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校对)第2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4/477

  还不是光嘴上叫叫,确实以王礼相待。唯一能制约她的就是二百名黑衣军的统领蒋二郎。可惜这位女王嘴中的蒋二叔上船之后也同流合污了,不仅不对这个任性的孩子严加管教,还助纣为虐。
  此时王浩心里已经有点后悔了,原本以为就是单纯的商业探索行为,可通过这些日子的朝夕相处,实际情况好像远远不止如此。
  宸娘、蒋二郎还有那几位胡人首领摸样的人整天都凑在舰长室里研究地图,一会儿要打这儿、一会儿要打哪儿,就没听她们正经聊过买卖的事儿。
  最可气的就是自己的族侄王雄,他也胳膊肘往外拐,半点不听族叔的话,和他们穿起了一条连裆裤。
  航线到底是怎么定的从来不和自己商量,宸娘让他往哪儿走,他就举着叫做六分仪的东西对着太阳一顿看,然后航线就定了。
  可事到如今想后悔都晚了,从漳州出来整整一旬,所走的航线都是新的,自己带来的纲首根本就认不得。
  海里行船不比陆地,迷路了还能找人问问。在大海上能不能活着抵达目的地,全要靠有经验的纲首带领,只要出了海就没法反悔。
  王浩倒是不担心王雄的本事,从大名府回漳州的时候就是这三个孩子领的水,也没按照以前的老航线走,而是驾着这艘新船深入大海一头扎向了南方。
  也不知道王雄是怎么算的,反正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拿着六分仪看太阳,再趴在桌上写写画画,突然有天中午下令转向正西偏南多少多少度。
  那些胡人船工也真听话,让转就转。这一转的结果就是让自己目瞪口呆,两天半之后梧州岛突然出现在船头方向,这就到家了!
  一直到上了岸王浩也没想明白自己是怎么回来的,从小跑海路的他居然被绕迷路了!这一路上既没有看到过岛屿也不曾测过崖壁,甚至连陆地的影子都没见到,只靠看太阳就能如此准确的找到家?
  打这一刻起,王浩再也不敢在心里怀疑那位远在大名府的驸马了。他肯定不是凡人,王雄看的肯定也不是太阳,驸马把和神灵沟通的本领教给了自己的族侄!
  必须是这样,祖祖辈辈看了几千年太阳也没听说有人能靠它在大海上分辨路径,凭什么自家族侄跟驸马学了几年就会了,这不符合常理。
  啥六分仪啊,王浩现在算是全明白了。六分仪、海图、圆规之类的古怪玩意不过是驸马王诜弄出来的障眼法,目的就是对外人有个说辞,总不能明明白白的说我把通神之法教给你家孩子了。
  这话要是传出去,别说漳州一个小小的王家,放在泉州最大的海商作头身上,他也得分分钟被人绑了。不把通神之术问清楚不算完,学会了还得给你弄死。
  这事儿不光王浩想明白了,老爹、叔伯几个,包括王冠他爹凑在一起商量了大半宿,一致认为就是这么回事儿。
  那位驸马不是天上的神灵下凡,就是地上的得道仙人。王家这是祖坟上冒了青烟,误打误撞的让个本以为最没出息的王冠给碰上了。想来是王冠无意中帮了神仙的忙儿,人家这是在找机会答谢呢。
  结论得出来了,然后呢?然后王冠他爹哪一房在家族里的股份就平白无故的升了一成。这是家族里几位老人拍板决定的,各房也都没有异议。
  吃水不忘挖井人,没有王冠就没有驸马,没有驸马就没有仙术,没有仙术王家就看不到希望,很符合逻辑。
  王浩也没白忙活,他这一房虽然没有增加家族中的份额,但得到了一艘五桅大海船,做为他这些年在甘凉路和大名府路奔波,为本族某得好处的奖励。
