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校对)第1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477

  “天天都有,大雪封山之后还会到雪中爬山,但宋人再如何训练也比不上唃厮罗人,我们才是大山的子民!”溪罗撒撇了撇嘴,并不觉得这种训练有太大作用。
  “最好能抓活的,我有话要问他,其他人如有反抗格杀勿论!”但洪涛觉得这位守将比廖春称职多了,不仅把辖区治理得井井有条,懂得开凿水利设施、团结各族牧民。还坚持不懈训练士卒,应该有个有点门道的人,在不太麻烦的情况下问问清楚更合适。
  洪涛的设伏办法其实很简单,不埋伏在路边,而是埋伏在箱车里。他让溪罗撒去和把宗城守将谎称截杀了一队朝廷的车队,并在车队里发现大量金银细软和官服,由于不懂才来此询问这些车辆细软能换多少兵甲。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再加上溪罗撒说过,这位刘指挥很贪财谨慎,每次交换都选选在城外僻静地点,并次次亲自验看货物,那他这次很可能也得亲自前往。
  然后嘛,只要他敢带人靠近这几辆箱车,箱板后面等着他就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几具一窝蜂。在如此近的距离上,一窝蜂的命中率和杀伤力会被放大到极限,谁也躲不开扛不住,可以省去很多消耗。
  为了把戏码做足,洪涛把莲儿和紫菊的首饰都给征用了,他自己也没置之事外,贡献出来一身官服,让溪罗撒拿去当证据。
  交易地点在山腰上看不到,需要转过这座山才可。但洪涛能在山腰上用望远镜可以看到把宗城的动静。
  当溪罗撒带着几个族人进入那座大石头城堡之后不久,就有几十骑全副武装的厢军跟着溪罗撒他们冲了出来,向这座山另一面奔去。
  等了许久,洪涛也没听到有一窝蜂发射时的鸣叫声,心里有点慌了。刚才看那队厢军虽然盔甲什么的不如禁军精锐,可是人马整齐,训练程度并不低。万一施铜和溪罗撒应对不及,保不齐就得失手呢。
  “大人,有一骑向这边奔来。”就在洪涛准备让儿童团在车队前方布设铁蒺藜时,蒋二郎突然趴在了地面上,听了片刻之后给出了确定的答案。
第231章
这是个人才
  来的人是富姬手下,他说刘松已经投降,溪罗撒和施铜他们人太少不好押送,只能就地看押,让他回来报信。
  至于说这十多个人是怎么一箭不发就制服了几十名训练有素的骑兵,送信的人说施铜认识这位守将,没有用武力,而是以理服人,具体说了什么他也不清楚。
  “末将做前锋,大人带领大队在后方一里徐徐而行。”这个结果也太容易了,不仅洪涛不太信,连苗魁也起了疑心,但又无法确定,只能做最坏的打算。
  只要有马蜂窝在手,就算对方缴获了几具一窝蜂也没什么大用。在射程和威力上,一窝蜂比马蜂窝差多了。
  事实证明溪罗撒和施铜办事还是挺靠谱的,确实是因为不好押送这么多人,又和对方认识,才忘了选择更容易让人相信的报信方式。
  当洪涛带着大队来到距离伏击地点不到一里远时,已经在望远镜里看清楚了,除了施铜一个人离开了箱车和那些投降的厢兵混在一起之外,其他几个人依旧守卫着箱车,手中还拿着火绒,随时准备点火。
  看到苗魁之后施铜一熘小跑回来了,这时富姬又做了一件让洪涛比较感动的事儿,她慢慢把身体挪到了前面,挡在自己和施铜之间。哪怕这个家伙怀着什么坏心思,也很难伤到自己。
  “大人,刘指挥降了,请大人派人把兵甲马匹都收拢,我再带他来请罪。”施铜没什么异常,脸上还有一丝欣喜,更多的还是担忧。
