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中国远征军(校对)第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638

  张弛把眼睛朝粱参谋一瞪,粱参谋赶忙话锋一转道:“危险还是其次,你看看这小岛……”
  粱参谋指着地图上的比托岛,继续说道:“屁股大点的地方,咱们一个团还解决不了吗?而且一团长也是捷报频传……我说师座,你也要给下面的人多点煅炼的机会嘛!”
  粱参谋这话倒是说到点子上了。
  如果说同乡人控制不住战局,或者说一团有危险,那张弛登岛指挥才是有必要的,但现在同乡人却是打得有声有色的,那身为师座的张弛登岛就成了完全多余的了。
  想到这里张弛就一屁股坐回到椅子上。
  这道理其实张弛也懂,但也许是因为以往一团的战事都是在自己亲临指挥的原因,又或者是因为自己已经习惯了战场,所以总觉得有些不放心。
  想了想,张弛就说道:“那这样吧!派出几架侦察机去侦察下!”
  “是!”粱参谋应了声就把命令传达了下去。
  这倒不是张弛想知道什么情报,事实上这时战斗已经打到白热化的程度了,该知道的情报也已经差不多都掌握了。这是张弛想让“平海”号航母上的飞行员多一点煅炼,虽然说这时的煅炼还称不上实战,但总会比训练场上完全没有危险要“实战”些。
  但张弛最关心的还是比托岛上的战事,所以情报一刻都没有落下。
  看着情报张弛就慢慢的放心了,同乡人的指挥有点自己的风格,不拘泥于命令和计划而能随机应变……更重要的还是,同乡人的几次随机应变在之后都被证明是正确的。
  对于这一点张弛还是有些佩服同乡人的,因为自己之所以这么做,往往是因为掌握了更多的历史知识和别人不知道的信息,然后再根据这些知识和信息倒推而做出的决定,而同乡人却完全靠的是自己。
  好不容易才等到了传来了胜利的消息,张弛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在第一时间登岛……但让张弛无奈的是,中国军队只有几艘希金斯船,而在白天退潮的时候希金斯船又很容易触礁,所以必须向美国海军要求登陆车。
  而此时登陆车又在紧缺中……美海军陆战队需要登陆车登陆其它各岛搜剿残敌,还需要登陆车往返比托岛运送伤员,还得往岛上运送物资等等,所以一时还调不到。
  直到哈尔西及麦克阿瑟也想登岛看看的时候,才拐至“平海”号接上张弛一起去。
  哈尔西和麦克阿瑟说是说到岛上研究防御事宜的,但其实只要是个人都知道……比托岛还要研究防御事宜?!
  首先美军的海军此时已经在太平洋战场上全面压过日军了,日军根本就无法对塔拉瓦组织有效的进攻。如果日军真这么干的话,那就正是美军想要的了……二十余艘航母,上千架各型战机,日本联合舰队那是上来多少就灭多少。
  其次,比托岛上日军的防御工事就是最好的防御工事。
  这是经过事实证明的,连美军这么强大的优势都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才拿下,可想而知日军的防御工事有多坚固。
  所以,美军要做的,其实就是修复日军的防御工事。而这对拥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美军来说一点都不困难,甚至美军还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工事构筑得更坚固。
  但事后张弛才知道,其实这一点并不适合美军。
  原因并不是日军的工事不好,也不是美军做不到,而是美军士兵吃不了那苦……要知道日军修筑的工事大多都是在地下的,六千多名日军绝大多数都躲在地下,而塔拉瓦又在赤道附近,于是那地下坑道又闷热又潮湿,用美军的话来说,就是简直不是人呆的地方。
  甚至还有美军士兵怀疑……比托岛根本就不用打,只需要围困一段时间日本人就会在这样的工事里闷死了!
  所以,实际上美军在比托岛构筑的大多是地面工事,甚至还在比托岛装上了空调……美国就是懂得享受。当然,这空调也仅限军官使用。
  其实构筑地面工事也足够了……日军构筑地下工事,是为了躲避美军的军舰和战机的轰炸,而美军构筑工事则基本不需要考虑这一点。所以这也算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张弛刚走下登陆车的时候,冷不防的就见一个身影飞奔过来……张弛初时还以为是遭到袭击,心下一紧手就摸往别在腰间的手枪。
  但接着就听到一个似曾相识的女声,叫道:“是你,上帝!真的是你……太好了!”
  “佩奇?!”好半天张弛才想起这声音的主人。
  佩奇这时才放开张弛,又惊又喜的看着张弛,说道:“瞧瞧,我的英雄,才几个月不见,现在已经是个上校了!”
