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去哪了(校对)第2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1/561

  有了这批材料,又可以炼制采掘法阵了,只是按照采掘法阵和池子的布设方案,将海水抽上来后必须保证高度,为入池之后的各处环节蓄能,因此最佳布设地只有东西两侧山崖,而这两个地方已经布满了法阵,继续添加很困难。
  高长江倒是无所谓:“两侧山崖延伸向下还有空地,我已经看过了,至少可以增加一百套池子,何时上采掘法阵,我就何时炼制池子。”
  尚执事和惊鸿道长都表示比较为难,采掘法阵其余部分都没关系,关键是崖壁上布设的探杆已经满了,每一根探杆之间都必须间隔一定距离,免得灵力相互干扰,导致爆炸,这也是过去一处矿眼通常打三口井的原因。
  顾佐甩锅:“这个我不管,怎么减少是你们的事,我只要结果!”
  顾佐耍赖,其他人没法耍赖,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尽量缩小探杆之间的距离,在缩小距离后产生的相互影响和增产量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这个平衡点还是相当难算的,如果精确道长还在……算了,也不知他生死如何,此刻多说也是无益,只能请另一位计算大师来推算。
  一行大师临危受命,但他也表示,这个题目比较难,和他擅长的授时计算有很大不同,只能尽力而为。同时他还提出需要两个帮手:杨三法和薛定图。
  杨三法的梦想是开一家青楼(在百花门的长期打压下,他的心愿一直未能得逞),但说到特长道术,他最拿手的其实是祈愿,也就是“求神仙保佑”,不知一行大师为何点了他的将。
  至于薛定图就容易理解了,他的本事是卜算问卦,只不过这点特长始终被他的特异行为掩盖住,没有引起别人关注,这回也终于被一行大师慧眼识珠。
  三人计算小组在两侧崖壁上开工,一行主算,薛定图辅算,杨三法则捧着他的法器金元宝,站在崖顶四处祈神。
第十六章
回了个回
  一行和薛定图正常计算,也没人说什么,只杨三法引起了很多人的围观,各种新奇的目光和笑声令他坐立不安,祈神的道术常常被打断。
  后来杨三法自己都陷入了焦虑和浓重的自我怀疑中,哭丧着脸询问一行:“大师,这是两不搭杆的事,为什么要让我跟傻子似的在这里跪拜啊。”
  一行微笑着解释:“贫……山人自有妙用,去,不要耽搁,继续,小点声,不要让旁人听见你在诵什么。”
  于是杨三法只能继续傻乎乎的捧着金元宝,在崖顶不停重复他的那一套,同时口中快速而含糊的念叨着:“那么阿米托福……”
  不用一行叮嘱,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大声念,这都念的是啥?
  只是直到测算结果出来,一行都没有等到期盼中的迹象,只能叹着气吩咐收工,将数据交给了法阵研创小组,撇下累得半死的杨三法和薛定图,怏怏而回。
  根据一行提交的数据,研创小组开始设计布设方案,最终形成的方案被顾佐拍板通过。为此,两座山崖上的灵石采掘厂停工半个月,重新更改探杆的排列方式,最终的结构近似于一个“回”字里面又套着一个“回”字,接着再套下一个“回”字……
  看上去似乎不复杂,但每一条探杆的走势、探杆与探杆之间的距离、所有探杆的相互影响程度,都是精准测算过的结果,处于最佳平衡点,只要差之毫厘、必然谬以千里。
  唯一的问题是,两侧山崖不能多看,这种排列组合方式,以及其中灵力交叠产生的影响,看多了令人想吐。
  顾佐只能命令,启用小型简易幻阵将两座山崖绝壁遮掩起来,只是水面下的部分就没办法了,倒也每天获得了不少渔鲜,算是意外之喜。
  因为这项重大创新,南吴州灵石产量再次有了大幅度增长,月产灵石达到二十五万块!
  绝大多数南吴州修士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阔绰的修行生涯,破境之潮愈演愈烈,李嗣业和唐十三也紧跟着破境入了元婴后期。
  洛君终于踏出关键一步,成就元婴,别人都来请教经验时,她的回答却让人很是无语:“不好玩,就像怀了孩子,不喜欢!不行,我要赶紧入虚,早点把孩子打掉!”
