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校对)第2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0/477

  “这些都是他们自己带来的?”屋里没有太多家具,但在楼上的正屋里有个大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羊皮卷和纸质书籍。文字洪涛是一个都不认识,估计大宋也没人认识。
  “他们的行礼大多是这种谁也看不懂的书册,值钱的东西不多,要不是有手艺怎么生活都是问题。搞不好宸娘缠着官人一哭闹,他们还得由官人养着。”
  王二的话不多,但句句都不是废话。对于洪涛唯独溺爱宸娘的行为别人都不敢指责,唯有她时不时说句风凉话。
  “官人从小也没少了你的吃穿用度,等你有本事挣钱来给官人花的时候再提意见不迟。另外刚才你有个重大的错误需要指出,什么叫值钱的东西不多?这些书籍比任何金银珠宝都值钱,且学会之后谁也偷不走,一辈子花不完。”
  孩子大了想法就会多,嫉妒是人类的本能。以王二的性格,她能压抑住不去伤害兄弟姐妹就算合格,洪涛并没有过多奢求。
  不过有关犹太人天生聪明的说法并不准确,应该说他们掌握了一种让人变聪明的办法,那就是教育。几家工匠,想来也不是族中的智者或者宗教领袖,逃荒的路上还带着这么多书,足矣说明问题。
  “那也没有官人的书厉害……”王二又吃瘪了,还不太服气。
  “知识就是知识,不用分是谁的。官人的知识也不是与生俱来,照样得去学!”
  洪涛有点生气,不是气王二的故意挑衅,而是气自己不懂希伯来文。这么多书一个字也看不懂,说不定里面就有自己需要的知识呢。
  “那官人的老师是谁?”王大又插话了。
  “……找人把这些书抄录一遍,谁先看完学会谁就是凉州城主!”然后这次谈话就又夭折了,洪涛强忍住踹一脚的冲动下达了一个很残酷的命令。
  “大姐,以后你还是少说话为妙,好好的我们又要去学这些鬼画符……”看着自家官人气哼哼下楼的背影,王二无奈的摇了摇头,好好的计划又让王大给毁了。
  她是想鼓动官人下令招收犹太人的孩子到儿童团去受训,进而把这些犹太移民也同化掉,这代不成还有下一代。可惜被王大一句话拆了台,还摊上这么多学习任务。一门谁也不会的语言,学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
  “……城主让给你了,本官还不乐意要呢!”王大更郁闷,论带兵打仗她谁也不服,可是提起学习,青年团里多一半人都比她利落。很显然,官人并不想让自己当凉州城主,所以才会出这么一个考核标准。
  相比起处理政务,洪涛更喜欢去叮叮当当的工坊里闲逛。凉州的乌金行工坊比渭桥镇规模小多了,这也印证了他和皇帝说的话。这里有煤有铁,但产量不足,无法大规模生产,只能算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凉州乌金行最主要的任务并不是生产兵甲利器,而是农牧业需求量很大的民用铁器。另外就是研制更先进的织机,否则怎么发展毛纺产业嘛。
  既然这么说了,洪涛就不怕有人来检查。乌金行的各个工坊就在明面上摆着,产品是什么一目了然。高炉和平炉只有两座,规模还不大,焦炭窑更是只有一座,勉强够两座高炉使用。
  “恩,地基打的不错,这是湟州的石灰还是甘州的?”洪涛此时正站在一块平整的水泥台上,拿着一米多长的水平尺进行测量。
  自打高俅的玻璃车间落成之后,建筑行业也跟着前进了一大步。中间有一小截玻璃管的水平尺成了标配,大大提高了测量速度和精度。
  “是王七派人送来的,甘州城也快建好了,他还请大人有空去查看查看。”
  王大头对驸马养的这些孩子很满意,在他看来谁家要是有这么懂事的孩子就是大福气,小小年纪就能独当一面。
  可这个本事别人照样学不来,养出一个都难,驸马一养就是十多个,还有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不愧是星宫下凡啊。
