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校对)第4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7/477

  而且出主意掘开黄河阻挡敌军的人也不全是为了退敌,他们是指望黄泛区能帮着拖时间,拖到与大宋谈好了停战协议,就能堂而皇之的坐上皇帝宝座。其心可诛!
  “本王断不会做如此丧心病狂之事,要是叔父能让大宋蒸蒸日上,本王出海去找宸娘也心甘情愿!”常言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洪涛就是有感而发,赵佣却听出了另一层深深的警告。
  可能是出于对自己名誉的保护,也没准还残留着年轻人的冲动,他当着众人指天发誓不会做这种只为权利不顾民众和国家的皇帝。
  “……断了这个念想吧,殿下即便去了宸娘也不再是当年的宸娘。若是不信,等此事了解,宸娘自会入朝称臣,到时候殿下亲眼看看就明白了。”
  洪涛知道自己有些失言,也明白赵佣还念念不忘儿时的伙伴。男人的初恋是很难从心中抹去的,哪怕到了几十岁依旧如此。
  这不是坏事儿,相反可以让一个男人从男孩加速蜕变成熟。洪涛只是担心赵佣受不了现实的残酷,不得不先出言警告,浇上一盆凉水先降降温,以免将来失望太大。
  “……自是要看的……”赵佣还是不死心,嘴上不说,可眼神出卖了他。
第791章
大夏亡……
  新军并没有马上向兴庆府进发,而是在黄河边扎营休息。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处理,比如说指挥牧民们把河堤填埋好,再比如把新军阵亡士兵的尸体火化装好,不能让他们客死他乡尸骨无存。
  另外西夏军队扔下的死人死马也得处理掉,扔进河里不太合适,洪涛已经把银川平原视为自己的又一个甘凉路,既然是自己的地盘就不能糟蹋,还是堆起来浇上油火化了吧。
  他们也都是这片土地的儿子,把骨灰撒在此也将就着算落叶归根。不可能每个人都立块碑,那就来个合葬墓,先弄个木牌子写明大概经过,具体谁是谁只能忽略。
  这个无意举动反倒引来了西夏牧民们的赞成,他们刚刚看到自己的朝廷要炸开河堤让万民流离失所,又看到敌人为自己的子弟建造坟墓,反差有点大,瞬间就觉得这支军队也没传说中的那么可怕无情了。
  有些族中长老还壮着胆子请求由他们给这些阵亡将士,不管是新军的还是西夏军,都弄个超度仪式,别成为孤魂野鬼。
  “随他们去吧,但千万不要放松警惕,时刻别忘了这里是战场,我们损失不起。”对于前来请示的施铜,洪涛还得提醒提醒。人道主义归人道主义,战争归战争,两件事儿必须分清楚。
  “大人英明!小人已经下令所有民兵不许吃他们的一口肉、喝一口酒,违者按通敌论处。”
  施铜闻言又露出了瘆人的笑容,他觉得这位驸马真是太合心意了,当统帅的如果都这么细心,当年的禁军哪儿还会屡战屡败。
  入夜,黄河边上点起了上百堆篝火,西夏牧民吹响了他们的民族乐器,声音悠长哀怨,有点像狼嚎,也有点像冬日的狂风呼啸,配上怪异的舞蹈和水花流转的背景,让人忍不住想哭。
  洪涛不是哭醒的,是被蒋二郎叫醒的。根据探马的回报,兴庆府城内也着火了,肯定比篝火大,火头还不止一个。
  “别探了,让手下人回来吧,探也没用,他们宁愿烧了也不想留给咱们。从这一点上讲,党项人还是有点骨气的。”
  不用蒋二郎详细描述,洪涛出了帐篷就能看到北面天空有些发红,想来此时城内的火势肯定又大了不少。
  打退黑水和黑山两军司已经一天了,他们的失败让党项贵族失去了最后一点希望,就连大宋派来的和谈使节带着大宋皇帝的圣旨也没拦住新军前进的脚步,这要是被攻破城池离屠城还远吗?
  游牧民族有个谁也比不了的天赋,就是能跑,逃跑技能必须MAX。只要他们想跑,真是谁也拦不住。舍不得繁华安定的兴庆府?可是和小命比起来,还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公立1095年、大宋清和八年,初冬,齐王赵佣、凉王王诜、甘凉路经略安抚使王厚,率一万五七星军、五千禁军围攻夏国都兴庆府。党项贵族在城内自相残杀,死者无数,又引起大火,三日后城毁。
  兴庆府内的十多万民众有少半死于内乱、少半逃出城,真正北逃的不到七千,全是党项贵族和其家眷。
  两日后,定州、怀州、静州、顺州守将纷纷献城投降,三日后新军攻克西平府,守将梁自道率一千七百族人出城迎战,无一生还。
  在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宋夏边境的几十座大小军镇、城市皆纷纷向附近的禁军献城投降,一时间西北边陲各州路忙的焦头烂额,每日皆有大队西夏降卒被迁往内地看押,光是供应他们所需的粮食就让各地仓司叫苦不迭。
  大夏,建国五十七年,亡!
