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校对)第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267

  “这是十字弓?大宋的?”卡尔还是不太相信这是十字弓,他很不理解,这种十字弓的弓臂不仅不张开,还收缩了回去,都快贴在弩身上了,该怎么发射弩箭呢?
  “不,这是我根据澳洲十字弓自己发明的,来吧,我们先试试10米距离的威力……大概是11码多点,你们那边的码是这么算的吧?”洪涛指了指远处一颗树,树干上已经被他钉上了一块破布,有人身体大小。单位!还是单位,现在洪涛已经快被这时候的计量单位给折腾晕了,和不同的人要说不同的单位,怪不得秦始皇要统一度量衡的,太有必要了!
  “嘭……嗡……嘣!”一连三个不同的声音几乎同时响起,洪涛手中的弩臂突然向外张开,就像开花儿一样,两根副弦和一根主弦在偏心轮组的带动下,瞬间就缩到了一起。这些变化看得卡尔眼花缭乱,根本没想起去看看那支弩箭到底命中没命中目标。
  “嘿,瞧什么呢?看哪儿!”洪涛照着卡尔脑门上就是一个脑崩儿,才把他给弹醒。
  “哦……它……它拔不出来了……”卡尔一边向远处那棵树跑,还一边回头琢磨洪涛手中那个十字弓的原理,上面那些轮子真是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当他跑到树干那里,才发现一件更让他费解的事儿,钢筷子已经有一半都没入了树干里,就算树干软一点吧,这个弩的威力也太大了,要是射在人身上,就算穿着全身盔甲,估计也得完蛋啊!一想到以后可能有人拿着这个东西冲自己瞄准,卡尔这位骑士老爷的脊背就发麻,说话都不利落了。
  “那就不要了,我还有,这次是20米,大概……21码多!我说卡尔啊,你学中文不灵,学个度量衡也那么难吗?我给你两个月时间,如果到了春天,你还搞不清米、尺和码、英尺之间的关系,我就用这个玩意射你三下,不死就算考试及格了,不虚心的家伙!”洪涛又从一颗小树下面拿出一根同样的钢筷子,拉弦、翻盖、上箭、扣盖做得一气呵成,还抽空恐吓着卡尔,举起手弩向更远的一棵树瞄准,很快就扣动了扳机。
  “上帝啊……我还是拔不动它,这是21码?”卡尔听到了那三个声音之后,立刻就跑了过去,脸色更难看了,那根弩箭和刚才没什么区别,依旧是射进树干少一半,人力根本拔不出来。
第八十五章
弩是骑士的天敌
  “嗯,21码2英尺左右吧,我看看啊,好像是低了10公分,看来这个弩箭有点沉了。对了,你们家乡的弩箭一般射击多远的时候才比较准确?”洪涛也走了过来,看了看弩箭的位置,又看了看那块破布的位置,有点不满意。左右偏差不多,但是上下偏差不小,20米就已经下落了10公分,这要是50米以外,还不得是抛射了啊,很难把握准确度。看来鲸须的弹性还是不够,如果能有碳纤维的弩臂,50米误差不超过10公分是很容易办到的。
  “准确射程大概就是15码左右吧,如果换上铁头木杆箭可以在20码之外射击。”卡尔的情绪很低落,他不怕洪涛用弩箭射他,他是在替整个骑士阶级悲哀。洪涛自己就能轻易做出这种恐怖的十字弓来,别人不可能比洪涛差多少,这种玩意如果传到了欧洲,骑士就会变成一个笑话,会被敌人成片成片的杀死。
  “你不太高兴?我刚才是吓唬你的,不会用这个射你,但是我会在沙滩上把你摔得吐苦胆水儿……”洪涛也注意到卡尔的情绪有点低落,以为他是被自己吓得,赶紧又安慰了安慰。
  “我可以给你当一辈子仆人,但是你能不能答应我一件事儿?”卡尔突然又犯病了,捂着自己的胸口单腿跪在地上,咬牙切齿的盯着洪涛,表情非常悲愤。
