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校对)第2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0/267

  泊蛟因为有泊家撑着,辞去了总理职务,立刻就得到了一个麻逸城市长的职位。可是文南却没人愿意用了,新政府里容不下他这个老和大家唱反调的人,他也没有背后的家族势力可以斡旋,只好去了卡兰巴港的帝国大学,继续当他的老师。
  孔沛没辞职,但国防部长肯定当不了了,变成了副部长,原来他的下属成了他的顶头上司。这个结果对于孔沛来讲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他和文南一样没有家族势力撑腰,但是他比文南更实际,懂得该低头的时候只能低头的道理。而且他也并不太反对攻占大宋的主张,如果可能,他想一直打到山东半岛去。那里是他的老家,让大宋朝廷占着,不如让帝国占领。反正他也不认为自己是宋人,只是个北地汉人而已,没必要替大宋朝庭惋惜。
  黄氏兄妹和栗娘、武大郎、高小锤都留任了,他们都是专业性质比较强的职位,别人还真不敢说能比他们干得好。慈器这个万人不待见的臭狗屎,自打替洪涛背黑锅之后,不光没倒霉,还成了帝国官员的表率。这次他也没辞职,而且还升官了,当上了监察部的部长,原来的监察部长伊一当选为第三任帝国总理。
  洪涛猜的一点没错,伊一在这件事儿里又是幕后主使者,而是还是最终的最大受益者。这个第一届航海学校毕业生并不是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也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他和他那群志同道合者只是在实现他们的理想。
  当初在慈禧手下的时候,伊一就是航海学校毕业生中升官最快的。他由于职务之便,知道的事情也多,慢慢就成了这群毕业生里的领军人物。后来他当了监察部长,理所当然的继续当这个领军人物,而那群毕业生也都进入了帝国政府和帝国海军任职。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职务越来越高,可是理想并没变,就是要把帝国建设成为一个巨大的国家。有海洋的地方就该有皇家海军,就该归入帝国版图,就像当年洪涛给他们上课时候说的,帝国的国境线就在海军大炮的最远射程上。
  他们也确实在为这个理想而奋斗,而且是百折不挠,即使他们的校长洪皇帝反对,他们也认为是一种考验,目标依旧不变。不光不变,还更清晰了,第一步就是北面的大宋。
  这倒不是他们天生仇恨大宋,只是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吕宋岛南面全是荒岛,一个比一个荒凉,也就文莱港和爪洼岛上还有点人,基础太差。西面倒是有一片大陆,可是中间隔着南海,距离有点太远。那边的条件也好不到哪儿去,山地、雨林居多,除了港口之外,也不适合做为建立大城市的基础。东边更别提了,全是大海。
  只有北面的大宋距离不远,经济发达、道路交通、城市建设都比其它地方好太多,还有金河帝国最需要的人口,不想侵略都不是合格的洪皇帝学生。
  其实从道理上讲,这些年轻人的选择真没错。如果金河帝国能占据大宋,对国力来讲将是一个质的飞跃,马上就变成这时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有了金河帝国的制度和科技,再加上大宋的人口和土地,真是谁也挡不住了。
第一百二十六章
皇室丑闻