  原通海帮大长老左令诚是第二个破境元婴的,接着是钟子瑜和陈大麻子。他们在金丹境界耗费了近二十年,原以为此生便是这样了,谁知道居然成就元婴,破境之后,各自仰天大笑了三炷香,直到闻讯赶来的贾贵递上香烟才收了笑声。
  钟子瑜微笑:“小贾,你也很不错嘛,这就金丹后期了?”
  贾贵替他点上,甩了甩手指头,将火焰抖灭,回道:“托您的福,刚破境。”
  陈大麻子美滋滋喷云吐雾,问:“说吧,什么事?”
  贾贵道:“我打算过两天在水晶宫搞个庆祝会,想请二位长老参加,到时候请您二位帮个忙,多的话不用说,只受累一句。”
  “什么话?”
  “自从抽了元阳烟,破境元婴也轻松多了。”说着,贾贵掏出两箱元阳烟,分别推到他们身前。
  三人对视,大笑不止。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忙于农事的宁不为也成了元婴,他的破境,令顾佐的道兵增加了又一位亮眼的统帅。
  百花门同样是这次破境潮中的受益者,掌门张富贵和大长老莫五都入了金丹后期,伍胖子入了金丹,就连天赋最差的空仓道人也迈入筑基后期,整体实力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屠夫、成山虎、苏三、赵香炉、汪寒山、谷中池、刘玄机、尹书等人也纷纷晋级金丹后期,李谷生、丁九姑也成就金丹,李僾和刘亦非显示了远超同侪的天赋,甚至超越了陈眠花等四朵金花,成为金丹修士。
  四朵金花受此刺激,更是发“愤”努力,埋头苦修,誓要三个月内破境金丹。
  怀仙馆的四期弟子中,破境者络绎不绝,超过两百人筑基成功,一百余人入了筑基后期。
  身为馆主,顾佐当然以身作则,不能落在后面,他早在三个月前便已破境金丹后期。
  入了金丹后期,顾佐气海再次变化,本质与前期虽无不同,同样是要打磨金丹,但需要修炼的真气量上升为两千四百块灵石。
  由于怀仙馆扩招弟子,气海中反馈的真气也出现了一千二百多道,超过了金丹期能够开辟的气海洞府之数。为此,他在新出现的真气反馈中择优挑选了几十道,将其送入气海洞府,算是将一千道兵的名额填满了,其他的姑且作为预备役继续培养。
  这一千名道兵中,元婴两位、金丹九位、筑基近三百人、炼气七百人,整体实力比以前强了一倍。
  也正是因为有一千多人在助他修行,入了金丹后期之后,他的金丹在快速磨砺成长,已经磨砺了六百多灵石,相当于后期溢满的四分之一。
  南吴州大规模提升修为的同时,顾佐也在对内部进行整合,首先整合的就是军队。
  经历过和天兵天将一战后,所有人都知道,普通武师已经不能胜任今后的战争了,因此,顾佐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完成了裁军,让四千多武师从军中退役,将他们补入缺乏人手的各行各业,比如灵石采掘、农田种植、各种生产作坊。
  精简之后,军中剩下的都是修士,总数三千余人。
  顾佐继续精简,将三千余人中的一千五百炼气初期裁汰,让这个层次的修士以苦修为主,不再担负战备。剩下的五百炼气后期编为南衙禁军,分左右卫,专司对内警戒,同时作为正军的预备补充。
  真正的南吴军只有一千人,全部是筑基以上修士组成。如果比照天兵的水平,由筑基组成的军队依然和人家差得太远,当日顾佐在天兵天将中可没见到有筑基修士,甚至连金丹前期都没有,人家那是一水儿的金丹后期以上。
  这一千筑基以上正军被编为怀仙营、陌刀队、龙武卫、羽林卫、骁骑卫,各二百人。另外组建了一支三十名金丹修士组成的应急小队。
  规模虽然大幅度下降了,却更适应今后的作战任务和作战方式了。
第十七章
丞相府
  顾佐对朝廷也进行了整顿,充分利用朝堂的力量。改变主要在于融合,将南吴州和朝堂两套体制合并,避免有的人忙死,有的人闲死。
  南吴州体制撤销,屠夫担任吏部侍郎、成山虎担任兵部侍郎、原道长担任户部侍郎、刘玄机担任刑部侍郎、高长江担任工部侍郎,李谷生掌匠作监、赵香炉掌常平仓、李十二掌教坊司等等。
  这种融合极受朝堂欢迎,政事堂对此表示“欣喜”。
  海水灵石的生产炼制一直在源源不断的进行,南吴州修士的修为实力也在突飞猛进,在破界迁入一年半后,有更多的修士破境,在南吴军中,这一现象表现得相当明显。
  纯粹由金丹组成的应急小队人数突破五十,且三分之一为金丹后期;各营之中,筑基后期修士的比例也有原来的三分之一提升到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也可以算作资深筑基前期。南吴军整体作战实力更进一步。
  至德九年正旦来临之际,朝堂举办了欢庆活动,天子和张妃被邀请至东溪南岸的雄妙台前就坐,他的下首是顾佐和李十二,再往两边,左侧是文武百官,右侧是以怀仙馆领衔的各宗长老、执事。
  三万人的大唐小朝廷,显得分外融洽。
  望着台上的歌舞,天子询问顾佐:“在此界待了一年多,太师下一步如何行止?是继续养精蓄锐,还是打回东胜神洲?”