  “你说来我听听?”洪涛还真不清楚卡尔到底是怎么了,一点头绪都没有,不了解的东西洪涛绝对不会先答应的,谁给自己跪也没用。
  “不要把这种魔鬼使用的武器教给别人,我用我的生命来守护它,它不能出现在帝国!”卡尔斩钉截铁的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并且很顽强的梗着脖子,盯着洪涛那双眯缝眼决不退缩,甚至已经做好了被洪涛射杀的准备。
  “你是个标准的笨蛋啊!你看啊,就算你把它毁了,甚至把我都弄死,就能救得了你那个愚蠢的骑士了?我告诉你吧,以后还会出现比这个厉害得多的武器,别说骑士了,看到我那艘帆船了吗?只要瞄准了,从上百码甚至上千码之外发射,砰!一下就能把它打得粉碎,你觉得那种武器骑士可以抵抗的住吗?”洪涛乐了,原来是因为这个啊。对于卡尔这种坚持,洪涛理解,他们这些人把荣誉看得很重,虽然有时候也会干偷鸡摸狗的事情,但总体上说,比较有底限。但他们思维太固定了,凡事儿都是向前不断发展的,总抱着一个东西墨守成规就得落后,落后就得挨揍,谁也改变不了这条规则,世界上就没有永远强大的东西。
  “我不信会有那种武器!”卡尔心里显然是已经信了一半儿,但他说服不了自己的内心,嘴上还在抵抗。
  “跟着我慢慢看,只要你不死、我不死,早晚会让你看到的。其实吧,一个兵种诞生出来,不可能永远无敌的,以前埃及人还是用战车呢,结果不是被淘汰了。谁也没规定骑士就必须永远骑着马端着长枪打仗啊,也可以用这个嘛,甚至用更先进的武器。在打仗的时候,需要考虑的不是怎么表现风度,而是要考虑如何获胜。风度可以留在和平时期使用,或者在你战胜敌人之后。这个问题吧,你可以慢慢想,反正这几年我是去不了你的国家,这个玩意也不会教给别人,在大宋私自持有远程武器是要杀头的,明白吗?就是上断头台,咔嚓一下脑袋就掉了!如果你恨我,可以去向大宋官府揭发我。”洪涛突然想起了火炮和火枪,但也就是想想。弩他玩过,但真没自己做过火炮和火枪,他做过迫击炮和霰弹枪,可惜那些玩意在现在找不到材料,替代的都没有,想也是白想。
  这把手弩是洪涛做给自己用的,暂时还不打算扩散,只要他不说,别人也不清楚这是一个什么玩意,更没人敢去翻动他的箱子。它只是一个试验品,也是一个防身工具,洪涛还是和上辈子、上上辈子一样,时时刻刻都没什么安全感。他需要有个东西来保证自己基本的安全,哪怕只是理论上的,也会让他安心不少,不会失眠。所以这个复合反向弩与其说是武器,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寄托。
  卡尔当然不会去揭发洪涛,至少现在不会,因为他还指望着洪涛带他回家呢。洪涛所说的那些道理,他暂时还理解不了,只能是慢慢琢磨。这支奇怪的十字弓他也试了几次,越试就心越凉。这玩意不光上弦很方便,重量还很轻,单手就可以随意端起来,拿着跑也不会把弩箭颠掉,随时都能发射。如果换上木杆钢头的弩箭,30米的距离上也能射得很准,至少射击一个人体大小的面积是百发百中了。最可怕的是它不用训练,就算找个疍家妇女,只要熟练半天,估计就能上战场射击了,准头还不会太次。在端着这种手弩的人面前,不管是男是女,骑士都是一个靶子,没任何区别。
  洪涛没再去劝卡尔,有些事情光说是没用的,需要时间来慢慢磨练。他对这支手弩基本上满意,重量大概2公斤多点,拉力在100到120磅左右,绝对上不了150磅。就目前这个年代,泊珠这样的女孩子熟悉过之后,也能在短时间内连续上弦几次,有效杀伤射程30米,如果训练得当,可以提升到40米,但要想穿透重甲,那就得用纯钢的弩箭,这样就只能在20米之内射击。不过洪涛觉得这个年代应该不会有这么厚重的盔甲,菜刀背厚的盔甲也扛不住这种手弩的近距离射击,人穿上这种盔甲,还走得动吗?所以说吧,钢弩箭恐怕用不上,光用木杆弩箭就足够了。
