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中国远征军(校对)第4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3/638

  这些德军军官很自然的就会成为远征军狙击手重点打击目标……于是一个又一个的德军军官被击毙在装甲车上。
  但德上校被击毙就中校指挥,中校被击毙就少校指挥,同样一个个都是生怕敌人不知道他们是军官似的十分高调。
  后来竟然使远征军狙击手都对那些军官了无兴趣了,因为他们发现似乎不管自己打死几名军官都无法影响德军的指挥,那些低级军官会一个个顶上来……既然不能有效的破坏其指挥,那击毙军官也就成了一件没有意义的事。
  倒是德军坦克的车长不敢探出头来……坦克对外的感知能力差,德军坦克车长往往与喜欢伸出脑袋观察坦克外的情况并指挥坦克作战。
  这的确可以弥补坦克的缺点并指挥坦克快速应变,但毕竟坦克乘员总共才那么几个而且还各施其职,如果敌人有狙击手压制的话显然就不适用了。
  接着,随着德军坦克越来越近,好戏也就上场了。
  一阵炮声过后战场上腾起了一团团烟雾……那是远征军打出的烟雾弹。
  烟雾弹伴着战场的硝烟和尘土,很快就将战场遮盖得一片朦胧。
  诚然,烟雾弹同时也会遮挡远征军的视线,但远征军是位于战壕里本身就处在暗处,烟雾弹一打就更是很难被敌人发现。
  而德军却是恰恰相反,他们是在明处,而且目标还很大……坦克这庞然大物走在前头,就算有烟雾也一样很容易被发现。
  更糟糕的还是,位于坦克内的德军机枪手和炮手就更难观察到外部的情况了,驾驶员的情况也差不多,于是当下坦克的速度就慢了下来,枪声和炮声也弱了不少,就像是在惦着脚尖小心翼翼的前进。
  但就算这样也没用,不多时就“啾”的一声,一道烟雾就像海里的鱼雷似的起自远征军的战壕终至德军的坦克,接着就“轰”的一声爆出了一团火光……这火光在朦胧的烟雾里显得特别的明亮,坦克又步履蹒跚的前进了一段路,然后就停下来再也不动了。
  接着又是一声火箭筒特有的尖啸,然后就接二连三的到处乱响,德军坦克就在这啸声中一辆接着一辆的化成了火焰。
  应该说,火箭筒打坦克原本也是没有这么轻松的,因为它必须在100米以内开火……这玩意风偏率太大,一百米外就算目标是坦克那大家伙也很难命中。
  在一百米内射击的问题就是……德军掩护步兵也能轻易的看到火箭筒射手,而且火箭筒射手还扛着一个那么大的玩意,还得探出上半身瞄准,这对于德军步兵甚至是坦克内的机枪手来说都是个很好的目标。
  但在烟雾弹之后,一切都扑朔迷离了,再加上火箭筒射手还有远征军的狙击手和迫击炮的配合和掩护,于是就可以相对放心的朝目标瞄准。
  这一幕只看得艾布纳目瞪口呆。
  火箭筒这玩意在他们英军手里那都跟烧火棍差不多,因为没有几个英军敢于在这么近的距离上用火箭筒挑敌军坦克……要知道那可是坦克,就算速度慢怎么说也有十几公里的时速,一百米的距离还不要一分钟,这几乎可以说是一发拦不住坦克就在眼前了。
  让艾布纳惊叹的,是中国军队怎么可以精度这么差的火箭筒打出这么高的命中率……几乎是每两发中一发,也就是高达百分之五十的命中率。
  战后艾布纳问起这个问题,他甚至怀疑中国军队使用的火箭筒是不是升级亦或是装有特殊的瞄具。
  吴宇航只是笑了笑说了一句:“无它,唯手熟耳!”
