头上的详情,好让身后的人听见,很有点后世现场记者的意思。
  “小二!小二!来来来,那几位黑衣女人是哪国人?”和孙老板有同样爱好的大有人在,冲南的窗口很快就人满为患了,还有比孙老板瘾头大的,看不明白誓不罢休,干脆把楼上的服务员叫了过来,递出去一枚银币当咨询费。
  “嗨,大伙刚来还不太清楚,这些黑衣女人可不是外国人,她们是帝国警察,市面上的一切都归她们管。大家千万别落在这些女警察手里,她们可都是航海学校的毕业生,六亲不认,被抓住最少也是罚款,搞不好就得吃鞭子。哎哎哎!完了完了,要是能好言好语求饶认错也就罢了,还敢推搡警察,这几个人有的受啦!”服务员操着一嘴浓重的金河国口音,把这些客商的疑问一一说明,还加上了他自己的判断,这才拿着小费乐滋滋的走了。两句话就换一个银币,这个买卖好啊,而且今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些海商们真有钱!
  “哎,小哥慢走、慢走!来来来,再给我等多讲讲,你看此时大家都在看呢,也没人招呼你。”还没等服务员把手里的银币揣进兜里呢,又一枚银币塞了过来,孙老板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明白人,有很多话想问。
  “那好,我就再给诸位讲几句,其实我也刚来七个月,是个新移民,太多的东西我也不清楚。不过我可以给诸位提个醒,惹谁也别惹这些警察,不管男女,只要是穿着黑衣服,胳膊上戴着红布条的,就离他们远点。那些帝国官员你们可以和他们争,他们既不会骂你也不会打你。要是碰上警察了,他让你干啥就干啥,千万别争辩。因为他们只要找上你,就说明你违反帝国法律了,态度好点还能从轻发落,敢说半个不字儿,看到没,这就是结果!当时没疼死我!”服务员回头看了看,还真是,三楼的客人们都跑到窗口这里来看热闹了,既然他们有这个需求,还有小费挣,说几句就说几句吧。说到兴头上,还撩开自己的上衣,把后背露出来给大家看。
  “嘶……这、这是鞭痕?”看到的人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服务员后背上从左至右、由肩头到腰部,斜着有一条手指粗细的紫色疤痕,如果是刀伤,这个人估计早就死了。
  “可不,就因为我当时内急,又没找到厕所,在路边解决了一下,结果被警察抓住了,非要罚款三个银币,要不就去白白打扫半天卫生。当时我刚到这里,身上也没钱,有我也舍不得给,就去打扫卫生了。扫着扫着看到周围没人盯着,干脆偷偷溜走吧。结果溜走倒是溜走了,可是没到晚上,这些警察就把我从家里抓了出来,绑在街边就是一鞭子!诸位,不是我二娃夸口,想当年我也是在马六甲港和港主大人的军队打过仗的,见过血、挨过刀。但这一鞭子啊,差点没把我魂儿给抽出来,后背上的皮肉从头裂到尾,在医院里趴了半个月才能下地。各位可能没见过那个鞭子,它……哎,别听我说了,您们自己看吧,马上大家就能看到鞭子是啥样了!”这个服务员也是个滑头,拿了钱还不想多说话,往码头上一指,趁着大家都把视线挪开的空当,溜了。
  其实就算他不溜,此时也没人能想的起来他,码头上的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两个女警察面对五六个壮汉本来占不到什么便宜,这些人都是水手,粗鲁、凶狠都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面对两个女孩子,能不动手动脚就已经是很克制了。但是当其中一个女警察吹响了脖子上挂的铜哨之后,立马就有一队穿着土黄色服装的人从码头旁边的高塔里跑了出来。
