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校对)第3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4/477

  只要确定想死办法很多,没有利器照样可以死。比如扯下帐幕撕一条套在脖子上,啥房梁都不用,找个床架就能把大活人勒死。
  “萧将军,千万不能寻死!你要是死了,对面大殿了上百口契丹百姓就要陪葬,他们还全都是孩子。”
  萧兀纳是真想死,也真的实施了,可惜布条刚扯下来,大门被人推开,淡淡一句话就让死也变得那么遥不可及了。
  “殿下可安好……”话一出口萧兀纳就有扇自己个大嘴巴的冲动,这不是废话嘛,同为俘虏还能安好到哪儿去?
  至于说特里公主是不是也勾结了王诜,萧兀纳坚决不信。自己从小就认识这位公主,她是什么样的性格非常了解。假如能死的话她会比自己死的快,问题很明显,她和自己一样都死不了。
  “王诜对本宫很好,有酒有肉还有人服侍,御花园随便逛,想看书有人掌灯、想下棋有人对弈、想射箭有人递弓。萧大人怕是还不知道,王诜的黑衣军里居然有不少党项人,都是从湟州就跟着他东征西讨的亲卫。这些人弓马纯熟,前日还陪本宫打了场马球。如果本宫想夺马出城也没人拦着,但那些契丹孩子马上就会被渤海兵挂在城墙上活活冻死。黑衣军说城里有几万契丹俘虏,只要本宫一天不逃跑、不寻死,就每天放出去一些……”
  特里公主不再穿她最喜欢的迷彩服了,换上了契丹服装,左右各两根雪白的貂尾让她的脸蛋显得更黑了一些,也更瘦了。确实瘦了,即便每日强逼着把饭菜都吃完,可心情严重影响了消化吸收,光吃不长肉。
  “王诜……我、我……”听完了公主的叙述,萧兀纳都快把肺气炸了。
  世上还有这么无耻的人吗?好吃好喝的养着,没有绳索铁链限制,甚至没有人看守,却让人自己给自己绑上一条无形的铁链。
  这种煎熬光听好像没什么难受的,但此时他已经亲身尝试到,真不是人能承受的。每时每刻都在内心里作斗争,长此下去很可能被逼疯。
  “你斗不过他,父皇也斗不过,我们都被他骗了。海河港口就是他用来运送军械的地点,叫做补给港,前些日据说从那边运回来六百多车货物。现在城内粮草充足,再加上火箭、霹雳弹和投石机,没有半年时间、不耗费数万条性命,谁也攻不下来这座城。如果我是宋人的皇帝,只要借机挥兵北上,南京道唾手可得。若是父皇执意与此城耗下去,西京道也将难保。”
  此刻萧兀纳是什么感觉特里公主感同身受,刚被俘的那几日自己也整天破口大骂、绝食甚至寻死,可惜当十多名契丹孩子被渤海兵杀死在自己眼前之后,心里的愤勇立刻弱了大半。
  待到王大亲自前来告知王诜的条件,再去城头看看已经被冻成肉干的同族尸首,剩下的一半儿也没了。要是能用自己的屈服换来几万同族的活命,特里公主觉得不亏,也算是契丹公主为子民做的最后一件好事。
  “……宋军一旬前已经北上了,易州、涿州被攻克,这几日正在固安城下争夺。陛下派去三万宫分军救援,若是析津府不能攻克,那边恐怕也坚持不了太久。王诜北进时偷袭了几十座军寨,所过之处从不留活口。再加上析津府损失的三万多守军,南京道原有的兵马所剩无几。下官此次来就是奉旨与之谈判,只要肯让出析津府,陛下就允许他全身而退。没想到此人如此卑鄙,当初下官真是瞎了狗眼,愧对陛下的信任……”
  萧兀纳对南京道的整体战局比特里公主了解的多,评价并不乐观。这也不是他的个人想法,辽皇之所以没有继续带兵南下先平定边关战况,就是因为边关已经无险可守了。
  反倒是宋军攻下几座坚城之后互相有了照应,一时半会儿很难对付。这才不得不重兵围困析津府,试图保住南京道这最后一座要塞。
  只要析津府在手里辽军就能以此为依托,再慢慢图谋其它城镇。现在就是在比速度,看看是宋军先拿下固安和安次夺取过河通道,还是辽军先拿下析津府,谁快谁就赢。
第620章
噩耗
  “萧将军不必自责,若要说瞎了眼,本宫这双眼才是狗眼!”萧兀纳越是懊悔,就越让特里公主无地自容。
  “殿下也不必过分悲伤,此战也不是完全败了。宋人的皇帝前些天驾崩,新皇帝登基之后好像并不太愿意与我朝大动干戈,只是迫于形势才不得不挥兵北上。只要王诜能让出析津府,这场大战就能平息下来。可惜他连面都不见,派了个小孩子把本官骗到了这里,真、真是……无耻至极!”
