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校对)第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477

  “此法甚秒、甚妙哉!先生所曰零应是源自天竺大乘佛教,取其神魔都不免入相、脱离不了轮回之苦,有既是无、无既是有,原点也……”不用说不定了,效果马上就来,有人对洪涛的解题方式做出了回应。
  洪涛在算院里没有自己的专业课程,自然也不会有课堂,他讲课的地方是院后的一片碑林。
  不光国子监是由寺庙改的,算院的前身也是一处寺院,这几座石碑上以前写的是啥洪涛也不清楚,现在写的都是数字和公式,全拜他手中这块油墨衍生品所赐,黑乎乎一片。
  别看课堂不咋样,听课的人数倒是不少,二十多位。一开始并没这么多,讲着讲着就有人悄悄熘回去叫人,想凭借人多力量大破了疯驸马的妖法,结果越聚人越多。
  说话这位显然也是被人后叫来的,一直站在外圈看。话音一出,众人左右一分才把他亮了出来,是位瘦瘦的中年男人,个子不高,青袍青帽黑靴,三缕长髯。
  “此字的确来自天竺,阁下是……”
  听了此人所言洪涛心里咯噔一下,难道说又碰上一位穿越人士?否则他怎么知道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真正的主人在印度。
  “后进沈括,见先生演算奇妙无比故出声打扰,还望海涵。”见到洪涛面色变得凝重,来人抱拳施了一礼,满口道歉,以为自己多嘴扰乱了讲课。
  “沈存中?”听到这个名字洪涛心里先是一安,然后才是一惊。又一位牛人啊,相比起王安石、神宗、司马光、李公麟,包括苏轼,这位好像更厉害点。
  那些人玩的都是虚的,这位可是实打实。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冶炼都有建树,还写过医术和乐谱,不可谓不是全才。
  最让洪涛纳闷的是沈括还出使过辽国,很好的完成了外交任务,这次又是从西夏边境以一位军队统帅被召回的。他是怎么做到文理双精、能文又能武的呢?
  “正是小官,此次回京就听说都尉受了重伤,性命虽无碍,却因失心疯而记忆全无、行为怪异并精通术数。原本某以为是无聊之人刻意编排,见到算盘之后才知此事非虚言。今日有幸闻得先生解题,真乃妙哉,妙不可言!”
  听到驸马喊出了自己的名字,沈括也不意外,还在解释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算院之中,极力想避免落一个偷听偷学的名声。
  “嘿嘿嘿……雕虫小技,不值一提……今天就讲到这里,改日再继续。来来来,沈兄,先跟我去看一件更需要赞美的东西。黄蜂,你的马先让沈大人用用。”
  沈括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来,洪涛没有兴趣知道。自己早就想见见这位全才了,可惜他被皇帝派到西夏边境带兵了。应该正是拜自己所赐,皇帝又不打算对西夏用兵,所以才把他调了回来。
  按照王安石所说,沈括应该在入冬之前就抵京,可惜天算不如人算,入冬之前西北下了第一场雪,还不小,耽误了行程。
  不过这没关系,只要能见到就好,现在自己有很多事情想和这位全才探讨探讨。在这个世界上能理解自己想法的恐怕也没几个人,他应该就是其中之一。
  这么着急拉着沈括回府去干什么呢?无它,看印刷机呗。
  这玩意挺让洪涛费脑子的,纵使所有人包括皇帝和宰相都借口来驸马府上打球,偷偷查看一番之后给出了非常正面的肯定,但洪涛本人真不忍直视那几台用破木头板子拼凑起来的玩意。更不好意称之为机器,模样太简陋、操作太麻烦、效率太低了。
  改进的办法倒是有,但都不太符合实际。洪涛脑子里能想出来的,无非就是钢筋铁骨带丝杠齿轮的现代化改进方案。
  可是每一个零件几乎都是跨时代的,不把此时的冶炼、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工艺提高几个档次根本做不到。搞不好还得把化工业也提上日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办到,也不是一位驸马能决定的。
  那是不是就无法改进了呢?也不是,以彭大为首的御用工匠们一直在努力改进,但受限于知识面和时间,他们没精力也没能力去做更多改善。无非就是用一些硬木材质代替原来的杂木,模样稍微精致了点,可骨子里还是一堆破木头。
  沈括的出现让洪涛看到了希望。他是本时代的人,对这个年代的机械制造很有造诣,同时又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还热衷于此,是改进和完善印刷机的不二人选。
  而且吧,以后自己提炼白蜡、花膏还需要更多的机械设备,如果能把此人吸引到身边当个兼职的助手,肯定会受益匪浅。
第70章
尽弃前嫌
  可是一路上不管洪涛如何变换话题,这位沈大工程师总是若有所思的样子,既不反对也不迎合,像是心里有很大的犹豫。
  这让洪涛又开始怀疑他的来历,难不成真的是个穿越者,正在内心评估与自己合作的利弊得失?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洪涛就不得不考虑让黄蜂给他后脑上来一针了。啥大拿也顶不上自己的小命重要,两个穿越者是不可能和平相处的,只能留一个。这是洪涛最基本的底线,不可逾越。
  到了驸马府的后苑沈括稍微正常了一些,围着那几台印刷机左转右转,在得到允许之后还亲自上手操作,像是一个得到了大玩具的小孩子,对什么都好奇。见到这个场面,洪涛又稍微安心了些。
  “官人找沈存中来府上是否有深意?学生虽是老大人族侄,可除了朝廷要事之外仍以先生马首是瞻,这也是老大人再三叮嘱的。如有还请明示,学生也好为先生提前打算才妙。”但有一个人也不太安心了,高翠峰悄悄凑了过来,用他那副带磁性的男中音在洪涛耳边絮叨开了。
  “他有何不妥吗?”
