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校对)第2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7/477

  可是越看手就抖得越厉害,供词上所说的事儿如果是真的,别说主使者曾布,连漕司带宪司恐怕都难逃其咎。
  “……人犯在何处?本官……宪司刘大人正好也在,此等大事怎可儿戏,不如由刘大人主持,我等监察,来个三堂会审!”就算为了自身安全章楶也不想这么容易承认供词的有效性,马上提出一个很合理的要求。
  “章大人此言最为妥当,来人啊,在堂内加两套书案,刘宪司请移步堂上,今天由您主审,本官和章大人做陪。”
  章老头的建议正中洪涛下怀,如果他们谁都不出头,全让自己把这件大案坐实,神宗皇帝不见得会完全相信。
  但有了宪司和漕司一起办案,那这就是铁案,哪怕事后有人诋毁自己也翻不了。原本还想用激将法逼着他们跟自己一起复审,现在看来全省了,干脆把主审权也交出去,这样更有说服力。
  至于说翻案的问题基本没可能了,受审的官员全部单独关押没有串供的机会,这里又是自己的地盘,不怕有人私下串供,其实也没人能在很短时间内把五六十人的供词全串起来。
  “如此甚好……那曾大人?”章楶觉得这样最好,只要审理清楚自己的责任就没了。
  他现在不是想翻案,这些供词只要是有点执政经验的人就不会有大疑问,再联系近期曾布的所作所为,答案基本就出来了。他和洪涛想的一样,要把这个案子做成铁案,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脱身。
  “来人啊,把曾布押下去好生看管,不许逃、不许死、不许与任何外人交谈见面。”
  曾布?他现在已经是嫌疑犯了,没资格坐在堂上听审,而是要在监房里候审。其实从昨晚开始他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不管来不来都是这个结果。
  “大胆,本官乃朝廷……呕……”曾布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连搅浑水的机会都没了,更没想到这位驸马敢抓自己。
  按照惯例,即便明知道自己是主使者也轮不到本地官员审理,帅司虽然有兵权但不管民政诉讼,和仓司还是平级,哪儿有平级抓平级的道理。
  可是他的抗议还没喊完肚子上就挨了重重的一拳,苦胆水都吐出来了,除了呻吟之外半个字也说不清。
  “畜生,你也配做人,拖下去把嘴塞上!”打他的是黄蜂,李宪、王中正之流只是政治斗争,不关他这个保镖的事儿。甚至和西夏人打仗那也是各为其主,没有私人恩怨。
  但曾布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触犯了他的底线,假如民变真的被煽动起来,就算自己能保护驸马和皇子逃出去,这一路上也得是尸横遍野,且死的都是宋人百姓。
  自己和驸马镇守湟州四年,又是爬雪山又是炸积雪,豁出命去不就是为了不让西夏人祸害宋朝百姓嘛,合算回到内地反而得被人逼着亲自动手杀,这尼玛也太可恨了,比西夏人还可恨!
