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去哪了(校对)第1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561

  那录事参军道:“如今都是政事堂管事,奏折上去,全被李相压住了。”
  “李相为何如此?他也分润了?”
  “分润不分润的,我们不清楚,但多半是有的。李相也是知道户部钱粮不足的,否则也不会下发《各节度都府自筹钱粮诏》,简直昏聩!”
  顾佐听他解释了一遍诏书的内容,不禁叹道:“天下之祸,始于此诏,李相安敢如此。范阳必反!”
  四将齐齐点头,都赞同顾佐的判断。顾佐转头问陈玄礼:“将军为陛下亲将,难道军辎不足之事也不能进言么?”
  陈玄礼摇了摇头:“近来陛下心思不在朝政之上,一应诸事皆付于政事堂。政事堂下诏允许节度府、都护府自筹军辎,当时高将军就进言,说此举宜使边将拥兵自重,长此以往,诚为心腹大患。可陛下不听……陛下连骠骑大将军的话也听不进去了,遑论是我?”
  虽然天子的作为越来越向着顾佐心目中的那个天子靠近,但顾佐还是忍不住好奇:“陛下到底在做什么?”
  陈玄礼沉默不语,顾佐拱手以示歉意,他的无心之语,已属“私窥禁中”,陈玄礼无法回答。
  顾佐现在明白了,户部拿不出钱来,龙武卫军辎缺口很大,今日之宴,是陈玄礼想从南诏打开突破口,为麾下兵将挣出笔花销来。
  “虽然边将可自行在军镇范围内征税,但禁军毕竟不同,与南吴州合作营生,恐为中外非议,南吴州毕竟也是边州。”顾佐道出自己的顾虑。
  录事参军接过话来:“让龙武卫自筹钱粮,这是李相亲笔所批,顾长史无需担心。”
  顾佐点了点头,心里开始盘算。龙武卫属于禁军,常驻京师,待遇很高,三千兵将里,普通军卒约两千五百人,这些都是武师而非修士,吃饭连带军饷,每年二十四贯差不多了,这就是六万贯。剩下的五百军官中,七成为练气士,如果每人每年六十贯,这就是两万一千贯;一百二十名筑基,每年一万两千贯;剩下的三十名金丹以上的高级军官,每年一万贯也就顶天了,加起来就是十万三千贯。
  军械向由将作监拨付,军马也由太仆寺包办,花不了钱。真正需要花钱之处是战马的草料、军械的维修,以及打点将作监和太仆寺的费用。就算加上这一块,龙武卫每年的开支也就是十三、四万贯,十五万顶天了!
  缺口三、四万,撑死了五万贯。
  算到这里,他暗自庆幸,幸好来之前向懂行的人详细了解过禁军的编成,否则今日就被这帮军汉瞒哄了。
  他在这里算账时,几员中郎将都在盯着他,陈玄礼则一杯一杯啜着酒,不慌不忙的等着,堂上鸦雀无声,安静得连绣花针落在地上都听得见。
  忽见顾佐饮了一杯酒,将酒杯重重墩在案几上,“啪”的一声,震得几员中郎将心中一抖,陈玄礼也眼皮一跳,望向顾佐。
  就听顾佐道:“十万贯做不了,三万贯可以,我来想办法,保证每年三万贯以上,做得好或许四万贯、五万贯也有,如何?”
  几员中郎将眉头舒展,似乎比较满意,录事参军看了看陈玄礼,然后举杯向顾佐敬酒:“那就多谢顾长史了!来,满饮此杯!”
  顾佐摇头道:“先别谢我,顾某还有个条件,若不成,三万贯也不易。”
  录事参军道:“顾长史请说。”
第一百二十七章
高将军
  似乎对顾佐要提条件已经有所预料,录事参军抬手示意:“顾长史请说,但凡能做到的,我龙武卫上下必然全力以赴。”
  顾佐道:“如果是年入一万贯,顾某什么都不提,南吴州想尽办法也要予以保证,但三万贯,乃至想要四万、五万,难度不小,需要面对的是整个南诏。顾某如今官不过南吴州长史,区区从六品,面对六诏国主,只能缩着脖子做人。六诏虽为诏国,但凡事受剑南道节制,朝中都将其国主之位与正四品的下州刺史比肩,实际上他们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你说我一个从六品,在人家面前怎么抬得起头?想要打通商路又谈何容易?”