  冬至过后,西瑁洲岛上的疍家人非但没闲下来,反倒更忙碌了,他们不是忙着准备过春节,而是忙着在给洪涛和泊珠准备婚礼。按照泊福老人和陈名恩的意思,洪涛和泊珠大年初一就会正式结婚。洪涛当然不会反对,至于如何结、怎么结,那就全听两家人安排了,自己不操那个心。衣服、生活习惯可以改变,这个婚丧嫁娶还是守点规矩吧,总不能太各色了,多少也得给人家点面子。
  洪涛挺自在,每天除了给孩子上课之外,就是一个人钻进那处谁也不让靠近的房子里,凭借记忆捣鼓他的发明创造。大部分都是以失败告终,只弄出一张用鲸鱼筋编制的土席梦思床,美滋滋的放到了自己和泊珠空荡荡的新房里,和一张自己做的方桌、两张有点摇晃的椅子,构成了宋代结婚必备18条腿。他为了让大床能更结实点,所以弄了六条腿出来。
  做为一对疍家新人,光有陆地上的房子很不够,重要的是海上得有船。陈名恩做为洪涛的干爹,一直想给洪涛置办一艘新连排船,都已经让温老二做好了样子,就要下料了,结果被洪涛给拦了下来。温家老大过完了冬至才赶到岛上,虽然多了几位手艺不错的木匠,但岛上修码头、造房子、造第二艘帆船都需要他们,人手再多都不够用,如果再造连排船,那至少两个月的时间就没法做别的工作了,太耽误事儿。
  可是没有船的疍家人怎么结婚啊!洪涛倒是能凑合,他把那艘帆船弄出来当挡箭牌,非说在澳洲就有人住在这种船里。泊福和陈名恩也说不过他,最终帆船就成了他和泊珠的水上新房,婚礼上重要的环节都将在帆船甲板上举行,和陆地上的房子没啥关系。
  和洪涛相比,泊珠就比较苦难了,不是想像中的苦难,是真苦难。她从腊月28开始,每天都要哭,一边哭还得一边唱,唱的啥洪涛也听不懂。刚开始还觉得有点意思,可是天天哭、天天唱,翻过来掉过去都是那几首歌,就很没意思了。陈琪鸿偷偷告诉他说这是疍家嫁女的规矩,叫哭嫁。哭的时间越长,就说明对家人的感情越深。唱的歌叫“叹爷娘”“喃伴郎”,前者只表达对家人的眷恋,后者则是对新郎进行婚前教育,劝导新郎婚后要顾家、要对媳妇好、要对双方父母孝敬之类的。
  “我都听不懂,这不白劝了嘛?”洪涛的破嘴很欠,你听不懂装听懂别吱声不就完了,他非说出来。
  “爷娘生温有拱大,生是女命在世间。
  怎得生溫是男命,同哥共弟在家堂。
  若是生溫同哥样,传香接祖点神灯。
  十月怀胎娘辛苦,三年喂养几艰难。
  涅时搬尿又抱屎,搬尿又抱屎几脏。
  十二月天洗屎布,冷得爷娘十指雪。
  有天又放日来晒,落雨又发火来烆。
  我睡干床娘睡湿,几多功劳在一番。
  爷娘抚育溫拱大,深清义重如泰山。
  溫无推闲共躲懒,缸中无水快去担。
  等溫收头共拾尾,朝间夜晚无时闲。
  今日分别回家去,爷娘情分记心间。
  双手近前来作礼,辞别父母回家堂。”
第八十六章
宋朝媳妇
  陈琪鸿和他阿爷一样,疍家话和汉语都会说,一听洪涛说听不懂,立马就用把疍家话的歌词用汉话给洪涛唱了出来,虽然有的字词洪涛还是听不太懂,但句子的意思一琢磨也就明白了。
  “嘿嘿嘿……我说老弟啊,你这个嗓子不错啊,标准的男中音,要不哥给你做个《喃伴娘》的词吧,你没事唱给黄沙听听,也提前教育教育她。让她结婚之后别管你太严,也别和你唠唠叨叨的。”这下洪涛可有的聊了,陈琪鸿和黄沙的婚事也要在夏天举行,要不是突然有了他这么一个干哥哥,人家小两口早就结婚了,他不成家当弟弟的不好在哥哥前面成家。
  “你又取笑人,我不理你了……”陈琪鸿比普通疍家人都机灵,因为他读过书,这玩意确实管用。洪涛调戏别人别人都感觉不出来,只有陈家父子能琢磨过味。对于洪涛这个毛病,陈名恩没说过什么,陈琪鸿深恶痛绝。但是他斗嘴还真不是洪涛的个儿,所以他们俩虽然是名义上的一家人、干兄弟,但关系并不紧密。
