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校对)第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477

  跳货郎全是亡命徒,货物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实在倒霉碰上了边军,也是一手铜钱、一手刀子。选吧,拿钱走人大家就当谁也没看见谁,不要钱就动刀子拼命。
  真打起来边军也不敢说能毛发无损的抓到人,谁的命不是命,和敌人打仗还不够用呢,没有深仇大恨谁也不会去和这些走私犯较真的。
  接触过这些人,自然也就知道他们的买卖有多赚钱。一年里干上三五次,只要成功两次基本就啥也不用干了。
  这种刀口上舔血的活儿对普通百姓来讲真干不了,不是不想是没那个本事,来两次就得吓出毛病来。但对于上过战场的老兵就没啥了,总不能比打仗还辛苦吧。
  而且他们还有优势,就是在曾经服役过的地方有不少熟人,不仅仅是边军,也包括地方上的小吏。
  在一起玩过命的人放到后世叫四大铁,交情不是一般的深,放到古代也是一样。又不是犯上作乱,睁只眼闭只眼还有钱拿,谁会去为难这些曾经的袍泽呢。
  说到这里了有人会问,这么多退伍老兵,他们不会自己去当跳货郎吗?干嘛非去别人的队伍里受剥削呢,自己干挣了全是自己的。像施铜这样的老兵,随便划拉几个靠谱的战友,不就能组织起一个队伍了。
  事儿不能这么想,施铜他们人手有,可没脑子没资本,这两个条件对任何买卖都通用,缺一不可。
  走私也是买卖,什么时候该带什么货、该和哪个部落交易利润最高、碰上麻烦如何解决,这都需要有脑子。
  资本更重要,有人有脑子,没钱进货也是白搭。跳货郎玩的是大宗交易,一趟就得几十驮货物,少了不值得冒险跑一趟,也喂不饱交易对象。
  夏国和吐蕃的部落并不是常年待在一个地方,不一次把买卖做成了,过两月你再来人家都走了,和谁交易去啊。
  当然了,他们也没法去跳货郎公司应聘,这种组织都非常神秘,来如风去如电,外人不可能知道他们的底细,更找不到公司地址。一旦这些事情被外人知道了,基本也就意味着快完蛋了。
  这次无意中接了富姬的活儿,让他们三个看到一丝希望。开封城对他们这样的老兵而言就是一座活坟墓,不是说会饿死,而是会愁死。假如有机会加入花掌柜的买卖,真是件值得期待的事儿。
  只是这事儿目前还不能提,先得摸摸花掌柜到底是什么来路,摸清楚之后再聊。好在前路漫漫,又没有手机电视可看,有的是时间去观察、揣摩、试探。
  师徒一行四人……不对,是雇主和保镖一行四人沿着官道一路向西,每日也不太急于赶路,以60里为限,遇到合适的客店就打尖,没有客店有寺庙借宿也成。
  对于富姬的表现,施铜三人还是比较认可的。看上去白白净净的城里女人,在吃苦耐劳方面并不像预料中的那般柔弱。除了不愿意在野外露宿之外,每日里该走走、该停停,哪怕顶着雨赶路也很少叫苦。
  最让三人佩服的还是花掌柜的为人处事之圆滑,那真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仅能和客店掌柜聊得通透、受到照顾,就连寺庙里的和尚也愿意和她讲讲佛法、喝喝茶,把路上的吃喝住行都安排的有条不紊,非常有计划性。
  需要施铜三人做的就是看护好货物、认清楚路径、分配好体力。用蒋大郎的话讲,跟着花掌柜出门虽然没有酒喝,却异常省心、利落。
  从东京汴梁到延安府只有一条官道可走,先西行至京兆府,100里出头,再北行600余里。蒋大郎兄弟的运气确实不错,一路上只遇到一次小雨,基本没因为天气耽误时间,只用了19天就进了京兆府。
  这时又显示出富姬接人待物方面的优势、和她女人天性里的细腻。先是找了一家比较高档的客店,用后世的话讲就是住进了五星级宾馆,好好休息休息。晚上又找了一家大馆子出钱请客,有吃有喝有歌姬的那种。
  酒足饭饱之后富姬一个人回酒店了,临走时还放下一句话,晚上的其它花销都记在她头上,明早让人去酒店前台取钱。意思就是你们三个自己去找乐子吧,那种地方女人没法做陪,但依旧是我请客!
