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去哪了(校对)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561

  顾佐不屑道:“他手下那么多人,偏偏让唐淞元出面邀请?这话能信?再者,他还盗用沈师姐的名义,这是坦诚相待的态度?”
  晴姑翻了个白眼,道:“他说,知道长史和沈妃有旧,所以借用其名,是想给沈妃一个惊喜,没想到会变成如今这番模样……”
  顾佐怒道:“血口喷人!什么叫做有旧?那是……患难之交,但此情非彼情,师姐师弟的情谊!”
  晴姑笑了笑,道:“要不要用刑?”
  顾佐道:“当然!前因后果,让他如实招来,也不要避实就虚,牵扯旁人。”
  晴姑拽着鲁班往外走,边走还边向鲁班小声道:“你看,你看,急了,急了。”
  鲁班扭头:“啊?谁?”
  顾佐在身后摘鞋,扔了过去,晴姑拽着鲁班加速逃离,她先转过门去,鲁班没搞明白出了什么事,落在后面,被一鞋底仍在后脑勺上,莫名其妙挠着头回身看,终于被晴姑扯走了。
  顾佐气道:“你看你看,这就是你们法司的人,老刘,你这参军怎么当的?队伍怎么带的?”
  刘玄机想说这不都是您给塞进来的么?忍住道:“回去我就好好训训他们。”
  顾佐道:“你能训得了?你这筑基圆满两年了,至今不破金丹,自身修为提不上去,还想带好队伍?”
  刘玄机无语,只好点头称是,答应一定努力修行。
  顾佐道:“让唐红玉、张富贵、尹书他们带人,搜索京师,寻找三名刺客的下落,注意,既要做到不惊扰百姓,又要做到不遗漏任何角落,去吧。”
  刘玄机苦着脸下去布置了,仔细琢磨着顾馆主的“既要”和“又要”,不禁一个头两个大。
  顾佐瞧了瞧滴漏,已至申时初刻,距离动手只剩四个时辰了,于是吩咐:“传令,我要在西河道馆议事。”
  半个时辰后,西河道馆就来了几位客人:高力士、杨国忠、韦见素、房琯,以及李辅国。
  顾佐脖颈处缠着纱布,将整个左肩都覆盖住了,纱布内层还隐隐透着血迹,他在道馆的正堂门前迎候着五人的道来,挨个和他们打招呼,脸色有些苍白。
  高力士皱眉道:“怎会如此?”
  杨国忠狠狠向旁边的二相道:“何人如此大胆,一定要严查!”
  韦见素和房琯都点头应“是”。
  李辅国紧步上前,搀着顾佐入堂:“先生伤得这般重,如何还出来迎接?快些坐下歇息。”
  顾佐含笑请众人入内,就座之后,将情况简要说明,道:“手下人着急,未得将令便擅自入城,惊扰了诸君,是顾佐之错。”
  几人都道“无妨”。
  顾佐又道:“今日请诸君前来,有要事商议。安逆将于今日僭称伪帝,不日必将提兵来犯,当此危急存亡之际,列位有何高见?”
  韦见素当先道:“我议,今上年迈,无力治国,当退位以让太子。”
  高力士等都点头称善,各自拿目光盯着杨国忠。
  却见杨国忠笑了笑,点头道:“此言甚合我意。”
  高力士、韦见素和李辅国都有些吃惊,房琯则道:“杨相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顾佐和杨国忠达成默契之事,还没来得及告知他们,若是天子退位,贵妃娘娘地位不保,这对杨国忠伤害最大,他能爽快同意,有些出入意料。
  但随即一想,也就释然了,顾佐提兵入京,面对这支在剑南包圆了益州兵的虎狼之师,杨国忠能不同意吗?
  顾佐道:“既然诸位都同意,那就照此办理。今日是陛下于宫中排演霓裳羽衣舞的日子,便借着这场舞,送陛下入兴庆宫修养吧。但在此之前,为保朝堂安宁,需将各方权责敲定,令朝堂稳固,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皆称“善”,却无人答话,各自低头不语。都知道今日一议,将奠定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朝堂格局,相互间又都无法信任,涉及这种大事,先看看再说。
  顾佐见大家都不说话,不禁失笑:“诸位都是谦谦君子,但此时却非谦逊之机,有什么就说出来,大家都抓紧一些。”
  杨国忠首先开口:“顾长史有定鼎之功,本相以为当晋太师。”
  顾佐笑了笑,所谓三师,于他而言并不重要,他是修行中人,要的是天子在太液池折腾的那些隐秘,探寻成仙之路,要的是大唐盛世不堕,让自己和亲朋好友安安生生的修行。
  既然可有可无,他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又问:“还有吗?”
  见大家还不说话,干脆快刀斩乱麻,拿了个自己的方案出来:“顾某有个想法,且与诸君商议,我意,大将军加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仍知内侍省事,诸位意下如何?”
  这句话一出口,众人皆惊。尚书令向不封人,究竟有多少年没有过尚书令了,这个问题在座无人能够确知,今天怎么就有了这番提议?而且加封的还是一个宦官!
  高力士高声道:“不可……”
  顾佐摆手制止:“我先说完,说完之后同议……陈玄礼,可加冠军大将军,掌龙武军、羽林军,免王承业羽林将军之职,迁李嗣业代之。”
  房琯道:“李嗣业前些时日辞官归隐了。”
  顾佐道:“国家正在用人,起复吧……李嗣业人在哪里?何时能回京上任?”
