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中国远征军(校对)第3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5/638


第四百六十二章
特困生
  “你的意思是说……中国部队不可能获胜是吗?”罗斯福问。
  “万事皆有可能!总统先生!”麦克阿瑟回答:“我只是认为中国军队获胜的可能性很小!”
  “你认为问题在哪里?”
  “兵力不足!”麦克阿瑟回答:“驻守东北的日本人就有三十万,而中国部队只有十五万……以十五万人想要歼灭三十万日军本身就不是容易的事。更何况……就算他们做到了,还要面对周围源源不断的其它方向的敌人的围攻!这不是十五万人能做得到的事!”
  “那么……你认为,如果要打赢这场仗的话,需要多少兵力?”罗斯福问。
  麦克阿瑟想了想,就回答道:“保守估计……至少需要五十万!”
  麦克阿瑟的这个估计或许是对的,因为史上苏军出兵的时候是派出了一百万人,只不过这一百万的部队打关东军有如摧枯拉朽一般的二十几天就结束了,如果打个对折,五十万人应该能做到。
  “上帝!”闻言罗斯福微微摇了摇头:“中国方面是不可能派出这么多的兵力的!而我们也没有多余的兵力……”
  想了想,罗斯福又说道:“可是……那个中国上校为什么又好像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总统先生!”麦克阿瑟轻轻一笑,回答道:“我来答你这个问题吧!我认为……这该跟这个中国上校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战斗经历联系起来!”
  “嗯哼?”
  “我们知道,这个中国上校在太平洋战场上打得顺风顺水!”麦克阿瑟接着说道:“事实上,中国部队在他的指挥下几乎就可以说是未尝一败。当然,这个中国上校并没有意识到,他的部队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相当一部份因素是源于美国的装备及海空火力……由于没有这样清楚的认识,所以这个中国上校已经认为自己是无敌的,接着就想当然的以为,只要再给他几个军的部队,他就能以这些部队改变整场战役!我得说,总统先生,这是很危险的!”
  罗斯福点了点头表示认同,毕竟以十几万人要击败数倍于已的敌人而且还要守住东北……这几乎可以说是天方夜谈了。
  “幸运的是……”罗斯福说:“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坏事!”
  麦克阿瑟点了点头,他当然明白罗斯福这话里的意思……参加战斗的是中国部队,死伤的也是中国人,美国只不过就是提供些物资、装备和火力增援而已,这样就能让日本人和中国人打成一团,何乐而不为呢?
  就算最后中国部队这个计划不成功,中国部队被日本人围困在东北甚至歼灭,那也能消耗掉大量的日本人,这也正是美国所希望的。
  “所以!”罗斯福说:“我们还是要尽可能的为这支中国部队提供物资和帮助!明白吗?”
  “当然,总统先生!”麦克阿瑟笑了笑:“帮助他们,同时也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等麦克阿瑟走后,罗斯福就自言自语地说道:“看来,还是该与苏联人保持联系……虽然那个中国上校说得对,苏联人的条件别有用心,但我们没有其它选择!”
  接着罗斯福又叹了口气:“只是可惜了那个中国上校……”
  如果张弛听到这些话的话,只怕心里就会有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罗斯福这是吃着碗里又盯着锅里的,做好了打算让中国又损部队又损利益,完全是把中国部队当棋子而不是盟友来用。
  不过话说回来了,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似乎就是这么丑恶,就是完全站在自己国家利益的角度考虑,从这方面来说又很正常。
  此时的张弛当然不知道这些,他也没时间考虑这些,他所有的心思都在考虑该怎么进入东北作战。
  在这阶段张弛找了两个人。
  第一个找的是特困生……特困生是张弛来到这个世界时的老部下了,以前张弛还会常与特困生、魔头这些老战友聚聚,但随着张弛的职位越来越高事情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也是当初那支部队的老战友也一个个都被调到各部队去做干部什么的,于是就很难聚到一起。
  比如这个特困生,就因为在战场上表现优秀而被提升为三营营长。
  “师座!”特困生在看到张弛格外兴奋,他乐呵呵的给张弛敬了个礼,接着就忍不住问了声:“师座,听说……咱们要打回国去了?是不是真的?!”
  “你消息还挺灵的啊?”张弛没有否认。
  “师座的意思是……咱们真要打回国去了?”闻言特困生不由满脸的意外,他还以为张弛会说这是军事机密什么的,没想到张弛这么干脆的就承认了。
  “是的!”张弛回答:“而且我们还是打回东北!”
  “真……真的啊!”特困生闻言不由张大了嘴巴,满脸不信的问:“可是这……那是鬼子的后方唉,怎么个打法?!”
  张弛拉着特困生在椅子上坐下,问:“你是东北人吧!”
  “是,师座!”特困生拍了拍胸:“如假包换,俺沈阳的!”
  “对东北地形熟吗?”张弛问。
  “那必须得熟啊!”特困生回答,接着又将信将疑的问:“师座……这回真要打东北啊?!”
  “当然,还骗你不成?”张弛一片苦笑:“怎么?不乐意啊?!”
  “瞧您说的,这怎么……能不乐意啊!”特困生急着回答道:“就是……有点像跟俺爹说一声,他老人家成天盼着俺能打回老家呢!可是现在俺真要打回去,他却啥都不知道!”