  雇主大方体贴,做为雇员自然是心存好感,还不光是内心的想法,有外在表现。
  在京兆府休息了一天,四人继续赶路,依旧是官道,但速度有了提升,从每日60里上升到了70里。
  用施铜的话讲,花掌柜为人仗义不小气,做为雇员也得投桃报李。别的东西给不了,为雇主省几日时间还是可以的。
第134章
初来乍到
  禁军行军并没有这么快,正常情况下每日50里足矣。不过禁军是全负重,现在他们三个人啥也不用拿,如果不是因为蒋二郎跛腿,还能再快个20里路。每日百里,坚持几日也不是问题。
  团结就是力量,600里只走了8天,最后一天足足赶了100多里路,中途不休息,紧赶慢赶终于在傍晚关城门之前进入了延安府。
  “你等先在此休息,我要出去会客,回来之后再定日后行程。”马匹行李还没安顿好,富姬就急急忙忙的牵着马又走了。
  “掌柜的,我家主人忘了拿见客的礼物,不知他去了何处,如不远我等派人追上。”
  富姬前脚刚出门施铜就捅了蒋大郎一下,然后这个一路上话最多的家伙就带着一脸焦急状凑到了柜台前,编瞎话的水平直追洪涛。
  “花官人去了安抚使衙门,就在城东,从门前小巷穿过兴许还能追的上。”掌柜的没有多想,张嘴就把富姬打听的去处道了出来,还给指了一条近路。
  “花掌柜确实进了安抚使衙门,好像是递了一封信,不大会儿牙门将亲自出来恭恭敬敬接了进去!”蒋大郎当下就追了出去,跑的比兔子还快,不到一炷香时间又跑了回来,进屋之后就是一脸的惊恐。
  鄜延路经略安抚使一职比较特殊,是专门为了对付西夏设立。一路安抚使本身就是非常大的官,既管军也管民还兼任知府,总揽生杀大权。像他们这种底层官兵恐怕一辈子都见不到一次,也就听听名号。
  “先莫慌,且等花娘子回来听她怎讲。”施铜比蒋大郎沉稳的多,并没完全被吓住,但脸上也浮现出了凝重之色。
  假如雇主背后的靠山这么硬,他们三人自荐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但不管怎么讲,机会并没有完全消失,问一问也不要命。
  富姬回来的很快,也没说什么就回房休息去了。沈括见到了,驸马的密信也给了,作用也起到了。这位沈大人挺仗义,听闻自己要去兰州替宝绘堂贩卖经书,二话不说就答应派一队兵护送。
  也别拿什么介绍信,直接就算安抚使衙门的公事,沿途不光不会遭到太多盘问,还可以在军寨、军铺、军堡之内借宿,只要别特倒霉误入战区,安全问题百分百有保证。
  至于说热情招待、陪吃陪喝陪玩之类的情节就别想了,毕竟自己是个女流之辈,身份又是驸马的属下。
  以沈括的地位和职务,能亲自接待并答应帮忙就已经是格外仁义,要是没有驸马那封鬼画符,说不定都见不到本人,派个属下就给打发了。
  至于说施铜三人的去留富姬也早就做好了打算,他们三个还是要留下的。经过近一个月的接触,富姬觉得这三人还算可靠,只有蒋大郎嘴稍微碎了点。但在驸马身边待时间长了的人肯定不会过于反感,那张嘴更碎,还不能禁止。
  即便有禁军护送,富姬也想在身边多几个自己人,尤其是要去边境外面与阿赫玛德的族兄见面,禁军肯定不会陪同,更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目的地。
  唯一有可能陪自己走一趟的就是施铜三人,他们三个会不会答应呢,富姬觉得可能性比较大,前提是自己出得起价钱。
