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校对)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477

  哪怕只是下了凡的神仙,不能和天上的真神同日而语,那也是神仙,多看一眼都会有好运的。这下负责守卫府衙的新军士兵可倒霉了,防御线被一步步压缩,眼看都快给挤到台阶上了。
第539章
抢佛爷的生意
  “爹爹!爹爹,他们都跪下了,真把我们当神仙啦,咯咯咯咯……”适应了高空的感觉,又看到下面灯火通明的街道和黑压压的人群,宸娘把恐惧忘了,笑得浑身直哆嗦。
  “注意自己的形象,后槽牙都笑出来了,神仙有你这样的吗?”洪涛觉得带宸娘上来是个错误,真应该带富姬,让大家看看,不光是神仙,还一公和一母呢。
  “爹爹,您真的是神仙吗?”挨了顿批评宸娘也收敛了,主要还是冷,这么会儿功夫耳朵都快冻掉了。把脸缩进兜帽里,看着面前不算高大却总得仰视的背影,从小学到的唯物主义好像有点含糊了。
  “如果知识算神力的话,本官就是神仙。坐下避避风,顺便想想这么重的皮囊连同我们两个人为何能飞起来,回去之后写篇作业交上来。”
  未知的影响力真是大啊,连宸娘这样从小就跟在自己身边耳濡目染的无神论者,都开始怀疑自己的认知了,洪涛不由得不感叹。可感叹归感叹,上来一次就得有收获,自己需要忽悠民众,她则需要明白道理。
  神仙足足在天上飘了一刻钟,高的已经看不到人影,明亮的汽灯也变成了两颗大星星。然后突然消失,天空依旧是黑乎乎的,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
  至于说好像还有个黑乎乎的大圆家伙漂在天空,百姓们给自动过滤了。肯定是眼花,或者是云彩,神仙出现的地方怎么可能有黑影呢。
  那神仙去哪儿了呢?废话,回家了呗,保不齐就是月亮,飞的方向差不多嘛。下面该干啥了呢?很快就有人带头做了,把花灯放到府衙门口的石阶上,再去买几个糕饼,恭恭敬敬的磕几个头,祈祷神仙知府还能回来,不要抛弃可怜的凡人,最好再带点好处一起下凡。
  有一个人这么干了,立马就会有跟风者,不可信其无嘛。然后府衙门口就成香案了,各种各样的贡品越码越多,除了特种兵脚下还空着之外,五级石阶上已经码满了。
  后面还有胆大的呢,看样子还是个富户,居然搞来了一头猪,连头带尾巴倍儿整齐,越过了台阶打算把自家的心意再往前凑凑,排在第一个更容易被神仙看到嘛。
  见到特种兵没有进一步阻拦的动作,胖胖的员外带着老妈媳妇又往前拱了拱,还没拦着……再拱拱,一直拱到了紧闭的大门前这才踏实了。
  跪下磕完头,临走的时候还得千恩万谢特种兵不拦之恩,恭恭敬敬的献上两贯铜钱,也没指望会接,轻轻放在脚下,带着一脸满足回家了。
  “我靠……劳保大头鞋都不管用了,差点没把本官脚趾头冻掉,想不到一百多米高的大名府比凉州雪山上的温度还低!别瞎看啦,还不赶紧回屋泡热水澡去。本官也得泡泡,娘子?娘子?香汤的给,再来瓶牛二!”