  周围的大臣和各宗长老们都转过头来,关切的等待着顾佐的回答。
  顾佐道:“事实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过去在通道玄都世界过得太安逸了,所以修为进步缓慢,出来之后,大家的修为不停上涨,涨得很快。过去想要迈进一个台阶,通常都在六年以上,多则十余年、二十年,尤其每一个关口,都要为感悟而发愁。如今一年半,大家纷纷破境,说明放眼看诸天是十分必要的。”
  顿了顿,道:“因此,将来我们的目标,还是回到东胜神洲去,在我心里,那里应当是我们的家乡,但要还乡,也不急于一时,我希望大唐军队能够继续成长,待全员金丹以后再还乡,如此方有一定的自保之力。当然在此之前,也不能放松警惕,此界到底如何,有待我们继续观察。”
  “说句诸位不愿意听的,要时刻准备着打仗,所谓忘战必忧啊,别看太平了一年半,说不定哪一天,敌人就来了,到时候,吓我们一跳!”
  在顾佐的讲话声中,一张朝云符在烟火中升上高空,朝云小娘子的笑脸映照于海面,笑容灿烂。
  礁盘底部的一块石头动了动,开始探出头来,那是青龟侍郎从半梦半醒中惊觉。他疑惑的抬头看向了光亮传来的地方,那是礁盘上方的天空。明明是夜晚,怎么会有朝霞?
  他缓缓从海底上浮,探寻水面上红光闪烁的根由,一直上浮两百丈,才慢慢露出水面,这下子终于看清了。天上有各种烟花绽放,最显眼的是那张时不时露出微笑的美人脸,每当这种烟花升起时,都将海面照得一瞬间亮如白昼。
  回忆片刻,青龟侍郎才恍然醒悟,拍了拍头。最近百年来,他睡眠始终不好,每次入睡都睡不沉,睡不踏实,也导致记忆力出了问题。修为到了他这个层次,已经触及玄龟一族的修行天花板,要么奋勇精进,合道成仙,要么开始走下坡路。
  能够突破天花板的玄龟寥寥无几,很不幸的是,从目前的迹象表明,自己应当不在其内。
  睡又睡不踏实,醒着又头疼,这种日子相当难受。他知道今后几百年,自己都将在这种痛苦中煎熬着,最终的命运是成为甲山上的一具骸骨,守护后代子孙。
  拍了拍头,稍稍止住头疼,青龟侍郎围着漂浮在海面上的小岛开始巡游,早点完成任务,回去向老祖申请一粒大还丹,也好稍解痛楚。
  为了避免被岛上发现,他很小心的远离岛屿,又时不时下沉到深海之中,仔细的看着,观察着岛屿的变化。
  一个月后,青龟侍郎认为自己差不多看明白了,便开始返回。返程的途中,被又是疲倦又是清醒的痛苦状态所折磨,他又睡了一觉,却依然睡不踏实,只能继续启程,回到千里之外的丞相府。
  这是深入海底数百丈的巨大山脉,山脉正中的峡谷内,不时有数尺高的大蚌在开开合合,蚌中的夜明珠随开合之势不停闪烁,为前行指明方向。
  沿路的暗孔中不时有巨龟探出头来,那是丞相府的宿卫,见来者是青龟侍郎,又相继缩了回去。
  峡谷中前行多时,眼前出现一座山丘,前后通透,左右共四个门,实则便是一个巨大的龟壳。
  入口处挂着面蓝底横匾,上书“丞相府”。
  进了丞相府,在门口的水草垫子上慢慢等候,小龟前来禀告,说老祖宗打了个盹,请青龟侍郎稍待片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1/5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