  一夜无语,第二天富姬是被旅店老板的敲门声给吵醒的,天还没完全亮外面就有人点名找自己。看旅店老板的慌乱样子,来的肯定也不是普通人。
  “怎么是蕃兵!花掌柜想是不用我们兄弟再护送了吧……”跟在富姬身后刚走到楼梯口,施铜那只独眼就瞪圆了,脸色铁青。
  “蕃兵?他们是兵?”富姬闻言也把脚缩了回来,从楼梯口望下去,一楼坐着两位牧民打扮的外族人,大热天的还穿着羊皮袄,头发被梳成了好几根小辫子,每根上面绑着不同颜色的细绳,挂着好多小零碎。
  “这是边军招募的蕃人兵将,他们平日放牧狩猎,战时加入,甚是凶悍,但与禁军、厢兵互不统属,自成一系。观此二人兜鍪应是指挥使上下,乃500兵以上大族才授与。花掌柜好大面子,有蕃兵护送,路途无碍,我等也就无用了。”
  蒋大郎一点不比施铜吃惊小,落寞的神情溢于言表。原本以为能攀上个高枝解决一下以后的生活问题,现在看来是彻底黄了。
  “哪里话,莫要多心。昨晚我去了一趟经略安抚使衙门会友,提及去兰州一事,想是怕我路上有诸多麻烦,故而派人相助。没想到来的是蕃兵,他们可靠否?”
  富姬虽然不知道施铜三人心里在想什么,但能从他们的语气和表情上看到答案。既然这三人也不想拿了钱回家,那正好再让他们多看看自己的实力。想忽悠人就得拉大旗作虎皮借势,让外人觉得自己实力越强就容易被信任。
  “此蕃人非彼蕃人,内附良久,与北面党项羌拼杀起来也毫不怜惜。既然有安抚使衙门的军令,谅他们也不敢对花掌柜慢待,更不会起歹心。此去兰州不过千二里路,马行一旬可至,少了我等三人反倒会快些时日。花掌柜一路对我等多有照拂,回到东京之后如还有用的上我等的地方尽可吩咐。”
  施铜以为富姬是在客气,抱拳拱手做了道别,准备回屋收拾停当自行返回。工钱在这里肯定给不了,谁出门也不会带着一大堆铜钱,银铤那玩意只能用来交税和进行大宗交易,普通人拿了没啥用。
  “莫急、莫急,你等先随我来,有些话还要问明白才好。”
  施铜越是落寞富姬就越高兴,原本还为如何与他们三人张嘴说出境的事儿踌躇,现在好机会来了,趁热打铁。至于那两位蕃将,多等会儿吧,反正他们也不赶时间,更不敢扔下自己不管。
  富姬属于是想到了开头没想到过程,当她和施铜三人很婉转的提出继续雇佣并护送自己出境的要求时,三人一点惊慌的样子都没有,甚至还有点迫不及待,连雇佣价格都没打听就答应了。
  如果不是施铜比较老练,说明他们已经想到了跳货郎的可能,富姬还真不敢继续聊下去,生怕对方是有备而来。
  “亏得碰上你三人,否则就要误了大事!”一想起施铜所说边关岗哨林立、堡寨交错,不熟悉地形的人百分百会被一道道盘查,稍有不符就会被抓捕讯问的情况,富姬后背上就不由得出了一片冷汗。若是自己取道直奔兰州,或者雇佣了三个只想着赶紧拿钱回家的人,那就真麻烦了。
第135章
蕃兵
  确实是蕃兵,而且不止两位,大部队在城外整装待发,他们两人只是进城接人的。蕃兵没有调令不许大规模进入城寨,因为守军也分不清谁是归化了的党项人、谁是还没归化的,生怕敌人来个化妆潜入诈开城门。
  这一族蕃兵大概30多人,来自50里外的德靖寨,自称卞移部落。领头的真和蒋大郎猜的差不多,是位副指挥使,另一位是副兵马使。
  他们是兄弟两人,都有汉名,哥哥叫卞马、弟弟叫卞驼,接到安抚使衙门的命令之后连夜带人赶了过来,但对于要去兰州做什么一无所知,只知道要平安把四人和货物送抵,拿了兰州禁军的回执之后才算完成。
