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校对)第3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9/477

  反对太激烈的干脆就除掉,到底是失足落水淹死,还是山路湿滑摔死得视情况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赶上不去江边也不爬山的,那就找个雨夜直接用定时炸糕炸碎,完事由地方官府出现场,异口同声的说是被雷劈死的,房屋连带尸身都劈碎了。
  老百姓一听,这得多招老天爷恨,千万可别被迁怒,搞得死者家眷都待不下去,匆匆收拾收拾赶紧跑路,离开这块伤心地。
  这还不算完,不管你是走陆路还是水路,都逃不脱顺风镖局的耳目。只要发现家眷里有人对暴死事件怀疑并打算上告的,那肯定是半路翻船或者山路遇到了劫匪啥的,直接灭口了事,还是个无头案。
  当地方官府被渗透、被控制之后,朱八斤、周一日、高俅就能在民间放开手脚折腾了,谁不听话谁就会遭到不明势力的打击报复。
  当地势力玩武装斗争肯定玩不过顺风镖局的镖师和山川督查院的杀手,想向官府告发,对不起,必须是诬告,马上挨板子下大狱。
  绝对没有冤案,人犯通常都会认识到错误,无脸再见家乡父老,干脆就在狱中畏罪自杀了,搞不好家族还得受连累。
  朱八斤的供销社、周一日的合作社、高俅的化肥厂、再加上控制了大部分陆运和水运的顺风镖局,实际上已经成了巴蜀境内最大的四个黑涩会组织。
  顺风邮局表面上看雪白雪白的,实则是这四个组织的代言人和钱袋子。其实周一日的用心更歹毒,她充分利用了邮局汇兑的优势,已经对四川地区的铁钱市场造成了很大影响。
  很多巴蜀商人已经不再大量使用铁钱和交子结算大宗交易,而是用湟州金币做为结算单位,只是还没实际上发行实体货币。
  用了不到五年时间他们就把买卖开的到处都是,成员遍布每个州县,连七八岁的小孩子都不放过,招收到学堂里一边认字一边洗脑,争分夺秒的培养着下一代接班人。
  搞出来这么大的局面王十和周一日还觉得不太满意,生怕哪天朝廷发觉之后没有自保的能力,于是恶向胆边生,又开始琢磨着如何去抓枪杆子了。
  巴蜀地区的朝廷驻军和各级官员一样,早就被拉下水成了各种股东外加保护伞,她们也看不上这些军队,而是想自己建立军队,还得是使用火枪火炮的新式军队。
  在这一点上她们更有便利条件,巴蜀地区自古就不缺煤铁,有了周家的工匠很快就在巴州、祥州等地探到了有开采价值的铁矿和煤矿。
  有了充足的原料,炼铁、炼钢、锻造作坊随之在附近建立了起来,除此之外还顺手探到了几座有开采价值的金矿、铜矿,即便有禁榷限制那也是暴利。
  采矿业这些年已经成了最受巴蜀官员欢迎的新兴产业,每多开一座矿场、一家熔炼作坊,当地官员不光有干股拿,还可以在税赋上有所斩获,于公于私都得大力扶持。
  表面上这些矿山、熔炼厂是以出产生铁销往外地为主,实际上王十早就从福建路把工匠偷偷调了过来,在奉节开办了锻造厂和机械厂,暗中小批量生产火枪和火炮,用来武装她们建立的私人军队。
  这支民间武装目前已经达到了四千多人的规模,分散在七八个地方,名义上是各地的护矿队、护厂队,用来保护产业的。实际上周一日给苗魁下达的命令就是把护厂队当新兵训练,科目没任何区别。
  对于这支看不清摸不明的私人武装势力,当地政府不光不管,还采取了姑息的态度。原因也不光是因为贿赂,还有实际困难。
  在四川南部、西部地区有很多少数民族部落,统称羁縻州。说白了吧,就是对方承认属于大宋朝廷统治地位,但朝廷不派驻汉族官员,由当地人自己管理自己,与青塘溪罗撒的情况基本一致。
  但这些羁縻州大多很穷,也没什么可以贩卖的资源,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儿闹骚乱。派人打吧,怕打不过再引起更大规模的骚乱。不打吧,也可能糜烂地方,让当地官员苦不堪言。
  护厂队一建立这种现象立马就减少了,也不知道东家给了多少好处,反正护厂队每次和当地山民摩擦都是胜利的一方。那些土司啥的没多久就给打服了,干脆化干戈为玉锦,从武装对抗转为合作共赢。
  当地部落的山民纷纷走出大山到矿场里干活拿工钱,别看采矿是个既苦又危险的活儿,可是在山民眼中也就那么回事儿,只要工钱给够,比他们在大山里讨生活还舒服呢。
  而高俅的化肥厂这些年也没闲着,凡是有煤矿的地方他就下个蛋,且没人会反对。生产化肥啊,这可是大善事,也是利润非常高的新兴行业。每年都会有大批化肥装船沿着长江直奔下游各州县,为巴蜀各州府换回来海量财富。
  这些钱也不光落入了官府和高俅手中,它还养活了一大批新兴工人阶级,同时也促进了炼焦、分馏产业的不断发展升级!