  在这个问题上洪涛也不会反对,他只是反对用极端方式去占领,也就是战争。这个问题就太复杂了,一方面是他个人原因,另一方面也是世界观、价值观的取向不同。洪涛认为只要坚持对大宋进行文化、经济入侵,过不了十年或者几十年,大宋自然而然就会被金河帝国吞并,根本不用劳师动众的去打仗。可是这些年轻人比他这个老头子还着急,他们不想等那么长时间,有点分秒必争的意思。
  现在好了,为了这个目标,他们把帝国政府都换了,还进行了一次大动员,麦提尼和慈悲都属于在这次动员中表现不好的帝国官员,被撤换也是正常的。如果帝国想要入侵大宋,那就必须要获得海外殖民地的全力支持,主要就是资源和人口。洪涛建立的金河帝国其实就是个研发中心,本身没有啥资源和实力,全靠周边各国和殖民地的输血活着。如果殖民地总督都不支持帝国政府的决定,那不就坏菜了。
  麦提尼回家养老去了,泊鱼接替了开普敦总督职位,这也算是新任政府对把泊蛟赶下台的一个补偿,利益交换嘛。卡兰巴港总督由布什的表弟出任,那是个海军出身的舰长,一直都在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担任巡逻警戒任务,对这边比较熟悉,也算是个合格的人选。慈悲是慈禧的儿子,别看慈器被帝国人民原谅了,但是慈禧还是臭狗屎,连带着慈悲也倒霉。要不是有翁丫和翁家的庇护,他估计还得去补给舰队任职,甚至连主官都当不上。
  现在他被派到了爪洼岛上继续担任总督,可是这里的总督和卡兰巴港总督就不是一个概念了。爪洼岛和文莱港都是帝国新占领的土地,文莱港更名为文莱城,算是帝国本土第三座城市,爪洼岛上也要建立一座城市,就叫爪哇城。
  但目前这座城市还没影子呢,只有一个建筑工地和一个小军港。慈悲等于是来开荒的,手里除了奴隶之外,连兵权都没有,还得时刻提防南边沿海地区的海盗偷袭。
  翁丫倒是没嫌弃慈悲,不光没嫌弃,还辞去了卡兰巴港驻守舰队司令的职务,在总理办公室里臭骂了伊一和所有政府部长一顿,转头开着翁家的船、带着翁家的几十口子亲属去了爪洼岛,给慈悲当保镖去了。面对这个已经为人母却依旧彪悍如初的女人,伊一也没辙,骂就骂了吧,在这点上他倒是和洪涛学了不少,脸皮巨厚。
  帝国内部的纷争告一段落,在一二五二年初,帝国开始做出一系列针对大宋朝廷的动作。首先就是私下里向海峡公司国出售了三千支火枪和二十门由甲板炮改进的陆军炮,接着又卖给海峡公司国一整套冶炼设备,并派人去海南岛上帮助他们安装。
  然后才假惺惺的站出来充当调停者,一面劝说海峡公司国停止让军队继续向北进发,一面派人去和大宋朝廷商量,是不是停止调动军队,双方先坐下来谈一谈。
  伊一的政府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顾忌什么国际影响,目前还没有这个词汇诞生。他们主要目的是要拖时间,因为帝国还没准备好去打一场大仗。从卡兰巴港、开普敦港征调的上万名士兵还需要分批运送到麻逸港和文莱港,这需要很大的运力,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
  他们怕海峡公司国的杂牌军顶不住同样身经百战的大宋朝廷军队的头一波攻击,尤其是一万多大宋新军,那可是金河帝国帮助训练出来的,又经过好几年实战,如果换装了更新式的火枪和火炮,战斗力说不定比金河帝国的陆军还强,人家还是主场作战,战斗力还得上浮百分十二十。
  如果海峡公司国短时间内就被大宋朝廷打败,对金河帝国入侵大宋的计划就会有很大影响。这些二代们虽然激进,但一点都不傻,能少死人干嘛多死,能浑水摸鱼干嘛非硬碰硬。洪涛那一套用最小代价换取最大收获的信条,他们也没忘,而且执行得比洪涛本人还彻底。一切道义、脸皮、公理对他们都无效,他们眼中只有合适不合适,一切对金河帝国有利的办法,不管多龌龊,在他们眼里都是真理。