  大家要是看到神仙此刻的德性,立马就得把猪头扔进院墙,再向府门上啐口吐沫。洪涛和宸娘都快冻抽抽了,藤筐爬不出来,是被新军士兵抬出来的。
  这些士兵也不敢说帅司大人不是神仙,只是觉得神仙的老家日子好像也不太好过,光是这个冷劲儿凡人还真去不了,看把神仙冻的,都喊娘了。
  “官人,往后每旬飞一次吧。奴家在门缝里向外看了看,各种吃食都堆满了,够我们吃好几天的。吃不了的还可以拿到矿山里,那里的人永远吃不饱。”
  绿荷是头一次出远门,对自家官人到底有多能折腾还不太了解,碰上啥事儿都感到新鲜,还挺富有同情心。
  “你拿官人当耍杂技的了,咱家缺这点钱?矿山里那些人是罪有应得,不值得同情。不过你闲下来的时候可以带着孩子们去街上周济一下穷人,紫菊和莲夫人在湟州的时候也做过,不懂的可以问她。”
  还是家里舒服,躺在热水中,两个穿着薄纱的妙龄少女一左一右,四只软软的小手捏软了紧绷的肌肉,但有一个部位反其道而行之,再喝两口驸马酒,里外顿时都温热了起来。
  “奴家还是喜欢在银行里供职……”紫菊这些日子并不太快乐,外出工作让她感受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回来伺候官人也不是不愿意,但总觉得有些空落落的。
  “那就把学会的都教给你姐姐,以后你们姐妹俩一起上班。”银行,要想在一个地方发展经济,这是个必不可少的机构。
  哪怕不能发行货币和国债,搞搞贷款汇兑存款业务也很有用。在这方面紫菊确实干的不错,想必加上一个绿荷总不比只会往嘴里塞零食的莲儿差。
  “哎,别现在教啊,揉揉肩膀,再加点热水。”自打说完这句话,洪涛就觉得四只小手停止了按摩,睁眼一看,得,人家姐妹俩凑到一起嘀咕上了。
  借着神迹的余波,新知府上任的首个政策热乎乎出台了,一个字,地!
  知府大人要清查大名府路的寺庙田亩,除了登记造册的庙产之外多余的一律没收充公。你还别想把田亩转到其他人头上,清查的依据就是去年的账目。去年挂在寺庙名下的田亩有多少,就是这次清查的基数。
  洪涛想种棉花,可大名府周边种的最多的是桑树,想让大家砍了桑树种棉花难度太大了。强迫又不是洪涛的性格,必须先找点示范田,把种棉花的优势体现出来,才能逐渐转变本地人的观念。
  示范田在哪儿呢?厢役倒有一部分垦荒田,可是数量太少了,也很分散,起不到示范作用。周一日研究了好几个月递上来一份土地报告,这才让洪涛找到了突破口。
  北宋的土地兼并现象不能说特别严重,也算比较严重。大部分土地都掌握在地主和官员手中,很多农民都是他们的佃户。北宋朝廷并不向佃户收税,而是向土地拥有者收税。
  可官员和寺院享受免税特权,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地主阶级得多交税。地主交了税就会向佃户收取更多,国家又没有保护措施,没有土地的百姓就成了倒霉蛋。
  还有少数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暂且叫做自耕农吧。他们是要向政府交税的,剩下的都归自己。
  可是自耕农抵抗风险的能力太弱,来个天灾人祸啥的搞不好就得破产,卖房子卖地之后要不就是流民,要不就变成了佃户。
  土地改革?不成,这件事儿比改革官制还难,洪涛真没本事去捅这个大马蜂窝,目前的主要工作也不是民政,先把北伐解决再聊内政不迟。
  再说了,也不应该拿地主开刀,人家的土地也不是抢来的,而是买的。不能说谁土地多谁就有罪,这种仇富思想是错的。只要土地是合法得来就没任何问题,不光不能打击,还得鼓励。
  拿官员的土地开刀更不成了,这是皇帝笼络群臣的手段,不给房子不给地谁跟着你干,怎么过上士大夫该有的幸福生活?