  “火枪兵!”这些人到底是干什么的,大部分海商都不清楚,但是武修言一眼就认出他们的手中的武器。
  再凶猛的水手,面对一排火枪也得怂,尽管他们不清楚这是什么玩意,但是看这队人的架势,就知道肯定不是木棍子。哪怕就是木棍子,他们也得认怂,谁让这是在别人地盘上呢。
  “哎呦喂……嗬……嘶!”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让酒楼上的海商们倒吸了一口凉气。
  刚才还很克制的两名女警察突然变身成了女打手,手中的短木棍上下翻飞,专门照着那几个人的脑袋上抡,打得这几个大小伙子不住的倒退,只能用胳膊挡在头上。不是他们不敢反抗,也有人试图上前把女警察手中的木棍夺过来。但手刚抓到木棍,身上就挨到了更重的打击。旁边那些举着枪的士兵见到有人敢反抗,抡起枪托子兜头就是一顿揍,打趴下为止。最终这五六个人全都按照女警察的命令捂着脑袋趴在了地上。
  “小哥……嘿,人呢?小二、小二!小哥,来来来……财迷!”看到这里,孙老板又有话想问了,可是一回头,刚才那个店小二早就回到了柜台里面,任他怎么叫也装没听见。
  “客官,有什么需要?”但当孙老板又从兜里掏出一枚银币后,他立马就笑呵呵的从柜台后面跑了出来,就好像刚看到有人招呼。
  “这些人为啥当街打人,难道这里没有王法吗?”孙老板很坏,他想给码头上的警察找点麻烦,哪怕是起起哄也好,如果能让酒楼上的海商们跟着一起闹就更好了。这些海商胆子大得很,都敢和朝廷作对,一旦他们闹腾起来,看这些金河国的警察如何收场,法不责众嘛。
  “哎呦,我说您这个心可真宽啊,还有功夫替别人发愁呢。一听您这么说,我就知道您没看入境须知吧?那上面都写白纸黑字着呢,啥是不许干的,这不就是王法嘛!这个小册子上还有帝国皇帝的印章呢,谁敢说不是王法?看到他们几个了吧?不接受入境检查,还敢辱骂帝国警察,这可不算打人,这叫依法制服。各位踏实看吧,他们的后背上估计都得有这么一鞭子,搞不好还得去矿山挖矿去,他们的罪过可比我逃避劳动重多了。”服务员过来回答完问题又想走,合算一枚银币只能问他一个问题,这个价码真够贵的。
  “来来来,小哥,别忙着走,再给我们多讲讲。难道这里的警察可以随便抓其它国家的人吗?”这次开口的是武修言,他比孙老板大方多了,一伸手就是一枚黄灿灿的金币。
第三章
不一样的国家
  “嘿嘿嘿,一看您就是发大财的,要不我再给您上俩个小菜?”服务员一看到金币,脸都笑成小老头了,还假惺惺的推辞了一下。
  “不用,和我多聊聊,这个就算是谈资!”武修言很看不惯小二见钱眼开的德性,但不这样也没辙,给钱少了他真不多说话啊。与其去街道上找人询问,还不如多花点钱和他打听呢,不仅能踏踏实实的聊天,还不会引起别人注意。
  “得嘞,那我就和您仔细说说帝国的规定啊,其实这上面都写了。帝国法律规定了,只要进入帝国境内,就必须按照帝国法律为准,不管您是宋人还是日本人,只要犯了法全是一个待遇,该抽鞭子抽鞭子,该扔到矿山里去劳动改造一天都不会少。而且还别说这是欺负外乡人,在法律上,帝国居民也一样得遵守,帝国人、外国人都是一样的。”