  “你和刘松是旧相识?”洪涛冲苗魁点了点头,然后下马坐在了紫菊搬过来的马扎上。
  “我俩人当年在延州时同为一个十将手下,此人读过兵书、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只是常与上司顶撞,几经起落不得升迁。后小人伤了眼睛退出禁军,和他再没相见,不想他到此地当了厢役的指挥使。我和他讲了大人的厉害,劝他不要以命相搏,他愿服罪,任凭大人处置。只是……只是请大人开恩,留他一条命,此人并不是宵小之辈,应是有隐情才做出此等恶事,让他到花掌柜驼队里赎罪可否?”施铜犹豫了一下,单腿跪地,一边讲述他和刘松的交往,一边想给刘松求情。
  “勾结外族、倒卖兵甲,这可不是小罪……先让他过来,本官问过再定夺。”洪涛之所以没让溪罗撒一照面就用一窝蜂招呼对方也是有话要问,但在施铜面前不能太轻易答应,这就叫官威。哪怕心里想绕对方一命也得拖一拖,让施铜充分感受到这个面子的份量。
  “罪将刘松,见过帅司。”刘松身上的感觉和施铜差不多,已有老迈之实,却无衰弱之像,底气还挺足。
  “说说吧,你与唃厮罗族人干的好事儿,难道还不该认罪吗?”洪涛看出来了,刘松认罪的态度很不端正,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心里并没有认罪。
  “朝廷律法末将犯了,但如不犯律法末将无法练兵。”刘松即便被绑了跪在地上,依旧梗梗着脖子,认罪但就是不服。
  “……朝廷没有按期发放俸禄?”洪涛想了想,替刘松找到了一个理由。
  “俸禄略有拖欠,我等并不怨言。可兵甲马匹不曾补充,末将只能自筹钱物私炼铅铁,锻成铁器与牧民互市。唃厮罗部有金沙,用铁甲换取再送到湟州,可购买禁军弓弩。末将私下和各族打听过,唃厮罗一族想要西迁,并不会在湟州为祸我大宋,才出此下策。可惜经营了多年,顷刻毁于一旦。大人莫问了,末将确实犯了律法,按罪当斩!还请大人开恩放过我手下将官,他们并不知情。”刘松越说越激动,也不低着头装怂了,更不为他自己求饶,反倒只求速死。
  “听见没,官人我就是倒霉蛋,找个矿户能搞得朝野震动,这还没到衙门上任呢,又碰上集体贪腐大案了。厢役、禁军皆牵扯其中,莲夫人觉得该如何处置?”
  洪涛坐在马扎上刚开始还翘着二郎腿做运筹帷幄状呢,听着听着不仅腿放了下来,还一个劲儿的吧嗒嘴,满脸的苦涩。实在忍不住了,干脆拿莲儿磨牙。
  “我等妇道人家怎懂朝廷大事,但就妾身听来,此人到是个有情有义之辈,还知道回护属下,不像恶人。”莲儿还挺谦虚,没有在公事上指手画脚,但也没全忍住,还是发表了她的见解。
  “好吧,那就听夫人的。刘松啊,我且问你,私炼铅铁,矿石从何而来?”洪涛的表现很白痴,拍了拍莲儿的手,居然就这么同意了。
  “……”洪涛的表现让刘松仿佛身坠冰窟,他是听了施铜的话,说这位新任帅司与其它朝官不同,可以为自己做主才主动投降。
  没想到最终会是这种结果,这位是和其它朝官不同,好歹别人还自己昏庸,这位居然连昏庸都给省了,直接听女人的,真是没指望了。
  “你个杀才,大人问你话呢!”苗魁并不觉得驸马有什么不对,主要是他已经看习惯了,见怪不怪。反倒是刘松的表现让他很是恼怒,一个罪将,居然还敢用沉默对抗,太可恶了。
  “如果不想吃皮肉苦,本官问什么就如实回话,否则我不光宰了你,连你手下那几百人一并全宰了!不信是吧?你可以问问施铜,通川堡可还有一兵一卒存活。廖春和你一样倒卖兵甲,已经被我就地正法,尸身就挂在通川堡门口吹风呢。你要是想见见你那位同僚,本官可以满足你。”
  苗魁这一脚正踹在刘松脸上,满嘴都是血。但洪涛没有呵斥苗魁,更没向刘松表示同情,还变本加厉的威胁着。