  “其实不止南诏,南吴州还要面对剑南节度府。鲜于向以益州刺史领剑南节度,益州为上州,刺史为从三品大员,剑南节度府的人面对我这个从六品的微末小官,又怎会以正眼相待?做起事来,必然处处掣肘。唉,难啊……”
  录事参军思索片刻,道:“想要将南吴州由下州升为上州,难度不小,因南吴州为军州,方方面面牵扯太大。若是顾长史愿意交出部分权柄,比照内地州郡……”
  开玩笑呢?一听这话,顾佐立刻摇头:“那就更不好办了,我的意思,可以不考虑南吴州升格的问题,只要能解决顾某的官品,让顾某和六诏、和剑南节度府打交道时直得起腰来,那便成了。”
  条件报出来了,就等陈玄礼接招,这肯定不是席间就能敲定的,于是众人又喝了几轮酒,转而谈了些京中轶事,宴席便散场了。
  顾佐告辞后,陈玄礼赶往兴庆宫,他是守卫宫禁的大将,皇宫与他自己家一般,随意出入。
  来到南薰殿,询问值守的千牛卫军士,得知天子已经休息了,于是前往南薰殿的东庑,果见打头的一间里灯火通明,于是上前叩门:“大将军?”
  房中传来高力士的声音:“陈将军?”
  一名小宦将房门打开,向陈玄礼躬身,陈玄礼知道这是新近受高力士器重的小黄门,姓鱼,名朝恩,冲他点了点头。
  小黄门退了出去,陈玄礼入内,就见高力士从书案后起身相迎,案上堆满了奏折。
  “陈将军怎么有空来咱家这里?请坐。”陈玄礼为人谨慎,素来不与内宦相交,哪怕他实际上和高力士已经相识四十年,却依旧少有往来。
  陈玄礼拱手坐下,沉吟片刻,见高力士微笑望着自己,于是开门见山:“今夜前来,特向大将军求官。”
  高力士有些意外:“所为何人?所求何官?”
  陈玄礼道:“南吴州长史顾佐,职分不动,只求品级。”
  高力士眯着眼睛想了想,道:“南吴州长史,那个扛住兽潮十七个月的顾佐?”
  陈玄礼道:“正是。”
  高力士点了点头,再次确认:“差遣不换?”
  陈玄礼点头:“是。”
  高力士道:“好。”
  陈玄礼起身告辞,高力士独坐,思索良久,将鱼朝恩召入,把陈玄礼求办的事情说了,问:“如果是你,打算怎么办?”
  鱼朝恩想了想道:“南吴州为军州,却类六诏,更似宗门,朝廷概不管的,因此兽潮退后并未加赏。但长史顾佐保全当地军民近万,朝廷还是应当有所表示才好。若是不动差遣,则当于本职上擢迁,其本官为长史,其上为南吴州都督,今南吴州都督为吴国公,吴国公为寿王长子,是故其职有寿王府臣之意。今我所知,有二职空缺,一为寿王府长史、次为寿王府典军,大父以为如何?”