  “偷鸡摸狗我就不说了啊,诸位都是做大买卖的,肯定不会干这种事儿,我就说几个大家平时不太注意的、容易疏忽的。比如说随地吐痰、大小便、扔垃圾,罚款三银币或者义务劳动半天,您自己选;再比如说破坏公物,只要不是您自己的东西,最好是在意着用,千万别连摔带打的,让警察看见了,十倍成本罚款外加义务劳动五天;还有喝醉了打架骂人的,您别看我就是个服务员,但诸位也不能打骂我,这是重罪,被抓住的罚款可就没谱了,具体多少得由法官说了算。”
  “其实我家皇帝还是挺讲理的,我就没见过这么讲理的皇帝!警察罚你、抓你,你别反抗,但是过后你可以去帝国法院告状他们去,法官会帮你监察警察做得对不对。如果对,那你就受着吧,活该;如果警察做错了,法官会把警察抓起来判罪,然后还能赔偿您的损失。”
  “看到东边那一排房子没?那就是港口区的法院,诸位谁有冤情尽管去,怕说不清楚还可以在门口找律师问,当然不是白问,也的给钱。不过这个钱不是白花,如果官司打赢了,这些钱全都能拿回来。不瞒各位,当年我挨了鞭子,我叔叔就带着我去告状了,花了十枚银币请的律师……结果没告赢,白花了!”百分百是金币起了作用,服务员的话立马见密,嘟嘟叨叨的说了一大通,还把他自己的遭遇讲了出来当佐证。
  “啊……啊……”这时,码头上突然传来了几声惨叫,异常凄厉,不光是把酒楼上的客商们吓了一跳,连服务员都不由自主的缩脖子。
  “看到了吧,诸位,出门在外千万要多看多学啊,别学我,等挨了鞭子再学就晚啦!哎呦,这一鞭子抽的结实嘿,直接就见肉了。完了,这位最少要趴二十天,比我还惨。不过有一样儿,他们能见识见识帝国医院里的女护士了,我要是能娶一个护士当老婆就美了。她们对人可好了,每天都给我换药,还给我讲了好多不知道的东西。哎,对了,各位谁要想多了解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挨一鞭子。进医院是免费的,白吃白喝。其实一闭眼也就过去了,疼个七八天,出来还是一条好汉!”这位服务员很有洪涛的风格,片汤话格外多,一点不像广州、泉州的店小二,既不点头哈腰,也不张嘴闭嘴大爷二爷的,不卑不亢,说话的时候明显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呸!这么粗的鞭子,一鞭子我就得死过去,连你说的医院都省了。我说几位,谁眼神比较好,给咱念念这个玩意呗,不是我懒啊,是真看不清上面的字儿。”一位同样穿着皮凉鞋的胖海商不敢再去看码头上的鞭刑现场了,回过头来从兜里掏出小册子,翻开使劲看了看,还是看不清。
  “对对对……这是正经事儿!小二,你识字不?给我们念念这上面都说啥,这枚金币就是你的了!”胖海商的话立刻引起了共鸣,尤其是有海峡公司背景的海商。他们清楚金河国的人是啥作风,做啥事儿都先讲规矩,所以还是守规矩比较好。
  “嗵!嗵!嗵!”还没等小二的手摸到那枚金币,金河口的方向突然传来了三声巨响。
  “哎呦,今天可真是好日子啊,皇帝回来啦!诸位,念书的事情一会儿再做不迟,赶紧看看我们皇帝的大船吧,它比河口的山还高,和它比起来,码头上这些船都只能算救生艇。掌柜的、掌柜的,皇帝回来啦!皇帝回来啦!拿国旗!”酒楼里的大部分海商都听出来这三声巨响是什么了,那是炮声。但是他们不清楚这里为何要开炮,难道说有敌人来啦?店小二就不一样了,听到炮声之后,他连那枚金币都不要了,扔下一句话就向柜台里跑去,一边跑还一边喊。
  店小二没说错,确实是海上君王号回来了,这三声炮响都是空炮,只是河口的炮台在向海上君王号报平安呢,顺便也通知一下城里的人,帝国皇帝驾到!大概就这意思,至于大家是否出来欢迎,帝国法律到没明确要求,爱出来就出来,不爱出来就别出来。皇帝曾经说过,热爱要发自内心,如果逼着大家放下手中的活计特意跑出来欢迎自己,除了给自己招骂之外,没任何意义,反倒更让人民烦自己这位皇帝。