  见到特里公主这副生无可恋、死无可依,苟存于世、不知所谓的样子,萧兀纳很是内疚。这位公主和王诜之间的纠缠不清说到底还是自己造成的,现在再追究责任也没任何意义,只能挑点不算坏的消息讲讲,略微减轻一下公主的心里负担。
  “南朝皇帝驾崩了,新皇继位!?萧大人此言莫不是玩笑,城上还挂着南朝皇帝的大蠹,那位皇子就住在天王寺内,怎么可能有新皇继位!”
  萧兀纳就是随口这么一提,可听在特里公主耳中却非常不一般。她在城内不能说可以自由通行,但只要不去军事要地,并提前说清楚想去哪儿、做什么,负责看守皇宫的特种兵就会护送前往。
  有几次王大还带着她登上了城墙观战,不仅见过大蠹还见过赵佣。做为一位辽国公主,再怎么性格彪悍那也是在皇宫里长大的,对皇家规则多少也能了解一些,马上就觉出了问题。
  “此处真有皇太子!?”萧兀纳当然也看得见城头上的大蠹,但从来也没当真过。
  以王诜这种秉性,就算宋朝皇帝天天站在城头也不能全信,找人假冒的可能性不光有,还很大。这位开国侯办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出。
  “自然有,六皇子赵佣,宋朝皇帝最大的嫡亲儿子,要是他不继位的话该谁继位?”特里公主在大名府住了一年多时间,见过赵佣不下十次,没说过话却十分清楚对方身份。
  这也得拜绿荷姐妹的破嘴,熟了之后啥都讲。更要怪洪涛压根没把她当成威胁,除了军事机密之外,其它东西并不太严格限制接触。
  “赵佣的叔叔,吴王赵颢……登基大典已经举行完了,我朝使臣也去朝拜过,年号清正。此贼怕是还不知道他的皇帝已经换人了,哈哈哈哈……他也有今天,此乃天意!”
  宋辽两国都有使团常驻对方首都,就像后世的大使馆。皇帝驾崩这种事儿除非密不发丧,否则就要正式行文通告对方使节。
  两国虽然开战了,但并不像后世一样先互相驱逐外交使节,沟通环节还在。这么大事儿辽国使节必须第一时间通报本国,辽皇和辽国朝廷也必须知道。
  但洪涛真不知道,他被十多万辽军团团包围在析津府,就算朝廷想送信也没办法冲进来,更别提朝廷和新皇帝对他的态度有些暧昧,更不会拼了命往里送信。
  让这位胆大包天、行为诡异的开国侯知道新皇帝不是皇子而是皇弟,他会不会带兵杀进开封城?这玩意真没人能保证。
  现在大宋朝廷内部也很矛盾,表面上必须玩了命支援北伐,谁把幽云十六州抢回来谁就是比肩太祖地位的帝王,身份崇高无比。
  可又真怕开国侯王诜翻脸不认人,神宗皇帝把赵佣交给他代入军中是什么含义大家心里都明白。虽然神宗皇帝死的太突然没能立下正式遗嘱,可平时他关于太子的人选早有定论,只待赵佣立功回朝就是当朝太子。
  一旦王诜拿这个说事儿也不算没有理由,到时候新皇帝该如何自处。退位?那不成笑话了。不退位,谁敢说能对抗王诜手里的几万新军。
  那家伙打起仗来势如破竹,辽军都挡不住,禁军就能挡住?不用太远,只要让新军冲到大名府占据了工坊,大宋就再无一支军队能与之匹敌了。
