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2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7/609

  要到阮桥镇先要过一座桥,其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小山。
  这样的地形十分适合楚军设伏,其骑兵可以分两部藏在小山内,待敌军过桥后再围而歼之。
  若秦军想退,却因后方只有一座桥一时无法撤出,于是便处于尴尬的境地。
  众部将哄然领命,然后带兵直奔阮桥镇。
  不过项络这却是小看秦军了,这么明显的伏击地又怎能瞒得过秦军?
  阮桥镇距离汝阴不过百余里,以黑甲军的速度第二日便赶到了此镇。
  陈端一看这地形就令大部队停了下来,然后派出几队轻骑前去查探。
  这几队轻骑根本就不需要上山,他们只在山脚附近查探一番就知道必有埋伏。
  楚军有上万骑军,骑军的蹄印或许能掩盖,但战马路过时留下马尿马粪却无法面面俱到全部清除。
  黑甲军前身就是魏国骑兵,而且还是骑兵精锐,当然知道如果查探。
  不久这几队轻骑就返回向陈端报告:
  “校尉,前方有大批敌军埋伏。”
  “应该就在左右两座山林内。”
  陈端点了点头,暗道果然让副将算准了,这些楚军这么快便送上门来。
  他看了看地图,就下令道:
  “全军沿河而上,西侧十里外还有一座桥,我等从该桥过河!”
  大军应了声就掉转了方向。
  这一来那项络可就沉不住气了,秦军不仅没上当还改变了行军方向,明显就是看破埋伏,继续这么下去还不是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绕过去?
  于是一举手,就下令骑军出击。
  一声绵长而浑厚的牛角声,楚国骑军从林中、山后转了出来,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只看得陈端都有些头皮发麻。
  王贲倒是初生牛犊不畏虎,首次接敌甚至有些兴奋。
  他当下就向陈端要求道:
  “校尉,属下请战殿后。”
  却不想陈端想也不想就回答道:
  “全军前进。”
  王贲有些不解,若是没人殿后……那楚军从后方掩杀上来怎么办?
  为什么不利用身后那座桥挡上一挡?
  随后王贲便眼睛一亮,明白了陈端这命令的用意。
  这很明显就是引诱敌人来追,也就是说……此战为的就是要寻楚骑军主力作战?
  楚军中计了!
  如果沈兵知道王贲想的这些,只怕又要叹服王贲过人的心计。
  他仅仅只是听了陈端的命令就反推出沈兵的所有用心,这只怕比沈兵设下此计还要难。
  项络见秦军没有应战,接着果然中计下令骑军从后头追杀上来,另外还分出五千人到七里外的桥梁堵截。
  于是楚骑军当即就分成两队。
  古时这命令一下把部队派出去就很难收回来了,尤其是快速赶往目的地的骑军。
  这时代可不比现代可以发个电报就成,传递命令的信差也是骑马,全速奔跑也不比骑军快多少。
  接着,黑甲军才往前走了一半便突然兵分两路:
  一路一千人带着运送粮食箭矢的马车往回走,另一路两千人则带足了箭矢折返回阮桥镇……
  正如之前所说,带着运送补给的马车的确会有所牵绊。
  是时楚军在阮桥镇的骑军只有半数过桥,突然见黑甲军气势汹汹的杀了回来不由大乱。
  项络赶忙下令道:
  “过桥者结阵迎战。”
  “未过桥者继续过桥!”
  虽然项络知道中了敌人的分兵之计,但他并不惊慌。
  原因是项络大概看了下黑甲军的兵力,应在两千人左右。
  而楚军已过桥的骑军就有两千余人,这要是厮杀起来胜负还是未知之数,何况楚这边还有兵力补充。
  然而,下一秒项络很快就知道自己错了。
  因为黑甲军骑着战马高速从楚兵前方穿过,个个在马上弯弓搭箭……接着那箭矢顺着风势及马匹前行的惯性“嗖嗖”的射入楚军阵中。
  楚军立时就是一片人仰马翻。
  项络吃惊的望着这一幕……黑甲军,居然能在马背上弓射?
第二百一十八章
骑射
  黑甲军有如一阵风般从楚军面前穿过,风中还带来几批密集的箭雨,楚骑军当场就被射死射伤百余人。
  项络哪里肯就此罢休,当下命令:
  “追,别让他们逃了!”
  部下哄然应声就策马追了上去。
  首批追上去的有两千余人,这支队伍由一名叫张咂的军候率领。
  或许是因为人多势众,又或许是因为黑甲军在“逃”,所以张咂心下一点都不觉得害怕,反而有些立功的迫切。
  于是张咂领着骑军从一开始便全速追赶。
  秦时骑军对骑军作战,被敌追赶往往是大忌。
  因为被敌追赶就是处于前方,这会成为敌人的目标,敌人可放心在后方开弩、瞄准。
  若处于前方要放箭就得回身……先不说这回身的动作在没有马蹬的时代相当危险,其全程还在敌人视线内,一有回身的动作就知道要放箭,于是便趴低身子躲避。
  于是这是骑战尽量避免的情况,车战也是如此。
  是以骑战、车战更多的是面对面来回冲杀,要么就干脆下马结阵步战,即便要逃也会留下一队在后方殿后,而不是像现在黑甲军一般全军一古脑在前方“逃跑”。
  张咂领的两千余楚军此时就处于后方追赶的有利位置,于是楚军士气高涨一边开弩放箭一边喝喝有声。
  然而还没过多久张咂及一众楚军就发觉不对。
  楚骑军所持的是弩,弩箭弹道较为平直,于是发箭只能是前方几排,再往后弹道就会被自身挡住。
  这么一算计,全军两千多人能发挥作用的不过数百人。
  更让张咂气愤的还是……黑甲军盔甲十分严密,不仅有一顶大若车轮的笠式头盔还有披膊,暴露在外的只有小臂,且后背还背着一面圆盾。
  藤甲轻,即便是这么大面积的防护重量依旧不大。
  于是楚骑兵即便在有利位置往前一发发的射出弩箭,却就像给黑甲军搔痒一般,箭支要么就是钉在藤盾上要么就是无法穿透弹开掉到地上。
  圆藤盾的防护性不如方藤盾。
  之所以用圆藤盾,是因为骑兵在马上作战空间较小且需要保持平衡,带着一面尺寸过大的方盾显然不合适。
  圆藤盾是用藤条一圈圈的编在骨架上,不似方藤盾一般是纵横交错。
  一圈圈编就存在一个问题,其圈与圈之间存在较大间隙,箭头若是恰好横向插入这间隙就有可能穿透并钉在圆盾上。
  不过这问题却不大,原因是这圆藤盾是背在黑甲军背上做为额外的防护,其下还有一层背甲。
  若战局只是这样那也就罢了,两军互相无可奈何彼此相安无事。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7/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