  “一座空城而已,有什么可看的。镗床和铣床要加快安装调试,毛纺厂还等着新式织机呢。”
  每当有人当着自己面儿夸赞儿童团出身的孩子时,洪涛就会像全天下的所有父母,嘴上说得风轻云淡,心里却如喝了蜜一般受用。为了掩饰自己的肤浅,赶紧把话题转开了。
  用金贵的水泥和钢条在地面上垒个台子有什么用呢?在工厂里接触过大型加工机械的人很容易看明白,这不是普通的水泥台,而是机床的地基。
  越是精密的机床对地基的要求越高,洪涛目前还没有机床可用,甚至没有解决动力问题,只能靠畜力、人力和水力驱动。但必要的精度必须保证,因为他要做的东西对精度要求有点高。
  带螺纹的钢管和丝杠,这两种机械原件是用在新式织机上的。它并不是啥新发明,而是以江南的织机为蓝图,改进了一部分材质和结构,更适用于毛线。
第426章
挂羊头卖狗肉
  其实这种织机用皮带和齿轮组传动系统也成,可洪涛非说要精益求精,宁可提高织机的制造成本也不能坏了乌金行的招牌。必须要开发更平稳、更效率的新式传统系统,比如丝杠和螺纹钢管。
  对于驸马的这个要求王大头举双手双脚赞同,他现在已经不用亲自干活了,只需要指手画脚、看看图纸就能拿最高的工资。
  如果他乐意离开乌金行,随便到谁家当个大匠工资还会更高。这一切靠的是啥他心里非常清楚,就三个字,乌金行!没有乌金行就没有王大头,所以乌金行的名誉就是他自己的名声,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
  也正是当年驸马的新颖思路、产品让乌金行成为大宋第一的炼铁和锻造作坊。现在驸马说还有新鲜技术,那必须跟进啊。
  要是跟不上技术换代还当个毛的大匠,让徒弟比自己懂得多太丢人。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王大头就必须主动退休,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
  原始的镗床和铣床洪涛都见过,并参加了设计工作还亲手用过,只要有具备工具钢硬度的材料照猫画虎的复制出来并不太困难,就算有点困难也能被成群的工匠们攻克。
  所以说制造螺纹钢管和丝杠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儿,唯一需要的就是时间和工艺流程,成本现在他还没有要求。
  这么重视两种零部件的研发生产,甚至要为它们新建整个工坊,它们真的能让宋代的织机插上工业化的翅膀,把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吗?
  答案是否定的,洪涛这叫脱了裤子放屁!用成本低、易维修的皮带和齿轮系统,完全可以满足织机的传动需求,根本就用不上这两种看上去就匪夷所思的零部件。
  难道说洪涛是给未来的新式织机准备的?也不是,他根本不懂织机的工作原理,也不想懂,大力研发这两种机械原件的目的只有一个,武器!
  洪涛说的话,尤其是正正经经说的话,谁全信谁就离倒霉不远了。他语重心长的和皇帝、朝臣列举了自己最不可能反叛的诸多理由,每一条听上去都那么合理、那么合情。
  但骨子里可不是这么回事儿,凉州的乌金行确实不能大量生产兵甲利器,但并不意味着掐断了渭桥镇的供给,湟州新军就必须成为废物。
  洪涛正在做的事儿就是另一条后路,他准备用真正的热武器逐步取代钢板弩和攻城弩。
  那样的话根本不用大规模工业基地,湟州新军也能保持很高的战斗力,且仅仅靠凉州乌金行就可以完成武器的补充和弹药供给。
  当然了,在短时间内湟州新军确实受制于渭桥镇工业基地。火枪火炮光研发出来还没啥用,暗中制造装备还需要一段时间,另外还得有化工行业的跟进和配合,缺一不可。
  这也是洪涛只能打着研发织机的借口,暗中搞武器开发的原因。他就是欺负古人不懂枪炮,楞把枪管和炮架的主要部件说成织机零部件。没人会怀疑,更不用偷偷摸摸,就摆在明面上让你们看,看完了还得夸咱心灵手巧!