  要不是怕给驸马惹麻烦,他能用钉刺把这个禽兽不如的狗官扎成半身不遂,让他下半辈子永远和屎尿相伴。
第536章
千古奇闻
  “升堂……带人犯!”刘宪司其实是最冤的,他既不是新党也不是旧党,和洪涛一样也是年初才从四川调任至此。
  下属还没全认清楚呢就赶上这么一件说大吓死人、说小也得震动朝堂的案子,不审肯定不成,审就得得罪人。两害相较取其轻,咬着牙也得审。
  审讯的过程就略过吧,当中肯定有人翻供,还不在少数。但每个人和每个人说的都不一致,翻供的人越多就越说明了一件事儿,这个案子有非常大的可能是真的。即便不像帅司大人所说是故意谋害皇子,但煽动民变祸乱州府的罪名也跑不掉。
  其实这两个罪名也不用重叠,随便拿出一个来都是杀头的罪过,差别不大。以前说过,宋朝是不杀士大夫,但有个前提就是你别谋反。沾上这条罪亲王也得宰了,再仁慈的皇帝也只能做到不牵连家人。
  “王侯、章大人,本官以为此案证据条理清晰,供词互有印证,不用再审下去了。”眼看太阳都有些西斜了,刘宪司揉了揉发木的眼眶提出了结案建议。
  “本官也有此意,不知王侯……”章楶虽然年纪最大可精神高度紧张,甚至比两个年轻官员还能熬,此时依旧端坐如钟、面沉似水。
  “把他们先带下去看押,其他人也退下歇息去吧。两位大人,此人乃陛下身边的内官,有话但说无妨。本官认为结案可以,但不宜兴师动众。那样一来会让朝廷和陛下都很难做,毕竟牵扯到延安郡王殿下,说不定会在朝堂里掀起波澜。一旦本朝内乱,最高兴的就是北朝和夏人。”
  洪涛早就听烦了,两只眼皮直打架,可还得强撑着继续做完善后工作。要是没有这两位监司帮忙,善后工作还真不太好做。现在就能更完美了,也更符合大舅哥的利益,当然也暂时符合自己的利益。
  “王侯有话可以明言,本官身为宪司,掌管河北两路之刑狱诉讼,却对此事一无所知,即便陛下不降罪也会被御史弹劾,无脸再留在朝中。”
  刘宪司现在的心情是异常矛盾,怎么算这件事儿都是自己倒霉。开国侯和章漕司有后台,经过一番博弈之后这个屎盆子就得扣在自己脑袋上。做成铁案顶多可以保全自己的性命,官位是别想了。
  “同去、同去,本官不仅失察,属下还卷了进去,愧对陛下、愧对六皇子。好在有王侯力挽狂澜,不幸中的万幸矣……”
  章楶也是差不多的想法,他已经对朝堂争斗失去了耐心,不想再晚节不保,索性一起辞官不做,远离这个事非圈子。
  “两位大人言重了,不必如此绝望,还有变通之策。此事不宜明发朝廷,大名府上下至今也还蒙在鼓里,不如由本官密奏陛下妥当。这些涉案人员要是因公殉职,朝廷纷争可免、皇家声誉不损,损的无非就是几十个本该问斩之人,不知两位大人意下如何?”
  到底这么办行不行洪涛也不清楚,不过可以试试,结果不会更坏。一旦成功,自己就有至少两位合作伙伴了。
  只要刘宪司和章漕司在位一天,他们就不能和自己搞对立。大家全是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闹翻了就全是欺君之罪,谁也跑不掉。
  “王侯此话怎讲?”但凡是个当官的就没有乐意灰溜溜下台的,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得抓住。此时的章楶已经有点领悟了驸马所说的意思,只是还想不出具体措施。
  “本官正在试制三千料石舟,近日即可下水,如此盛事怎可不邀请诸位大人共举。曾大人向来豪爽,率先带领诸官登船试乘,不顾我等规劝要往开封为陛下献舟。不料船只行驶途中发生了倾覆,随行人员全部遇难。若是木船,纤夫们还可施以援手,可石舟无法漂浮,百名纤夫也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看着诸位大人为国捐躯。本官届时会向陛下请罪,船只督造工匠一律流放矿山苦役,石舟在春天之前不许再造,直到找出缘由为止。”
  聊别的洪涛还真没啥好办法,一说起坑人那是计谋百出。谁能想到他会用翻船事件杀人灭口呢,这理由简直都绝了,还特别符合曾布的性格,就好像为他量身定做的一般。
  抢着给皇帝献宝,结果这个风头出大了,还搭上了卿卿性命。能怪谁?况且随船的官员也不全是仓司属下,还有宪司、漕司和州府的人,谁会故意谋害四监司的所有人呢,必须是事故。
  “……本官见过石舟下水,若是没有足够人手怕是行船不易。此时已近冬日,凿船勇士一旦落水自身性命难保,万一有人贪生怕死让石舟抵达开封,岂不是弄巧成拙?”
