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去哪了(校对)第1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7/561

  顾佐得了七万块灵石,手上还剩五万贯飞票,干脆购买起南疆缺少的几种主要炼器材料,准备用来作为战略储备。
  水庚金两千斤,花费两万一千贯;乌沙银一千五百斤,花费一万贯;青玄铜三千斤,花费九千贯;飞云岩母一万斤,花费一万贯。
  世间三分之一的法器都要用到这几种材料,配合其他材料,这些储备足够炼制三千件法器兵刃,至此,十八万贯飞票被顾佐挥霍一空,他心里一块石头算是落地了。
  众掌柜们将顾佐送下楼时,三娘子已经在楼下等候多时了,顾佐笑问:“飞票都出手了?”
  三娘子分辩道:“主要还是灵石不够用了……”
  顾佐道:“要是没出完,还可以再买一些炼器材料。”
  三娘子醒悟:“我再去转转。”
  说着就要出门,却被顾佐叫了回来:“瞎转什么,就跟这儿买吧,这里还剩不少。”
  正说话间,有个跑堂的小厮过来道:“百孙院来人了,说是想请顾长史去一趟。”
  顺着小厮的目光,堂下有个面白无须的宦官正在向顾佐躬身。
  大掌柜立刻解释:“顾长史,你在这里的消息,绝不是我们透露出去的。”
  顾佐点点头,拍了拍大掌柜的肩膀:“无妨,他们消息比较灵通,之前就请过我。”
  又向三娘子道:“你就跟这里买你要的东西,我去去就回,没什么危险,放心。”
  顾佐随那宦官登上了门口停着的一驾马车,向着城北而去。
  百孙院紧邻十王宅,位于兴宁坊,百孙院使就是掌管百孙院一应日常琐务的职官,和十王宅使一样,由内侍省宦官出任,如今的百孙院使名叫程元振,他的府邸,就在百孙院。
第一百五十七章
百孙院使
  见到程元振的时候,顾佐很稀罕,他就从来没有见过那么胖的人,斜靠在榻上,就好像一个圆滚滚的球,如果不是露着脑袋,他压根儿看不出来对方是斜靠着。
  顾佐入座后,程元振让侍女上茶,笑呵呵道:“顾长史还真是难以请动啊,咱家发帖请人,还很少有请不到的时候。”
  顾佐道:“实在抱歉,顾某要赶往终南山参加崇玄署议事,故此来迟,还望院使见谅。”他现在官居四品王府长史,又得了大片封地,属于十八路诸侯之一,已经没必要自称“下官”了。
  程元振摆了摆手:“没事没事,咱家也不是端架子的人,今日邀请顾长史来,没别的,就是想问一问,顾长史远在南诏偏远之地,有没有什么难处,若是有,说出来与咱家知道,不拘什么难处,都能帮你通融周旋一二。”
  顾佐很意外,脑海中回想了一番,没觉得自己和程元振以前打过什么交道,或者能拉上什么关系,莫非是高力士的缘故?于是试探道:“院使有什么事情需要顾某相助么?”
  程元振呵呵一笑:“咱家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和顾长史交个朋友。以前曾听广平王提过顾长史,咱家对顾长史可是仰慕已久了。”
  “广平王?”顾佐依旧是一脑门子浆糊。
  程元振点头道:“广平王最是礼贤下士,他很钦佩顾长史,咱家也很钦佩……呵呵,是了,顾长史自南诏而来,于京中逗留时日较短,或许不知,皇太孙去年晋封广平王了。”
  顾佐终于明白了,这位广平王应该就是皇太子的嫡长子了,而程元振,顾佐印象中似乎是拥立的这位广平王,原来他们早就已经走到了一起,人家是想拉拢自己。只是不知这方世界,将来威权显赫的大太监还会不会再现辉煌。
  “顾某多谢广平王和院使看重,不胜荣幸。”
  “顾长史不要拘礼,今日相交,也就是朋友了,顾长史何日回归南吴州?”
  “差不多今日,或者明日,家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料理,不能在京中久居。”
  程元振点了点头,伸手相招,屏风后进来两位小宦,各自端着个大托盘,托盘上是垒了三层的金锞子。
  “这是咱家代广平王给顾长史的程仪,还请长史不要嫌弃。”
  托盘上的金锞子每个十两,两个托盘加起来差不多五十个,价值五千贯,程元振以五百金相赠,初次见面,如此贵重的程仪也算是相当惊艳的。
  但顾佐刚刚才花钱如流水,十几万贯眨眨眼就出去了,五千贯这种小钱,当真看不上,想要收买他可以,但你得上硬菜!
  故此推拒道:“如此重馈,呵呵,顾某实不敢收啊。”
  程元振大大咧咧道:“一点心意,顾长史莫要推辞,南吴州虽说有灵石矿脉,但听说每年需上缴崇玄署五万,剩不下多少,负担极重的……只要将来顾长史能时时感念小王爷的恩典,每年的馈赠,必然不低于此数,也可稍解南吴州燃眉之急。”
  如果南吴州只是普通道馆的话,每年支应五千贯,的确不少,可惜的是,看来广平王也好、程元振也罢,对南吴州的认知还停留在一年前,更没意识到,从昨日起,南吴州就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南吴州了。
  顾佐坚持不收,程元振坚持要给,闹到最后,程元振有点不愉快了:“莫非顾长史嫌少?”
  顾佐笑了笑:“呵呵……岂敢……有句老话,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再轻的礼都是一番心意,顾某岂敢嫌弃?”
  程元振道:“那顾长史是什么意思?”
