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中国远征军(校对)第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38

  但日军却也不是省油的灯……
  王麻子以前在主力部队呆过,没少跟小日本打过交道,所以他很清楚日本鬼子不会这么容易对付。
  现在自己虽然断了鬼子的补给线,接着还用佯攻消耗鬼子的弹药,但处于弱势的鬼子却摆出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继续坚守机场……王麻子有点猜不透鬼子的意图,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鬼子总会被拖到弹尽粮绝,但鬼子甚至连一次试探性的反攻或者突围都没有,他们到底在做什么打算呢?或者说他们到底在等什么呢?!
  潜伏在丛林中的张弛也感觉到有些不对劲。
  原因很简单,即使日军没有发觉远征军是在以佯攻消耗日军的弹药,但作为补给线被切断的日军,在弹药越打越少的情况下,怎么着也会减少火力节省弹药吧。
  但眼前的日军却依旧把机枪打得“哗哗”响,尤其是那迫击炮,一发接着一发的往丛林里炸……迫击炮对付丛林里的目标是最合适了,一发炮弹过来飞到目标上空碰到树枝时就炸开,这一炸开那就是树枝、弹片乱飞,有如天女散花似的往下乱射。
  张弛就看到几个伤员被抬下来时身上像刺猬一样插满了树枝和木屑,这时的他只能庆幸自己所在的排没有被派上去佯攻。但就算是这样,看着黑暗中的一阵阵火光,听着一阵阵爆炸声和密集的枪声,闻着空气中的硝烟味及血腥味,张弛还是感到心惊肉跳的。
  定了定神,张弛就爬到魔头身边问道:“排长,这机场是不是存了许多弹药落到鬼子手里了?”
  魔头想了想,就回答道:“弹药倒是有一批,不过据说在撤退时及时炸毁了,只留下十几车汽油没来得及炸。问这个干嘛?咱们的弹药跟鬼子的不通用,就算落在鬼子手里也没多大用处!”
  “唔,没什么!”张弛这才发现是自己犯傻了。
  魔头说得对,工兵团的汉阳造步枪用的是7.92MM的圆头弹,而小日本三八大盖用的却是6.5MM的尖头弹,就算子弹落在小日本手里也用不上呢。这就像英国佬在同古留下一批带不走的弹药,缺乏弹药的远征军也只能“望弹兴叹”是一个道理。
  不过这也怪不得张弛,他是个现代人,刚来到这个时空加入战场还不到一天的时间,还没有适应战场环境自然也就没有战场敏感性。
  那小日本又凭什么这么嚣张呢?
  张弛不由皱了皱眉头。
  难道是小日本带的弹药够多吗?
  不可能,小日本是从小路步行绕过来的,没有汽车也没有摩托,顶多就是几辆从缅甸百姓那临时征用的自行车,那能带多少弹药?!
  那是小日本有另一条运输线?
  也不可能。
  张弛很快就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如果日军还有另一条补给线的话,那日军就不需要对三号隧道那么重视而且在隧道被炸塌之后还千方百计的想将其打通了。
  想来想去张弛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时他猛然发现日军在机场中点燃了一堆火……这在战斗中是很反常的,点燃火堆只会让敌人更好的找到目标而使自身处于危险之中。
  但张弛很快就明白日军为什么会这么做,也明白日军为什么不担心弹药不足了。
第十章
空投弹药
  “排长!”张弛冲着魔头叫道:“小鬼子这是要空投弹药!”
  魔头一愣之后脸色不由变了变,接着也不敢怠慢,当即就朝前方不远处的连长喊道:“连长,小鬼子要空投弹药!”
  连长名叫陈永贵,江苏南京人,这时的他一听魔头的喊声,立时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当下就大声喊道:“全体都有,目标鬼子的火堆,开火!”
  霎时就是枪声乱响,就连张弛也乘机开了几枪,不过就是不知道子弹飞哪去了……
  这要是放在别的部队,那集中火力朝鬼子火堆打也许有效,毕竟是一个连,那上百条步枪加上轻重机枪,子弹是“哗哗哗”的一片过去,如果再加上几发迫击炮炮弹,很快就会把火堆给炸灭了。
  但问题就是他们这是工兵部队,迫击炮、重机枪没有,轻机枪只有三挺,步枪射程只有两百多米。
  于是这就应了“雷声大雨点小”那句话,枪声是响了,但火堆却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不一会儿,只听黑暗的空中“呜”的一声怪啸,接着就是十余顶白色的降落伞从天而降……日军运输机终究还是及时找到了准确的位置投下了弹药。
  “他姥姥的!”魔头狠狠地将拳头砸在了地上。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王麻子那,王麻子立时呆愣当场。
  过了良久,王麻子才抓起身边的杯子狠狠往地上一摔,骂道:“他娘的英国佬,说什么从仰光撤离时已经把机场炸成一片废墟了,这鬼子连运输机都能飞!”
  另一边戴安澜得到消息时也是一阵疑惑:“史密斯上校那边传来的消息,不是说鬼子没有半个月的工夫别想修好仰光机场吗?怎么这才几天的时间……”
  “师座!”粱参谋摇头苦笑道:“这应该是英国佬为他们不出动空军所找的借口!”