  刘宪司都改口称勇士了,骨子里怕是已经同意了驸马的计策,只是对细节问题还不太放心。不愧是搞司法出身,考虑问题非常严谨,这种事儿如果达不到万无一失最好别做。
  “用不到任何外人上船,本官自有办法让石舟自行沉没,除此之外二位大人可还有疑问?”既然大方向同意了就好办,洪涛敢出这个主意就不会没考虑清楚细节。
  “不用本官相助?”章楶还有个问题。
  “哈哈哈哈……三位大人中秋佳节过府探望,与卫士发生误会,错全在本官,射杀之马匹当双倍赔偿,会有专人送到漕司衙门赔罪。我等三人去河堤观船,曾大人还与在下谈笑风生,二位大人待船驶离就回转府上,何须操心。其它的事情嘛,本官未曾看到听闻,二位大人意下如何?”
  洪涛听明白了,章漕司是怕有别人走漏风声。那就再让他们俩放心点,这件事儿根本就没发生过,四位监司见面内容是另一个版本,曾布带人上船还得是公开主动的,这样总成了吧?
  “……既然如此本官就不再叨扰王侯了,改日请去府上一叙,告辞!”章楶算是基本满意了,至于说驸马如何让曾布任凭摆布,自然有人家的办法,有些事儿打听太多反而不好。
  “啊……对对对,告辞、告辞……”刘宪司都听傻了,这尼玛真是杀人不见血啊,现在即便再摆上酒席他也吃不下去。这座帅司衙门里阴气太重,还是赶紧离开为妙。
  四位监司打架原来是误会,帅司大人隔日就命人牵着两匹西凉骏马去给漕司大人赔礼了,看来强龙也压不动地头蛇。
  再隔天,四位监司大人又一起出动,在一大群官员的陪同下谈笑风生的去了河堤,敲锣打鼓的庆祝一艘巨大石舟下水。仓司大人心急,不顾众人反对带着一干文武登上了石舟,打算亲自护送去开封献祥瑞。
  要说这艘大船还真是祥瑞,石头船啊,还这么大个儿,要不是祥瑞它能飘起来?当然了,半个月前还说的妖魔鬼怪就不提了,现在流行说祥瑞,那就跟着说呗。
  不对,还是妖魔鬼怪!祥瑞刚刚离岸不到一里就突然沉了,沉的那叫一个利落,水花都没翻起来,要不是纤夫们松手快,连他们也得被带进去。
  几十人啊,还全是官,呼吸间就这么没了,大冬天的也没法派人下去摸,连具尸身都找不到,这还不是妖魔鬼怪是什么?
  好像帅司大人也醒悟了,把船厂的工匠全都抓了起来,据说要送到矿山里挖一辈子煤。漕司和宪司大人则从附近的寺庙里请来了高僧在河边做法,足足念了九天经文超度亡魂。
  至于说他们如何向朝廷奏报、朝廷和皇帝又如何处置百姓们就不管了,反正这个故事能讲好几年。要是碰到好的平话艺人,添油加醋这么一渲染,传给小辈当故事听都够了。
  河堤这块地算是完了,大白天的都没人敢来,天一黑更瘆人。船厂的房子和那些造好的石舟影影绰绰,再配上几盏看守人的汽灯真和阴间差不多。
  百姓们是没啥想法了,可开封那边却乱了套。好嘛,五十多名州府路级官员一起淹死了,简直是前所未闻,千古奇谈!