  艾布纳当然不知道这话的意思,后来才了解到,原来是中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火箭弹打得多了,于是对这火箭筒都有种感觉了……一抄到手上,感觉一下风速和风向,大慨就知道火箭弹的飞行轨迹。
  所以他们不但没有什么特殊的瞄具,甚至有些兵还嫌瞄具携带不便而且还增加重量,干脆就给挫了。
  其实,这回打德军的坦克群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轻松,战士们还是有压力的。
  主要原因,是以前打日军的坦克打惯了,现在换上了德军的坦克……这指的是德军的4号坦克。
  德军这时上的4号坦克是H\J型……这种坦克的装甲很特殊,它80MM厚的装甲是分成两层,中间隔上一点空隙,这也就是所谓“间隔装甲”,侧装甲和后装甲也在外面履上一层薄装甲。
  这种设计显然就是针对火箭弹的金属射流的……金属射流打到薄装甲时就提前射出,因为中间隔着一段空隙,使高温金属射流向四周扩散之后再打到主装甲,于是就成级数的减弱了火箭弹的穿甲能力。
  所以在这场战斗中,别看德军4号坦克的装甲只有80MM远小于火箭弹100MM的穿深,但火箭弹愣是要两发、三发甚至更多都无法击毁4号坦克。
  好在4号坦克数量不多,只有五辆,否则这一仗只怕玛海拉玛就要丢了。
第六百七十九章
英军装甲团
  海因茨蓝道不甘心的把坦克剩余的坦克召了回去,因为他知道这样打下去不会有什么结果……4号坦克一被打完,那么2号、3号坦克根本就扛不住火箭筒的火力。
  “将军,我们失败了!”海因茨蓝道颓然的向隆美尔报告道:“中国人手里有大量的火箭筒,而且他们与英国人不一样,他们有丰富的使用火箭筒的经验,我想他们是在与日本人的战斗中练出来的!”
  隆美尔看着电报不由摇了摇头,这些可恶的日本人,他们什么忙都帮不上,却还把中国部队练成了一支精兵。
  也难怪隆美尔会这样抱怨日本,如果日本愿意听德国方面的意见夹击苏联的话,只怕现在整个苏联都在德国坦克的履带下呻呤了,但这些缺乏眼光和意志的日本人……仅仅只是在诺门罕战役被苏联打败就与慌忙改变了进攻方向转而进攻中国。
  在这一点上应该说隆美尔是对的,因为正是日本与苏联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才使苏联能够放心的将驻守在满蒙边境的主力部队调往莫斯科,于是才有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这同时也可以说明日本在战略上的短视……仅仅因为一场战役就匆忙改变了整个战略方向,要知道其实日本根本就不需要打什么仗,他们只需要在苏联的另一方摆摆姿态或是发起几次佯攻,就可以拖住大批的苏军而使苏军首尾难顾。
  当然,日本最终会决定进攻中国,也是因为中国方向的诱惑实在太大了……以日军在中国东北取得的胜利来估计,日本原以为他们能在三个月内就占领全中国并且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价。没想到却是陷入几年都无法抽身的泥潭。
  正因为这样,许多德国军官都把在苏联的失败归罪于日本这个“傻瓜”。
  “将军!”不一会儿隆美尔接到另一封来自海因茨蓝道的电报:“我相信,如果派出十五辆4号坦克的话,就能够突破玛海拉玛的防线!”
  “十五辆?”隆美尔回电:“那么你剩下多少4号坦克防守呢?只有十辆!敌人可是有六十余辆‘谢尔曼’!”
  隆美尔这么一说,海因茨蓝道那就没声音。
  因为大家都知道,十辆4号坦克根本不足以抵挡中国装甲团的进攻,就算德军手里有88MM高射炮做反坦克炮。
  顿了一会儿,海因茨蓝道又说道:“将军,我们可以全力攻进玛海拉玛,然后再依靠地形防守!”
  “问题是中国装甲团不会等你攻进玛海拉玛后才发起进攻!”隆美尔否定道:“他们会在你们与玛海拉玛打得火热的时候出现,那时第21装甲师很可能会陷入包围!”
  这是隆美尔突然就发现自己陷入了困境:前方是火箭筒和一支实力不俗的中国步兵的防守,后方不知在什么位置又藏着一支装甲团……虽然这两支军队合在一起都不为德军所惧,但他们这样分开协同却让德军进退两难。
  就在隆美尔左右为难的时候,一名通讯兵就上前来递上一封电报,报告道:“将军,英军第10装甲师一个装甲团的先头部队已经赶到阿斯塔附近,距离玛海拉玛只有十公里!”
  “嗯!”隆美尔不由皱了皱眉头,随着英军增援部队的到来,德军拿下玛海拉玛尼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了。
  但是想了想,隆美尔突然就快步走到地图前,接着看了看电报,问托马斯:“少将,敌人各部的位置是否准确?”
