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校对)第1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477

  但是夏人的准备工作很慢,或者说古代作战的节奏很慢。他们的前锋部队砍了一天树,第二天主力抵达接着砍。
  砍下来的树木除了建造营寨外,还做了不少攻城装备,比如梯子、攻城锤一类的东西。看来他们已经意识到梁道初凶多吉少,准备强攻了。
  “大人,二郎传来消息,五十……”西夏军队不着急,洪涛自然也不着急,慢慢耗着呗,谁冷谁饿谁知道。
  但蒋大郎就没这么淡定了,他每天睡觉的时间很短,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城上观察敌人的动向,顺便再把哨兵传回来的消息汇报给帅司大人。
  至于说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意思,自己弟弟和那些特种兵到底在搞什么他一点不清楚,马尾城里也没人知道,除了帅司大人。
  “才五十,夏人命真好。告诉二郎先不急着下手,人家远道而来总不能毫无作为就撤兵,让他们先展示一下本领给本官看看。”
  五十的意思就是百分之五十,蒋二郎是在说有一半夏军位于雪崩区内。当初洪涛和他的约定是超过百分之七十再动手,目前看来还不够。
  洪涛也不想现在就命令蒋二郎动手,突然损失近一半人手夏人肯定会撤军,即便一路上还有几处雪崩区等着他们,但想全歼是不可能的,雪崩的秘密也就不是秘密了。
  洪涛还想看看夏人的攻坚能力和作战方式,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以后自己肯定是要带兵走出这片大山的,到时候也没有大雪山帮忙,能多了解一下敌人的详情对以后会有很大帮助。
  另外洪涛还存着一点小私心,就是成本问题。火箭的发射药都被蜡封在竹筒中,但远远达不到密封防水的等级,时间长了就容易受潮失效。
  武器造出来就是用的,只有用了才有价值,老在库房里放着就和商品积压一样没意义。但金明池和渭桥镇造了一年多的火箭,从来也没在战场上大规模运用过,实际效果如何还说不好。
  没有实际效果光靠演习表演是说服不了皇帝和朝臣向乌金行大规模采购的,这种产品没有规模成本就会上升,哪怕自己不缺钱也不能糟蹋钱,该赚的必须赚回来。
  马尾城就是为火箭正名的试验场,对面那些木工活儿看着不错的西夏军队就是试验品。他们死的越多,自己的乌金行收入就越高。
  做为一名合格的商人,赚钱才是正业,其它事情再高大上也能只是捎带手,不可舍本逐末。
  这一等就是二天,等到了第二天黑,负责白天值守的厢役已经换班了,莲儿和宸娘也看烦了,只剩下洪涛和蒋大郎还在城头上坚守。
  “大人,此处由副将看守即可,您还是回去睡会儿吧,还有那些孩子,她们也忙了一整天。”蒋大郎也等烦了,表现得很不敬业,居然要回去睡觉,只是洪涛不走他也没法走。
  “若是敌人夜袭该如何处置?”洪涛有些恼怒,夜袭,评书里不都是这么讲的,动不动就偷营劫寨啥的,怎么能大撒把呢。
  “夜、夜袭……末将在边关从未听过夏人会夜袭。谁也看不清谁,如何分辨敌军还是友军,也无法指挥。”
  蒋大郎让洪涛给说愣了,这要是换成别人他早就一脚踹过去了,就算是从来没上过战场的文人将领也不会提出如此白痴的问题。但面前这位就提出来,还不敢踹,谁让人家总能出其不意呢,保不齐这次又有高招。
  “打起火把呢?”洪涛倒是听过古人夜间视力不太好的传闻,只是这里有积雪的反光,就算没有月亮也不至于伸手不见五指,走慢点看路还是能看到的。
  “那岂不成了弩手的靶子……”蒋大郎还是没搞明白帅司大人到底想问什么问题,又不敢乱问,只能随口应着。
  “这倒也是……你去睡吧,派人把本官的睡袋送上来。”左想右想洪涛也没琢磨出该如何夜袭,但依旧不死心,打算就在城楼上打地铺。
  “末将和大人一起……”蒋大郎很是郁闷,上官不睡自己肯定不能睡,得,陪着吧。可问题是这位上官白天睡了大半天,自己却没合眼,太坑人了。
  “……你给我有多远走多远,有你在本官还能睡着?自己打呼噜什么声儿自己不清楚?快滚,天亮之前不许上来,让我看到军法处置!”