  疍家人的婚礼挺好玩,他们也闹婚,而且还闹得特别激烈,最主要的是新郎新娘可以还手,这就太符合洪涛的理念了。只要让还手,那洪涛是最能折腾的,他比闹婚的人还能闹,你服不服吧!你不闹了都不成,他追着你闹,什么时候他累了才算完。
  不过疍家人闹婚的工具是船,接亲用的也是船不是轿子和车,接亲的地点就是泊珠家的连排船上。当洪涛和卡尔、陈琪鸿划着小船试图靠近连排船时,连排船上的泊小二、泊小三就用竹竿把洪涛的小船捅开,不让他上船。洪涛和卡尔也一人拿着一根竹竿,双方上演了攻山头大战,最终胜利的当然是洪涛了,他要是败了还接个屁的新媳妇。
  把蒙着红布、穿着绣花鞋的泊珠抢到了自己的小木船上,这还不算完,娘家人还要划着自己的小木船拉着新娘乘坐的小木船不让走,拉着缆绳用力把小木船往反方向划,大概意思就是舍不得吧。于是新郎家里的人就要和新娘娘家人拔河,水上拔河!洪涛和卡尔都是人高马大的,泊小二和泊小三还真折腾不过,最终洪涛成功把新娘子的小木船抢跑了。
  如果在抢夺新娘的过程中,能把新娘和新郎都推进水里,那是再好不过的了。如鱼得水嘛,新郎和新娘一起游回自己的新船非常吉利。可惜洪涛事先不知道,一直都护着泊珠,没让泊家人得逞,事后知道这个规矩时,他还嘴硬呢,他说是为了安全考虑,万一淹死一个就不美了。
  至于回到新房之后的事情嘛,本来是想畅想畅想洪扒皮这个三世为人、阅女无数的坏蛋是如何教坏宋朝小娘子的,可惜时机不对,拉手以上的情节不能写!所以吧,洪涛和泊珠就在他新做的宋代席梦思床上拉了一会儿手。你还别说,这个拉手也是个力气活儿,拉得双方都是气喘吁吁、浑身无力,如果不是看在泊珠是第一次拉手的份上,洪涛还得和她再拉一次。第二天早上起来,泊珠还得了拉手后遗症,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
  婚礼是按照疍家人规矩办的,婚后的生活洪涛就不会按照疍家人的风俗过了。他想咋过咋过,日子是自己的,怎么舒服怎么过。还别提啥顺眼不顺眼的问题,谁不顺眼谁可以不搭理咱,如果连日子都过不舒服,还谈什么以后的发展。洪涛干什么事情都有一个不可动摇的基础,那就是别让自己难受,否则任何事情他都可以放弃。
  妇女联合会主任!这是洪涛送给泊珠的第一个结婚礼物,也是洪涛开始一点点改变疍家人风俗的开始。疍家女人很能干,甚至比疍家男人还能干,可是她们并没有获得什么社会地位,在族群里也没有什么地位,更没有话语权。洪涛现在要给她们放权了,还不能让其他疍家男人感觉出来,等他们发现的时候,木已成舟,基本也没有改变的能力了。这就是洪涛的阴谋诡计,他要通过此种方式,从根本上改变疍家人的思想。
  妇女联合会,说白了就是让泊珠把各家的已婚、未婚妇女组织起来,从原来那种松散、纯帮忙的模式转变而成一个机构。她们将负责后勤、加工之类的工作,并且会获得一定比例的固定收入。这个提议是打着提高工作效率的名义提出来的,对各家各户的女人都一视同仁,泊珠这个主任也不多拿一分钱,于是很快就获得了全体合作社员们的通过。
  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既然自己家里的女人也能挣钱了,那干嘛不让她们去挣呢,谁嫌钱多啊!为此他们还得感谢洪涛这个主意呢。可是他们没琢磨出来,这些钱原本就是应该按照股份分配给他们的,就算没这个妇女联合会也不会少拿一分钱,有了这个联合会只是变化了一种模式,而且收入还少了呢,因为等于成本提高了,多付出了一份儿工资啊!