  但是吧,有些东西外人是看不清楚的,被巴蜀官民交口称赞的化肥厂还有另一幅嘴脸。化肥厂确实是化肥厂,但有的化肥厂就不那么纯粹了,表面上生产化肥,可暗地里却以生产研发枪弹为主。
第757章
出鞘8
  本来以为一辈子也没啥大出息,像条丧家犬一般来到这里讨口饭吃的苗魁,突然发现还有一条路可以走,还有机会把那些曾经看不起自己、害自己、误国误民的人统统打倒。
  这种重生般的喜悦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他没用周一日和王十劝说太久就走马上任,成了护厂队的总教官和总指挥。
  至于说豢养私兵蓄谋造反的嫌疑根本就没考虑过,以前他是皇权的坚定维护者,谁造反就和谁急,哪怕有知遇之恩的驸马王诜也一样。
  但经过这番磨难想法完全倒了过来,最希望有人造反,谁造反他就愿意跟着谁干,如果这个人是驸马王诜的话就更完美了。
  “那你为何还愿意去北面和西夏人打仗,站在一边眼看着他们把皇帝和朝廷全杀光岂不是更好?”四川变成了啥样洪涛也只能听着,苗魁并不是主谋,所作所为不能说错。
  “在下不为朝廷,是为大人!”这就叫物极必反,苗魁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在幽州路那场人为事故中被摧毁了,到了四川之后又被王十她们重建,和被洗脑的效果差不多。
  “本王安排你个重要任务,比去兰州解围还重要。”该问的都问完了,洪涛开始打歪主意。
  四川有四千多训练了二年多、还和当地蕃族有过小规模作战经验的火枪兵,还有成体系的军工产业,不充分利用一下就太亏了。
  “只要让在下上阵杀敌,一切全凭大人吩咐!”俗话说近墨者黑,苗魁跟着王十、周一日学坏了,话说得挺好听,却还加上个前缀。
  “杀敌,而且是独领一军。这次西夏人南侵所图甚大,不光南侵还要西进。本王分身乏术,救得了兰州救不了凉州,一旦凉州有失,咱们即便把兴庆府扫平也是赔本的买卖。你赶回江陵带着第二批弹药返回奉节,拿着本王官凭抽调人手北出熙和路进入甘凉路。凉州能保则保,不能保也要守住乌鞘岭和马尾城,不能让敌人继续南下。”
  王九这里除了食物补给之外,还有山川督查院从边境附近带回来的战报,虽然他们不能太靠近战区,也能让洪涛对大致战局有所了解。
  本来齐王的援军和姚家率领的秦凤路禁军数量也不少,加起来有十多万之众。两军齐头并进,齐王为西路军出卓啰城、姚家为东路军出会州。两军相距三百里,中间还有兰州守军,按说防御能力还是挺强的。
  但不知为何西路军在卓啰城突然吃了败仗,不得不仓皇退守兰州,而东路军在会州也没什么动静。这样一来的话对坚守秦凤路没啥大影响,可凉州和乌鞘岭的侧翼就露了出来。
  西夏军队可以从兰州顺着天堂之路直抵济桑城,一路上再无险可守,拿下这里之后就能直面乌鞘岭要塞了。
  兰州城在元丰九年重新修建过,洪涛觉得赵佣虽然初次领兵就大败而归,但不会废物到连城市防御战都不会打,当务之急不是救兰州而是救甘凉路。
  凉州城、肃州城、甘州城、乌鞘岭、马尾城、湟州城,一座比一座坚固,没有新军防御西夏人啃起来也不会很容易,如果援救及时的话损失不会太大。
  苗魁玩政治斗争心眼不够使,但他是个非常合格的将领,在战场上既能审时度势又有胆量和勇气,对新军的战术也熟悉,三四千火枪兵在他手里不会比一万新军威力小。
  让他带着火枪兵跟在自己屁股后面充当运输队除了有点大材小用之外,还容易和内地的禁军发生冲突。不如分兵两路堵死西夏人西进和南侵的通道,逼着他们要不退兵、要不就与自己决战。
  火枪大炮最喜欢人多的场面,人越多越好。一举打垮西夏人的主力对自己下一步行动至关重要,兴庆府那边谁也没去过,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和敌人的主力捉迷藏太费脑子也太危险。
  “末将遵命!只是有些担心甘州。西夏人若是无法南下,肯定会沿着商路西进,甘州守军数量不多,怕是无法抵御大军围攻。”
  领兵去救甘凉路苗魁并不抵触,但他手里的军队数量也不多,甘凉路又是地广人稀,城市之间距离非常远,顾得上凉州就顾不上甘州。
  一想起当年跟着驸马亲手打下来并建设好的城市要遭遇战火涂炭,苗魁心有不忍,想能多保一座就保一座。
  “别担心甘州,有讹力命在,来的敌军越多就死的越快。顺路给周夫人带句话,让她等着家法伺候,还有王十那个小王八蛋!”