  洪涛是真煳涂了,自己的担心和谁也没说,更不可能被人看出来。可是让高翠峰一说,就好像带沈括回来是要加害于人似的,难道说自己和沈括有仇?
  “先生应是忘了,子瞻之祸全赖此人之功……”
  驸马的迷惑已经成了日常,在这些日子里大家都习惯了。这位驸马确实有病,还病的不轻,什么都敢忘,还不是装的。于是高翠峰再次当起了拾遗补漏者,喋喋不休的讲起了一则往事。
  沈括和苏轼以前是同事,一起在崇文馆中就职。崇文馆就是国家图书馆,好像从古至今,图书管理员这个职位成材率很高。
  在这期间两人交情还不错,即便不是挚友也算熟人,沈括好像对诗词也有涉猎,只是没有苏轼那么突出,经常在一起交流交流。
  不久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政,两个人的交情也从此有了裂隙。沈括严重支持新政,并且受到了重用;苏轼则和司马光一起站到了新政的对立面,渐行渐远。
  后来沈括奉命去杭州巡视,正好赶上苏轼在杭州当副市长,工作之余又续上了旧情,在一起聊了不少诗词什么的。
  然后嘛,沈括就把苏轼诗句里一些攻击新政的地方注释了出来,回京之后呈送给了神宗皇帝。神宗阅后大怒,说苏轼是愚弄朝臣、无君臣之义。
  这件事儿据说就是乌台诗案的导火索,如果没有神宗皇帝的授意,那些御史们也没那么大胆子建议皇帝直接杀了苏轼。
  好在王安石还是比较理智的,亲自给神宗皇帝上书,劝说皇帝不能坏了政治斗争的规矩,更不能因为言论而杀人,杀的还是朝臣。
  于是苏轼才被贬到了黄州当副团练使,从而又牵扯到了一大批保守派的官员都被贬了。苏轼是王诜的至交好友,更是驸马府的座上宾,驸马也差点被卷进乌台诗案的旋涡。
  在别人眼中看来,王诜和沈括应该是有仇的,仇恨的深浅不好说,全看驸马心胸,按说很难一笑泯恩仇。
  这次沈括突然出现在驸马府,别人可能没意识到,但熟悉朝堂的高翠峰立刻就慌了,以为驸马要对沈括下手报复。
  这件事儿真不能假装看不到,沈括就算再有德行上的亏失、再对不起朋友,那也是私怨。现在他是朝廷命官,职务还不低,如果在驸马府出了问题,这个事儿就闹大了,大到皇帝都够呛能保住这位妹夫。
  “夏涑多虑了,我对沈大人并没非分之想,之前的那些事就让它过去吧,孰是孰非没有讨论的必要。不管新党还是旧党,大家首先都是朝廷命官,为了国家长远计,暂时抛开私人感情也无可厚非。沈大人长于机关,印刷机目前还多不完善,需要有识之士帮助,不必心存芥蒂。”
  现在洪涛明白刚才沈括为何心事重重又不肯明说了,想必他也和高翠峰有着同样的顾虑,搞不明白自己这位本应是仇家的驸马都尉为何突然这么热情。
  对于乌台诗案洪涛真没什么想法,因为那不关自己屁事儿,更无法确定谁对谁错。其实谁都对也谁都错了。
  当政治斗争过于激烈时,难免就会有人想歪招,为了确保自身安全,有相同诉求的人就会结党。再然后就是党争了,很容易脱离原来的初衷,变成为了反对而反对。
  一旦进入这种节奏,就不是某个人能掌控节奏的了,斗争升级随时有可能发生,更龌龊、更激烈的手段也随时都会出现。
  如何把党争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是后世很多国家也在不断研究的课题。既要让大家群策群力,又得避免出现太严重的内耗。除了依仗个人的品行之外,律法和制度也要同样跟进配合。
  这一次的党争暂时被搁置了,双方在巨大的利益和巨大的外部压力面前选择了妥协和让步,这就是个很好的开始。