  洪涛睡觉很沉,也很容易入睡,平日里不太怕人打呼噜。但今天不同,在此种环境肯定难以入睡,旁边再加上个鼾声如雷的还不如不睡呢。
  其实没有蒋大郎的呼噜洪涛照样睡不着,每次躺下就会听到城墙外面有响动,怎么听怎么像是人的动静。然后就得爬起来探头看看,结果毛也没有,只有刺骨的北风依旧不眠不歇。
  城楼里的厢役让这位帅司大人折腾得够呛,一会儿眼都不敢闭。天知道他在干嘛,一会儿一起身,探头探脑四处看,弄得大家跟着一起紧张。
  当然也有正面作用,所有值夜的士卒个个都睁着眼片刻不敢松懈,还主动在城墙上巡视,生怕这位天煞星那根筋儿搭错了,然后明日城外又多出几排吊尸体的木杆子。
  “我靠,有没有搞错,这么老远跑过来不赶紧进攻吃什么早饭啊!”好不容易等到天亮了洪涛更生气,熘熘熬了一宿敌人啥动静没有,现在不光不进攻,还升起了炊烟。
  “大人也去吃点吧,听到牛角号声再上来不迟。如果这么熬下去夏人还未退兵,大人的身体恐怕先扛不住了。”
  蒋大郎看着帅司大人一双熊猫眼都不知道该说啥了。这表现也太业余了,围城战通常一打都是论月算的,半年一年也不是不可能,天天这么紧张那成啊。
  “也对,让他们吹号声响一点,本官先去睡会儿。”洪涛真不是紧张,是兴奋,就像小时候春游前夜睡不着一样。
  这是他第一次面对西夏人进行陆战,一窝蜂和马蜂窝实战效果如何、冰城能不能阻敌、敌人会用什么战术等等一大堆问题轮番在脑海中转圈。
  熬夜的人吃饭不香,洪涛只喝了两碗粥,把甲胄和外衣一脱,躺在床上闭着眼又琢磨开了。对于这场战斗他并不太担心,重点是以后。
  夺城拔寨、连斩敌军大将,这个功劳好像有点大。刚开始皇帝会高兴,因为他能向朝臣证明慧眼识才,可是以后呢?
  这仅仅是个开始,随着特种部队逐渐成型,有部分队员就会进入禁军成为中下层指挥官,很快一支适应新战法、新装备的新军就可以上场了,到那时胜利会一个接着一个的来,皇帝还会高兴吗?
  很难讲啊,古人不是说了嘛,功高盖主。当下属一旦做到让领导无法奖励也就离倒霉不太远了。不是领导不愿意下属有能人,而是需要平衡各方势力,谁也不能打破这个平衡。
  所以吧,自己要注意分寸,不能太过招摇。可打仗这个事儿不是说不想打就不打,尤其是对进攻一方。你按兵不动,敌人就会想办法来夺回失地,总不能为了藏拙而故意打败仗吧。
  其实这个办法是最合适的,找一些不是主力的军队舍弃掉,连带着还能把平日里不太听招呼的军官也抛弃,一举两得。
第294章
初试陆战
  但洪涛自问干不出这种事儿,太缺德了。就算真有不太听招呼的属下,洪涛也会亲手解决了他们,而不是让一群无辜的士兵去陪葬。
  自己是坏人,可坏人也是有底线的,有些事儿能做,有些事儿不能做。一旦做了,自己就和那些被自己很看不起的人一样,活着也就没啥意义了。
  最容易的办法被否定了,洪涛就只能再想困难点的。通常吧,干好事就比较难,做坏事反倒容易。不知道这是人类天性使然啊,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还有什么办法能掩盖住自己的光环呢?如果这么想是想不出来的,有时候事情要反着想。
  比如光环难以掩盖,那就不掩盖,想办法让别人也一样闪亮起来,不就显不出自己了嘛,至少会分走很多关注的目光。
  “莲儿,帮官人写封信给高翠峰,让他给沈大人送去二百具马蜂窝和三万支火箭,再把卓啰和南军司大兵压境的事也提提。”那让谁亮起来呢?洪涛首先就想到了沈括。
  这位很有科学家品质的大宋文人就不是带兵打仗的材料,但也不是个只会看着兵书打仗的废物。他一旦有了火箭这种利器,又知道了敌方空虚,大规模进攻肯定不敢,小大小闹几下还是没问题的。
  虽然是小打小闹,但所处位置不同效果就不同。永兴军路是宋夏之间的主战场,双方的主力部队也都布置在这片区域,在这里获得一场胜利的影响力肯定比湟州要大得多。
  可是湟州和延州中间隔着好几个州,西夏的防御部队也不同。秦凤路这边是卓啰和南军司和西寿保泰军司,永兴军路对面是静塞军司和嘉宁军司,湟州这边的战事会影响到永兴军路吗?