  另外王家几位老人一商量,这位后辈儿不错,能接班,干脆再往他身上压点担子吧。于是王家北面航线的大当家职务就成王浩的,不管身份高低的同族见面之后都要尊一声王作头,因为他是引领家族前行并能给大家带来利益的人,必须要尊敬。
  王作头新官上任也烧了一把火,还挺大,他要带着两位神仙子弟王雄和王琳去开拓日本航线。这是绝密,只有族中几位老作头有权知晓。
  虽然王浩的老爹不太同意这种过意激进的发展策略,更乐意继续跑南洋,但少数服从多数,最终王浩还是获得了家族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船给船。对外就说要去高丽和泉州人争夺开京港的贸易,背地里则是带着四艘大海船和六百多人北上明州。
  而后又联络了明州和杭州四家海商的四条船,用运粮去大名府的官凭出港,在舟山群岛里饶了一个圈子,掉头向东直航高丽南部。
  这一路上王浩几乎就没怎么睡好,相信侄子的仙术是一码事儿,可头一次在大海上开辟新航线又是另一码事儿,一点儿不担忧不可能。
  同时王浩还在想另一个问题,怎么能得到这种跑得飞快的大海船。和家里的海船比起来,驸马造的海船在载货量方面没优势,使用的船工也更多。
  但它就是跑得快,到底有多快还不清楚,反正三根桅杆上的帆片只能挂起来一多半,还有少一半都卷着,这样才能保证后面的船队勉强跟上。
  光跑得快就成吗?没错,在大海上跑商,货物可以少装点、船工也不在乎多十个八个,天天吃五顿饭也耗费不了多少钱,只要能跑得快就比啥都厉害。
  我比你早到港口几天,我的货物就卖高价,你的货物就卖不上价儿。遇到海盗时,我就能依靠航速逃脱,你只能连人带船消失,这些损失多装几成货物能弥补回来?
  可是吧,问遍了漳州、泉州、温州、明州有名的造船匠,还别说造,连能想明白这么大的海船是如何不用巨木建造的都没一个。王家已经悄悄派人去广州重金悬赏了,估计也是白搭。
  王浩算是想明白了,这个世上除了驸马王诜之外,恐怕就只有温家祖孙三代是会造这些大船的匠人。可惜他们现在都是驸马的徒弟了,想要大海船必须还得去大名府和驸马商量,歪脑筋别动。
  问题是这么好的海船,驸马会拿出来给自己吗?按照这些年对驸马的了解,王浩觉得会,不过不是白给,得交换。
  王家手里好像也没啥能抵得上这些海船的东西,那就得分出日本航线的利益,让驸马占大头。一想起将来多一半对日贸易的利润都要流入别人的腰包,王浩的肋骨就隐隐作痛。
  “唉,技不如人,能跟着大人吃口肉,总比喝汤香甜多了……不知大人能不能看上王家的丫头?”
  这时候就体现出洪涛看人的阅历了,在大宋海商里王浩不是势力最大的、也不是能力最强的、更不是脑子最好使的,但他必须是心态最平和的。
  人可以贪婪,还必须贪婪,但不能全无制约的任凭贪婪控制大脑。古人不是说了嘛,知足者常乐。王浩就比较知足,他总是能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什么时候该去争一争,什么时候就该跟在强者身后甘当附庸。
  一想起湟州和大名府城上挂着的那些肉干,王浩心中的所有郁闷全没了,摸摸脖子还和脑袋连着,就感觉非常幸福。
  “噹噹噹……噹噹噹……”一阵急促的钟声打断了王浩的思绪。
  “雄儿,可是到了?”经过两个月的适应,王浩也逐渐习惯了新规矩,虽然还分不太清几种钟声的细微区别,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每当发现陆地时,桅杆顶上站着的瞭望手就会敲钟。
  “想来应该是吧,师父画的海图真是分毫不差,昨天在右舷看到的叫济州,是个很大的岛,现在才是真正的陆地。若不是后面的船队累赘,我们五天之前就该到了!”