  那就只剩下寺庙,它的土地算庙产,这部分是合法的,但还有一部分就是灰色的。有些富人、地主、官员家属为了逃避税收,往往把土地挂在寺庙名下。这种情况很严重,都快成避税潜规则了。
  历代皇帝都出台过这方面的法令,禁止寺庙接纳不属于庙产的土地,但结果依旧没啥作用。派去执法的官员全是既得利益者,佛教又是朝廷鼓励的统治工具,于私于公都不太好处理,得罪人太多。
  以前也不是没清查过,只要朝廷官员一来,寺庙的田产立马缩水几倍几十倍,都成别人的了。等官员一走这些消失的庙产就又回来了,该不交税依旧不交。就算官员们看出了什么问题,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看不见,走走过场糊弄糊弄皇帝就完了。
  但洪涛不怕得罪人,除了皇帝他连皇太后都敢得罪,还有谁是不能得罪的呢?况且清查庙产是个非常合理合法的举措,完全符合大宋律,更是知府的权利,谁也不能说自己错。
  古人云无利不早起。除了合理合法之外,巨大的田亩数量也让洪涛恶向胆边生。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仅仅大名府路各州县境内的三十多座规模比较大的寺庙田产,就占了这些州县全部耕地的二十五分之一。刨去寺庙应有的庙产,把多余的田亩算一算,依旧还占三十分之一的比例。
  三十分之一啊,这些和尚的佛经都白念了,他们那儿是来超度凡人的,是憋着害人的。这么多税收都被贪墨了,对老百姓半点好处都没有,还坑了国家,得到好处的只有极少数人。
  洪涛本来就不太喜欢宗教,连他自己创办出来忽悠人的神教也从心里讨厌,肯定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再继续下去。而且他还不打算弄什么计策去和这些势力斗法,对待违法犯罪份子,用得着合纵连横的费脑筋吗?
  任你有多少支持者,咱手里有六千新军和足够的弩箭、榴弹。让你交出来就赶紧老老实实执行,慢一刻钟老子就抓人。你还别不服,不用反抗,只要敢瞪眼骂人就算威胁新军,杀无赦!
第540章
超度了你们
  “尽量先装作底气不足的样子,引诱和尚们出言不逊,最好能有实际抗法动作,然后该杀的杀,该抓的抓,庙产一律充公,抓来的人全送到矿山累死算。和你手下也交待清楚,本官能不能成为大名府最大的地主,就全看这一次了!”
  洪涛真是这么和蒋二郎交代的,他将带着一百名特种兵和四千新军分成五队,同时对三十多座寺庙进行清缴田亩的行动。
  “嘿嘿嘿……大人放心,末将百分百理解了,兄弟们也不是新手,必要的时候还得让对方伤我们几个人,才好像大人说的那般自卫反击。”
  蒋二郎本来也不是啥好东西,换个称呼就是杀人越货的贼寇,又跟着蔫坏蔫坏的驸马混了四五年,好是没学到多少,坑人的坏心眼都快毕业了。洪涛一说他就明白是啥分寸,这活儿真没难度。
  “对那些新军多加观察,光训练不一定能完全奏效。如果发现有异常,不用获得证据立刻清除,不要在阴沟里翻了船。”
  还有一个让洪涛不太有底气的就是去年刚入伍的新军,他们经过半年多训练洗脑,勉强可以上战场了,但一次实战都没经历过,到底训练效果怎么样还是个未知数。
  “官人,山川都察院是否要给蒋家哥哥带路?”蒋二郎刚走,帷帐后面就钻出来一个戴着软幞头的小脑袋。王十的打扮越来越中性化,要是再在唇上贴点胡子,真像个酒楼里的店小二。
  “不用,你蒋家哥哥天生不迷路。官人还有任务交给你,去把这些人牢牢看住。他们和谁接触、接触了几次都记录下来,发现异常立刻通报。”
  洪涛已经不敢和王十瞎逗了,这个小丫头不光内心黑暗,对男人的理解也有长足的进步。虽然刚刚十五岁,还没过生日,可说话眼神已经与成年女人一般无二。