  “当然,将军!”托马斯很有信心的回答,这上面的每一个地点都是经过他反复验证和计算过的,托马斯认为这是一名参谋应该完成的本职工作。
  “你的意思是说……”隆美尔指着地图说道:“英国人的先头部队与主力部队距离70公里?”
  “是的,将军!”托马斯点了点头,并做出解释:“这是因为英国主力部队装备有‘玛蒂尔达’坦克,你知道的,‘玛蒂尔达’坦克的速度就像是只蜗牛,而且一路出故障。另一方面,英国人又希望快速增援玛海拉玛,于是就派出一个快速装甲团走在队伍的前面!”
  “这支英军装甲团有多少坦克和装甲车?”隆美尔问:“都是什么型号?”
  托马斯翻了翻文件,然后报告道:“有五十辆‘格兰特’坦克、三十辆‘谢尔曼’坦克,另外还有一百多辆装甲车、汽车,大慨六十门各型反坦克炮!”
  “只有三十辆‘谢尔曼’坦克!”隆美尔自言自语地说道。
  现在隆美尔忌讳的就是‘谢尔曼’坦克,这是在北非战场上唯一一款性能全面超越德军的坦克。
  正如历史上隆美尔在北非失败后,就感叹道:“敌方的新式谢尔曼坦克,比我们所有的型号都要先进。”
  隆美尔所言不假,史上美军三百辆“谢尔曼”坦克一参战,就在十二天内击毁了德军三百辆坦克……这是蒙哥马利取得阿拉曼战役的另一个原因。
  “将军!”托马斯看出了隆美尔的意图:“你不会是想进攻英军吧!”
  “为什么不呢?”隆美尔说:“如果玛海拉玛让我们进退两难的话!”
  “可是……进攻英军对我们有什么了处呢?”托马斯问:“他们携带的燃油十分有限!”
  “噢,拖马斯!”隆美尔笑道:“我当然不是为他们的燃油而进攻的,那些燃油甚至都不够我的装甲师返回防线!”
  “那将军是想……”
  “我们必须找到中国装甲团位置,明白吗?”隆美尔说道:“中国军队的指挥官很精明,他想好了所有的应对措施,包括玛海拉玛的防守以及反侦察。但是,我相信他没想到有这么一支英军装甲团……会送到我面前!”
  说着隆美尔就拿着指挥棒向地图上英军装甲团的位置指了指。
  “哦!”托马斯很快就明白了。
  隆美尔这是希望通过进攻英军装甲团逼中国装甲团现身。
第六百八十章
格兰特坦克
  隆美尔猜得对,张弛的确是没有想到会有一支英军装甲团这么冒冒失失的赶上来增援。
  要知道德国“闪电战”靠的并不是坦克有多先进火力有多大猛,其重点在于速度,而且并非遇到无法攻克的目标就在原地纠缠不休,它们会很灵活的转战到其它薄弱位置使敌人防不胜防。
  所以对付德国这种战术,重点就是要抓住两个字:“稳”和“拖”。
  张弛现在做的就是“拖”……玛海拉玛是个诱饵,德军无法舍弃的诱饵,中国装甲团则是绊线,德军一旦咬上这个诱饵就会被中国装甲团给缠上无法脱身。这使德军装甲师十分被动,空有强大的实力却有力无处使也不敢使。
  在这时候,盟军只要稳扎稳打,或者再拖着德军一段时间等德军燃油和弹药消耗得差不多了就可以一战定胜负。
  没想到英军却会派一支快速装甲团来增援……而且还是一支只有三十辆“谢尔曼”坦克的快速装甲团,这哪是什么增援,分明就是送给隆美尔的肥肉。
  不过这似乎也不怪英军……救兵如救火,玛海拉玛的重要要求英军增援部队必须快速赶到目的地,但英军又是同时装备有“谢尔曼”、“格兰特”、“玛蒂尔达”等多种型号坦克的部队,这些坦克的速度有很大的差距,如果要保持同步行军的话就必然会被慢速且不断故障的“玛蒂尔达”拖累,于是就只有派出一个团先行增援。
  之所以一个团只有三十辆“谢尔曼”,则是因为英军将“谢尔曼”平均分配给几个装甲师,然后再分配到团,于是一个团就只有三十辆左右。
  英军这么分配的意思,是让每个装甲团的战斗力都能得到提升……这的确是,但同时也使每个装甲团的实力依旧不足以与德军硬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3/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