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校对)第2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3/477

  “谁说本官走后你们要回到战俘营?既然已经给了身份,不管是不是正式的,你们依旧是甘凉路居民,更是大宋子民。在本官治下何时曾把本国百姓送进过战俘营,此话从何而来?”
  闻此言洪涛脸上的笑容立马就没了,难道说自己还没走就有人暗地里造谣生事了?不成,这件事儿必须问清楚,只要自己没回到开封,依旧还是甘凉路经略安抚使知湟州事,就有百分百的权利处置份内之事。
  这些造谣生事的人心怀不轨,必须除之后快。哪怕再返回湟州城来一次公审大会,再杀得人头滚滚都没关系。
第511章
猢狲没散
  “是济桑城的守军说的,他们也知道大人要回京师,还说忠良不长命,这次回去就难以再回来了。只要大人被治罪,那此地的规矩就全要变。拓荒田要收回、新军也得编为厢役、我等自然难以逃脱。若是腿脚利落,我等甘愿逃入大漠也不想再回战俘营,只求大人看在这条路的情面上给我等一条生路吧……”
  老者还真不是瞎想,确实有依据,说着说着眼泪都下来了,带得这群人一起痛哭流涕。大人这一哭,孩子们也跟着嚎上了,场面那叫一个悲惨。
  “……也罢,现在本官说什么你们也不会信,这样吧,各家匀出两人跟本官去渭桥镇暂住,其余人就在护路队继续生活。等新的经略使大人上任之后,大家再让商队带信给渭桥镇,让各位的家眷跟着车队一起回来如何?”
  洪涛是真不想让别人看到此种场面,知道的是他们瞎想,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欺负老弱病残呢。怎么办呢?没辙。有时候谣言就是这么厉害,任凭你说出大天来依旧无法抵消负面影响。
  一家两人,不是洪涛不想带他们走,而是箱车里真没地方了。总不能让儿童团和手下的家属全走着吧。
  生离死别惨不惨?现在就活生生的上演了,每家每户都必须做出谁生谁死的决定,走的人嚎啕大哭、留的人跪地哀嚎。
  “济桑城若不是王厚管辖本官就屠了它,真他妈不是东西!”
  队伍已经走出半里路了还能听到哭声,洪涛心里这叫一个难受,很快就化成了一腔怒火。看着前面那座若隐若现的城池,下意识的去摸本来就没有的胡子。
  “驸马莫要多事,想来只是兵将们多嘴,到兰州老夫去与那王道初说分明,让他严加管束手下。”
  见到洪涛又是一脸铁青的模样,裴英先慌了。他再也不敢有看热闹的心思,上次因为吴王府商队的事儿自己就已经成孙子辈儿,再来一次那就耷拉孙了。
  “兵将们也没错,陛下的圣旨刚出宫,朝中指不定有多少同僚弹冠相庆呢。中贵大人,你说本官干的事儿真那么坏吗?若是本官不坏,谁坏呢?”
  不用裴英提醒洪涛也不会去碰济桑城一兵一将,这不是他们的错,他们只是按照惯例猜测。
  这种事又不是没发生过,每次的结果几乎都差不多,能怪人家乱猜吗?可是该怪谁呢,洪涛打算问问这位历经了三朝的老宦官。
  “这……驸马息怒,此事通常不以好坏论,想来是政见不同耳……”别看裴英伺候过三任皇帝,脑瓜子不可谓不好使,可这一次还真被问住了。说好说坏都不合适,干脆,还是继续和稀泥吧。
  “哼,好一个政见不同。因为政见不同就能勾结外敌谋害本朝将官,改日若是本官也和他们政见不同,是不是可以问问北朝那边,也帮本官除掉几个政敌呢?中贵大人,本官知道朝廷不许内官干政,可是说句良心话应该不算难吧,何必揣着明白装糊涂呢。苗将军,车队行军速度,不入兰州!”