  房琯皱眉,刚要回答须得派人寻找,恐多有难处之时,高力士已然接话道:“李督便在京师,暂居崇德坊。”
  房琯看着高力士说不出话来,高力士则向他微微一笑。
  顾佐接着道:“杨相可加卫国公,仍兼中书令、掌政事堂;韦相迁门下侍郎、房相晋侍中,共参国事。李宅使迁内射生使,加千牛将军。”
  顿了顿,顾佐环视左右:“诸位可有异议?”
第八十六章
神人
  在顾佐的方案中,是将太子、高力士和杨国忠分为三方对待,让高力士出任尚书令,就是赋予他可以抗衡太子和政事堂的实权,再有了龙武军和羽林军支持,他就是名副其实的单独一方。
  太子这边获得了两个要职,韦见素依旧可以在政事堂发声,李辅国则进入内宫,将来夺得千牛卫兵权后,太子便能自保。
  杨国忠这边,则再次重申了宰相地位,政事堂中有房琯相助,兵事上又有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乃至封常清和高仙芝帮衬,就不用怕新帝登基后对他不利了。
  说实话,顾佐之所以要点名把李嗣业调任羽林军,就是因为杨国忠麾下这份武将名单有点太过吓人,必须考虑平衡,高力士这边如果只有一个陈玄礼,那就太单薄了。
  这样一种安排,高力士很满意、杨国忠很满意,但李辅国和韦见素不满意。他们也不是不满意,太子能够登基,这便是最大的满意,关键是,杨国忠这厮坑了太子不知多少回,怎么还能在宰相位子上坐着?回去以后怎么向太子交待?
  “先生!”李辅国赔笑道:“政事堂诸相人选,能否再与太子商量商量?”
  顾佐讶异:“商量?我这不是正在和你们商量么?你们都同意了,我再去太子那边禀告。”
  韦见素是太子内定的宰执右相,杨国忠不去职,他如何上位?太子和李辅国等人对顾佐如此推崇备至,他内心深处是不以为然的,因此不像李辅国那样发自内心的敬畏,事涉自家前程,当然要力争一番。
  “顾长史,谁入政事堂,此天子专责,恐非我等人臣可以议论吧?就算您的太师之位,也要等新帝登基之后才有旨意,我以为,谁人可以为相,不需我等多言,请李宅使去东宫问一问太子的意思便可。”
  顾佐皱眉道:“韦相的意思是,我等今日的商议不作数?”
  韦见素道:“关于政事堂,我以为此乃天子之责,诸位还是不要僭越的好。”
  顾佐道:“那我可就奇怪了,选用政事堂宰执乃天子专责,我们连建议都不可以,反而推太子登基却可以,这是什么道理?”
  韦见素道:“拥立太子,乃人臣本分,责之臣工,乃太子本分,各司其职,天下安也。”
  顾佐翻了个白眼,还没来得及开口,已经被房琯抢了去:“时移势易,不可墨守成规,今日之事,在于变通,真如韦相所言,我等在这里做什么?不如回去歇了。”
  韦见素问:“房相此言何意?”
  房琯道:“若果不知变通,说什么各司其职,那我等不如进宫,向陛下请安才是,在这里拥立太子,这就是韦相所说的人臣本分?”
  这句话太硬,顿时顶得韦见素喘不过气来,不仅他喘不过气来,其他人都脸色讪讪,只有顾佐安之若素。
  李辅国眼见形势不好,暗地里狠狠埋怨了一通韦见素,心说你这是起的什么幺蛾子,好好的马上就能让太子登基,非在这里旁生枝节,不就是对杨国忠为右相不满意?你就不能等太子殿下坐上龙椅之后再从长计议?
  当下赞道:“房相此言有理,至于韦相,今日变故略多,思虑不周,一时失言也是有的,请顾先生不要计较。咱家以为,顾先生的筹划十分妥贴。”
  韦见素一口气憋在心里,甚是难受,盼望已久的宰相之位原以为今日便能到手,谁知道顾佐居然不收拾杨国忠,还要力挺杨国忠继续执政,这怎么可以?
  但连李辅国都这么说了,他又能如何?只能恨恨咽下胸中恶气,不发一言。
  眼见已近亥时,顾佐没时间跟这里讨论那么多,于是拍板道:“诸位还有异议乎?”
  见众人不说话,又问韦见素:“韦相怎么说?”
  说实话,顾佐是真心询问,并没有刻意为难,既然韦见素刚才梗着脖子提出异议,自然要确认一句。谁知这普普通通的一句问话,却令韦见素如被踩了尾巴一样情绪激动起来。
  “怎么说?我能怎么说?你们都定好了,我还能怎么说?只是奉劝顾长史,臣非臣,君非君,不测之祸也!尔等定要如此,我也无可奈何,但我绝不认同!”
  顾佐皱眉,心道这厮是真吃了枪药了,于是道:“既然韦相不愿附议,那便请回吧,道不同不相为谋。”
  韦见素厉声道:“我乃陛下钦定的同平章事,你无权免我之职!”
  顾佐道:“我免你的职做什么?我又不是天子。你还是做你的同平章事,该干什么干什么去,总之今日议事与你无关了,退下吧。”
  韦见素愤而起身,当场离去,出了西河道馆,依旧意气难平,一时间生起入宫告密的心思。可念头一转,就放弃了,他还真不敢去。
  想去政事堂,却见西河道馆外聚集着近百名朝官,政事堂供职之人,大多位列其中,此刻也知道就算去了,怕是没人搭理自己。正琢磨间,就见道馆里出来一人,正是李辅国。
  韦见素冷哼一声,放慢脚步,心道都到如此地步了,莫非还想劝自己回去?当真痴心妄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