  史书上可以这么简单叙述,实际上的过程要精彩纷繁的多。最先知道兴庆府战况的不是朝廷,而是四川日报,并且长篇累牍的发表了出来。
  但并不是攻克兴庆府之类的大标题,头版上只有一行黑字:辽国,战还是降。
  齐王身在兴庆府,却发出了这么一个声音,听上去是在问辽国的朝廷,假如它还能正常运转的话,可是怎么琢磨怎么还有弦外之音。
  啥音呢?要说齐王就是比凉王仁义,没让大家伙儿瞎猜着玩,人家在最后一版给出了准确答案,一份给朝廷的奏章副本。
  奏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其一、新军要继续伐辽,但兵力略显单薄。齐王恳请朝廷把零波山、韦州以北,灵州川以西划为特区交由凉王治理,休养生息一年之后,如果辽国不降再挥兵东进。
  其二、齐王坐镇兰州,和凉王一样在兰州以北原本属于秦凤路的地区推行新政,为新军东征做准备工作。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齐王在奏章里也充分阐述了理由。因为新军战斗力高,此次平夏基本没用朝廷供给,全部武器给养都来自甘凉路。
  渭桥镇、大名府这两座最大的工坊失去了新政的环境之后形同虚设,半点忙也帮不上,还有资敌的嫌疑。所以想稳定住西夏、继续打败辽国,只能依靠新军和新政,不能再交给朝廷瞎指挥了。
  此文一出,朝野上下一片哗然,比讨论西夏国灭亡还热闹。讨论的题目主要集中在一点,齐王坐镇兰州、凉王治理兴庆府算不算要挟朝廷搞地方割据?
  要是没讲为什么,确实有很大嫌疑。但渭桥镇和大名府工坊涉嫌资敌的话一出,齐王和凉王的问题就成了旁枝末节。谁?谁这么大胆子,敢拿国之利器资敌,必须把人找出来千刀万剐!
  一时间全国各地都有民众去官府门口上书,要求朝廷严惩卖国求荣之辈。啥?齐王是瞎说!那不可能。
  齐王和凉王不顾安危,带着二万多人就把西夏平了,人家干吗要瞎说着玩?齐王必须特别恨这些人,说不定差点被害死,才把此事公之于众。
  士绅、读书人可以张开嘴就说,但朝廷不成,真受不了这种无端的指责。当然了,更不能接受齐王的建议。还把甘凉路、兰州、西夏精华地区连成一片弄特区,干脆直接说割据一方多省事儿啊!
  原本还不太好反对,渭桥镇和大名府工坊确实经营的不咋地,齐王和凉王的功劳又太大,直接把西夏给灭了国,算得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家说还要平了辽国这个宿敌,理由很过硬嘛。
  但是……诬陷朝廷和敌国串通一气就太过分了。合算你们立了功不分给朝廷还倒打一耙,玩了命的给朝廷抹黑,其心可诛啊。
  这是要干啥?不光想拥兵自重,还要致朝廷、皇帝于不仁不义,变成千古罪人?这么做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找机会篡权呗,不把对手搞臭不好下手!
  这次的圣旨下得那叫一个快,不光申斥了齐王和凉王的险恶用心、严词拒绝了割据一方的想法,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给真理报送一份副本刊印发售,让天下百姓也看看某些人的真实嘴脸!
  这一招玩的很巧妙,把两件事儿混到了一起说,只要齐王拿不出证据那就是诬陷朝廷、欺君罔上。别的不聊,大不敬之罪基本就坐实了。
  大不敬了还聊啥镇守一方,老老实实回京请罪吧。朝廷当然也不会治罪,来个功过相抵,留着有用之身为朝廷效力,再放到开封养起来呗。
  齐王都大不敬了,跟着一起署名的凉王能跑得了?皇帝已经打算好了,这次说什么也不能再让王诜离开可控范围,到了开封就得关到驸马府里闭门思过,终身不能出城半步!
第792章
过分要求
  如此一来不光解决了齐王和凉王的问题,还把新军也拿回手里。凉王不还有个七星军都指挥使的职务嘛,那就说明新军是朝廷编制,顺理成章收回兵权。
  不给就是谋逆,全天下都看着呢。光你们会用报纸有事没事儿的恶心人玩,这次也尝尝自作孽不可活的滋味吧!
  此文一出朝野上下再次吵成一团,有人坚持认为齐王和凉王不会有不臣之心,这全是误会。有人则认为知人知面不知心,对外作战的功绩是一方面,但也不能因此全盘肯定。
  在这件事儿上齐王和凉王做的确实不太合适,怎么能空口白牙的污蔑朝廷呢。此种先例不能开,必须严惩,否则以后谁想说就说,皇帝的威严何在?朝廷的威严何在?