  洪涛不是想让裴英为自己做主,他也没这个本事,但居然连句公道话都没有就太令人失望了。同时也确定了一件事儿,朝廷里的人谁也靠不住,他们早就没了良心,有一个算一个。
  其实洪涛想去兰州告黑状也找不到正主儿,王厚根本就没在兰州。他和洪涛一样,也接到圣旨回京复命,前后脚走的,估计现在全速追都能追上。
  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洪涛也没啥反应,车队依旧还是先去渭桥镇。一方面把留守的王十一和王十六带走,再问问王冠和高翠峰的意思。
  他们要是想跟着去新地方那自己就去和皇帝提要求,若是不想离开这个日益变得重要的工业基地,也不强求,人各有志,以后有机会再合作。
  “叔父说大人走到哪儿就让我跟到哪儿,哪怕辞官不做也不能慢半步。”这是王冠的回答,透着一股子铜钱的味道。
  “你这官啊不该当,应该让叔父当,他比你明白多了。成吧,本官还想让你带话给叔父,让他再去开封一聚,现在也不用了。”
  钱味儿越重洪涛越喜欢,做买卖挣钱天经地义、商人追求利益也是天经地义,这和人品高低无关,更和情谊无关。王家有明白人,自己和他们合作下去也就有保证了。
  “大人觉得这次陛下要派您去何处,不会是入川平乱吧?”其实王家谁都不傻,这不王冠开始出招了,想先一步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北宋除了北面不安生之外,西南地区也乱糟糟的,只是那边没有像西夏和辽国一样的大势力。其实这事儿也怪不到北宋头上,历朝历代西南地区都没安生过,现在依旧。
  “入川?你就想美事儿吧。让本官入川把夔门一锁称王了,你王家不得被满门抄斩?什么脑子,我要是……”四川地区再乱皇帝也不会派自己带兵进入的,这是个非常容易判断的问题。
  这时的四川称作国中国都不过分,比湟州还特区,铁钱、交子、茶政、盐铁都自成一体,再加上天堑守护,谁有上万新军坐镇谁就是土皇帝。
  “王兄、王兄,刚才我进来的时候王十六好像在找你呢,估计是下一批入湟军备的事情。大人这儿我先陪着,你还是去看看吧,他挺急的。”
  高翠峰这几年变得更沉稳了,自打洪涛进屋就在一边陪着,光听王冠嘚吧嘚吧。但洪涛的话还没说完他突然插话了,找个理由把王冠支了出去。
  “大人,祸从口出,慎言啊……”王冠刚出屋高翠峰就道出这么做的目的。
  “……对,说话是得注意点。老高,你对这次陛下召本官回京是怎么想的。”
  洪涛至今也没适应古人的思维,尤其是对很多忌讳真是缺根弦儿,当着不熟悉的人还能动脑子多想想再张嘴,可一碰上熟人就容易说秃噜。
  “不是祸……也未必是福。”高翠峰憋了半天就说出来一句话,还差点闪着洪涛。
  “哦,详细聊聊……黄蜂,守住房门谁也不许进。”高翠峰没当官的时候就是个在野组织部长,对朝野官员极其熟悉,这又当了好几年官必须有进步。洪涛在这方面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该请教的还得请教。
  “朝廷里这两年聊的最多的只有一件事儿,北朝。自打西夏被大人占据了半壁江山就失去了南下的能力,朝廷里立刻就有人想趁机夺回燕云十六州,好像陛下也有此意。”高翠峰真没辜负洪涛的期望,一张嘴就说到了点子上。
  “对付北朝也不是不成,只是有些早,难度平白增大了许多。如果能拖上三五年再动手,把握会更大些。”洪涛总不能说朝臣和皇上都是笨蛋,还得捏着鼻子帮他们圆场。
  “不管胜负如何,对大人恐怕都没什么好处。胜则无功可立、无官可升;败则声望全无、罪责难逃。”高翠峰也知道这位驸马的脾气,不是个纯粹的政客,更喜欢直话直说,索性就把他的答案和盘托出。
  “是啊,左右都是本官倒霉……不过本官有疯子的名号,最喜欢做别人不敢、不能、不愿之事。老高,你是有家眷、有出身的士人,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内心无愧,对大宋是有功之臣。本官觉得和你共事一场很荣幸,不管将来是什么结果都要好自为之。”
  高翠峰说的确实是事实,历史上也不止一次上演过这种桥段。功高盖主这个词儿也不是宋朝才有的,盖主的人极少能全身而退。
  具体这个人做了啥坏事没人深究,百姓们只会看到一个经过艺术加工、夸张的大坏蛋,且特别愿意再添油加醋的传播。好像只要有了这个坏蛋顶雷,大家就全都没错误了一般。
  高官厚禄谁都想要,可混到升无可升、赏无可赏的时候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说凡事儿都要有个度,并不是越多、越大越好,做官也是同样道理。
  误国奸臣、权臣这些词更不是宋代才有的,一旦决策层出现了大失误,坏名声往往就会扣到一个人头上。
  按照高翠峰的说法,这两个结果好像都是自己的未来。既然话都说到了这里,洪涛也就不想去问人家是否要跟着自己混了,还混个毛线,根本没出路嘛。
  “大人误会了,翠峰不是畏惧,只是如实回答大人的问题。以后的事儿谁说得清呢,有大人在前面披荆斩棘,我等追随起来并无不安。只是大人要为自家多想一想,不管胜败都要有脱身之策。”
  驸马想说什么高翠峰岂能不知道,王冠已经表态了,下一个就得是自己。不表态成不成呢?成,在这种情况下不表态就是表态。