  这么一来大宋岂不是面临着分裂的局面,侄子和叔叔打仗争夺皇位,争来争去最终皇帝还姓不姓赵很难讲,搞不好就改朝换代了。
  有一个办法可以遏制王诜的新军,就是马上把大名府、魏桥镇的工坊全停了,生产出来的军械物资全运走由禁军重兵看守,让新军没有武器弹药可用。
  在这一点上不管王安石、司马光还是高太后,都要竖着大拇指说声磊落。新军的命门确实如王诜所言,没有后勤基地就是一群比厢役强点的废物。
  可是前方还在和辽人对垒,后方就开始扯后腿,这玩意别说传出去,就算放到朝堂里讨论也会被御史们骂得狗血淋头。
  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皇帝第一重要,幽云十六州在很多人眼中比谁当皇帝重要的多。只要把这片土地抢回来大宋从此就能脱胎换骨了,不用再把国库的多一半收入拿出来养兵,北方的危险瞬间就能降低了好几倍。
  如此大的好处对国家、对皇家、对各大家族、党派都是无法忽视的利益,一时间到底如何选择就成了皇帝、太后、大臣们没日没夜都在琢磨的死结。
  这件事儿也不光宋人搞不明白,萧兀纳一样想不明白。但他知道王诜有麻烦了,任何人不管有多大功劳,只要陷于皇位之争中都有大麻烦。
  最让他高兴的是王诜保的皇位继承人好像失败了,另一位皇帝都在开封城登基好多天,这位开国侯还在析津府死守待援呢。这不是个大笑话嘛,现在只要王诜倒霉萧兀纳就觉得无比畅快。
  “我们可以用这个消息和他交换,换来两国和谈的机会。此仗不能再打下去了,萧大人怕是还没看到投降的渤海兵。王诜不知道用了什么法门让渤海兵变得服服帖帖,这些天死在他们手里的契丹人没一千也有八百。父皇为了抢回析津府把各地精兵全抽调一空,不用多,拖上三个月东边说不定就会大乱。丢了南京道大辽还是大辽,一旦让女直人成势就真无法挽回了。”
  特里公主并没跟着萧兀纳一起高兴,这些天她把一辈子的悲伤都预支完了,突然发现也没有以前那么容易高兴了,但想问题好像清晰了很多,很多以前总也想不明白的事情瞬间迎刃而解。
  在大名府时她就和王诜探讨过不止一次有关辽国的内政问题,其中最不理解的就是王诜坚持认为辽东和西边的大漠才是辽国的命门,女直族和阻卜人一东一西早晚会断送辽国的气运。
  当时特里公主真没把这些毫无根据的妄言当回事儿,可是自打见到那些投降的渤海兵之后,她突然明白了。王诜说这叫民族矛盾,很难调和,发作起来比任何外敌都可怕,不死不休。
  “他会听我们的?”萧兀纳觉得这位公主怕是还没对王诜死心,这时候还有如此幼稚的想法。
  “听不听试一试才知道,王诜行事诡异,并不是他天生粗鄙无礼,关键在于他的观念和你我不同,也和宋人不同……你不会明白的,本宫在他开办的学堂里听过近一年课,直到此时有些东西才理解。晚是晚了点,但还不是太晚,假如我们不试试才真的会追悔莫及!”
  要是洪涛见到此时的特里公主,听到她所说的这些话,必须会非常纳闷。难道当俘虏能让人脑子变聪明?这还是那个整天只会傻笑、傻玩、傻吃,对什么都好奇,敢爱敢恨干脆利落脆的的二百五公主吗?
