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1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609

  沈兵翻了翻白眼,只好又重新对付起碗里粺米饭。
  但想了想,就朝苍招了招手。
  苍马上就从几步外靠了上来,拱手道:
  “师兄请吩咐。”
  “只要苍能办到,必全力以赴。”
  沈兵往旁边找了找,本想找根树枝,不想在军营的房舍里却找不到。
  胖子屯适时递上一张羊皮和笔,说道:
  “师傅,用这个吧。”
  “徒儿给你研墨。”
  说着就从包袱里取出一个蚌壳倒上水和墨石。
  沈兵倒不意外胖子屯随身携带这些,毕竟他在砲师里便是负责计数的。
  沈兵奇怪的是他随手就能拿出一张羊皮,又随手又是一张羊皮……
  更常用的应该是竹简,只是竹简比羊皮重得多且书写不易。
  能用得起羊皮的就不是寻常人家了,想来这胖子屯还有些家底。
  沈兵没多问,接过笔就在羊皮上画了起来,边画边说:
  “这次却不是木器。”
  “上下两块一般大的圆石,形似大鼓。”
  “面上刻有细槽,中间有孔,旁边再加上木制握柄……”
  画完后就递给苍,问:
  “便造此图制作。”
  “可有难处?”
  苍看了看就信心十足的回答:
  “不难。”
  “只是这石鼓却需去找防师。”
  “师弟我恰好在那有几个故人,向他们讨要两块便可。”
  防师的工匠主要负责防守器材的制作,比如拒马枪、滚石、擂木……
  其实砲师也有石材,比如石弹。
  只不过石弹的制作与防师石匠的手艺相比要粗糙得多。
  据说防师的石匠有时还兼做石狮、墓碑之类的,做沈兵画的这东西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果然,不过半个时辰苍就和他的手下抬着两个石鼓回来了。
  接着苍又花了点时间照图上所画加上磨轴和手柄,一具精致的石磨就摆在沈兵面前。
  苍一直忍到这时才好奇的问了声:
  “师兄,此物有何用处?”
  沈兵没回答,只朝胖子屯扬了扬头:
  “去取些粟来。”
  胖子屯应声跑开,不多时就拿着一碗粺米返回。
  若是别人要取粺米只怕还不容易。
  但沈兵就不一样了,他爵至不更每天的供应标准是粺米一斗。
  这供应通常无法用完,可记下作为粮响,这会儿取来自然也是记在沈兵帐上。
  然后,见证奇迹的时刻就到了。
  沈兵将粺米往磨孔徐徐倒入,一边倒一边推磨。
  随着一阵沉闷的磨声,白色粉末就从磨沿徐徐渗出落在下方铺开的麻布上。
  众人纷纷惊呼:
  “这是何物?竟如此细腻?”
  “难道便是那粺米?”
  “不是粺米又是什么?只是磨成粉罢了。”
  “我还道它是石鼓,不想竟能如此轻松便将粺米研磨成粉。”
  还是胖子屯反应快,他兴奋的问着沈兵:
  “师傅,这可是你说的面粉?”
  “把粺米磨成面粉……却又如何入口?”
  沈兵笑了笑没说话。
  这小米要是磨成了面粉,那花样可就多了。
第七十三章
榨酱面
  小米辗第一遍还有些较粗的颗粒。
  不过不要紧,再回磨辗上第二遍、第三遍。
  很快就细腻得跟现代面粉一般无二了。
  然后加水和面,为了让面更劲道就加点盐。
  放置一会儿醒面,接着就切成条状轻轻抖细,最后往煮沸的水里一丢……雪白又可爱的面条就在水中欢快的翻滚。
  耐心的等上几分钟,一锅面条就熟了。
  沈兵将面条捞到镬(huò)里……
  这古人连煮东西的炊具都简单得可以,不是鼎就是镬。
  鼎有足,镬无足。
  后者更像现代的锅,显然更适合行军携带。
  沈兵为其加上一点肉酱,添上几片菜叶,一锅榨酱面就成了。
  看看周围众人,早就满脸期待直咽口水了。
  这时房门被推了开来,进来几个人。
  为首一个商人模样的中年人好奇的望着镬里的面条,问:
  “这是何物?”
  沈兵已有些迫不及待了,他也不问那商人是谁,只朝他招了招手道:
  “面条。”
  “来来,见者有份。”
  “也给你盛上一碗。”
  说着就一碗一碗的分了出去。
  现代时沈兵很喜欢看《寻秦记》,电影也是,但有一点它却露了马脚。
  筷子在商周时就有,到秦朝时已十分普遍,而寻秦记里吃饭居然还用手。
  商人也分到了一碗,他拿着筷子望着这不知何物的东西发了一会儿愣。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