  甘州,洪涛真不担心,甚至希望西夏大军围攻凉州无果转而先去打甘州,那样整个甘凉路就彻底安全了。
  “末将还有一事不放心,大人所带弹药不多,若是遇到难缠的敌人怕是无法持久。”既然主帅对甘州城那么有信心,自然早有安排,苗魁也就不多问了。
  可他还是不太放心,自己带来的这些弹药只够两次大规模战斗使用的,一旦新军无法快速突进,被拖入消耗战的节奏,那这万把人的下场可就惨了。
  “把心放到肚子里,在火枪火炮面前,再骁勇善战的军队也坚持不了半个时辰,本王要想跑真没人能拦得住。不过弹药的事情也确实需要关注,你北上的时候尽量多带些,本王从后方得不到补给,可以一路冲到凉州找你要嘛。”
  苗魁带来的弹药确实不太多,新军里还有三千多人连火枪都没有,只能去魏桥镇拿点钢板弩凑合事儿。但这不是什么大问题,蒋二郎来的时候船上也带着不少弹药,只要不和敌人长期对峙就不用担心后勤。
  有人能拦住新军的攻势吗?洪涛认为应该不会有。历史上冷兵器军队利用地形和天气优势打赢热兵器军队的战例不是没有,但都有非常巧合的苛刻条件,自己真不会去满足它。
  “大人保重!”苗魁没问题了,抱拳施了一礼向外走去。看得出来,他在尽量稳住身形不让瘸腿太明显,可惜身体上的缺陷靠精神是无法弥补的。
  好好的一位对国有大功劳的将领,因为一门心思的想帮着朝廷训练更强大的军队,却被人搞成了残废,这尼玛上哪儿说理去,有时候猪队友真是厉害,敌人做不到的事情他们能做到。
  “苗叔太亏了!”王七看着苗魁的背影,忍不住抱怨了一句。
  “不听爹爹的话就是这个下场!”王大当初也没少劝苗魁不要回朝廷,对于这种结果心里当然不好受。可她说不清是恨其不争呢还是哀其不幸,烦躁之下干脆拿王七撒气,这一脚踢得结结实实。
  “你再动手动脚,不要怪我下手重!”王七都是二十五的大小伙子了,放到民间至少得有一个孩子,对于大姐这种管束小孩的举动很不满意,可是小时候的心理阴影依旧在,光嘴上硬,半根手指也没敢动。
  “踢你怎么了!踢你怎么了!爹爹让你娶十三妹你为何迟迟不肯答应?不听爹爹的话早晚你也的倒霉,到时候把眼睛哭瞎也没人帮你!”
  都说长兄如父,其实大姐也和当妈的没啥区别。王大从小就在扮演大姐的角色,而且做得非常认真也非常自豪,对弟弟妹妹们管束得比洪涛还严格。不还手光顶嘴也不成,大姐的权威不容丝毫挑衅。
  “我……有本事让姐夫把十三妹娶回去,干嘛非欺负我!”
  王七从小也是很听话的老实孩子,更不会带头反对大姐的权威。但是,至少有一件事儿他是坚决不肯听从安排的,那就是养父有关娶王十三的建议。
第758章
北上
  “嘿,反了你了,还敢怂恿姐夫纳妾!”王大一听这话眼珠子立马瞪圆了,撸胳膊挽袖子真要发怒了。
  “爹爹都可以,为何姐夫不能纳妾!”王七也豁出去了,和大姐动手他是不敢,但挨打也得把道理讲明。
  “都给我住嘴,该干嘛干嘛去!”洪涛并不打算管两个孩子的争执,心里还期望王大能用武力把王七打服,让他答应迎娶王十三。
  这事只能由王大出面,自己从小就教育孩子们要有勇气反抗强权争取自己的利益,结果有点自作自受了,连孩子的婚事都不能一言而定。
  但是两个孩子吵着吵着有点走偏,怎么说到纳妾的问题上来了。再说下去就得来找自己评理,这理真没法评,总不能说当爹的可以纳一堆妻妾,儿子就不成吧,没道理啊。
  “十三丫头的事儿怕是不用大人操心了,她在岛上收了两个徒弟,是一对儿犹太姐弟,弟弟和十三丫头好像很说得来。”
  王十三的婚事不光洪涛操心,蒋二郎也挺关注,这个性格孤僻的女孩子目前已经成了济州岛上的真神,尤其在耽罗人中威望极高,因为她能免除人的苦痛,让人看到极乐世界,是真真切切的天堂。
  “你这个当叔叔的什么时候变得如此关心侄女了?”蒋二郎提供的消息洪涛不认为有假,但他不是那种人,平时根本就不关心此类事情,怎么突然变性情了?
  “……是宸娘发现的。”蒋二郎挠了挠脑袋,觉得自己这个当叔叔的确实不应该背后传侄女的闲话,尤其是这种八字还没一撇的闲话。
  “哼,那姐弟俩个怕也是她派去的吧?你们可真知恩图报啊,都算计到本王家里了,赶紧从我眼前消失,还有你,萧大人,也一起滚远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9/4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