  一时间众说纷纭争吵不休,大众的关注点又从指责朝廷转移了,开始为到底是谁对谁错较劲儿,谁也说服不了谁。
  此时洪涛在干嘛呢?他根本就没怎么关注这些事儿,而是缩在应理城猫冬呢。这大冬天的,没事儿就刮白毛风,环境确实有点恶劣。
  要不是兴庆府被烧毁了,他根本就不想回应理。银川那地方他后世去过,别看纬度更高一些,但冬天反倒没那么冷,风雪也不太多。到了夏季更舒服,白天阳光普照雨水稀少;晚上气温骤降,凉爽舒适。
  可惜啊,现在那边不光没地方落脚还不太安生,经常有小股盗匪从山里钻出来肆虐,王大和蒋二郎正带着新军和民兵进行冬季大扫荡呢。
  为啥还有民兵,这是洪涛特意安排的。新军士兵别看打仗厉害,可要论钻山沟子追踪小股盗匪,真没拓荒民和牧民组成的民兵厉害。
  兴庆府和凉州的地势差不多,全离山区不远,来自甘凉路的民兵不会有太大地形障碍,由他们充当带路党,配合新军进行拉网式清缴,效果肯定比光用新军强很多。
  还有五千新军由王七带队去了兰州,协助赵佣稳住局面。洪涛给王七的命令是,当地禁军听齐王指挥,新军就啥事儿也别插手,让齐王自己折腾。一旦禁军里有人耍骨头,也不用给谁留情面,就往死里整,手段越凶残越好。
  这座城市新军要定了,它的位置太关键,西边连着甘凉路、北面护卫凉州去应理城的驿道、南边则是出川之后北上的必经之路,东面还可以牵制姚古的秦凤路禁军,既是交通枢纽又是一扇大门。
  此门一关,谁也别想轻轻松松的掐断应理和甘凉路的联系,这条路更不能受到威胁,未来好几年兴庆府的建设都需要用它当大动脉输血。
  至于说兴庆府的重建问题,这次洪涛没马上动手。建是必须建的,还得当成一座大城来建设。但怎么建、由谁来建,就需要好好琢磨琢磨了。
  凉州、甘州、肃州、马尾城、新湟州、应理城,基本都是自己掏钱建设,然后用城市带来的各种附加值来慢慢收回投资。
  这次洪涛不打算再大包大揽了,城市要建,但投资者必须是城市的主人。也就是说谁需要这座城市谁来建设,自己只是出资方之一,享有一部分管理权。
  没错,洪涛又开始玩花样了,不光土地私有化,连城市都私有化。以后这地界儿不再需要朝廷委派的官府,只有城市投资人和当地居民推举出来的城市代表。
  在承认朝廷权利的前提的,城市不享有军权和铸币权,其它方面全都是自己管自己,谁也别想插手进来。
  不过暂时这座城市还得有所仪仗,免得有不讲理的派兵来强行攻打。于是新军就成了雇佣军,每年由城市提供一部分军费权当税收,仅此而已。新军只负责保护城市不受太低侵袭,内部事务不插手。
  那党项贵族都跑了,谁会有这么大财力和这么高需求来建设城市呢?或者说谁有哪个闲钱往这种战事初平、还未得到朝廷正式规划的地方投?
  这话可就是老黄历了,放在五年前除了甘凉路的拓荒民之外指定没几个敢投的。现如今不是有顺风邮局了嘛,不用个人拿着钱千里迢迢的来这边买房子置地开买卖,邮局就全给代理了。
  邮局会公布相应的投资项目和预期回报率,只要把钱交给邮局剩下的事儿就全解决了,坐家里等着三个月或者半年一次的股东大会吧。
  顺便多说一句,宋人除了喜欢看热闹之外,对做买卖也很有天赋。大部分老百姓可能不太清楚交引这种类似有价证券的玩意,但商人富户里面有清楚的。
  他们一合计,觉得在顺风邮局投资换来的股东凭证和交引相似,有些人可能突然要急用钱,就试着转手出让。
  结果还真有人出钱买,因为顺风邮局每次公开发售的投资项目是有名额限制的,很多想买的人由于信息不通畅或者路途太远,赶不及就买不到。
  这世上就没有傻子,至少在挣钱方面谁都不傻。刚开始买卖凭证的人数很少,还都是私下交易,目的也仅仅是变现救急。
  可架不住有人会琢磨,尤其是住在邮局所在地城市的商人。他们觉得这可能是个商机,于是就试着多买一些投资项目,再通过商人之间的渠道寻找有需求的下家,加一点钱卖出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试立马就试出了商机。只要手里有顺风邮局投资项目的股份还就不愁卖,加半成都有人抢着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7/4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