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477

  “……谁在背后编排本官呢?是不是蒋大郎?好你个蒋拽子,回去我就打断你另一条胳膊,让你和大头一起去残联上班!”
  给别人起外号是洪涛的专利,反过来,他是最烦别人在背后给自己起外号、传闲话的,尤其是有损自己高大形象的闲话。
  这次的山顶行军运气不太好,雪花越飘越大,刚走一半路前面十米就已经看不到人了,四周全是白茫茫一片。为了安全起见蒋二郎不得不下令原地休息,待风雪小一些再走。
  这下洪涛高兴了,他的背包已经挂在了黄蜂肩上,就这样还嫌前面走的太快呢。大雪算是挽救了他的脸皮,可以名正言顺的休息。如果大雪再晚来半个时辰,他就得主动要求停止前进了。
  在雪山上如何扎营呢?蕃人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在被风的地方用行军锹挖个雪洞,铺上牦牛皮,四五个人往上一坐就算休息了。
  渴了抓把雪塞嘴里嚼,饿了抓把炒米塞嘴里接着嚼,嚼肉干也成。但这玩意有点硬,扔脑袋上能当板砖用,没经过练习一般人的牙口还真啃不动。
  山上的雪应该很洁净,这时也不会有什么化学工业污染。但洪涛一想起可能有某个蕃人路过时尿了一泡,就不再想往嘴里塞雪了。
  他背包里还有一种新鲜玩意,只是试验品,正好拿出来用用,顺便也显摆显摆。和古人显摆现代事物,看着他们迷惑、惊讶、崇拜的表情,很容易把自己和神相提并论,也很容易让人上瘾。
  一个方形的小钢罐,罐口也是精致的手工螺纹,再用一层薄牛皮密封。打开之后,里面是一种说白不白、说透明不透明的块状物,有点像大块的冰糖,但又明显带着湿润状。
  “大头水冻上了?”蕃人的鼻子很灵,尤其是闻酒精的味道。你在城里喝酒,他们在城外都能闻着味找过来。
  “不像是冻上了,软的……苦的……”另一个蕃人胆子比较大,脱下手套伸手去罐子里捏了捏,还把手指放到嘴里嘬了嘬。
  “来来来,试试本官弄的神火……”在凛冽的山风下用火绒引火很难,但洪涛有混合油。先在积雪上挖个坑把钢罐放下去,然后把火绒毫不费力的点燃,伸到钢罐上面晃了晃。
  “嘶……好烫,这、这是鬼火!”黄蜂意识到这个钢罐可能是做什么用的,但没看到火焰,伸手试了试,立刻就从雪地上窜了起来,眼珠子瞪得老大,不住四下巡视。
  “除了神就是鬼,你是小时候听故事听多了吧。大白天的哪儿有鬼,去把本官的套锅拿过来,再去铲点干净雪,来杯热茶喝也不错嘛。”看到黄蜂的倒霉德性,洪涛由衷高兴,往背包上一坐,真觉得自己快成神了。
  在高原上烧开水是不太容易的,但烧热一点问题没有,所以沏杯茶喝真不是奢望。只可惜钢罐里没有多少燃料,烧了四锅水就消耗殆尽了。
  对于这个结果不光洪涛感到满意,特种部队的队员们也非常满意。钢罐比水壶还小,刨去罐体的重量,里面的燃料并没多重,单位重量下热值已经很高了。
  如果以后可以带上这种东西出行,在野外做饭真不是难事儿。最主要的是这东西烧起来不仅没有烟雾,连火苗都很难看到,不用再担心暴露行踪。真是杀人越货、隐蔽偷袭的不二之选。
  “别急,神火并不太难,回去之后本官多弄出来一些大家都能用上。”洪涛当然也是这么想的,这东西原本就是给特种部队设计的,现在看来很好用。
  神火是什么?吃过锅仔的人马上就能看出来,它很可能是固体酒精。没错,就是固体酒精,是洪涛用大头水、硬酸脂和火碱弄出来的。
第274章
情况有变
  原本以为固体酒精都是用甲醇造的,试着弄了一次这才发现,原来用纯度比较高一些乙醇同样也能做出来,只是燃烧时候的火焰更淡,淡到不仔细看都发现不了。
  有了产于青海湖天然碱,化学实验室终于可以合成一些简单的产品了,比如氢氧化钠,也就是火碱。有了火碱,肥皂唾手可得。然后就是纯度更高的汽油、柴油、甘油、石蜡、沥青。
  两碱有了,三酸还远吗?准确的答案是远!