  富姬还是头一次和如此多蕃人近距离接触,尽管表面上保持着平静,可内心里却不停的打鼓,腿肚子都有点软了。尤其是看到他们把刀斧就明晃晃的挂在马鞍上,很多木柄上还带着暗黑色的痕迹时,胃肠也有点翻腾了。
  不过这些蕃兵蕃将倒没什么异动,对四人很是客气,想的也非常周到,特意带来了十多匹战马和驮马,就是专门为富姬一行人准备的。
  驴子跟不上马匹的行进速度,只好先寄存在旅店中,人和货物都上了马,由弟弟卡驼带人在前面开路,哥哥卡马在后面压阵,把富姬和施铜他们夹在中间向西呼啸而去。
  有了蕃兵带领,再加上安抚使衙门的印信,这一路通畅无比。但越靠近边境关卡就越多,只要是能通行大队人马的地方就会有军堡或者军寨驻守,不管从哪个方向来,连人带货物都得仔细盘查。这要是说不清去做什么,还真是个大麻烦。
  施铜会说蕃话!这是富姬的新发现。这个老兵离城没多远就放慢了速度,逐渐落到了后面,和那位卞指挥使有一句没一句的聊了起来。越聊越热乎,到后来干脆汉话蕃话轮流上阵,也不知道聊了些什么,把蕃兵蕃将逗得不住哄笑。
  待紧张劲儿一过,富姬慢慢也和这些蕃兵有了话可讲。他们外表看起来挺吓人,还总是直勾勾的盯着你看,像是不怀好意。
  其实并没什么特别的意思,无非也是好奇。他们早就看出这位花掌柜是女扮男装,再加上长得白白嫩嫩,明显不是边塞这边的人。于是问题来了,这么一个满嘴官话的年轻女人,大老远跑到边关来做什么呢?
  富姬本来是不想和这些蕃兵说实话的,但架不住人家会琢磨,一听说是来边境贩货的,立马就知道具体来历了。
  原因和施铜说的一样,这边根本就有没单独的货郎,基本全是熟面孔,大家结伴而行,谁去哪个堡寨都是固定的路线、固定的时间。更没有像富姬这样的货郎,来一个就会被绑一个,指不定绑回哪个部落里当媳妇了呢。
  去榷场的商贩都是政府指定的,有通关文书。人家一来就是一大队车马,浩浩荡荡和行军似的,富姬也不是。所以就剩下最后一个可能性,你是走私犯!
  “哦,跳货郎嘛,我们兄弟认识跳货郎,也杀过跳货郎,可单独一个女人来做此勾当,从来没见过。有没有好看的绸缎,我用毛皮和战马与你换。俺家妹子要出嫁,需要置办嫁妆,绝不会亏了你。”
  不过卞马对走私犯的反应和施铜他们差不多,一点都不觉得奇怪,也没觉得是啥不好的营生。相对而言他们对走私犯手里的货物更感兴趣,还提出了交换的建议。
  富姬越来越觉得自己和驸马打的包票有点幼稚了,让这些蕃兵一说,想当跳货郎还真是个很高难的技术活。
  光有保镖护送偷偷出了边境还不成,又不是偷渡,总得回来吧,还得带着货物回来。一般而言,游牧民族能提供的货物无外乎动物毛皮、青盐和驼马牛羊,哪一样也不是能揣在怀里随身携带,体积都挺大。
  难不成再一路闯关冲进来?如果这样能成的话,西夏兵马早就冲到开封城下去了,等不到自己去尝试。
  所以说要当跳货郎,出去不容易,回来就更不容易了。必须做到边境外有客户和货源,边境内还有几条固定的退路。不管是用钱收买还是合伙,反正得保证货物能进入内地,否则有多不怕死也是白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4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