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校对)第4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5/477

第826章
无心插柳3
  皇子和齐王有了这么明显的差距,谁来继承皇位就不是太难的选择。更让大家心安的是,庞皇后至今为止也没表示过要让皇子登基的意思,几位宰辅的态度也模棱两可,谁也不肯先张嘴表态。
  倒是章惇多次去齐王府邸拜见,一待就是大半天,更不知道说了啥。这样一来的话,就算朝廷啥都不说大家心里多少也有了点想法。
  很明显,朝廷正在和齐王谈,谈啥呢?还能谈啥,谈由齐王继位的事儿呗。至于说为啥谈了这么久也没结果,太正常了,当年太祖黄袍加身的时候还得推让几次呢,齐王是太祖的子孙,这个传统不能丢。
  但也有心思更灵活的人提出了另一种可能,他们说齐王登基与否不能光看朝廷的决定,还得听一听远在扬州的凉王怎么说。他不表态,这件事儿谁也定不下来,定下来也没啥意义。
  不管说这话的人是什么初衷,反正这种观点迅速在朝堂中蔓延了起来。除了在凉王、齐王和朝廷之间设置了一层人之常情外,还对很多官员的立场产生了不小影响。
  随之而来的就是扬子镇的凉王府突然从门口罗雀变得车水马龙了起来,附近州县的官员不管认识不认识,找个借口就登门拜访,借口还都特别对路,让洪涛没法躲着不见。
  人家不说是来混个脸熟的,而是要关心跨江大桥的建设,问问制置使大人还有没有什么需要。做为地方官,眼看着能造福百姓大工程就在自己地盘上进行,怎么可以熟视无睹呢,那是犯罪嘛!
  “爹爹何必去搭理这些趋炎附势之辈,要是早有这份心思,七哥的大桥怕是去年就建好了!”
  看着养父一边忙着开会,还得抽出时间来应付各路官员,整天忙的连吃饭都得端到会场来吃,王十又不乐意了。
  “老十啊,你哪儿都好,就是心胸还不够宽,更缺少容人之度,凡是你看不顺眼的人都恨不得给弄死才好。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光靠狠是没用的,必要的时候也得懂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只要大方向一致,哪怕仅仅是短时间的一致,也要尽量求同存异。武力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光靠武力只能让问题越来越多。”
  洪涛虽然累,但心情不错。不管那些官员说的是不是心里话,估计多一半不是,但他们现在只能顺着自己说,这就是很大的进步嘛。
  拥立齐王登基的奏章刚回扬子镇就递上去了,自己的态度和之前一样明白,根本不用假客气。下一步已经不是琢磨如何夺权篡位,而是该琢磨如何治理这个偌大的国家。
  自己是不太看得上目前的大宋官员,但短时间内还无法完全把他们排除在体系之外。既然这样,就没必要拒人于千里之外。
  多几个趋炎附势之辈,总比多几个恨自己不死、暗地里拖后腿捣乱的人强。而且这些官员也没有王十说得那么不堪,其中一些的风评和政绩还是不错的,能力也够。
  他们之所以会来自己这里卖脸卖笑,完全是习惯使然,历朝历代中吃香的官员都必须会见风使舵,这是当官的基本素养。自己能总结历史教训,人家也会,没必要因此而对他们抱有太大的成见。
  不光自己不能有,还得说服促进社核心成员们最好也没有,这就叫统一认识、统一思想。为啥古人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原因就在这儿呢。
  打仗的时候好歹知道谁是敌人谁是友军,治理国家时,敌人和友军就不那么明显了。有时候甚至都看不清,大部分精力全要耗费在分辨敌我上,哪儿还有时间消灭敌人。
  “搞团结的事情二姐去做,她最喜欢干这个,团结不了的再由女儿解决。”王十不是听不懂,她是听懂了也装没听懂,没有太复杂的原因,就三个字,不喜欢!
  “你该忙啥忙啥去吧,别影响了为父的胃口!”碰到这么一块蒸不熟煮不烂的货,还没法轻易糊弄,洪涛只剩下最后一招,拿出当爹的派头把她轰走,眼不见为净。
  “八嘎,过来教本主任几招必杀技!”王十不骚扰洪涛了,但也没放过,把八嘎给拽走了。凡是能害人、杀人、坑人的本事她都感兴趣。
  “干嘛!她走了又换你来接班,现在是休会时间,还让不让我吃饭了!”八嘎陪着王十去后苑比武了,洪涛刚把自己的饭盆端起来塞了一口半冷的饭菜,王二又一脸怪笑的出现在眼前。
  这也不是个让人省心的东西,王十的坏都挂在脸上,她则是个笑面虎,坑死人不偿命。促进社每次开会表决,或多或少都有她的影子在会场上空游荡,想抓还抓不准。
  “庞皇后的懿旨到了,您猜传旨的人是谁?”王二并没有因为养父不欢迎自己而有任何情绪,还是带着那股子奸笑。
  “懿旨……这么说朝廷和皇后已经谈妥了。齐王贵为新君肯定不会来,章惇兄弟俩要在朝中坐镇,一边准备丧事一边忙着登基大典,能和为父我有几分情面且有胆子前来的,就只剩下苏大官人了。”
  这种猜谜一般的问答也是儿童团从小养成的毛病,为了让孩子们习惯于开动脑筋,洪涛从一开始就采用了这种教育方式,碰上任何事都要出题。
  现在她们大了,不甘心只回答,反过来该考自己了。还不能回答错,错了就得受到鄙视,不是面子上的鄙视,而是智商上的考量。
  “嘿嘿嘿,爹爹与那位庞皇后是不是有什么私情?这些年生意上没少关照她家,皇帝尸骨未寒她就知恩图报,忙不迭的召唤爹爹回京摄政。”这道题回答对了,王二脸上那股子奸笑更浓,从背后伸出手,捧上一卷黄绫。
  “越来越不像话了,圣旨岂是能随随便便偷看的,苏大官人呢?”