  海峡公司国的那些商人在他们眼中就是炮灰,而且这些人受到的伤害越大,对以后金河帝国商人霸占海洋贸易就越有利。要是大宋朝廷和海峡公司国能打得一个人都不剩才好呢,留下一个偌大的国土,只要能留下千八百万人口就足够了。太多人口对金河帝国也是个负担,据说伊一他们正在计划如何利用战争的机会,大规模消减大宋的人口。
  “我真该把他们挨个都掐死,从那个皮笑肉不笑的伊一开始!”洪涛听完了慈禧的讲述,脑子里都空了。自己耗费了十几年时间培养出来的大宋资本家们,估计用不了一两年,全得让这些小家伙给祸害光喽。而且这些小家伙也太冷血了,居然打算利用这场战争来消耗掉大宋几千万人口,就为了能省下他们占领之后的粮食供给。
  “陛下,最可恨的不是伊一,他和他那群人其实也是为了帝国着想。我暗中查过他们,还真没有什么贪赃枉法的主儿,其中很多人过日子比您还节省。他们说这叫艰苦奋斗,也是和您学的……”慈禧还为伊一辩解了几句。
  “奋斗他娘了个屁!弄死几千万人,他们艰苦不艰苦管个毛用!最可恨的不是他,你说还有谁?”洪涛已经快要伸手去掐慈禧的脖子了,如果他再敢替伊一辩护的话。
  “您忘了,还有个文浩呢……那位大宋南洋宣抚使大人!”慈禧又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子,他不当监察部长了,可是兜里的小本子却见多,原来是一本,现在变三本了,里面记得全是变天账啊。
  “文浩?这次参政会起事,还是他鼓动的?”如果不是慈禧提醒,洪涛还真把这个人给忘了。
  “那倒不是,刚开始他也没参与,不过后来可就蹦跶的比较欢实了。罗姓海商之所以把海南岛攻打下来了,就是他指使的。这家伙现在是海峡公司国的董事长,边疆大员直接叛变投敌了,您说厉害不?如果没有海南岛的事情,这群商人也不会这么玩命要和大宋朝廷拼命,大宋朝廷也不用咬着后槽牙硬撑着。他这招儿太狠了,是唯恐打不起来啊!”慈禧把他为什么说文浩最可恨的原因给洪涛讲了一遍。
  “……你比我看得清楚,和他比起来,伊一他们还真个个都是大好人……”洪涛直接让慈禧说没话了,半天才嘟囔出来一句。
  “这还不算完呢,据我所知,他自从当上了海峡公司国的董事长之后,就一连往金河城跑了三趟,您猜他是去找谁的?”合算慈禧还没说完文浩的罪过,后面还有呢。
  “找谁?不会是去找伊一的吧!”洪涛立马就警惕了起来,这个文浩阴险毒辣、狡猾聪明、且野心极大,伊一如果和他搅合到一起,不见得能斗得过他。这种人是人精,对付他们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搭理,实在不成就弄死算。再聪明、再狡猾、再能左右逢源,也扛不住一颗子弹或者一支利箭。
  “我要是说了您可不能急。”显然,文浩不是去金河成找伊一的。
  “别废话,他就算是去找金河,我也不急!”洪涛真的想不出金河城里还有谁能比帝国总理更让文浩重视。
  “嘿嘿,您猜对了,他就是找的金河。每次都由皇室的船直接送到城东的皇庄里,停留时间最少也有两三天,最长的一次文浩在皇庄里住了五天。”慈禧终于把那个小本子收了起来,看来是说完了。
  “……慈禧啊,你和慈器一样,都是帝国的忠臣。最爱帝国的不是我,也不是金河和泊家,而是你们。”洪涛很尴尬,皇家出问题了,自己的亲儿子出问题了,而且还不是小问题。即便是被慈禧这样和自己最交心的人发现,别人不知道,洪涛也觉得脸上有点发烧。
  “陛下您别这么说,说不定金河是和文浩聊正经事儿呢,只是怕外人怀疑,才偷偷摸摸的。您不是说过嘛,一个合格的帝国官员私德可以有高有低,只要公德比普通人高就成……”慈禧有点不忍心看洪涛自责的样子,想了半天也只有这个理由还稍微靠谱点。