  这些家庭妇女一旦走出家门,成了联合会的会员,逐渐开始进入工人阶级,那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她们的见识、思想就都会产生变化,再加上洪涛和泊珠的言传身教,多少也会沾染上一些现代的思维模式。到那时,再想让她们重新变成家庭妇女,难度就非常大了,谁敢这么做谁就是她们的敌人。而洪涛和泊珠,则成为她们天然的领袖和依靠,谁反对洪涛,基本就等于是在反对她们。
  “嫂子,我有工钱拿了!看,阿珠……哦,不对,是主任,还发了这个皮手套给我,叫劳保用品,以后每个月都发!”
  “阿爷,帮我攒着,阿珠说我只要干两三年,就能自己攒够嫁妆了,不用阿爷和阿哥帮我。”
  “我看那些丫头们都有工钱拿了,你和孩子们明天也去吃食堂吧,我算过了,食堂交的钱比我的工钱少很多,缝缝补补、架火熬油的活计我比她们做的好。”
  大宋绍定二年、西历1229年,在广南西路吉阳军治下,振州海边的一座小岛上,掀起了一场妇女解放运动。七八家疍民家里的女人都从家里走了出来,进入了集体化生产的大军中,以前那种自给自足的生活变成了集体劳动、集体食堂、集体保障的新模式。
  这种模式对这个年代的人来说,很新颖。它既不像朝廷那样强制征召,又不像普通商户那样简单雇佣,而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投资和合作。任何一家一户都完成不了这些工作,而大家凑到一起,按照一定的规则干,就好处多多,效益成倍增长。对于疍家人来讲,没什么不能接受和改变的,因为他们原本就没什么可坚持和可保护的,命太贱、地位也太低。
  就算老一辈人像泊福、陈名恩、温老二、温老大他们有各种各样的不习惯,但是看到手中沉甸甸、黄灿灿的铜钱,也都把嘴闭上了。洪涛带给他们的不光是空洞洞的理念,更主要的还是实打实的利益。疍民之所以被历代官府限制、排挤,就是因为他们无田无地无所顾忌,活不下去就得反。一个连海盗和水贼都能做的族群,还有什么不能改变的?只要是能让自己和家人吃饱穿暖的办法,就都是好办法!再能让孩子读书识字,那就是仙术了,谁敢反对就是他们的敌人!
  过完了正月十五,岛上的生产又恢复了,温家老大和老二带着他们的儿子在沙滩上又支上了一根更长的龙骨,洪涛第二艘新式帆船开始建造了。这次是一艘17米长的大帆船,其实洪涛并不想大干快上的发展造船业,因为他还不确定自己这种新式帆船的适航性到底如何。现在这艘6米多长的帆船还没正经出过远海,更没碰上过大风浪,还不能算一艘合格的远洋帆船。
  可是温老大拉回来两根楠木大料,看到弟弟给洪涛造的新帆船之后很是羡慕,也想出把力立立功,好让自家的儿子也能跟着洪涛学造新船,于是就极力主张造大船,否则就把两根大料给浪费了。17米,差不多有56英尺长了,这在后世也算是远洋巡航大帆船,不考上A级帆船执照都不让单独驾驶,洪涛对于造出来好用不好用还真没啥把握,这不是逼着自己进步嘛!
