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2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5/609

  于是这些木筏上的步军就威风八面,他们一批批的沿着河水顺流而下,旦凡看到水里或是岸边有楚军,就举起长进戟朝他们挥去……
  杨端和看着这情景只哈哈大笑,朝沈兵赞道:
  “啬夫真乃神人也。”
  “先是水攻大梁,现在又水淹楚军。”
  “魏、楚两军都败在啬夫同一计策下,实属前所未见!”
  沈兵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倒是他那一干手下比如苍、剺、仞等一行人都愣愣的望着沈兵。
  他们直到此时才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沈兵弄出来的。
  一个啬夫,一个不过统兵五百且还是工匠的啬夫,竟然能设下这样的计策连败两国。
  这其中魏国有二十万军队,楚国加上其它散军少说也有三十万……
  合计五十万,竟然败在一个工啬夫手里!
  这他们不敢相信又不得不信,因为除了沈兵谁还能想出这办法?
  另一边的嬴政对此战的结果也十分满意。
  虽说此战秦军也遭受了些损失,另外邯郸的田地还被淹了一部份。
  但这比起水淹三十万楚军来又能算得了什么?
  经此一役,楚军只怕元气大伤再也不敢有反攻秦国之心了。
  更重要的还是,嬴政心下暗想:
  为什么是水?
  两次都是水?
  这让嬴政想起了邹衍的五德学说,他就曾预言秦国是水德。
  而如今沈兵却是两度用水先后攻克魏、楚两大难关为秦铺平了道路。
  难道……就如寡人之前所言,这沈兵便是大秦的福将?是大秦的气运所在?
第一百五十三章
谣言
  此战楚军大败,三十万人被淹得死的死伤的伤只有十余万残军逃回。
  甚至不只是这三十万人,还有曹州一带的良田耕地以及百姓都受灾严重。
  项燕是侥幸捡了一条命。
  是时他正在帐蓬中与部将讨论如何招拢魏军和赵兵及各国百姓。
  这其实才是项燕不惜派出二十五万大军与秦军大动干戈的真正目的……此时的他站在秦国对立面就可以号令各国,甚至连新近被灭的韩国也不例外。
  然而,就在这时就听亲卫在帐外叫道:
  “将军,大事不好!”
  “上游洪水来袭,再不撤便迟了!”
  项燕“哼”了一声回道:
  “此时正是上游封冻之时,哪来的洪水?”
  然而话音未落就听到帐外的楚军一片大乱。
  项燕眉头一皱带着部将走出帐外,看到的情景让他惊愕当场……不知哪来的洪水正一波又一波的往楚军营地涌来。
  这里可是大梁西侧,楚军宿营地还是地势高处,若洪水都漫到这里那也就意味着……项燕暗道不妙,这洪水只怕是秦军搞的鬼。
  正在项燕迟疑时,水势变得更猛而且还夹杂着冰块,猛地就将几个帐蓬扑倒。
  部将护着项燕道:
  “将军快走,我等在此断后……”
  这不过是惯语罢了。
  如果后方有追兵那还能断后,此时后方追上来的却是洪水……又如何个断后法?
  项燕心下清楚,知道此时不走除了留下性命外也于事无补,当即带上几名亲卫往高处撤。
  但此时才撤却已太迟了,又是一道大浪打来将帐蓬与项燕滚在一起冲走。
  亲卫惊呼一声就要抢救,但在洪水中却哪还由得他们,各自被冲得七零八落。
  也合该项燕命不该绝,项燕没被冲出多远帐蓬的麻绳就被一棵树挂住,项燕抓住帐蓬挣扎着往上爬才得以露出水面喘上几口气,最后还让他爬上了树梢直至洪水退去。
  然而,等项燕从树上下来时已是魂不守舍了。
  他并不是因为差点被淹死才如此表现。
  项燕身为楚国老将早已将生生死死视为家常便饭。
  但项燕戎马征战数十年却从没有遇到现在这样的情况:在树上看着自己的部下被冲溃却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发生。
  接着项燕又想起了驻守在邯郸与大梁之间的楚军主力……若是大梁都被淹了,主力又岂能幸免?
  果然,亲卫在找到项燕后,第一件事就是向项燕报告:
  “张将军发来烽火求援,他们或是遭到攻击。”
  项燕没有回答。
  他知道这烽火是什么意思,他们不是遭到攻击,而是被水淹了。
  可是……现在这情况项燕又怎么能去救援?拿什么去救援?
  项燕死黑着脸,考虑了一番就下令道:
  “传我命令,全军撤退!”
  部将闻言不由大惊:
  “将军,我军有许多部队被困在高地上无法撤退。”
  “若我军一撤,那他们……”
  项燕举手打断了部将的话。
  部将说的或许是对的,但项燕却知道如果此时再不撤只怕所有人都走不了了。
  项燕的决定是正确的。
  因为很明显这次洪水不是黄河正常的泛滥而是秦军有意为之。
  如果是秦军有意为之,那么秦军就会有所准备,而且还会乘着楚军受灾士气严重受损且溃不成军时四处出击。
  此时的楚军能抵挡住秦军的反攻吗?
  显然不能,即便项燕还能勉强收拢十余万军队也不能。
  因为这十余万军队是被大水冲过连身干衣都找不到的军队,他们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或许连剑都拿不稳,他们又如何能与秦军拼命?
  所以,最明智的选择就是逃,用最快的速度逃离这片是非之地。
  项燕做下决定后就很干脆的执行,他带着残兵往南面退去,此时只有南面的陈城还算安全。
  撤退之前项燕还有些不甘心。
  项燕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也想知道自己是输在谁手里。
  于是他就留下一批探子假扮魏国百姓在这里探听消息。
  这个任务并不难完成,因为此时沈兵的事迹已经在全军甚至在魏国百姓中都传开了。
  这其实是杨端和有意传出去的。
  因为杨端和认为竖立起一个英雄对秦军将来统治魏国更有好处,同时秦军也需要这样一个英雄振奋士气。
  于是杨端和有意透露出更多信息、更多细节,甚至还胡编乱造了些进行美化和神化。
  比如沈兵掐指一算,算准了楚军会将主力布设在哪里哪里,然后有意不撤而选择攻下大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5/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