  “哦,原来是私交啊……帝国皇帝和别国大臣突然有了私交,然后两个人偷偷摸摸去农庄里一边种烟草一边吟诗作对了是吧?让你这么一说,这两位都是很高雅之人啊,他们都沉迷于种庄稼的乐趣之中,这是一段佳话,必须大加传扬,让帝国人民都看看他们的皇帝是如何与众不同!”这种屁话起不到丝毫安慰作用,只能让洪涛鄙视。
第一百二十七章
土皇帝的能量
  “……”慈禧和麦提尼只能用沉默表态,这种事儿没法编瞎话,帝国皇帝的身份在哪儿摆着呢。别说没私交,就是有也不能和外国大臣偷偷摸摸的接触,这是个很严肃的政治问题,不光洪涛懂,帝国官员们都应该懂。
  “开普敦港的情况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开始调兵?”虽然知道洪金河在玩火,但洪涛也鞭长莫及,还是先顾眼前的事儿吧。
  “泊鱼才上任二个多月,征兵的命令刚刚发布,执行起来还得等一段时间。如果再算上训练和装备武器的时间,我估计还得半年左右才能出发。这里的酋长们还不太信任新总督,又没有帝国那种严格的制度管束,光是把这些酋长都通知到就够泊鱼头疼的。”
  开普敦虽然是帝国的海外领地,但是政治制度完全不同,说奴隶不奴隶、说封建不封建。总督这个职位要说权利大那是真大,什么事儿都能管,如果说小也小得可怜,政令都出不去城。因为这里幅员辽阔,城外的居民还是以族群方式生活,酋长等于就是总督的下级官员。但他们分布在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些族群还没事儿就换个地方居住,不是特别熟悉他们的人,找到这些营地都很费劲。
  想当好这里的总督,就得像麦提尼一样,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和当地人完全融为一体才成。他娶那么多当地的黑人媳妇,除了好色之外,更主要的就是通过联姻来加强自己和当地大族群之间的感情纽带。可是泊鱼刚来,还不熟悉这里的情况,帝国政府又急急忙忙的把麦提尼调走了,连个正式的交接过程都没有。要是泊鱼想按照金河城那一套办法来管理开普敦港,就算有足够强大的军队做后盾,也得艰苦奋斗几年。
  “嗯,那就以半年算,也就是说我还有半年时间来想办法救救大宋了,时间有点紧啊……”洪涛有点犯难了,事情不来是不来,要来都一起来。欧洲这边佛兰德斯汉萨的事情还没解决呢,老家那边又要大打出手了。总共只有半年时间,到底该先顾哪边呢?
  “陛下,为什么非要救大宋朝廷呢?以前也有很多人私下问过这种问题,您身边的人就有,我一般都没汇报过,这次您能不能给我交个底?”慈禧真是想不通洪涛为啥那么喜欢大宋,真是不惜余力的去为大宋付出,有时候甚至比对金河国还上心,大宋朝廷到底和洪涛有什么关系呢?
  “老麦,你是不是也有这个疑问?”别看麦提尼不吱声,但他滴溜溜乱转的小眼睛出卖了他的内心。
  “嘿嘿……是有点。我对大宋了解不多,只到过泉州和广州。那是个好地方,据说还很大。”麦提尼让洪涛说破了心思,也不辩解,他确实对大宋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更谈不上喜恶。
  “我从来也没说过要救大宋朝廷,那个朝廷不值得救,要是让我选,我希望把他们全吊死,一个都不留。可惜啊,咱们谁也没有这个能力,想干掉大宋朝廷,就必须先把大宋人杀得血流漂杵。”
  “当初我想了一个办法,可能不需要杀太多宋人就可以把他们的朝廷取代,但这个办法有点慢,我小心经营了十多年,刚刚见效。如果这个时候返回头去再杀那么多人,我这十多年不是全白折腾了,心不甘啊!”