  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火枪和火炮的研发无法再从前装枪滑膛枪炮开始,一步步升级到定装线膛枪炮。
  洪涛必须舍弃循序渐进的理念,必须一步到位。蒙人只能蒙一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谋也只能用一次。不管成功与否皇帝只能越来越提防自己,不会再给予充分信任。
  那直接上线膛枪和定装弹条件成熟吗?假如洪涛没在金河帝国发展过一次肯定就不合适。从材料强度到弹药底火都需要不断的试验、摸索、总结,才有可能达到目的。
  但他已经有过一次非常完整的体验了,可以根据记忆对很多需要试验的数据提前掌握,相对而言这一步就能迈大些,不会因此扯到蛋。
  火炮和火枪的原理其实也差不多,解决了炮管和底火问题,这两种热武器基本就算成功了,无非就是把体积放大。
  实在玩不转线膛炮,暂时用后装滑膛炮代替也可以。洪涛没有太高要求,只要新武器比投石车打得远、打得准、威力大,那就是跨时代的好武器。
  可话又说回来了,这一步真不是很好迈,光枪管的制造就非常非常难。因为没有合适的工匠,即便工具比金河帝国不弱,也无法提高效率,依旧得慢慢试验。
  另外有关底火的问题还看不到啥希望,马尾城的化学实验室成立时间比较短,王四、王五、王十四、王十五这四个孩子,再加上一个高俅,他们接触化学的时间都不长,还没进入自主创造期,仅仅能鹦鹉学舌。
  这项工作没几年时间根本无法完成,好在洪涛并不着急,即便现在把火枪和火炮全造出来,也没有用武之地。
  那些玩意比冷兵器作战更加耗费钱粮,以北宋目前的经济实力还不足以建立一支大型热武器军队,靠自己更不成,光是铜的需求量就能让自己变成穷光蛋,哪儿还有钱养兵。
  所以说军事实力是和国家经济实力挂钩的,要想成为军事强国就先得成为经济强国,踏下心来搞经济建设才是基础,穷兵黩武真没出路。
  想去侵略也成,先拿冷兵器凑合吧。用航空母舰与游击队作战,并不见得是最合适的。
  想发展经济有个硬指标,不是商品和资金,而是路。后世有句口号: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
  这句口号的前半句应该是对的,不管有多好的商品,无法运输也等于没有。货物不能以较低成本流通,就产生不了更多的附加值。
  现在湟州有了特色产品,很多还都是独一份,可湟州通往外界的路太烂,一年之中至少有五个月是无法通行的,其余几个月也不能保证通行安全。
  匪盗问题基本可以忽略,商队并不是软柿子,小规模的匪盗不能影响通商,大规模的匪盗在边关地区也无法生存,影响道路通畅的根本原因就是气候。
  下大雪就不提了,不用太大,一场中雪就能封锁进出湟州的山路。除了雪之外夏天的大雨也会引起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对交通的破坏性一点不比雪小。
  也不仅仅是兰州通往湟州的这条路很烂,从兰州出发到凉州的驿道也好不到哪儿去。冬天依旧会被大雪阻隔,夏天照样逃不脱泥泞难行的宿命。
  眼看来湟州和凉州的商队越来越多,他们又没有水虎翼不计成本的运输能力,所以洪涛咬了咬牙,修路!
  其它一切建设都拖后,集中人力物力修路。先修凉州到兰州的驿道,这里山势没那么险峻,施工难度低不少。
  他要修的不是土路,也不是硬化路,而是石路。在有土层覆盖的地段用半米高、一尺粗细的方形石条竖着排列形成路面,就像是铅字排版一样。遇到岩石层干脆就原地取平,不用大动干戈。
  这样的路面只有一个好处,结实耐用。很多欧洲城市和历史久远的村镇里都能看到这种路面,它们历经了几百年依旧可以使用,不会塌陷也不会开裂。岁月只能在石头上面留下浅浅的痕迹,稍微颠簸一些,但不影响主要功能。
  有好就有坏,这种石头路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它的施工量比较大,不仅仅要开采石料,还得挖掘沟槽,比修建一条碎石路成本高很多。
第427章
要想富先修路
  在这个问题上洪涛一拍板谁都不反对,那就修呗。帅司大人说用黄金铺路那也是有道理的,想不出来不是道理不存在,而是太笨!
  幸好这一路上不缺乏石头山,不用再专门从远处运送石料,只需每隔十几里建一座采石场即可。
  采石也不再纯靠火烧、水浇,湟州和凉州都有火药作坊,更不缺原料,可劲儿炸吧。炸出来的石块一部分人工修凿,一部分用水力或者畜力钢锯加工,效率更高。
  “只有二千厢役肯定不够用,再加上二千战俘也不够,总不能把工坊全停了都去修路!”技术和材料问题洪涛都能解决,但有一个问题他比较难办,人。
  神宗皇帝倒是给湟州调来了几个营的厢役,可是比起修路的工程量来讲是杯水车薪。再想让朝廷短期内派来大量人员显然不太靠谱,又不能征调民夫,估计出钱雇佣都没啥人乐意干。
  目前湟州和凉州都不缺活儿干,谁乐意累死累活的去为朝廷修路呢。这就是法律的缺陷,一旦统治者遵守法律,就会发现无法对人民予取予夺了,干啥事儿都得有商量。
  “能不能和兰州借点厢役来用,我们可以发双倍军俸。”苗魁这次机灵了一回,他想让洪涛去找王厚借人。
  “求人不如求自己,借人不如抓人。借人还得花钱,抓人不光省钱还能有所缴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0/4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