  王二居然怀疑自己和庞皇后有不可告人的私情,还说得有鼻子有眼儿,和真事儿一般。洪涛却半个字也没接茬,拿过圣旨独自看了起来。
  孩子们越是说出口的怀疑就越不是怀疑,她们找不到任何证据只好采取这种办法,试图从自己脸上找到些许线索,实乃黔驴技穷也。
  懿旨的前半段很规整,用一大堆华丽的辞藻说明了两件事儿:第一,皇帝因病去世,没有任何异议;第二,新皇帝选出来了,也没有任何异议。
  后半截则是粗鄙不堪的大白话,短短几句只阐述了一个事儿。凉王德高望重、才能非凡,乃国之栋梁。新皇登基之时,正需要这样的能臣辅佐。新皇、皇后和朝廷一致这么认为,翘首期盼能早日回朝勇挑重担。
  “大官人和娘娘在正堂叙话,七海听着呢。爹爹,咱们是不是胜了?”王二一直盯着养父的脸,试图在上面看到某种反应,但直到把圣旨看完依旧没什么发现,不得不张嘴问了出来。
  “只能算第一步迈出去了……治国就像炖鲸鱼肉,从宰杀、浸泡、腌制,再到作料、火候,有一样马虎了味道都会大打折扣。现在咱们只能算拿到了上灶台的资格,到底这锅肉炖得如何还未可知。”
  高兴是应该的,欣喜也是应该的,庆祝庆祝都不为过。十多年啊,自己和她们一起殚心竭虑、从无到有、历经磨难、提心吊胆走到这一步非常不容易。
  但是洪涛不想让孩子们觉得大功告成,还得继续施压,人无压力轻飘飘,大松心的结果就是大乱套,再想紧起来可就难了。
第827章
遥控摄政
  “爹爹说的是,此事孩儿还不曾和任何人提及,免得她们过于兴奋反倒容易误事。”
  王二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合算她还报着考量的目的,打算看看养父突闻此消息的反应。一见没有任何反应反倒更谨慎了,这才完全放心。
  “既然你这么懂事,那摄政的差事就由你带为父去做吧。告诉赵佣,本王就在扬子镇看着,看看他有没有先皇的勇气和魄力,再看看他有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和气度。”
  王二的小伎俩洪涛能感觉到,只是应付起来越来越吃力了,再过个十年八年的,随着自己的精力、体力、脑力下降,斗不过她们的日子就会来临。
  好在洪涛也没指望永远能把控住她们的一举一动,如果真能把控住,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这些孩子都是废物,白培养了这么多年。
  是时候让她们走上前台了,率先冲锋陷阵的自然是当姐姐的。王大走的是军事路线,参与政事王二最合适。别整天在自己身边琢磨人玩了,老子给你找个更大的舞台,撒开花折腾去吧。
  “啊!这不适合吧,孩儿只是女流之辈,牝鸡司晨怕是要遭到朝臣极力反对。朝堂里若是因此争吵起来,凭空给小赵佣添了不少麻烦。”
  洪涛的这个安排完全出乎王二意料之外,脸上顿时就没了奸笑。倒不是怕才能不够,她这些年没少和福建路的官府打交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嘛,朝廷里那点事儿早就算计明白了。
  只要赵佣不耍骨头,能提供足够的助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根本就不算事儿。王十是喜欢从肉体上折磨别人,她则是愿意从精神上击溃敌人。
  但从长远计较,由她出任摄政一职弊大于利。不是怕赵佣和皇后不答应,而是怕因此引来朝堂的内讧。新皇登基的首要任务就是皇权下放和彻底改革官制,其它一切事情都要为此让路。
  这两个革新都是前无古人的创新,本来面临的阻力就非常大,再因为自己的职务问题平添烦恼,没必要也没赚头。
  另外王二还有点私心,她自诩本领不比王安石之流差,但终归是没入过朝堂的,突然到了一个陌生环境,要是有养父在前面开路,熟悉起来会容易的多。
  就算真要去当摄政那也不是现在,而是应该在一两年之后,等自己站稳脚跟、摸清朝堂情况、争取过来一部分官员再说。
  “想什么呢,摄政王还是为父的,你只管去给赵佣当个参谋。带上老十二让他进入朝堂为官,你在背后出谋划策。”
  让王二出任摄政王一职洪涛从来没这么想过,别说摄政王,就算当个女知州也会引起轩然大波。此事不能急,得慢慢习惯。
  “那爹爹为何不愿入京?这次可不同以往了,带上新军风风光光的返回开封合情合理,再让十妹把开封城清理些时日,怕是比扬子镇还安全。”
  王二听明白了,合算是让自己去当个执行者,还不能出头露面。可养父为何不愿意入京呢,安全已经不是问题了,既然是摄政王,必须有调动军队的权利,有了新军还怕啥?