  接着她很快又看到张弛身旁似笑非笑的看着她的两个美国军官,不由惊讶得下巴都差点掉了下来:“哈尔西将军,麦克阿瑟将军……”
  佩奇疑惑的望向张弛,她对张弛能跟两位身名显赫的美国将军并驾齐驱而感到震惊,她已隐约的感觉到张弛不会是上校这么简单了。
第二百二十七章
尊严
  其实哈尔西和麦克阿瑟登岛研究防御事宜只不过是借口,他们真正的目的……是想看看能轻松的将无论是美海军陆战队还是美国陆军都无法拿下的两个岛轻松拿下的中国部队有什么过人之处。
  当然,因为麦克阿瑟之前与张弛之间的不快,所以这个意图是说不出口的,说了也就代表亲口向张弛认输了。
  但是,当麦克阿瑟看了看美海军陆战队的情况,再看看中国军队的情况,那也就实在是没法再死撑下去了。
  比托岛上的中美两军可以说是经纬分明:
  右手边的美军部队……坦克、汽车等横七竖八的闲置在阵地上,士兵慵懒地或躺或卧着在等待命令。或许是因为天热,他们中许多人都把军装脱了用步枪撑着作为遮阳伞,部份士兵甚至都脱得只剩下一条裤衩。
  左手边的中国部队……他们的坦克和汽车却是整齐又合理的排列在离公路最近而且有掩护有伪装的位置上,装甲部队也在距离坦克及车辆不远的位置,只要一声令下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那军容就更不是美军能比了,中国士兵要么就排成一排在休息,要么就是挥舞着工兵锹在烈日下构筑工事。
  看到如此悬殊的差距,麦克阿瑟只能自我安慰的对自己说道:“或许,这是因为美海军陆战队已经在敌人的火力压制下战斗整整二十几个小时的原因,他们的确需要休息!”
  当然,这只是麦克阿瑟一厢情愿的想法,美军的战斗时间的确比中国军队要长,但战斗烈度却完全没有中国军队先是武装泅渡紧接着又几次突破日军防线那么大。更何况,就算让中国军队再接着战斗二十几个小时,中国军队也还是这个样。
  “上校!”哈尔西看着这一切,就由衷的赞赏道:“我不得不承认,你们做得很好!”
  “我不明白你指的是什么,将军!”张弛有些疑惑。
  “你的军队!”哈尔西朝中国军队的方向扬了扬头,说道:“他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相比起你们……”
  说着哈尔西就朝美军方向看了看,有些尴尬又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时张弛才意识到哈尔西说的是两军的军容之类的,之前他是早就习惯了中美两军这样的差距,应该说早在缅甸时就习惯了,所以根本就不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
  哈尔西接着说道:“我想,我们得加强部队的训练了!”
  张弛只是笑了笑,回答道:“恕我直言,将军,这不是加强训练就能做得到的!”
  “哦?”哈尔西朝张弛投来疑惑的目光,就连麦克阿瑟都忍不住扭过头来。
  “那是什么?”哈尔西问。
  “是生存,将军,生存!”
  “生存?”
  “是的!”张弛把目光投向自己的部队:“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我是说每一个人……都经历了你想像不到的生存危机,一次又一次的与死神擦肩而过,这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明白了一点:他们要成为一个整体,紧紧抱在一起成为一支军队,并且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以及身边的所有装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生存下来!”
  哈尔西不由点了点头,他也是个打过仗的人,当然知道这种感觉。
  其实这也是老兵与新兵的区别之一:老兵总是会尽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因为他们知道这样能防范于未然提高自己生存的慨率,而新兵则总是尽可能的休息,因为他们任何时候都觉得自己太累了,并且习惯性的抱着侥幸的心理告诉自己少做些也没关系,就像美军的情况一样。
  “现在!”麦克阿瑟看了跟在一旁的佩奇,说道:“我想我们该把时间留给佩奇女士对上校的采访了,我可不想佩奇女士在报纸上批评我那么不善解人意!”
  佩奇闻言不由脸红了红,回答道:“将军,也许你不知道,张上校以及他的部队是我的救命恩人,他们把我们从日本人的包围圈里救了出来!”
  “哦,是吗?”麦克阿瑟朝张弛笑了笑:“改天我很愿意听听关于上校的传奇故事!”
  说着哈尔西和麦克阿瑟就很知趣的走向了被警卫挡着的记者群并示意警卫放行,霎时一众记者就涌了上来就两人包围在中间。
  佩奇笑道:“他们真是没眼光,不知道真正在这场战役中发挥作用的是你!”
  “你这是夸自己吗?”张弛问。
  “算是吧!”
  “那么……采访该从哪开始呢?”
  闻言佩奇不由一愣,想了想就回答道:“我本来准备了很多问题,可是……我现在发现那些问题都不值得一问!真不敢相信,你现在已经是个师长了,而且……”
  “而且什么?”
  “没什么!”佩奇摇了摇头,她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一个中国军官与两个美国将军平起平坐甚至在气场上还占上风的那种感觉。
  作为一名英国记者,她很清楚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此时欧美国家普遍看不起中国人,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人在战场上的表现很糟糕,再加上中国又是工业弱国,所以甚至连史迪威这样一个美国将军都敢公然与蒋校长作对。
  但是眼前这个中国军官……他现在的军衔只是上校,几个月前甚至还是排长,却能得到美国将军的尊重,这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佩奇还真是不敢相信。
  张弛只是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其实他明白佩奇的意思,佩奇只是不想伤害张弛的自尊心所以没有说出口而已。
  这也可以说是此时的中国的悲哀……虽然张弛的确像佩奇所看到的那样,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要知道中国无论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都可以算是战胜国,但身为战胜国,在战后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利益,反而土地还会被不公平的瓜分……
  这是一个强权的时代,张弛要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尊严,更是国家的尊严!
第二百二十八章
讯问
  两天后塔拉瓦战役就彻底结束了。
  然而战役的结束就意味着对参战将领的“讯问”的开始。
  这种“讯问”就有些像是中国部队的战后总结……这其实是很好的一种习惯,每打完一场战斗后,就总结下敌方部队的问题和表现,以及己方部队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快速的从战斗中吸收经验教训,避免同样的错误会在战场上出现第二遍、第三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