  王雄又拿起了六分仪,一边找太阳一边随口回答了自家伯父的问题,同时第一百多次的抱怨也脱口而出。
  他虽然从小就上过海船,但真正的航海技能却是在大名府的训练船上学的,对传统海船没啥记忆,自然也谈不上感情,全是贬损。
第584章
出师不利
  “四十,你又多嘴了,这个毛病哪天能改改?没有这些海船我们的人员、兵甲、马匹、粮食、工具拿什么运,靠你背着游过来吗?再有下次自己去领海水!”
  不承想这番牢骚被海风吹到了宸娘耳朵里,小丫头半点没犹豫,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数落,比驸马亲临还严厉,那只独眼里闪着绿油油的光芒,很是瘆人。
  “殿下息怒,学弟知错,再也不敢了……”王雄比王浩想象的还怂,立刻单膝跪地请罪,半个字不敢辩解。
  这种情况第一次发生时,王浩忍不住把侄子拽倒舱房问他为何这么怕宸娘,即便是驸马的养女也不至于如此低三下四吧。
  儿童团的规矩他也略知一二,只要入了团名义上就是驸马的养子女,大家身份都一样。但侄子的回答让王浩心里一抽抽,真是百分百的驸马风格,就一个字儿,狠!
  王雄说他在儿童团里排行四十,前面还有三十九位哥哥姐姐,不管年纪大小只按照入团时间算。排行在前的就是兄姐,有权利管束弟弟妹妹。
  儿童团是没有时间期限的,入团之后一辈子到死都不能退,谁违反了规矩谁就会被所有团员视为敌人,惩罚手段更狠。
  宸娘是儿童团里的特殊存在,说她比王大还靠前也不为过,所以在宸娘面前自己没有半点反抗的可能性,有任何意见也只能向驸马投诉,在结果下来之前不能坏了规矩。
  王雄自己倒没觉得亏,儿童团都排到三百多号了,能管自己的不过四十个哥哥姐姐,但自己能管的有好几百,怎么想怎么赚。
  “小小年纪不学好,倒是生出了轻视之心,该罚!”但这次王浩对宸娘的呵斥没意见,说的没错,好几家海商一起来,如果总有人说谁家是累赘的话是非常不利于团结的。
  “先给他记下,一会儿上了岸,孙家、周家、钱家、高家的人员安排还得劳烦王作头交涉,此处人生地不熟,谁都有可能是敌人,蒋二叔也顾不上太周全。”
  宸娘自打从漳州出海就弄了个皮眼罩戴在脸上,这是她从小的梦想。刚到驸马府时经常会做噩梦睡不着觉,都是爹爹抱着自己讲孙猴子和猪八戒的故事。
  再大一些就知道孙猴子和猪八戒都是假的,人怎么可能翻着跟头飞呢,于是海盗的故事就成了替代品。眼罩、铁钩子、木腿是海盗船长的标配,后面两样不太容易弄,先来个眼罩将就将就。
  “女王小娘子放心,我们几家给开国侯运送货物也不是一年两年了,规矩都懂,全凭小娘子和蒋大人吩咐……”
  给一个胡人小女孩施礼王浩还不太习惯,干脆就冲着蒋二郎说。这位也是狠人,应该算驸马的亲兵头子,理当听命。
  “王作头言重了,爹爹来之前交代过,抢地盘的事儿由本王和蒋二叔负责,一旦上了岸,如何与当地人交易勾当还是您做主。”
  蒋二郎只是点了点头,他和王冠挺熟,交情也不错,不太习惯在王浩面前摆谱儿。这些公事公办的话也不用他讲,宸娘全给代劳了。
  “那是自然,只是这边有没有合适的港口难说……”王浩一听宸娘的话心里也有了主张,别看这个小娘子比较霸道,但做事还是比较公平的,没有仗势欺人。真是什么人养什么孩子,从她身上仿佛可以看到小几号的驸马。
  “莫斯提,下半帆,右舵,我们先沿着海边转转,前后桅杆增派两名瞭望手搜索合适停靠的港口,还要看清楚水道上的暗礁!”