  现在她和王二站在一起,除了知识储备方面的差距外,逻辑分析能力好像也不逞多让,还多了几分天生的果断。
第621章
茅坑里的石头
  “她能有什么重要事儿?”特里公主的要求特种兵们无权处置,很快上报给了洪涛。此时他正在城头上算计今天晚上该如何折腾辽军呢,有个绝招还没用,是时候亮出来了。
  “……说是有关郡王殿下的……”特种兵左右看了看,声音压到了最低。
  “十二,你在这里盯着点,辽军一有动静就赶紧通知我!”特里公主能知道赵佣什么事儿呢?洪涛还真有点好奇。
  自打进入析津府之后自己就一直躲着这位公主,但总躲着也不是办法,见见就见见吧。如果她想骂自己一顿出出气也无妨,连萧兀纳算上两个人一起骂一刻钟,再多自己真没功夫听。
  “你们几个惊醒着点,不许让他们靠近本官半步,紧急情况下可以自行做主。”
  来到特里公主和萧兀纳的临时住所,进院之前洪涛先和几名特种兵探讨了探讨应急预案。自己可以对不起任何人,挨骂也无妨,但绝不能伤害到自己的身体,这一点没有例外。
  “呵呵呵,两位别来无恙啊……本官这几日有些忙,姗姗来迟,还望多多谅解……”
  大冷天的特里公主和萧兀纳就坐在院子里,洪涛来都来了也不怕尴尬,特种兵们也没少见过自己尴尬的时刻,见多不怪。
  “王诜,萧大人代父皇来商议两国停战条件,你如此做为可是待客之道!”即便之前无数次告诫自己要忍耐,可一见到这副嬉皮笑脸的德性特里公主就忍不住。
  “怎么,堂堂开国侯,一战定乾坤的新军主帅,还怕本宫区区弱女子吗!”但刚一起身就被两名特种兵挡住了去路,这不光气人,更失望。
  “本官曾经的好友写过一篇《留侯论》,其中有这么一段: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现在本官不是一条命,而是几万将士的主帅,再如何小心也不为过。殿下既然有事找本官不妨明说,眼下不是你我闲聊之时。至于说欺骗,本官与萧大人各为其主,骗也是不得已,要是认为本官德行有所亏欠也没错。不光你们觉得本官德行不良,其实在大宋朝堂中没几个人觉得本宫德行高尚,都习惯了。到是对殿下……本官确实有亏欠,本不该如此行事,可是为了能少死一些新军将士再缺德的事儿也得做,职责使然,还望公主殿下能想通。”
  就算把祖宗八代全骂遍洪涛也不会急眼的,别人几句话就让自己放弃初衷,那不是二傻子嘛。不光不急眼,还得给对方解释一下理论依据。
  要说苏轼确实有才,这片文章写得很好。到底好在哪儿说不出来,反正就是觉得好。自己这点文学素养真没法点评苏大才子的文章,不够用。
  “……既然如此本宫就直言相告,只要你不怕被士兵听见引起哗变!”和洪涛斗嘴斗脸皮公主他爹来了也是白给,任何一位古人都不是对手。
  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整体环境造成的。古代的道德标准要比后世高,如果只计算道德标准的话,古代的二流子到了后世全是活雷锋。
  “殿下尽可直言不讳,本官的士兵都是明事理之人,本官死了他们也会选择最合理的方式坦然处之,即便集体投降你父皇也不存在哗变的可能,是吧?”
  洪涛从来也无法想象几句话就能被敌人劝降和哗变的军队是啥样的,都这个德行了还敢带出来乱逛,指挥官也真是大心脏。阿速死力那种不算哗变,他们是连指挥官带兵一起追随信仰,比投降高档多了。
  “大人所言极是,至今为止我等还未找到比大人更值得追随的人……”周围的特种兵也不是啥好鸟,跟什么人学什么艺,论耍贫嘴气人他们也是特种兵水平。
  “你们的皇帝驾崩了,新皇帝已经继位,是皇帝的弟弟吴王赵曦。本宫是听萧大人带来的消息,我父皇也知道,开封驿馆传回来的正式朝廷公文。你要是不信本宫也无所谓,你要是很生气不如就此杀了本宫!”
  如此气人的表现让特里公主残存的那么一点点同情心也没了,怎么拱火怎么说,要是真能被王诜一刀砍了也算报应。
  “……”特种兵们不太相信敌国公主的话,根本没有可信性,但还是忍不住把目光转向了主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4/4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