  “唔!”戴安澜闻言不由点了点头。
  驻缅英军在西线马圭机场有几十架先进的战斗机,英军如果不这样说的话,就意味着他们的空军必须出动与日军争夺制空权,但这显然不是英军愿意的。
  换句话说,英军这是在为一己之私而假传军情,而且这个军情还误导了中国军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
  对此,戴安澜本应感到气愤,但他却并没有气愤。
  因为他很清楚气愤是没用的,何况作为黄浦三期的毕业生,戴安澜知道国与国之间只讲利益。
  缅甸对于中国来说,是事关中国外援的生命线,几乎所有军用物资都需要从这里运进中国,缅甸一旦陷落,那么中国通往国外的所有通道都被掐断,而且日军还会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大后方对中国形成了两面夹击的形势。
  而缅甸对于英国来讲,它不过是英国另一个殖民地——印度的前哨站,简单的说就是一个缓冲地带,英军需要的只是在缅甸把日军拖上一拖,好等缅印边境的英军有时间做好防御准备。
  从这个利害关系来看,英国人是不担心中国军队不拼命,而英国人却恰恰利用了这一点让中国军队拖住日军从而尽可能的降低自己的损失。
  所以,这仗表面上来看是中英联军对付日军,可实际上,却是中国军队独立作战甚至还要掩护英军撤退,这其间还不断被英军出卖、欺骗、利用……
  但这却又是没办法的事,英国人玩得起,中国人却玩不起,中国军队总不能坐视中缅公路就这样被日军切断吧,若真是这样,三个月后国军就没有汽油可烧没炮弹可打了,到时拿什么跟日本人打?!
  戴安澜焦急的在办公桌前来回踱了几步,咬了咬牙说道:“现在就只有一个选择了,强攻!”
  几分钟后,强攻的命令就传到王麻子手中:“令,工兵团三面牵制日军,600团3营主攻,务必在天亮前夺回机场!”
  王麻子不由叹了一口气,这命令就意味着自己“断其运输线,耗其弹药”的大计宣告破产,现在不只是团长救不回来,就连自己也会因为“违抗军令”而保不住项上人头了。
  但就算是这样,王麻子还是不得不承认师座的这个命令是正确的……机场的日军虽然被包围,但有运输机空投弹药撑到天亮不是问题,而只要天色一亮,日军的战斗机、轰炸机又会倾巢出动,到时不仅步兵会遭到压制,炮兵也不敢轻易暴露阵地,要拿下机场就可以说是天方夜谈了。
  想到这里王麻子就没再犹豫了,对身旁的副官下令道:“计划有变,各部份做好进攻准备!”
  命令一下,首当其冲的就是张弛所在的部队……之前佯攻时是其它部队,现在轮也轮到一连了。
  一听说马上就要对鬼子进行强攻,张弛心里就直泛苦水:刚才还在庆幸不用执行佯攻任务呢,现在倒好,要强攻了。
  但命令就是命令,叫苦也没用……事实上,张弛也想趁着夜色躲在哪棵树后或是草丛里玩失踪一会儿,但问题是他是个班长,手下有十几号人盯着他看想躲都躲不了。
  张弛忍不住又在心里骂了一声:这当官也不当大一点,比如营长、团长啥的,那就可以在后头指挥了,小小的班长啥权力都没有,还要被手下的人盯着想当逃兵都没机会!
  往前走的一路上都是刚从战场抬下来还来不及后送的伤兵,其中还有些断手断脚的重伤员,由于担心发出声音被鬼子发现而招来炮弹,只能用毛巾绑着嘴发出一阵阵痛哼声,再加上弥漫在空气中的血腥味,使张弛紧张得一阵阵想吐,脚下不自觉的又慢了下来。
  魔头见张弛有些磨磨蹭蹭的,就回过头来瞪了张弛一眼,压低声音叫道:“后面的跟上!”
  无奈之下张弛只得硬着头皮学着别人的样子……端着枪猫着腰小心翼翼的朝前走。
第十一章
强攻
  张弛只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强压着心中的恐惧和逃跑的欲望往前走。
  他从没有觉得走路有这么艰难过,一步又一步简直就是在走向死神、走向鬼门关,一边走张弛就一边在心里骂着:这他妈的打什么仗啊?!双方拳子剪刀布定个输赢不就好了,何必要死这么多人最后得到的却是早就定下的结果。
  然而,这些结果对张弛来说或许是已知的,但对这时空的人却并非如此,所以他们还是要用生命、用鲜血去拼一拼。
  就像有一万年那么久,队伍终于潜伏到了森林边缘。
  前方是一片百余米的开阔地,那是日军动用机场的推土机将这片陡坡的树木全都铲平了,甚至连棵树桩都没留下。(注:树桩可能会被敌方利用作为进攻时的掩体。)
  日军的这种安排还是十分明智的。
  首先,如果丛林与机场防线之间没有一片空地作为缓冲地带的话,那么中国军队可以利用树木一直冲到日军前。
  其次,日军三八大盖的射程比工兵团手里的汉阳造更远,而且日军又是训练有素枪法准,这样的安排就可以尽可能的发挥其优势。
  就像现在这样,远征军要想对日军防线展开强攻的话,就必须得冲过眼前这百余米的开阔地。
  这其中的困难和危险就不用多说了,虽然远征军地势较高,但因为没有可供掩护的树木和草丛,这种居高临下的优势反而会使远征军战士变成一个个靶子。
  当张弛以一棵老树为掩护趴下的时候,四周很快就安静了下来。
  带着硝烟的晚风吹得树梢沙沙直响,偶尔会听到几声开阔地里传来几声惨哼……那是远征军战士佯攻时在开阔地留下的伤员,由声音可以知道他们距离鬼子的阵地很近。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日军手段有多毒辣……
  这些伤员距离日军阵地那么近,日军完全有能力将他们击毙甚至俘虏。
  但日军却没有这么做,他们是有意将这些伤员留着,留在两军之间的开阔地上。
  作为半个军迷,张弛知道这就是另一种“围点打援”的战术。
  这时尴尬的就是远征军了。
  救还是不救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