  “脱身之策嘛,本官真想不了那么远,难道老高你能?”洪涛是真不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除非也是个未来回来的。
第512章
小王相公
  “赎下官不敬,大人是三位皇子的老师,只要能拖上几年说不定就会有些变数……”
  看到驸马真没有考虑合适的后路,高翠峰也急了,瞪着眼珠子左右瞧了瞧,确定屋内无人,甚至连房梁上都看了一眼,这才凑到跟前用极小的声音道出了他的意思。
  “……呵呵呵……我是真服了,你这脑子整天琢磨的都是啥啊。”此时洪涛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精彩,一会儿红一会儿白。
  “下官……”高翠峰让驸马的脸色吓住了,这种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当场被砍了也是白砍。
  “别紧张,本官只是有些感慨而已。你说的不错,是可以多个变数,那就暂时按照这个方向做吧,能否如意还未可知。此话万万不可再提,本官心中有数,也很感激。此地恐怕还不能马上脱身,你且在此安心待上一些时日,挑一些有前途的青年工匠,一旦陛下之意已决再动不迟。”
  洪涛没有怪罪高翠峰的意思,只是觉得有些恐惧。既然高翠峰都已经看到了这一步,想必朝廷里也不全是傻子,更精于此道的大有人在。这事儿还真不能全听高翠峰的,那样就会落入别人的算计之中。
  但通过这件事儿洪涛对高翠峰的人品又高看了几分,这位是司马光的族人,真真切切的卧底,可他一步一步的变化也最明显。如此紧跟自己基本也就等于和原本的家族决裂了,付出不可谓不大,连后路都给断了。
  自己就算还不能完全相信他,但也犯不着去害他,还是先让他在这里待着,等自己有了确切的职务再想办法把他调过去不迟。
  解决了王冠和高翠峰的问题,洪涛并没在渭桥镇久留,两天之后继续启程。工匠们不用他操心,不管是渭桥镇还是湟州亦或凉州和肃州的工坊,用的工匠都出自一脉,全是金明池那些家族的后辈和徒弟。
  在这个年代有个好处,当爹或者当师傅的认准了一条路,儿孙和徒弟就必须跟着走,否则就没法在这个社会上混下去了。
  师父、师父,前面的是老师,后面的是父亲,拜了师就等于认了爹,一辈子不能违背。这是此时做人的基本要求,没有变通的可能。
  当儿孙就更不成了,高俅他爹不过是个小商人,就因为儿子不听话学坏,一纸诉状告到开封府。高俅当场就被判充军,可见爹的话在某种程度上基本就等同于法律了。
  这一路真是风餐露宿,其实有馆驿洪涛也不住,不如自己安营扎寨安全。速度和新军行军差不多,每天八十到一百里,十二天后就见到了开封城西最后一个馆驿,离城还有十五里。
  归心似箭真没有,眼看天色已经过了中午,洪涛决定在此安营扎寨,明日一早再进城。那样可以直接去见大舅哥,有啥事赶紧说,拖着没意思。
  另外车队里的人确实有点多,赶在傍晚之前进城都来不及安排,总不能真的带着新军入城吧,那样就太飞扬跋扈了。皇帝只是客气和表示信任,就和后世里不能把领导每句话都当真一样,那样做立马倒霉。
  “官人,二郎回来了。”结果营地刚扎好,洪涛的后背还没靠上毛毡,账外就传来了富姬的声音。
  “怕是遇到禁军了吧,这里离开封城不远,咱们如此阵仗谁也瞒不过去。”
  洪涛伸了个懒腰不想起身也得起来,到了西北地区自己是谁也不怕,敢拦路就敢用弩箭开路,但是回到开封就不能再这么猛了。这里是国都,皇帝的老窝,啥事都轮不到自己做主,必须夹着尾巴做人。
  “二郎,你这是招惹到谁了?”但是一走出帐篷洪涛就发现了问题,东边的驿道上尘土飞扬,少说也得有几百匹马才能踩出这么大阵仗。
  “大人,二郎不是没见过世面的新军,此等道理岂会不懂。末将谁也没惹,而是朝廷派人来迎大人了,您猜猜是谁?”
  蒋二郎嘴里说着见过世面,其实脸上的表情已经充分说明他也是井底之蛙。谁来也用不着这么兴奋啊,除非是皇帝。
  “迎接本官……好嘛,老高说的没错,真有不少人盼着本官赶紧领命去当顶雷的,这是生怕我去的慢。照这个意思,不来个宰相好像都说不过去是吧?”
  洪涛没取笑蒋二郎的眼皮子浅,而是想起了自己和高翠峰在渭桥镇谈的事儿。这又不是大将军德胜班师回朝,犯得着由朝廷出面迎接一位回京履职的边关将领吗?没这个规矩啊。
  但人家就是来了,为啥?无它,这是给自己灌迷魂汤呢。但凡是个心里没想明白的主儿,受到如此待遇立刻就会得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了,来迎接的官越大自信心就越强。所以吧,设计这个局的人也不会派个普通官员来,必须得够档次。
  “大人英明,是王相和司马相公,嘿嘿嘿……”蒋二郎已经快忍不住了,他当了半辈子大头兵从来没被宰相出城迎接过,高兴也是难免的。
  “你啊,真没多大出息,但凡换在别人手下当差早晚还是被卖的命。去去去,拆帐篷去,顺便把莲夫人叫来。姬夫人,请回账梳妆打扮打扮,然后随为夫一起去恭迎两位相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3/4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