  只要能成功一次,有了成功的先例可循,后人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就会自然而然的多了一种选择。其实在洪涛眼里这才算是功在千秋的大事,可惜目前还没多少人可以感觉到。
  “如此是学生多虑了,只恐沈大人不能为先生所用。据传这次沈大人只是回京复命,冬天一过还要返回延州整顿禁军。”
  听了洪涛的解释,高翠峰总算放下了一颗提着的心,但对洪涛的希望并不怎么看好。沈括是朝廷命官,不管如何感化引诱,也不会辞官不做去给一个驸马当伙计。另外沈括也不太可能久留京中,他的职务在边塞,不可谓不重要。
  “沈大人没有去职?这倒是好事……”
  这个消息并没让洪涛失望,反而挺满意。到不了明年冬天,自己的第一批货物恐怕就要运往西夏边境了,到时候免不了要通过延州。
  如果有沈括在当地主持,总比换一个陌生官员好相处的多。要知道自己的行为并不能得到朝廷公开支持,很多事甚至都不能和朝臣们明说,要遇上一个蔑视外戚的倔脾气地方官,自己还真没辙。
  鉴于这个初衷,洪涛不仅要和沈括冰释前嫌,还得再加把火,争取能让双方进入互相欣赏的阶段,这样以后再接触起来就容易的多。
  “沈兄请随移步,小弟还有一些问题要请教。”
  怎么拉近双方的距离、增进了解呢?对付政客用一套办法、对付科学家就要用另外一套办法了。
  那就是不断给他出难题,然后再帮他一起解出来。在解题的过程中,只要能为他提供必要的帮助,那必须能增进感情。
  这套东西在后世的工厂里随处可见,称为工作的友谊。本来陌生的几个人,通过某个项目的攻关说不定就会成为朋友,越是有才华的人就越容易惺惺相惜。
  当然了,也可能出现矛盾,走到哪儿都有功利心太重的人,看到别人比他能干心里就不是滋味。
  好在沈括还没这么利欲熏心,他在跟随洪涛进了书房之后,就被一桌子的纸张给吸引住了,拉都拉不走。
  这些纸张就是洪涛打算出版的算院教材,美其名曰:高等数学!
  真不要脸!真敢整名字!沽名钓誉之辈!如果被后世人看到这些公式和定义,肯定会如此评价洪涛的所作所为。
  啥高等数学啊,大多数都是初高中的代数和几何,但是到了洪涛嘴里就成了他自己的绝学,还得印刷成书,奔着当大学教材去。
  “都尉大人善用天竺文字,不知这些又是……”光靠一堆公式还不足以打动沈括,因为他看不懂。
  “沈兄莫急,听小弟慢慢道来……此字确为天竺文字,但经小弟改良已脱胎换骨,即便是天竺人看到也未见识得。而这些公式更是他们无法理解的,倒是沈兄说不定可以搞明白,我们就先从这些符号讲起吧。”
  不认识没关系,洪涛可以负责翻译。在两位数学家之间,字体好看不好看就不是大问题了,一边说一边用笔把那些数字和符号都翻译成了文字。
  整整两天半,驸马和沈大人都缩在书房里嘀嘀咕咕,除了让人送饭、送水、送纸张之外,只有上厕所的时候才能看到两人的身影,每次手里还都拿着几张纸,蹲坑的时候也不忘了写写画画,旁若无人一般。
  最终洪涛不得不让黄蜂强行把这位沈大人塞进马车送回了府,临走还在他的手里塞了一卷写满字的纸。
  不这样的话真轰不走,这两天多内沈括基本没正经吃饭,也没怎么睡觉,狼狈不堪但精神亢奋,都出现神经质的症状了。
  再这么苦熬下去洪涛很担心他会心力憔悴猝死,自己需要的是一个活着的沈括,不想要个疯疯癫癫半死不活的科学家。
第71章
夜袭西跨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4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