  不信吧,奏章不光是疯驸马的,漕司和宪司所言也差不多。这两位都是有头有脸的重臣,没理由跟着驸马一起欺骗。
  最终他们还是将信将疑,派了两名御史前来调查,由刘宪司接待章漕司陪同,只在大名府城里待了四天,期间特意去河堤上转了转,并亲眼看到了在岸边趴着的十多艘石舟,就打道回京完成了调查工作。
  在他们看来坐石头船出行简直就是找死,为了博皇帝的高兴弄这种事儿,还把小命搭上了很丢文化人的脸,啥时候大宋官员变得如此没品了。
  帅司的大门御史连登都没登,对于这位知府兼安抚使他们是避之不及。据说他也不在府城内,好像是跑到磁州视察矿山去了。反正人家还是坑冶铸钱司监使,爱去哪儿就去哪儿吧,正好有借口不见面。
第537章
丑人多作怪
  元丰八年的冬天就在这么一个大悲剧中来了,关于几十名罹难官员的补充问题朝廷还没有定论,只是下文让地方和各司先从内部挖潜,一切正式任命待明年春天再说。
  不管是不是正式的,洪涛等御史一走就开始往府衙里安插自己人,并着手改组原本的府衙行政机构。能合并的合并、能裁撤的裁撤,但还保留原本编制,只是没有安排实职,全部由其他官员兼领。
  这么做也是为了应付朝廷,免得有人说自己擅改官制,皇帝在这方面也是束手束脚,光靠自己真斗不过他们。
  造船厂确实撤了,反正黄河是要冰封的,留着也是白白耽误功夫。工匠们并不是被扔进矿山自生自灭,而是去了彭大的木工坊一边当师傅教授其他木匠有关造船的技艺,一边当徒弟学习如何拼接龙骨。
  对于这件事儿温家老爹半个字废话都没提,一听见大船的龙骨能用小木材拼接,侯爷还打算亲自传授这门绝技,让他们向彭大叫爷爷都不带眨眼的。
  和制造石舟比起来拼接龙骨的手艺更被船匠们看重,如果能学成,家人会几辈子受用不尽。
  别人想造大船得先去寻找合用的大木料,然后才能决定船造多大。有了拼接龙骨的技术之后,等于想造多大就造多大,木料不合用就拼接,好处不言而喻。
  等他们见到铸造作坊和机械作坊里弄出来的船用连接件之后就更不能藏着手艺不外传了,这些小配件的作用不用装到船上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有了它们帮忙,侯爷所说的万料大海船真不是梦。想学怎么用不?想学就得拿真本事和人家换,空手套白狼是不成滴。
  还有一个东西让温家父子都想给侯爷供起来了,那就是沥青。以往造船需要用桐油、贝壳粉、麻丝一点点的勾缝,又慢又累效果还不长久。现在只需把要防水的地方再刷上一层黑乎乎的沥青,就能极大提高防水效果。
  另外一个好处在内河显现不出来,等到了大海里就明显了。被沥青覆盖的船体不光隔水还能有效防御海洋生物和船蛆的附着,没了就再刷一层,成本极低,就是味道不太好闻。
  说起沥青,成本确实很低,这种分馏煤焦油的副产品除了制作军用防潮布之外基本没啥用,在民用方面刺鼻的味道就断了它的销路。
  制造出来多少就得闲置多少,且随着化肥厂不断完善分馏工艺,沥青的产量也越来越高,用在铺路上又不太够,给船只防腐正好。
  经过了半年的努力化肥厂终于初具规模,已经开始小批量出产硫酸铵成品。硝酸铵的产量比较小,主要是这玩意的生产工艺太危险。
  洪涛禁止高俅他们提高产量,先以摸索相对安全的工艺流程为主。新军目前也不太需要大量铵油药,够平时训练用的即可。
  和刚到渭桥镇时相比,虽然大名府的工业基地规模更大,洪涛的工作量反倒下降了不少。除了化肥厂之外其它工坊基本都不用他操心,工匠们已经能独立修建设施,规矩也是现成的,按部就班即可。
  他不去搅合工作效率反而更高,只要他去哪儿视察哪儿就会乱两天,真成搅屎棍子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7/4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