  平心而论,洪涛这位皇帝倒是挺受帝国人民喜欢的,三声炮响之后,从城里出来不少人,都举着帝国的国旗,自发的到军用码头外面迎接自己的皇帝回国。
  有工作不能离开的,比如这位店小二吧,也从柜台后面拿出一面大国旗,跑到窗户边上把国旗展开,左右摇动着。其它店铺、工厂也差不多,凡是看得到的房子门口都挂出了各式各样的国旗。河对面的造船厂最厉害,它挂出来的国旗都快比鲑鱼级的船帆大了,估计就是用船帆布改的,直接挂在了龙门吊上,往下一展开,一个大大的老鼠头就露了出来,笑得很开心。
  “快看、快看!来啦,来啦!好家伙,这要是能卖给我一艘,我一年只跑一趟马斯卡港就富富有余了!老胡,你说这艘船得有二千吨了吧?”眼神好的海商很快就在远处的河面看到一艘巨大的帆船,然后就看傻眼了。他们都是行家,一眼就能看出船只的大小和排水量,再厉害点的还能根据船型判断出这艘船能装多少货。
  “二千吨可不止,你没看它的水线下面嘛,是向外展开的,是个大肚汉,要我说至少得二千五百吨以上。小二哥说得没错,现在我看我刚买的新船咋就这么别扭呢!也不知道洪皇帝啥时候能把这样的大船卖给咱们用用,你说要是驾着它去马斯卡港,得装多少货啊,说不定连那边苏丹的王宫都能装回来。”听了这位海商的话,旁边立马就有假行家开始评论了,进而又展开了遐想,幻想着自己也能有这么一艘船。
  “嘿嘿嘿……快看!快看!洪皇帝就在船尾站着呢,还冲我招手呢,笑着的!”更有聪明的海商早就把望远镜拿了出来,这玩意现在已经不算太稀罕的物品了,海峡公司里就有出售。自打有了玻璃和镜子之后,望远镜的产量提高得很快,当然了,价格也提高了。
  “瞎说,皇帝认识你是谁啊,还冲你笑!那是冲我笑呢,我还和皇帝在一个桌子上吃过饭,你比得了?”商人之间,除了比谁家船大、船多之外,还会比谁的衣服好、器具高级,然后再比谁经商经历丰富。要是海峡公司里的海商,就又多了一样可比的,就是谁和洪皇帝近距离接触过,这位神人能大幅度提高自己的身份。
  “武兄,可曾把它的摸样记好了?朝廷能造这种大船吗?”这时谁也没注意到在三楼的东南角站着的两个人,孙老板自打看到这艘大船之后脸色就变得很不好看起来,而武修言正举着一架望远镜定定的看着那艘在河面上降着帆慢慢驶过的大船,一言不发。
  “嘘……我在看呢,别打搅我。”武修言的眼睛没离开望远镜一秒钟,只是腾出左手放在嘴边做了个噤声的动作。
  他和弟弟都曾经在航海学校里学习过三四年时间,自认成绩不错,能学的都学会了,学不到的也没辙,谁让自己兄弟只是来自温州一个海商家庭的孩子,不是金河国的学生,两边讲的课程根本不一样。不过武家和别的海商不同,他们不光赶海,还自己造船。武家兄弟从小就耳濡目染,对造船的兴趣很大,通过这几年学习,也摸索到了不少造船的技术。
  原本他们哥俩认为自己的能力已经足够接近金河国的造船技术了,至少把鲑鱼级商船模仿出来不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现在武修言才明白啥叫亲儿子、啥叫后娘养的。海上君王号那庞大的身躯,他只在梦里敢想,但它却真真实实的出现了,就在自己面前几百米外,真的不能再真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2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