  “狗官!我和你拼了!”刘松突然从地上蹦了起来,一头就撞向了洪涛。
  “拉住即可,不要为难他。去端碗水来给他漱漱,别这么血乎淋拉的,本官即便是用刑,也从来不见血,那样太野蛮了。说吧,你炼铁的矿石从何而来,回答完本官的问题,本官才能判断你是否该伏法,是不是这个理儿?”可惜的是他的速度远没有黄蜂快,更没吓到洪涛。
  “浩门河上游有铁矿、铅矿,我用粮食与牧人交换。”刘松毕竟年岁还是大了,精力和火气都不如小伙子,经过这顿折腾之后神情有些萎靡,也不再抗拒。
  “……可有石炭?”洪涛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继续问,但趁人不备冲身边的莲儿使了个眼色。
  莲儿立刻会意,又冲另一边的紫菊眨了眨眼,紫菊也好像明白了什么转身走向远处的箱车,很快又和周一日返回,后者手里还拿着一个小本子,一边走一边奋笔疾书。
  “未发现石炭,末将属下会烧木炭,供炼铁炉之用。”这个回答不出洪涛预料,他在半山腰用望远镜观察时就发现河谷中有一大片林地被砍光了。把宗城是用石块垒砌,不会用这么多木头。
  “……”这时富姬从远处骑马跑了过来,下马之后直奔洪涛,伏在耳边好一顿悄悄话。
  “给刘指挥松绑吧……刘松,此罪先记在本官这里,朝廷正在用人之际,本官此次赴任湟州就是为了对付夏人。我观你精于练兵理政,可愿随本官为朝廷出力、为陛下解忧?”
  富姬在刘松被送来之后不久就离开了,她是去审问刘松下面的厢军将领,问过几个人之后,再把结果汇报给驸马。
  洪涛大概听了听,主要内容能对上,这就初步印证了刘松所言非虚,同时也就证明了这个人可用。
  他能在一无资金、二无政策、三无人才的情况下白手起家把这座堡垒经营得五脏俱全,再说不是人才就有些不公平了。
第232章
火浣布
  至于说他那些犯法行为洪涛给忽略了,这真不能怪刘松,得怪大舅哥领导的大宋政府。假如自己处在刘松的位置上,搞不好比他弄的还花哨。说起来他不仅无罪还有功呢,兢兢业业为朝廷经营寨堡,没像廖春那样只为私欲,不容易啊。
  “末将、末将……”这个转变有点大,刘松以为听错了,结结巴巴不知所措。
  “施铜,你来和刘指挥讲清楚,本官说话他还不太相信。天色不早了,我们先去山坡扎营。”洪涛也不想去和刘松多解释什么,自己还不太了解古人的思维模式。
  既然施铜和他是旧相识,这次又能劝他投降,想来交情还是挺深的,让他去说效果能好很多,也说的清楚。
  午饭之前,洪涛终于有了入湟州的第二个大收获。不知道施铜和他说了什么,这位老将好像看到了希望,表示愿意追随帅司左右,还得出生入死。
  “放心,跟着我一般不会有太多要生要死的机会,本官最不愿意冒险。来吧,先用过午饭,然后带我去看看把宗城的详情。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还得麻烦老将军去和你的副将说一声,让他先带禁军入城。我这个人比较谨慎,既然有了通川堡在前就不得不防。”
  这次洪涛并没有再耍什么手腕,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实打实说了出来。刘松这样的老将经历过生死、又镇守一方八年之久,很多事儿直来直去要比绕圈子更好接受。
  “大人思绪缜密,本该如此,我这就去安排。”果不其然,刘松并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假如自己跟着的是一位大大咧咧办事不靠谱的主帅,反倒该发愁了。
  就算如此,洪涛依旧没有选择入城居住,在营地里吃过饭之后才带着一队禁军由刘松做陪,向把宗城走去。