  寿王府长史是从四品,典军为正五品,这两个官职,都是寿王属官,打理的是寿王府内务,没什么大权,也不涉朝政,但却是官员品级提升的台阶。尤其王府长史,已入大员之列。
  这个建议令高力士非常满意,向方方面面都能解释得通,而且还满足了陈玄礼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解决了心中的一道难题,可谓一石二鸟。
  就在上月,李相上奏,保举姜度为寿王府长史。高力士也知这是李相为女婿打开上晋之举,但在这个问题上,他却不得不多一个心眼,将奏章压住了不予呈报批复。
  要知道,当年李相是保寿王为太子的,却由于自己的阻拦,而立了今太子,这是两人之间的一次重大交锋,也因之扎下一根刺。
  如果同意李相的保举,由其婿出任寿王府长史,天知道李相会不会有什么后手;如果直接批驳,又太过于得罪对方,令双方最近稍有缓和的关系再度弄僵,这是他不愿看到的。如今有了陈玄礼的举荐,就可以堂而皇之回复李相了。
  “你去跟李相说,寿王府长史一职,陈将军开口了,陈将军很少跟咱家提要求,咱家无法推拒,算我承李相一个情,奏折就代圣上封还了,请李相另拟所请。”
  “是……那个……”
  “怎么了?”
  “陈将军……是打算走南疆这条路筹措军辎?”
  高力士半眯着的眼睛忽然睁开:“你可不许打南吴州的主意,不仅不能伸手,有什么事还要多帮衬着些,别怪我没提醒你,谁往这上面动心思,龙武军杀起人来,甭管是谁,我都不管!”
  鱼朝恩额头立刻见汗,俯身磕头:“大父放心,儿不敢!”
  隔了半晌,高力士才缓和了语气道:“王承业是个不理事的,羽林军早就被他带废了,千牛卫宿卫宫掖,又不是上阵的材料,北衙三军之中,关键时刻,咱们这些人只能指望龙武军保命,千万不要犯了糊涂……起来吧。”
  “是。”
  顾佐不知道自己求官一事会惊动高力士,此刻已然回了西河道馆,与李十二说了会儿话,听了听她在岐王府上的趣事,一直谈到夜深。
  更夫打更的唱声传入耳中,这才察觉已经很晚了,顾佐发出邀请:“很久没有和李师姐谈论如此畅快了,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便是如此。不如你我今夜抵足而眠,师弟也好向师姐请教修行上的疑难?”
  李十二脸色瞬间红了,起身啐了他一口,慌慌张张离去。
  顾佐大感遗憾,回房修炼了一会儿,又踱出门来,思索着应该怎么和陈玄礼合作,才能满足年入三万到五万的要求。
  顺着西河道馆的院子溜达了两圈,又从后门溜了出去,西河道馆就在杏园之内,本身属于曲江池林园的一部分,因此外面的风景也很美,更兼有江上画舫时不时划过,传来稀疏的笑声。
  顾佐忽然心中一动,转身望向西侧那片杏林,沉默片刻后询问:“不知哪位前辈大驾光临,且请现身。”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夜游曲江
  杏林中的人被叫破行藏,缓步而出,站在顾佐对面。顾佐见他约莫五十岁年纪,身着素色宽袍,大袖飘飘,颇有出尘之意,于是抱拳:“这位前辈怎么称呼?”
  在顾佐的气海中,对方真元厚实,当在金丹后期。只要不是元婴,真打起来,他是一点也不怕的,再说西河道馆就在旁边,除了李十二和林素弦两位金丹,还有种秀秀、何小扇等七八个筑基,那么多帮手,就算是来了元婴,也可以自保了。
  他在打量对方的同时,对方也在打量着他,打量片刻,对方拱手抱拳:“可是顾长史当面?维这厢有礼了。”
  见人家那么客气,顾佐也抱拳:“正是顾某,阁下是?”
  那人笑了笑:“敝姓王。”
  顾佐顿时惊了:“王郎中?顾某惶恐。”
  王维在杏林里待着,虽说大半夜的有点奇怪,但这里并非西河道馆,人家愿意在林中看风景也好、打坐修炼也罢,那是人家的事,被他喊破,的确有点说不过去。
  于是又补了一句:“王郎中自便,顾某不打扰了。”说着准备离去。
  王维却道:“顾长史且慢,一起谈谈?”
  顾佐长揖:“愿聆教诲。”
  王维看了看旁边西河道馆的院墙,月下映着斑驳的树影,又伸手相邀:“别搅了旁人,不如陪我泛舟曲江?”
  顾佐问:“要不要请十二娘出来相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