  闻言张弛就不由沉默了,不知怎么的觉得鼻子有些发酸,过了好一会儿,张弛才叹了口气,说道:“这还真不能,等这场仗打完吧!等打完仗……我一定把这话给他老人家带到!”
  “俺明白!师座!”特困生重重的点了点头:“军事机密,这要是让小鬼子给知道了,那咱部队的损失可就大了!”
  张弛重重地拍了拍特困生的肩膀。
第四百六十五章
游击
  “这次让你来,是有个任务安排给你!”张弛说。
  “哦!”特困生回答:“师座是想让俺带路吧……没问题!俺也不怕师座笑话,俺这人啥事都干不好,就知道到处玩,一来二去的什么地方都熟了,师座你这可是找对人了……”
  张弛笑了笑,打断了特困生的话道:“带路倒不需要,让你来是有特殊任务的!”
  “特殊任务?”闻言特困生不由一阵疑惑。
  张弛点了点头:“我记得你说过你爹是地主对吧……”
  “师座!”特困生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道:“那都是老久以前的事了,地都让鬼子给占了,还算哪门子的地主啊!”
  “我不是那意思!”张弛笑道:“地主出身,人面广吧……”
  特困生点了点头。
  “所以啊!”张弛拍了拍特困生的肩膀,说道:“你对地形熟悉,人面又广,这个任务非你莫属了!”
  “师座,到底是啥任务啊?”特困生有些跃跃欲试地说道:“师座尽管下命令,俺保证完成任务!”
  “记得小日本攻打缅甸的时候,为啥有那么多缅甸人帮他们么?”张弛问。
  “当然记得!”特困生回答:“鬼子狡猾着呢,事先派人混进缅甸搞情报、搞宣传,把缅甸人给忽悠得以为鬼子是来解放他们的!”
  “对!”张弛说:“你要完成的就是这个任务!还有你的部队!”
  “啥?”闻言特困生不由愣住了,接着就有些为难地说道:“师座,你让俺打仗……俺眉头也不皱一下,可是让俺去搞情报、搞宣传,俺这……”
  顿了下,特困生突然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绝好的借口,赶忙说道:“师座!其实这还搞什么宣传啊,咱东北的百姓都是中国人……咱们要是打回去,那没说的,他们必须得拥护咱们哪!”
  “事情是这样的!”张弛指着地图正色说道:“这回的任务很艰巨,咱们不是打回东北这么简单,还要把东北守住……这只凭咱们十几万人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就要发动起东北的百姓跟咱们站在一块,明白吗?”
  “明白!”特困生回答:“就是从百姓中扯上一支部队!”
  “不只是扯上一支部队这么简单!”张弛回答:“更应该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否则只会徒增百姓伤亡而已!”
  特困生闻言不由摸了摸头,他有些搞糊涂了。
  “这么说吧!”张弛解释道:“我们部队打进东北后,一路往前进攻,总会碰到些比如桥梁啊,高地什么的要地……这些要地很可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或者桥被炸了我们就要好几天才能修好,或者有鬼子的碉堡等等,这时我们就需要里应外合,一举拿下这些要地,明白吗?”
  “哦!”特困生不由恍然大悟:“这么说俺就明白了!”
  “能完成任务吗?”
  “保证完成任务!”特困生一挺胸。
  这不能也得能啊,这可是打回自己的老家,所以这特困生就跟打鸡血似的浑身都是劲。
  接着张弛就为特困生组织了一支部队,这支部队是以特困生的三营为骨干,然后再编入其它部队抽调来的东北兵。
  为什么这么做就不用多说了,为的就是让这些东北兵利用他们熟悉的人脉去联系自己的父老乡亲,并把这些父老乡亲都组织起来成为一支身在东北的内部力量。
  当然,这些百姓大多都没有多少军事素质,但一来他们对日军有刻骨的仇恨,二来他们对日军又十分熟悉,最重要的还是从内部发难,所以可想而知,他们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这支部队经过几次精心挑选后,确定的规模为五百人。
  他们分成十个部份,每个部份大慨五十人左右,分成几批由美军潜艇运送至渤海海域,然后乘着夜色登陆并进入计划好的区域展开活动。
  特困生重点负责的,就是被日军当作伪满洲国首都的长春(日本人将其称为新京)。
  张弛见的第二个人,就是朴中炯。
  为什么要见朴中炯就不用说了,跟特困生那支部队的作用也差不多……不过还是有区别的,张弛知道此时的朝鲜被日本殖民太久了,要想让他们在这时发动起义十分困难。
  但有一点却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北朝鲜也就是中朝边境的地带地形十分复杂,这里有许多不愿意屈服在日本铁蹄之下的朝鲜游击队在这里坚持与日军打游击,朴中炯等一行人的任务就是,依靠他们对这一带地形的熟悉和美军将来可能空投的物资和补给将这些游击队组织起来待命。
  这主要是为了牵制驻朝日军对东北的夹击。
  当然,张弛不会让他们去伏击日军第十七方面军派往东北的援军,而是让他们骚扰日军的后勤补给线……要知道此时冬天,北朝鲜的气温都到零下几十度,日军在这样的气温下行走都很困难,何况是在几乎没有像样的公路上运送补给,如果再加上有游击队一路给他们整些麻烦,那将来由朝鲜进入中国东北准备夹击中国部队的日军就难受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5/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