  洪涛觉得很可能会,因为这次卓啰和南军司差不多已经是倾巢出动了,如果真的被自己一锅端的话,那秦凤路西侧的兰州、湟州、西宁州等于就失控了。
  西夏政府肯定不会坐视不管,那就只能从附近的军司调兵过来补充。为什么不能从腹地调集军队呢?很简单,这时是冬天,西夏腹地的军队肯定都已经变成牧人了,这是他们的军制决定的。
  而且边军有边军的优势,他们熟悉边关,战斗力不会消弱太多。就算最终还得从腹地调兵,那也得和边军混编才成,所以从附近军司调兵是肯定的。
  但问题来了,附近的军司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抽出两万人,怎么办呢?就得临近的几个军司一起调,每个军司的数量还不会少,怎么也得有几千人规模。
  古人作战最讲究排兵布阵,这不仅仅是在阵前,还意味着平时的驻地也很讲究。如此大规模的调动和补充,一点破绽不露是不可能的。只要露出破绽,再加上火箭的威力,宋军很可能会获得一场局部胜利。
  现在自己把时机和装备都给沈括送过去了,赢了,沈括升官晋职,对自己只有好处没坏处;输了或者没动作,自己也没啥损失,无非就是一窝蜂和火箭,以后慢慢用石油抵偿就可以了嘛。
  什么叫奸商,这就是,任何时候都在算计,尽量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有时候吧,反倒是这种人更容易成功,只会什么都不顾的去爱国为民,结果反倒很容易偏差。
  初衷再高贵结果不理想也是枉然,想法再龌龊目的达到了,前者和后者孰优孰劣?
  “官人,外面有那么多敌人,这封信如何送?”莲儿的秘书技能都快满级了,只要洪涛把大概意思说明白,她提笔就能写,遣词造句根本不用操心。但是她不得不提醒洪涛,写了也是白写,送不出去。
  “让王大派人送,别看夏人多,可要是论爬雪山,他们谁也比不上本官的这些孩子。”
  莲儿担心的问题在洪涛眼里根本不是事儿,大摇大摆出城肯定没戏,但翻山越岭很容易。有了那些攀岩工具的帮助,什么步跋子也没用。
  “要不妾身也跟着王大一起去吧,我会踩滑雪板,能冲好远好快呢!”莲儿在马尾城呆腻了,每天就是滑雪滑雪,变着花样的滑雪,太没意思。
  “嘟嘟嘟……嘟嘟嘟……”就好像是故意和莲儿作对一般,外面突然想起了急促的牛角号声,夏人发起进攻了。
  “去个屁,晚上乖乖的给官人暖被窝吧。看好宸娘别到处跑,小心夏人的利箭,等官人收拾完他们就一起回湟州。”
  刚刚躺下没一个时辰还得爬起来,一边穿甲胄一边煳弄莲儿,目的就是不想让她跟着往城上跑。
  这次夏人确实来了,左中右分成了三大块,同时从北、东北、东三个方向进攻,密密麻麻的数不过来。原本城外是一片雪原,现在就像是撒了一层煤末子,黑乎乎的。
  “所有人都蹲下!”一上城头,洪涛问都没问就接管了蒋大郎的指挥权。不是鲁莽,而是为了更好作战。
  自己是没指挥过陆战,但夏人同样也没遇上过自己这种作战方式。原则上讲双方都是头一次,有没有经验不太紧要,要紧的是让每个人都听自己的命令。
  “所有人都蹲下……所有人都蹲下……”对于洪涛的命令王大向来不问为什么,瞬间就传到了下去,然后是一连串稚嫩的喊声。
  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蹲着一名儿童团员,或者叫青年团员。她们就是传令兵和督战官,负责传达洪涛的每一个命令,并要监督附近的厢役正确执行。
  这套指挥方式是洪涛根据海战总结出来的,效果很好,移植到陆战中来想必也不会太差。
  儿童团员就相当于军队的下层军官,比如排长和班长,在小规模军队中这些职位能否准确、及时的传达、执行命令,才是军队战斗力的保障。
  在这方面洪涛可以保证,儿童团员们不会漏掉自己的一个字,也不会丢下自己先逃跑。
  “大人,一般到二百步时夏人才会射箭,我们居高临下应该提前射击。”
  果然,蒋大郎对上司的这个命令心存疑虑,但他比较会做人,没有当众提出质疑,而是先和帅司大人一起蹲在城垛后面再小声建议。
  “你说的很可能对,但那是一般,本官不是一班也不是二班。这些大家伙光知道如何发射还不够,做为指挥官要明了它们的性能,才能发挥出最大威力。好好看着吧,很快这片雪原很快就会变成红色了。”
  真到了直面战争的时候洪涛反倒不紧张也不兴奋了,和海战相比陆战还是比较温柔的,至少是脚踩实地,不用去考虑风向、海况、船况,只需关注对面的敌人就可以,需要计算的东西相对少。
  “调整标尺五十步……王大,送信的人安排了吗?”现在洪涛觉得自己少发明了一样很有用的东西,就是潜望镜。没有这个设备自己就只能时不时露出半个脑袋去看敌人的动向,哪怕戴着头盔也不太安全。
  “调整标尺五十步……王十和王十一已经从西墙出去了,我让她们绕过南边这座山,然后顺着山嵴走。”王大先把命令传达了下去然后才回答问题,轻重缓急判断得很明确,一个字废话都没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4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