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去哪了(校对)第2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561

  “那厮跑得够快,怎么一眨眼就没了?”
  “此人修为当真了得,追之不及啊……”
  忽听下方有人呼救:“我在这里,我投降——”
  两人使了个眼色,正要不管不顾从上方飞过,下面的喊叫声更大了:“救命啊——”
  迫不得已,这两位只能下去了,就见那探子正被几根妖藤缠绕着往旁边的树洞里拖拽,他操控飞剑不停砍削妖藤,但更多的妖藤正在向他卷过来。
  那探子一边奋力砍削,一边惊呼:“快来助我,我腿摔断了!”
  两人无奈,各自操控法器相助,这才将探子救出,拽上空中后,那探子惊恐万状:“这是什么东西?什么妖物?”
  这是南疆深处的触手藤,在上次兽潮侵袭时被带到了南诏,从没见过的人难免慌乱而不知如何应对,但实际上筑基修为就可以对付——去斩树的本体,藤蔓就会缩回去了。
  两人懒得回答他,垂头丧气的带着探子飞回军中。把探子扔在顾佐跟前,顾佐顿时无语了,看了看万河散人,万河散人也同样无语,挥手:“带下去好生审问!”
第四十六章
行军
  了解完情况,才知道丽水派修士不是故意违抗军令,两名金丹也很委屈:“我等是真想不管他,但若是不管,他就得死,与其死了,还不如带回来问些消息。”
  顾佐叹了口气:“也是个意外,二位不必自责,咱们下回注意些,不追那么近就是了。”
  益州探子是个怕死的,压根儿不用上刑,就把知道的情报抖了个底掉。身为金丹修士,他知道得还真不少。
  李宓、何履光出动了八千兵马,连同征发的民夫共计一万五千人,号称三万,其中,益州本军的金丹将佐有十二名(此刻只剩十一名),筑基修为的有六十余人,炼气修士三百余人,步卒以武师为主。
  另外,这探子还招认了之前并不掌握的消息,青城派调遣了四名金丹和二十余名筑基加入益州军,范阳军也从河北派来了六名金丹和三十余筑基,充实李宓、何履光账下修士的实力。
  但那探子表示,青城派和范阳军支援的修士都换了益州军服,这就表明这两家还没有公然和怀仙馆翻脸的意思,既然如此,顾佐也没必要把这件事挑明,就当他们都是益州军好了。
  顾佐不喜欢玩“号称”那一套,南吴军在檄文中宣称有三千人,实际上也的确有三千人,但他计划中真正参战的,只有两千人。
  虽说益州兵马的主力是武师,南吴军的主力都是修士,但从基层军士的战力比较,武师和炼气前期修士之间是没有强弱之分的,就算对上炼气后期也能一战。因此,在军卒的实力对比上,益州军占据压倒性优势。
  南吴军占优势的是大量筑基修士,顾佐默默估算,真打起来的时候,他能投入三百筑基,是益州军的三倍。
  在金丹修士上,南吴军目前集中了四十余人,比益州军略多,而在元婴修士上,双方旗鼓相当。
  经过比较,顾佐认为自己获胜的希望很大,他有一条最大的凭仗,南吴军是在兽潮的残酷搏杀中成长起来的,益州军虽然也经历了兽潮围城,但据他所知,其实没打过什么恶仗。况且他还有别人无法理解的信心,既然后世的范阳军举起旗来就能一路平趟到长安,那益州军是不是也同样不经打呢?