  此时用肉眼已经可以看到海岸了,宸娘下达了新命令。本来莫斯提才是船长,但故意让宸娘指挥,只要是合理的命令就百分百执行,他则扮演起了大副的角色。
  宸娘也是争气,这船长当的让王浩都无话可说。年纪小、经验少都不是决定因素,有些人天生就是领导,有些人天生就是干活的,人的命天注定,并不是一点道理没有。
  整只船队突然降低了速度,先凑在一起派小船联络了一会儿,然后依旧由湟州号打头,在距离海岸两里左右向南慢慢驶去。同时三名瞭望手也攀上了桅顶的瞭望台,举着特大号的望远镜不停扫视着船队前方和海岸。
  这一走又是一天一宿,当第二天的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船队又凑到一起下了锚。一个合适的港口都没找到,这片海岸线用一个字来形容最合适,乱!
  到处都是海岛、礁石,风高浪急,别说大海船,小几号的沙船都不一定能靠岸,稍微控制不好就得被海浪冲到礁石上撞碎。再往前找吧,那就得改变航向奔东去,海岸线已经拐弯了。海图上也是这么画的。
  怎么办呢?是掉头向北寻找、还是继续向东,或者冒险找个相对合适的地方靠岸试试,必须得拿个主意。这次宸娘没独断专行,而是把各家纲首、掌柜的都叫倒了湟州号的舰长室里开会,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干脆直接去开京,有了蒋大人的黑衣军就不用怕泉州人了,咱们的伙计也不是吃素的!想那高丽人也不会拉偏手,谁打赢了也少不得他们的好处!”
  钱家是明州大户,世代经营丝绸,但下海跑船的时间还短。平日里光看着去往高丽的商船一艘艘从明州出发,回来之后就在明州买房子买地,早就对这条航线垂涎三尺。现在觉得有了靠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竟然想去攻打高丽首都,逼着高丽朝廷低头。
  “不妥,大人交待我们找个落脚地,是打算日后当跳板去日本。按照海图上标示,开京距离日本太远,平白跑了这么多冤枉路,若是再引起两国争端,不光会给侯爷惹麻烦,我们几家恐怕也会惹来朝廷降罪。”
  王浩也和侄子学会了海图的基本使用方式,对钱家这个建议完全不同意。驸马派亲军跟着是为了抢地盘不假,可不是想和高丽朝廷开战。你都打上人家首都了,就算高丽军队打不过黑衣军,人家还不会去大宋朝廷告状啊。
  “这倒是,王兄,大家都是跟着你来的,反正不是向北就是向东,你拿个主意就是了!”高家来自杭州,家里土地很多,也是看着别人赚钱才半路出家玩起了海商。
  要是没有王浩搭上了驸马的门路,像他这种小海商日子并不好过。好在他比较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没有做主的本事,干脆还是继续听吆喝吧。
  不光高家和钱家是这种情况,周家也是同样情况,只有孙家是海商出身,但也没混起来,比王家的规模还小。要问王浩怎么找的都是如此货色,难道就不能与大海商合作吗?
  答案是真不能,古人不是云了嘛,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王浩这种小海商根本凑不到大海商的圈子里去,就算勉强攀上高枝儿,人家也不会因为他的几句话就同意合作。
  不管干什么行业,规模越大就越不容易改变,即便有大海商愿意合作,提出来的条件也不是王浩和洪涛乐意答应的,反倒是这些小海商更具冒险精神,但凡有点利润就乐意尝试尝试。
  “这事儿还得问问女王小娘子,大人交待过,在什么地方建港得由小娘子和蒋大人做主,我等只管出船运送物资,再和当地人搞好关系争取站住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4/4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