  因为洪涛只有一个人,没有帮手,充其量做一些实验室级别的试验,想大量生产没希望,离实际应用就更远了。
  化学不像金属冶炼,古人原本就会,只是不精,给他们指出不足、说明方向、提供技术之后,有没有自己都会按照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可化学就不一样了,古人可以说就没有化学基础。他们可能会一些实践化学现象,但一个化学原理都不清楚。
  每种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每种盐、每种碱、每种酸的性质对他们来讲都是从未接触过的,全部都要从无开始一点点的学习。
  所以在古代普及炼铁、炼钢、铸造、锻造行业相对容易,要想开展化工产业,没有十年都开不了头。
  你得从无到有先教出一批学生,他们不光要有数学、几何基础,还得有一定的物理常识,然后再聊化学的问题。
  大雪一直下到了黄昏才减弱,这大半天下了多厚呢?一尺多!
  由于白天基本都在休息,所以蒋二郎决定连夜赶路。在这种环境下,有时候走起来反倒比原地待着要舒服些。只要食物能跟上,最好别在原地停歇,越坐着越冷。
  但在夜晚的雪山上行走也是个比较玩命的事情,视线并不是问题,皑皑白雪会反射有限的月光,看起来就像两极地区的白昼。
  危险的是雪,有些雪是软的,有了踏雪板完全能应付。可是有些雪已经有了一层硬壳,看上去是雪踩上去却是冰,非常容易滑倒。
  在山嵴上滑倒只有一个可能,顺着雪坡滑下去摔死。具体哪儿是软的、哪儿是硬的,就连世代生长于此的吐蕃人也不能百分百确定。
  这时候洪涛弄的冰镐就起作用了,每个人把冰镐反过来拿,用尾部当做登山杖去刺探前方积雪的硬度。
  即便这样依旧不太保险,所以蒋二郎按照平时训练时得出的经验,十个人一组,用皮绳和登山钩连成一串,就算有某个人失足也不至于直接滑落。
  这种方式被特种部队称为救命索,没有踏雪板依旧可以爬雪山,只是稍微累一点,但没有救命索就麻烦了,很容易摔死人。
  第二天的凌晨,上百名披着白色斗篷、踩着两只大脚的特种部队提前抵达了目的地。这还得拜踏雪板所赐,有了它的帮助,人在雪地上行走的速度增加了一倍,耗费的体力反倒降低了。
  “夏人可真下本儿啊,居然在冬季也不停止筑城,这些奴隶可倒霉了。”目的地就是夏人筑城山谷北侧的山峰,洪涛趴在积雪上用望远镜向下看了看。
  地形和黄蜂描绘的差不多,但人员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此处筑城的军队和奴隶数量都增加了,营地沿着两侧的山坡绵延排列,粗略数一数就有二百多座。就算一座帐篷里睡十个人,也有二千多人了。
  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原因一目了然。城墙的主体已经有了大致轮廓,假如能在冬天赶一赶工,明年开春的时这座大型军寨就能投入使用。
  再经过一两个月的储备,到了夏天西夏的军队就能以此为补给站和兵营,向几十里外的湟州发起规模稍稍大一点的进攻了,可以打宋朝一个措手不及。
  就算占据不了湟州城,也会打乱秦凤路的兵力部署。一旦宋朝往湟州调兵,两边的州县就会变得空虚,会不会由此觅到合适的进攻机会,应该就是夏人在此筑城的主要原因。
  他们打算再多一个进攻方向,以此来分散宋军的防御兵力。每多一个地方要守卫,宋军就得安排几倍于夏人的兵力,损耗比进攻方要大很多,看来夏人也越来越会打持久战了。
  “大人,末将有个想法……”趴在洪涛旁边同样举着一架望远镜的是蒋二郎,这座城他是第二次见。
  “直接说,天快亮了,我们还有很多活儿要干,得抓紧。”洪涛已经把望远镜从城堡上挪开了,正在看着身下这座山峰的雪盖,寻找合适的爆破点。
  “上次来探路时末将仔细询问过讹力命族人,他们说从这里向北几十里都没有适合建城的山谷。翻过远处那道大山梁之后就该一路下坡了,再往前走就是凉州。如果不把这座城毁掉而是据为己用,将来再往北时不是就省去了几十里山路。夏人要想重新攻下此城也不是件容易事,大人的马蜂窝是守城利器,此地易守难攻又无法大军云集。”蒋二郎指着附近的山川,把他的想法一一道了出来。
  “……若是有二千夏军来犯,二郎觉得多少人可守?”