  不断有军情从北边反馈回来,说益州军刚入嘉州,于是顾佐大军再次放慢速度,由日行五十里改为日行三十里。
  过了五天,益州军还没走出嘉州地界,南吴军已经进入黑山郡城了,顾佐干脆下令放假,让军士们在郡城中放松。
  直到八月二十日,益州军才缓缓进入南诏,沿着青城诏和罗浮诏的交界处南下。
  益州军行进缓慢的原因出在基层军士身上,都没有什么修为,走起来自然要比修士缓慢——脚程较慢,这或许是炼气修士们强过武师的少数优势之一。
  又等了半个月,当益州军抵达青城诏和罗浮诏交界的龙和城时,顾佐才下令大军重振旗鼓,从黑山郡城出发。
  双方大军的动向,都在对方金丹修士的高空监视之下,当晚,南吴军在黑山郡城之北三十里外的羌浪川扎营。大帐之中,顾佐看了看更换过自己装束的李谷生,又将自己的头盔给他戴上,别说,两人身材相仿,这么一换装束,不凑近了看还真是挺像的。
  顾佐拍了拍李谷生的肩膀:“少说话,有什么军令,让杨鉴转达发布。”
  李谷生答应了:“放心吧小师叔,这是在自家军中,敌军探子在天上肯定发现不了。”
  顾佐冲杨鉴道:“疑兵就靠你指挥了,明日起加快行军速度,摆出抢占威远镇的架势来,要让李宓以为,咱们准备在威远镇和他决战。威远镇距此地不到二百里,距龙和城却有二百六十里,怎样才能让李宓觉得他有希望抢在前面,这个需要你老兄好好把握。”
  杨鉴笑道:“我先派两百人急奔威远,让他着急,大队在后赶路,半路上要过墨江,我搭建浮桥的时候失败两回,就能耽搁半天、一天,给他希望。”
  顾佐又道:“记住,三天以后,把二百精锐送到蒙乐山来。”
  蒙乐山是黑山诏最北端,山中的谷道,是北向南的重要通道,益州军先过蒙乐山谷,南下威远镇,再攻黑山郡城,最后去打南吴州,这是最佳线路。如果绕行的话,往西从青城诏南下,要多走一百六十里地,往东从罗浮诏通行,要多走一百二十里。
  因此,顾佐的方略就是让疑兵缓行,作势欲守威远镇,精锐前行八十里于蒙乐山谷设伏,出其不意截杀益州军,争取毕其功于一役!
  在蒙乐山谷,顾佐已经布下了两座天都阵和一座三元极真法阵、一座两仪极光阵,都是从南吴州悄悄撤换下来,提前安置的,相信一定会给李宓、何履光一个惊喜。
  诸事交代完毕,顾佐带着三娘子、万河散人趁夜离开军营,他们身后是丽水营四名金丹和二十余名筑基。再过三天,丽水营挑选出来的二百精锐会赶往蒙乐山,作为最后一批有生力量投入作战。
  一行连夜赶路,有顾佐在前面开道,路上顺畅无比,完全没有遇到妖兽的干扰,一夜奔行百里。
  天快亮时,便放慢脚步,从林子最密处穿行,到傍晚时分,便远远看见了盆地中的威远镇。
  稍事休息,众人沿山麓绕过威远镇,顺着山脚谷地向北,急行八十里,终于抵达蒙乐山谷的南口。
  成山虎已经带人在这里恭候多时,见到顾佐,将他们带进一座大山洞中。沿着洞壁两侧全是军士,驻扎的正是怀仙营的三百余名怀仙馆弟子。
  尚长老、屠夫、原道长、苏三等等怀仙馆核心都在这里,见了顾佐都喊“馆主”,弟子们则都喊“小师叔”。
  和大家打过招呼,成山虎带着顾佐进入最深处,这里就是“中军大帐了”。
  顾佐坐定之后,立刻询问:“益州军到哪里了?”