  但大料都已经拉过来了,正好也要造新船,不让温老大干吧,很打击人家积极性。咋办呢?洪涛决定一边干一边试!他先让温家二老用这两根大料把龙骨和稳向板弄出来,反正不管这艘船怎么造,龙骨都是变不了。船型洪涛认为也没问题,假如出现问题,也只能是桅杆、船板和结构上的问题。所以他让温家二老一定不能先上隔断板,也不能上副龙骨,一切都等自己出海试航回来之后再定。
第八十七章
远航利器
  这次远航洪涛把泊珠留在了家里,只带着卡尔和泊蛟走了,船小装不下太多人的补给。万一出了问题,自己和卡尔都是外乡人,死了也就死了,泊蛟是泊小二硬塞上来的,他说他有两个儿子,泊蛟没了还有泊鱼,不怕。既然他们都这么有冒险精神,洪涛也抱着鼓励的态度同意了。探索大海嘛,哪儿有不死人的,如果混大海的疍家人连这点胆子都没有,那也就别混了。
  出行前,洪涛做了两件事儿,一件就是把船上携带的淡水全部用陶瓮烧开,然后灌倒装鲸油的那种小口坛子里,封好坛口之后用鲸鱼皮和烧过的贝壳粉密封。凡是坛口内凹的,就是密封成功,可以带上船,凡是坛口平整的,就说明漏气了,要重新灌热水重新密封。
  海上的食物好解决,带着生米就可以,咸鱼、干海菜疍家人有的是,不愁吃,但愁喝。淡水这个玩意,老装在一个容器里,温度再一高,两天之后就会开始变质,时间再长一点就有味道了。虽然喝了也不会马上死,但对身体没什么好处,万一在海上闹了痢疾,那可真没什么办法好想,说不定就拉脱水死了。洪涛这个办法虽然也不能说保存太久,但总比不处理的强,估计坚持个一周左右应该没问题。
  第二件事就是跑到振州城里唯一一家首饰店,让店里的金匠给他用成色最好的银子打造了两面小银镜,镜框四周还带抓脚,上面再固定上两片已经磨得很薄很圆的天然水晶片,这就是两面镜子了,反射效果还不错,变形也不是太大。洪涛觉得自己短时间内是烧不出玻璃来了,更弄不出水银镜子,干脆还是就地取材,由天然水晶和磨亮、磨平的银镜代替吧。只要平整度足够,就算稍微有点走形也没关系。
  除了小镜子之外,金匠还用铜银合金给他打造了一个小圆筒和两个小铜盒。圆筒根据他的要求,分成了可以拧开的两截,上面的螺纹也是洪涛带给这个时代的礼物。那位金匠千恩万谢收下了洪涛这份专利馈赠,连工钱都不肯收,如果不是因为洪涛岁数太年轻,他都有心给洪涛跪下磕个头。螺纹这个玩意的功能不用洪涛和他多说,凭借他多年摆弄这些金银首饰的感觉,就知道是个很有用的技术,平白得了一门可以养家糊口的手艺,磕个头不冤。
  在这两截圆筒里各固定了一片磨制的薄厚不同的水晶片,前后改了好几次才算最终定型。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望远镜,只能小幅度的调节,倍数大概在四倍到六倍之间,太仔细的数字洪涛测算不出来。
  小铜盒里是洪涛利用磁石和缝衣针磨出来的磁针,并让金匠把它固定在了铜盒底部,可以自由转动,这就是简单的指北针了。另外还有金匠用边角料,在洪涛的指导下做成的一把圆规和一把直角尺。洪涛没告诉金匠这是干嘛用的,金匠也很懂规矩,不光一个字儿不问,还主动帮洪涛藏起来不让别的人看到,直到把它们交到洪涛手上才算有了交待。
  有了这几样东西,洪涛就能做出他的航海导航利器,六分仪了。六分仪的整体结构是个扇面,准确说是圆的六分之一,在圆心上加一个可以活动的指针状握臂,叫做活动臂。扇面的圆弧上会有刻度,活动臂上有齿,与扇面的齿咬合,由洪涛自己用鲸须和鲸骨雕刻而成。扇面的两边固定上一面小镜子和一个望远镜,圆点附近再固定一面镜子和活动臂相连,基本就是一个完整的六分仪了。
  圆点上的镜子就是普通镜子,叫做目标镜;另一块镜子后面只有半块银板遮蔽,等于是一半镜子一半透明,这是地平镜;再加上一个望远镜,构成了一个三角形,这就是一架很不错的六分仪了。
  这个玩意怎么用呢?首先你要有一定的几何基础,可以熟练使用三角函数公式。然后把眼睛对准望远镜,通过对面那个一半透明、一半反射的镜子,让海平面正好和透明那一半重合,再小范围转动活动臂,带着远点上的目标镜寻找,找什么呢,找太阳和你要观察的星星位置。
  当你看到目标镜里发射到半透明镜上的太阳或者星星位置和海平面重合了,OK,记下活动臂中心指示在扇面上的准确刻度,这就是太阳与你这个位置上水平面的夹角了。有了这个角度,就可以根据太阳赤纬度数来计算你所在位置的准确地球纬度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2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