  顾佐道:“没什么意思,将来程院使有什么事,吩咐一声就好,这点心意,顾佐记在心里就是了。”
  直到将顾佐送出百孙院,程元振依旧疑惑不解,喃喃道:“到底什么意思?”
  旁边一名小宦插嘴道:“似乎还真是嫌礼轻的意思。”
  “什么?”
  “姓顾的不是明说了么?鹅毛、礼轻情义重。”
  程元振刚才身在局中,此刻得了提醒,猛然醒悟,怒道:“五千贯还嫌少?世上怎会有如此贪吃之人!区区一个南吴州长史,贪婪如斯,必然不能成就大事,此等小人,不交也罢!”
  顾佐走的时候也同样生气,老子都说那么清楚了,姓程的是猪脑子吗?怎么就听不懂呢?不过从相貌上看,他还真是猪。
  从兴宁坊出来就是通化门,出了通化门折而向北,按照李泌的指点,来到东山,于层层翠林中,找到了隐园。
  御城散人看上去比顾佐大不了几岁,见了李泌的书信后笑了:“我这位师兄很少关照旁人……嗯,不是说他为人生疏寡淡,而是心思都放在大事上,没有那份余力。既然是他让来你的,想要看书自是没有问题。”
  带着顾佐一路而行,经过听香阁、登仙台、观星楼等处,眼前出现一座两层的石楼,这座石楼是块整体巨石,以精妙的手法镂空而成,看上去颇为古朴。石门或者说石洞上的横匾写着“石渠观”三个字。
  顾佐驻足停步,望着这座石楼,眼前出现终南山上云水堂里的那条石上清泉,总觉得二者似乎如出同源。但他没有更多的时间琢磨,御城散人已经领着他进入石渠观中。
  顾佐要找的书果然是有的,就藏在二楼的一个角落里,名曰《撒豆成兵术通览》。
  御城散人笑着在旁寻了张石凳坐下,任顾佐翻阅此书。这本书并非功法,而是对撒豆成兵道术系的简要概述,目的是让人遇上时能够有所了解。真正的道术,已经失传多年了。
  撒豆成兵不是单纯的一门道术,而是多种相似道术的集合,成为体系。顾佐沉浸其中,一下子就过去了半个时辰。看完之后,顾佐心里愈发明白,自己的无量道兵术和撒豆成兵绝不是同一种道术,撒豆成兵借用的是天上神兵的分身虚影,而自己的无量道兵术则是自行培养的实体,完全是两个概念。
  不过翻阅这本书也让他对如何修正自己的手法,让无量道兵术看上去更像撒豆成兵术有了很好的参照。
  今天的顾佐很忙,谢绝了御城散人留他一起用饭的邀请后,又重新回到了城里,去通达典当行招呼三娘子一起赶往寿王府,见到了早就期盼许久的寿王夫妇。
  寿王拉着顾佐的衣袖连声道:“长史可算是来了,孤望眼欲穿啊!”
  顾佐笑问:“可准备妥当?”
  寿王道:“早已准备好了,只等长史前来。”转身吩咐管家准备饭菜,说是要和顾佐一醉方休。
  顾佐道:“随便用一点就是了,酒少喝,可不能喝醉了,也让清源和吴国公吃饱肚子,吃完之后就走,咱们连夜出发。”
  旁边的寿王妃“啊”了一声,手中绢帕落在了地上。
第三卷
第一章
黑山四部
  天宝十年四月二十日,崇玄署正式下诏,明发天下,宣布将天下修行事务“委诸十八宗门”,并列出各宗门所管辖的区域,表示今后上述州郡的修行事务,崇玄署不再料理,若有事,只与十八宗门商谈。
  诏令在颁布之前,其实已经传遍天下,如今正式下达后,动静反而没有之前那么大。
  据说名列天下前五十的其余大宗都由掌门或大长老亲自赶往终南山,请崇玄署收回成命,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他们连一位天师都没见着,只是与李泌磨了三天嘴皮子,就此被轰出了楼观台。
  这些都是大宗修士,对于崇玄署的诰令,有些人认命,有些人不服气,具体会如何,就要看接下来的局势发展了。
  顾佐的地盘里没有这样的大宗门,就连排名前一百的都没有,但怀仙馆也没有其余十七路“诸侯”那么强大,要解决的难题丝毫不小。
  负责向怀仙馆传达诏令的是老熟人灵源道长,当他准备从空中降落至南主峰的时候,忽然感到驭下飞剑猛烈震颤,似有失控坠落之嫌,吓得连忙冲天而起,远远躲开。
  就见一道剑光自远处飞来,叫道:“对面可是灵源道长?”
  灵源道长回头看去,却是神丹楼掌门、应急统筹委员知行道人。
  今日正该知行道人巡山,两人在空中寒暄两句,灵源道长这才得知,自顾佐回来后,南吴州上空布设了四座天都大阵,大阵偃旗息鼓,平日不开,只有南天都阵开启了少许功效——禁飞。
  “今后,南主峰、南二峰以及中间的双峰镇禁飞,给,这是御剑牌,持此牌者方可飞行,否则直接摔落,哈哈哈。不过应急委员会商议过此事,虽然向自己人发放了御剑牌,但如无紧急情况也不要乱飞,否则飞一次罚钱十贯。”
  灵源道长惊讶道:“天都大阵?四座?”
  知行道人洋洋得意:“没错,就是去年崇玄署于咱们南吴州摆出来的四大天都阵,顾长史说了,怕人家卖给咱们残次品,特意指明买来的原品,绝对原汁原味,从此以后,就算炼虚修士想来咱们南吴州,也得掂量掂量了。”
  简单聊了两句,灵源道长揣好御剑牌,跟随知行道人落在双溪镇南口处,按照规矩穿过镇子,步行登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7/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