  屠夫摇了摇头:“还在龙和城,没有出来。”
  入城歇息两天也很正常,于是顾佐开始询问各营准备情况。
第四十七章
益州方略
  早在三个月前,作为南吴军主力的中营、左营和右营就已经来到蒙乐山西侧的无人区整训了,重点演练在军阵掩护下的进攻、防守和转向。
  从前个月开始,怀仙营也被调了过来,一起加入演练。
  在顾佐的飞票攻势下,南吴军每一个队都配备了随身小型法阵,经过集中演练后,各队与战阵之间的配合已经颇为熟练,就等着实战检验。
  后续抵达的是黑山营和通海营,这两个营没有开展正规的阵法配合,只能自行训练团队配合,顾佐没有那么多法阵配备给他们,也没有必要,敢冲锋、敢坚守,这是顾佐对他们的要求,只要做到这两点,也堪称精锐之师。
  顾佐动手的准备相当早,甚至可能早于节度府真正产生动兵的念头之前,按照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最终促使鲜于向决定派兵的原因,一是青城派的推动,二是丽水诏的服软,三是段银生冲击炼虚失败后身故。
  因此,节度府不可能料到顾佐会这么早就开始筹备作战,对蒙乐山西面藏着南吴军主力就更是不得而知。
  从昨天开始,各营在夜色掩护下分别进入之前就选定的山洞,距离战场咫尺之遥。
  山谷中段的葫芦道是预设的主战场,葫芦道西边的山崖、南边的出口,各布设了一座天都阵,保证益州军无法从这两边逃窜。这两座天都阵的启动需要三个时辰,可以提前打开。
  东边的山崖上,顾佐准备在这里放置怀仙营,他们这两个月的训练重点是防守。虽然没有天都阵,但东崖地势险要,难以进攻,怀仙营驻守此间,配以两仪剑光阵,问题不大,而且顾佐还打算将后面赶到的丽水营二百修士也配置到这里,加强守御。
  最考验南吴军的是葫芦道的北口,必须将益州军放进葫芦道,才能启动三元极真法阵封口,启动到完成需要一个时辰,这段时间,益州军势必会疯狂争夺回路,南吴军必须在这里硬顶一个时辰,顶到三元极真法阵正式开启。
  顶住了,这一战就可以结束,顶不住,后面的仗就难打了。
  顾佐抵达蒙乐山的第三天,益州军终于在龙和城修整完毕,重新启程。行至傍晚,大军来到曲驿,前锋李贞元回禀:“父亲,营寨已经立好了。”
  李宓道:“说了多少回,人在军中,按军中的规矩来,这里没有你的父亲。”
  李贞元连忙改口:“大帅,是否催促大军入营整备?”
  李宓点头:“传令入营。”
  半个时辰之后,负责指挥后军的团练使何履光进入驿站,李宓问:“粮草都安好?”
  何履光应道:“放心,一切都好。行军月余,已经初见成效,今日走了四十里而大军未乱,兵马使治军有方!”
  李宓摇头道:“一日才行四十里,还是慢了,若在中原,六十里才是勉强。”
  何履光道:“剑南不比中原,山多林多谷多,再者,益州兵马五十年未经整训,能走四十里实属不易,何必苛求,你看南吴反贼,比咱们慢多了,至今刚过羌浪川,搭个桥折腾了三天还没搭成,我听探马回报,墨江不过十余丈宽,他们的桥都塌了三回,嘿嘿,毕竟是贼子,不过如此。”
  李宓道:“墨江水急,两岸崖高,地势险峻,搭桥艰难,倒也不能就此轻视贼军战力。”
  何履光笑了笑没说话,李宓为人向来谨慎,多说无益,没必要和自家主将抬杠。
  李宓又道:“君孚,我今日一路上都在想,贼军大约是要在威远和咱们开战。”
  何履光颔首表示同意,前方军情不断回报,各方面迹象都表明,南吴叛军是要进驻威远,以此抗拒天兵。
  李宓取出舆图道:“青城派送来消息,我们原先对南吴贼的认知还有缺失,他们手中不止有一座三元极真法阵,实际上应该是两座,今春之际,顾佐小儿入京,华山西玄派又卖给他第二座。我认为,他之所以敢离开南吴州,进兵威远,应当就是依仗这座大阵。虽说咱们不怕,但若是一头撞上去硬碰硬,军卒伤亡必大。”
  何履光点头:“将军想得中肯……下官愿提一旅精兵,日夜兼程,抢占威远,必赶在他主力之前拿下威远!”
  李宓道:“倒也不必,我打算改变用兵方略。君孚带兵护稳粮草,依旧按原路进兵,直趋威远,但要注意,不必着急,放南吴贼抢先入城。待南吴贼入城之后,将威远团团围住,只佯攻,不硬打。我率三千军绕行墨山,直趋羌浪川,从南吴贼身后动手……”
  说着,李宓拳头重重砸在舆图上的某个位置:“……攻占黑山郡城!”
  何履光眼前一亮,赞道:“将军妙计!如此一来,南吴贼腹背受敌,进退失据,想不溃散也难。”想了想又道:“只是这条路不是很好走,青城派的人说,不仅绕行一百多里,且皆为小路、山路,大军难行。”
  李宓道:“我打算轻装前行,不带辎重民夫,险是险了些,却也是练兵的好机会。”
  何履光再问:“这条路要通过罗浮诏,节度府答允过罗浮派,大军不借道他们的地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