  “为父这些年干过的坏事儿太多,双手站满了屎尿屁,洗都洗不干净。新政执行到一定阶段势必要进行选举,到时候所有环节都在律法管控之内,谁也不能跳出规则。万一有人翻出这些老账来,为父就无言以对,只能退出竞争。”
  “假如促进社总是缩在我的羽翼之下,就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咱们废了这么多年心血开创的局面,难不成要给他人做嫁衣裳?你和老十二先入朝为官,后续还有更多人跟进。等你们站稳了脚跟,为父就要和促进社切断联系,你们是你们,我是我。”
  这次洪涛不是因为怕死才不愿意回开封,更不是不愿意在朝堂上运筹帷幄,而是想得更远一些。促进社就像是一枚多级火箭,自己只是第一级。
  当把火箭整体提升到一定高度和速度之后必须被抛弃,否则不仅无法继续增加推力,还会成为大累赘,搞不好会把整个火箭都拉下来摔个粉碎。
  “爹爹是担心花膏的事情?”响鼓不用重锤,王二马上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不仅仅是花膏,老十、老十三她们在湟州干过什么你又不是不知道。还有老十八也不是让人省心的玩意,整天就愿意和死人待在一起。”
  “俗话讲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千万不要把促进社当做一块铁板,权利这玩意是能腐蚀人心的,谁也挡不住。将来你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要走上高位,在权利和利益面前,能有一半人保持初衷为父我就得感谢上苍垂爱。”
  “不要和我争论,此事也不用争论。好好活着,慢慢就会明白的。就算这些事情永远都能瞒住,没人拿出来做为政治斗争的工具。那你觉得宸娘、你蒋二叔、特里公主的事情为父该如何和国人解释?”
  “他们注定是要建立新国家的,难不成大宋摄政王还要兼任另一个国家的官职?光靠口说和宸娘没关系,谁会真信?上梁不正下梁歪,做为领导首先要正己,否则拿什么去要求属下!”
  这件事儿洪涛早就想通了,除了自己淡出政坛之外没有办法可以解决。其实他还有个顾虑没讲呢,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发生,但时间一长谁敢保证济州岛和大宋就不会发生分歧、产生矛盾。
  还不用兵戎相见,坐在谈判桌上自己就没法做到一碗水端平。要是被别人揭露出自己和宸娘、蒋二郎、特里公主的关系,真就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要不就得和女儿、老部下反目成仇,要不就得变成卖国贼,自己两方面都不想选择。
  那时候大宋可不像现在,必须已经具备了完善的司法和新闻手段,而且是完全独立于政府的。
  它们发起飙来很难压住,除非自己刻意破坏费尽心思建立起来的体系。那不就成卖屁屁再去逛瑶子,瞎折腾着玩,要破坏何必建立呢。
  王二原本以为已经看透了世事,但养父的一番话让她感到还是有不少欠缺。没错啊,大家都是人,凭啥儿童团里的人就永远不会变呢。
  其实古人已经总结过了,共患难易同富贵难,说的意思和养父基本一样。于是她立刻把一颗即将放飞的心拽了回来,老老实实的去和王十二研究入京之后的对策,同时也把这份忧虑传染给了她小团伙里的每个人。
  这就是洪涛的目的,王大、王二、王十都有各自的小团伙。也不能算团伙,就是平时想法思路相近的几个人。随着表决机制的逐步完善,她们之间抱团取暖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
  有人的地方就有团体,有团体的地方就有小团体,有小团体的地方就会有分歧。这个道理不管上升到国家层面还是下降到社团档次,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没有丝毫改变。
  “王诜拜见苏大官人,内人和小女救命之恩不敢忘,请上座。”
  打法走了王二,洪涛赶紧把那盆已经凉透的饭菜塞进肚子,抹了抹嘴,背着手迈着螃蟹步来到了前堂。一见面就给苏轼施了个大礼,感谢他的搭救之恩。
  从驸马府里偷偷带走长公主和王小丫不是没风险,即便当时没被发现事后也有可能被追责。就算碍于名望不会降罪,也会被皇帝视为敌人。幸好皇帝挂了,没来得及报复,但这份人情是欠下了。
第828章
遥控摄政2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5/4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