  “另外我的祖上全是汉人,说句自私点的话,我不想在祖先生活的土地上大开杀戒,人总得有点敬畏感才好。其实就算他们不是汉人,一下子就杀上千万人,只是为了占领一块并不太紧要的地方,真的合适吗?拖上几年、顶多十几年,让这块地方自动到手里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
  洪涛并不是个民族主义者,否则也不会搞个民族成分非常复杂的金河帝国出来。他也不是真的不忍心杀太多人,躲在北美忍几年,再回来就啥也感觉不到了,人太多了就是一个数字。
  这次他没说真话,或者没完全说实话。他一直护着大宋不让别人使劲祸害,是因为大宋是他的一个重要试验品,这些年他所做得一切,包括建立金河帝国,其实都是在为这个试验做准备呢。在试验结果还不明确之前,他不希望任何人来搅合。
  “我理解了,如果我的子孙看到有人祸害帝国,即使他不是帝国人了,也不会高兴的。我回去再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给泊鱼添点麻烦,把时间再多拖几个月。实在不成,我就让人偷偷给他下点毒,不毒死,但也别好受,搞不好帝国还得另外任命这里的总督,一来一去,最少也得两三个月。新总督来了还得重新熟悉这里的情况,估计能多拖四五个月吧。”慈禧觉得他能理解洪涛的执念,他本人以前并没有国家的观念,只有被洪涛抓到金河国之后才懂得国家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可以保护自己的组织,当然了,有时候你还得为它付出。
  “别!这么做对泊鱼不太公平。他是个好孩子,不能这么折磨他。”洪涛当然希望能把时间拖得久一点,但对慈禧这个办法不赞同。泊鱼、泊虾都是他从小带大的,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甚至比和洪金河、塞飞在一起还长,要是这么对付他们俩,自己就太冷酷无情了。
  “陛下,我有办法拖时间!很多部落都有对外征战抢夺土地和人口的习惯,一旦打起来,谁也拦不住,只能选择加入还是旁观。如果是好几个部落都加入的大规模混战,估计要打上好几个月。这时候就算您亲自来征兵,我也召集不到那么多人。部族的武士都上战场了,不分出胜负是绝对不会回来的,向敌人认输就意味着部族以后失去了地盘和人口,谁让他们这么干谁就是他们的敌人。”见到慈禧的建议没被洪涛采纳,麦提尼又出了一个主意。
  “这倒是个办法,不过你能控制住战争的规模吗,不会真的打成一场大战吧?”这就是洪涛不讲道理的地方,一说让宋人多死几个他就不乐意,但是轮到南非黑人时,他的道德标准立马降低了。
  “这个您放心,又不是真打,我会和酋长们说好,就是做做样子给别人看。其实他们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武士派往他们都不知道在哪儿的大宋去打仗,多拖几天酋长肯定乐意。而且现在就有一个合适的敌人,在东北面有一个从北方来的大部族,人数至少上万,叫茨瓦纳人。他们这两年南下的越来越频繁了,还把他们看上的土地叫做博茨瓦纳,就是茨瓦纳人土地的意思。就算陛下您不来,我估计早晚也得打起来,很多酋长都已经感觉到了他们的威胁。正好借着这次机会,我去把北边的几个大部族联合起来,去和茨瓦纳人打一仗,让他们别老向南随便扩张了。”麦提尼不愧在南非当了十多年土皇帝,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了如指掌,说起其它大酋长就和说自己小弟一个口吻,让打仗就得打仗,都不用商量。
  “博茨瓦纳?!好地方啊,那里产钻石、铜和煤,可惜啦,这么好的地方留不下来。”博茨瓦纳,原来是茨瓦纳人的领地。这地方洪涛听说过,是中南非洲的矿产大国,盛产钻石和铜矿,也是被经济侵略比较狠的地方。
  在非洲有一个规律,只要是比较落后的国家,如果没啥资源,还能安安稳稳的过穷日子,一旦国内有了什么好资源,立马就得被发达国家盯上,然后就连穷日子都过不安稳了。最终是资源也捞不到、日子也过不好。
  “成,这件事儿你去安排。明天你给我几个向导,我先去东边抓点奴隶回来。慈禧,你还是先回开普敦去,有什么情况就往这里送信儿,卡尔来的时候会带走,看到了总比啥都不知道强。这张海图你和老麦都看看,收好,救命用的。如果有什么不测,赶紧上船按照海图往北跑,去找卡尔和江竹意,他们会保你们安全的。记住,到时候别犯糊涂,任何身外之物都别舍不得,只要人活着到了我哪儿,失去的东西很快就会回来。如果人死了,就真什么都没了。”麦提尼办事洪涛还是比较放心的,这个黑胖子不是喜欢吹牛的人,他没有把握的事情绝对不会大包大揽。