  在军事问题上洪涛有时候就是个棒槌,他也看不出附近的山川有什么易守难攻的,这就是没有基础军事素养的锅。另外他也不清楚夏人的具体作战方式,根本无从判断。
  “三百人足矣,只要城中粮草火箭充足,夏人久攻不下必须撤走。此处冬天风雪肆虐、夏天山洪无常,每年只有春秋两季才可用兵,均不足一月。”
  蒋二郎回答的很肯定,他觉得这座城的地理位置很好,离湟州的距离又不远,主要是气候原因致使夏人无法大规模长期用兵,短时间内一旦受挫就必须后撤,且进攻成本非常高。
  “哦,这么一说我倒是明白夏人为何要花这么大力气来此筑城了,想来此地如为夏人占据,我们攻打起来也一样困难是吧?”让蒋二郎这么一详解,洪涛的军事素养蹭蹭的往上涨。
  “大人所言极是……只是末将想不出该如何不毁掉城郭又能埋掉这些夏人兵将。大人向来足智多谋,肯定有办法。”跟洪涛待的时间长了谁都要学坏,原本木讷少言的蒋二郎现在都会拍马屁了,手法还稳准狠。
  “那是必须的……你别偷着乐,我说能就必须能。但你先要回答本官一个问题,假如下面的夏军是你来带队,遇到西边那座山上发生雪崩之后,该往何处躲避?”
  洪涛已经把周围的地形看得差不多了,在蒋二郎提出建议时就有了腹案,现在需要的就是去预测对方将领的反应。
  “……到我们这座山的东边山坡上躲避最为稳妥,此处为缓坡,背后又有山峰相隔,西边的积雪无论如何不会冲过来。”蒋二郎举着望远镜前后左右好一顿踅摸,最终找到了一处最保险的位置。
  “那就齐了,咱们先来个打草惊蛇,再来个关门打狗。这座城能不能保住,还得看老天爷的意思,试试?”
  洪涛也觉得这个位置是最佳躲避地点,但雪崩这个玩意不是人力所能完全控制的,一旦千年的积雪被炸碎,到底会造成多大规模的雪崩真算不出来,只能凭运气。好在不管雪崩多大也不会危及自己这些人的性命,输了也就输了,无所谓。
  “嘿嘿嘿……试试,必须的!”蒋二郎笑了,还把洪涛的口头语学了出来。
第275章
入套
  既然不用在敌人头顶上埋霹雳弹,那就不用趁着凌晨偷偷干了。当下由蒋二郎带着三十名特种兵和两颗霹雳弹去东边的山峰上制造小型雪崩,用来惊蛇。洪涛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人在山峰东侧的雪盖上挖洞埋剩余的八颗霹雳弹,准备打狗。
  就在洪涛等人穿着冰刺、拿着冰镐、绑着救命索小心翼翼的在山顶雪盖上挖洞埋霹雳弹时,山下的一顶牛皮大帐里突然亮起了灯火。
  账内铺着厚厚的毛皮,火塘中的炭火也正旺盛,可温度依旧不高。
  点亮牛油是个只穿了单衣的粗壮汉子,年龄在四十岁左右,发型很怪,中间全部剃光,只在脑袋两侧各留了一撮头发,还辩成了发辫,用几种颜色的细绳扎住,有点滑稽也有点俏皮。
  他就是此次督建黄羊城的梁道初,夏国梁氏可是个很重要的姓氏,同李、嵬名、拓跋、野利、没藏皆为皇亲贵胄。
  目前梁太后在朝中坐镇,囚禁了皇帝李秉常、诛杀了没藏氏、野利氏,朝中很多重要位置都为梁氏族人占据。
  梁道初就是梁太后弟弟梁乙埋的私生子,虽然名声不太好听,但夏国风俗与宋国有别,不管是不是嫡子,只要被允许随父姓就一样有继承权。
  但梁道初和他的同父异母哥哥梁乙逋不太一样,读书认字是短板,带兵打仗比较拿手。
  其父梁乙埋倒也公平,既然两个儿子各有千秋,干脆就各司其职吧。梁乙逋主攻朝政、梁道初着重军事,两人一文一武倒也相安无事。
  不过梁道初的野心比较大,他不满足于和罗卓南军司的副统军之职,想趁着朝中帝党、后党互相倾轧之际多表现表现,让身位宰相的父亲和贵为皇太后的姑姑看看自己的本事,顺势把整个军司的统军之位拿下。
  怎么表现呢?身位军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军事上立功。和罗卓南军司多年来直面宋朝秦凤和永兴两大军路,几乎每年都要小打小闹几次,隔几年还会来次规模稍大的冲突。
  可互相试探了几十年,能用的招数基本都用完了,双方也非常了解对方,没啥新招数可想,谁也奈何不了谁,于是梁道初就想到了秦凤路的湟州。
  这里群山横亘、气候恶劣,宋夏两国虽然都在此屯有主力,但也都视同鸡肋。这么多年了,无非就是看着大山摇头。
  梁道初则不同,他是个行动派,想了就得干,于是就带着步跋子不畏艰险在这片大山里转悠了一年之久,终于摸清大致情况,也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突破口,就是这座将要被命名为黄羊城的地方。
  以前之所以无法从湟州进攻大宋,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后勤。夏军如果从距离古骨龙城最近的仁多泉城出发,翻山越岭得有一百多里山路。
  这个距离已经超出了西夏军队可以补给的最高能力,没有补给,又不能使用大规模骑兵部队,这对夏人来讲是无法作战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4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