  这座城堡修建的比较有特色,充分利用了这里的地势,借助浩门河边的一座小土岗为基,就地取材,外墙全部由大石头垒砌,不算太高,只有三米多,但对付牧民足够了。
  可能是为了让主帅放心,城堡内的厢役全都不拿兵器、不穿甲胄在城外列队相迎,附近的牧民也被临时驱离,连吊桥的绳索都给砍断了,安全工作做的很到位。
  洪涛进城之后并没去刘松的指挥使衙门,而是率先去看看了城西侧的炼铁炉。这个铁炉很原始,个头也很小,且无法真正炼铁水,只能把铁矿石加热到海绵体状态,然后通过不断敲打去除杂质。
  这样弄出来的有可能是生铁、有可能是低温钢、也有可能是熟铁。到底会是什么无法控制,完全得看铁矿石的品质。
  “矿石品质不错,待本官调查完毕,如果数量足够,会在这里建造更大的炼铁炉。不要再去砍树烧炭了,不久之后会有更合适炼铁的燃料运抵。”
  铁矿石的品质洪涛也见到了,还不错,有点像磁铁矿,但更亮一些,具体含有什么成分无法搞清,应该是一种复合铁矿。
  这种矿石影响不影响熔炼纯度,光靠看是看不出来的,还得通过实验才知道。而且刘松也没去过铁矿石的产地,更搞不清产量,对这个问题没有发言权。
  “咦……这炉子外面包裹的是何物?”就在要离开炼铁作坊时,洪涛突然发现这里的炼铁炉外面包裹这一层脏兮兮的织物。
  没错,就是织物,上手一摸比普通布稍微硬一些,但绝对是人工织造的。为什么要在炼铁炉外面包裹布料呢?这让洪涛有点纳闷。难道说此地布匹已经多的没地方扔了,专门要裹在炼铁炉外面烧着玩?
  “此物叫火浣棉,是本地蕃人织造的,遇火而不燃,末将用来为炼铁炉保温。”刘松看来也是个事必躬亲的主儿,即便不太懂技术细节,但炼铁作坊这边的事儿大部分都门清。
  “火浣棉……黄蜂,把短刀给我!”世界上有不怕火烧的布料吗?具洪涛所知是有的,但那是后世的高科技产品,这时候肯定造不出来。
  可刘松总不会睁着眼说瞎话,炼铁炉外面的包裹着的也确实是布料,看样子已经用很久了,确实也没被烧毁,只是有些脏。
  “不会吧,宋人已经知道利用石棉啦!刘指挥,这种布料是从哪个部落换来的,可曾知晓?”用短刀切下一小段布料,拿到阳光下用手指这么一捻,洪涛就知道是什么玩意了。
  石棉!这是一种天然矿产,可以用在冶炼、建筑、军事等很多方面,最简单的就是把石棉纤维掺入沥青制造油毡,用于建筑物或者船只防水。
  但这种矿一般没人会关注,更没啥存在感,说实话,洪涛也不曾想到。可没想到居然在这里偶然发现了石棉矿,必须算意外的惊喜。
  “大人如看得上,末将还有些存货……”刘松以为洪涛只是好奇不怕火烧的布料,并没往石棉矿的方向想。
  “布我要,那个部落从何处找来的石棉本官更要知晓。这样吧,你让人在集市上放出消息,就说大人我要需要编制这种布的原料,谁提供线索奖金沙一袋。你恐怕还不知道,有了这种石棉,以后将士们的军帐就不会漏雨,还能造出比蜡烛明亮百倍的油灯,值不值一袋黄金?”来的容易去的快,有了从通川堡抢来的一箱金沙,洪涛出价的时候都显得特别豪迈。
  “恕末将愚钝,居然守着此等宝物要饭,这、这……”刘松是头一次听到洪涛指点江山,都被说傻了。一想起自己为了点军费就去触犯刑律,身边却放着如此珍贵的东西不认识,差点就仰天长叹。
  “也没那么容易,先去把这些事情安排妥当,然后到营地汇合,明日我们就启程去湟州。到了那里再仔细琢磨我们手中有什么、缺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4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