  骑着马、端着猎枪、拿着甩绳,在平坦的稀树草原上追捕只有简陋弓弩、标枪的黑人部落,难度太低,低到洪涛都懒得动脑子去安排什么计谋、阵型了,更不会在蚊虫肆虐的草原上等到晚上去突袭。直接大摇大摆的冲上去用马蹄把他们的小帐篷踏倒、用猎枪打死每一个想要反抗的人、用甩绳缠住每一个想要逃跑的人,再用长绳把他们绑成一串,拴在马后面,三十人一队,由三名骑兵直接送回码头装船,一分钟都不耽误。
第一百二十八章
双重标准
  三天时间,一支二千多人的部族就在南非西北部消失了。三分之二的人被洪涛的印第安士兵和麦提尼的部族抓走,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全部装船,剩下的老弱病残留在麦提尼的部族里看管。
  “如果按照这个效率,我带五千人、一百艘大船来,不出一年,方圆上千公里之内都不会有村落了,也就沙漠和山区能躲一躲。”对于自己的行为,洪涛并不觉得可耻,只是感觉有点没意思。但是一想起这些人能让沟通两大洋的运河早日通航,又觉得挺有意思。
  “那泊鱼恐怕会很难受,您把人口都抢走了,他要这么多土地只能养斑马和狮子了。”麦提尼听出洪涛是在说梦话,也跟着附和了一句。
  “我要走了,说不准三五个月之后才能回来,你自己多保重。再多做做你大舅哥的工作,等我把船上这些人带回来的时候,他就不反对迁徙了,那边更富饶。”货船上不光装着奴隶,还有二十名麦提尼部落的探路者。麦提尼并没有完全说服他部族里的所有酋长跟着洪涛一起迁徙,只有部分酋长愿意,另一部分不同意,尤其是他的大舅哥最反对。
  “放心吧,他磨不过我。开战的事情也已经差不多了,再过一个多月,泊鱼就该着急了,开普敦北面的多一半酋长都不见了踪影,连带着部落中的武士也不见了。我已经派人去通知东边的几个部落酋长,如果他们想要奴隶的话,最好也带着武士来助战,到时候泊鱼能找到的酋长连五分之一都不到。”麦提尼对迁徙的事情很有信心,如何对付这些酋长是他的专长,洪涛都比不了。
  “慈禧回来的时候,把我的意思再和文南他们说一遍,我怕他们不太相信慈禧。如果你觉得阿尔因在马斯卡港也不保险,就让他跟你一起走。”出发去东边捕奴之前,洪涛已经让慈禧先回开普敦了,还布置给他一个任务,让他利用运送烟草去各个港口的机会,去把文南、慈悲这些在新政府上台之后不太得意的、曾经跟着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老伙计们全家都接过来,假如他们愿意继续跟着自己去新大陆生活的话。同时罗美洲和洪鲵也会被告之两个选择,是留在金河城还是去找自己和罗有德,那就是他们的选择了。
  七月底,洪涛带着七百多奴隶离开了麦提尼的部族,从南大西洋斜着穿过赤道,又跑到后世巴西圣路易港的河道停靠补充淡水,也就是上次带着麦大海、麦大河兄弟遇袭的地方。
  之所以还来这里,洪涛是要报仇的。当初这里的土人差点把自己弄死,害得自己在两个孩子面前狼狈不堪。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次他们不出来还则罢了,只要敢露头,正好抓起来充当奴隶去吧。如果他们的村寨离河边不远,干脆就整村都一锅端了。
  结果还真让洪涛得逞了,当他带着一条船、四五个士兵假装上岸休息,没过三四个小时,树林里就传来了动静。有十多个光着身子的土人拿着长短不齐的小棍子钻了出来,悄无声息的靠近了火堆旁,打算偷袭。结果自然是偷袭不成反被抓,十五个土人死了四个、伤了两个,剩下的全当了俘虏。
  让洪涛不太满意的是,自己的士兵也有一个中了土人的毒箭,不大会儿就口吐白沫眼看着活不成了。但是这名士兵死得其所,他换来了一百多名土人奴隶,当洪涛带人摸到他们村寨旁边时,这些土人还茫然不知呢,然后就被突如其来的巨响吓傻了,知道反抗和逃跑的都不多。
  秋天的时候,洪涛带着捕奴船队胜利归来,由于鲑鱼级武装货船补给充足、航速快,洪涛又熟知风向、航线,船上这八百多奴隶死亡率很低,基本都活着运回了金河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0/2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