  这份名单里写着二十多个名字,全是大名府路有实权的官员,范围涵盖了四监司、州县和禁军。自己拿庙产开刀,表面上对付的是和尚,实际上要防备的是这些人。
  寺庙多出来的耕地,除了富户捐献之外,绝大部分都是本地地主和官员手里见不得光的田亩,这些人岂有不急眼之理。
  经过中秋节船沉事件,明着反对自己的官员基本都被一网打尽了,但暗中依旧盼着自己死的肯定潜伏的更深,更能忍,等待时机合适就会向自己发难。
  采用寻常手段很难把这些人揪出来,借着这次机会倒是能看出点端倪。人一急眼就容易冲动,一冲动就容易露馅。
  蒋二郎是自己的棍子,在前面打草惊蛇。王十就是跟在后面的捕蛇器,那条蛇动了就抓哪条。两个人一明一暗再把大名府官场、军队清理一遍,那些反对势力基本也就土崩瓦解了。
  只有把这些势力打散,自己才能在大名府路里施展拳脚。否则每出一个政策就会遇到来自各方的阻力,光和他们斗法玩了,三年之约完不成最终倒霉的还是自己。
  血腥的二月!上元节登月的神仙知府回来是回来了,可好像不太高兴,居然和寺庙大动干戈。
  从正月底开始,那些穿得花里胡哨的新军就成队成队的出现在寺庙周围,拿着历年的账册和奇怪的工具,成片成片的重新清点田亩随后登记造册。
  这些新军确实和以前的禁军、厢役不一样,不光装备精良、纪律严格,里面还有很多识文断字、通晓术数的高人。看着年纪都不大,可手段非常犀利。成百上千亩地,在他手中测量起来是又快又准。
  就连形状不规则的河滩地、山坡地也难不住他们,先用奇形怪状的各种尺子一顿量,再在纸上写写画画,这片土地到底有多大就出来了,八九不离十。
  原本还指望用数据拖住、难住这项新政的人们顿时就傻眼了,不光庙产被一块块快速清理出来,就连以前隐匿的田亩也全被挖了出来。
  人家也不管这些田亩是谁的,只要没有登记造册,就在那种叫做地图的大张羊皮上用笔画个叉子,这块地就算被府衙没收了,没经过府衙的允许,谁敢来耕种就抓谁。
  千万别以为法不责众,这次知府大人给大家演示了一下什么叫一力降十会。刚开始还有寺庙纠集了不少乡民、信徒准备武力对抗。
  可新军一到二话不说,一顿弩箭下去大罗金仙也站不住,剩下的人也别想跑,不由分说全部打翻在地,从老到小、从男到女一律绑了拖在马后面,一大串一大串的送进了磁州的深山。
  他们的命运府衙也贴出来了,要不就由亲属掏罚款,苦役一年释放,要不就苦役致死。罪名只有一个,持械袭击官军形同谋逆,死了白死抓了白抓。
  和尚都被抓走了,寺庙咋办呢?没收呗,连庙宇带田亩一并没收充公。但州路处置罚没物资的权利并不在知府和安抚使,而是仓司。
  可惜仓司曾布坐船淹死了,手下的三个管勾官也跟着上司一起沉了。现在仓司暂且由安抚使代领,以免误了对前线的军粮供应。说来说去,罚没物资还是落到了洪涛手里,只要不私吞,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
  怎么处理呢?很快府衙的布告又贴了出来,预收购种植户可以贷款买地!
  所有罚没田亩都在府衙墙外公布,有图形展示位置和具体价格,谁看上了就去城东兴化寺办理买地手续。
  那里现在叫大名府银行,啥叫银行本地人不清楚,但他们清楚一件事儿,知府老爷开恩了,没钱也可以买地!
  其实没啥新鲜的,洪涛弄的还是老一套,和农户签订预收购合同,谁愿意种植白叠子花谁就可以买地。没钱不要紧,银行借给你,三年之内免息,三年后低息,五年内还清贷款土地就是你的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4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