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3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3/609

  剺策马上来提醒道:
  “将军,这是匈奴的战术。”
  “让胆小者以为有生还逃跑之机于是无心恋战!”
  “我等切不可中计!”
  沈兵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其实在这方面沈兵比剺更清楚,这就是蒙古骑兵常用的“围三厥一”的战术。
  在包围圈中放开一个口子让敌人朝不利的方向逃跑。
  敌人一直逃蒙古骑兵一直追,就像追赶、调戏猎物似的赶着它跑。
  因为蒙古是骑兵速度更快,而敌人却大多是速度慢的步兵,于是不管怎么跑都逃不出蒙古骑兵的手掌心。
  直到累得再也跑不动的时候,蒙古骑兵才冲上前一战而胜。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利益”的战略目标,所以蒙古才能以区区数十万骑却打下大片疆土。
  此时的匈奴虽说骑兵战术还不成熟,但“围三厥一”这种从围猎中领会的战术还是知道用的。
  比如他们放开的就是对秦军毫无利益可言的北面……秦军若真要从这面突围的话,那就正中其下怀了。
  沈兵转头对王贲说了声:
  “可都记下了?”
  王贲点了点头,感叹道:
  “属下还道只有中原才讲兵法,今日一见才知匈奴有过之无不及!”
  沈兵没回答。
  匈奴的兵法虽然不多,但都是脱胎于自然十分实用,比如他们习惯使用的穿插战术,以及分割包围,还有化整为零、化零为整及保存实力等,近现代都奉为宝典屡试不爽。
  这些天与匈奴骑军接触以来,王贲及神武军就学到了许多战术,甚至一边行军还一边利用对抗匈奴骚扰的机会练习骑战。
  有句话叫“战场是最好的学校”,神武军与最强的骑军一较量且在生死的压力下学习,其进步之神速就再也不是中原骑军能比得上的了。
  又等了一会儿,沈兵就下令道:
  “背靠黄河收缩防线!”
  传令兵应了声,拿着令旗就策马而去:
  “背靠黄河收缩防线!”
  “背靠黄河收缩防线!”
  ……
  于是秦军就往中心压缩并稍稍往南退。
  秦军这动作看在冒顿眼里就有股不祥之感。
  冒顿研究过中原战法,他深知这并不符合中原作战习惯和原则。
  这不难理解。
  旦凡被包围的军队都极其忌讳缺乏作战空间,因为这会造成人挤人堆成一堆无法发挥应有的战斗力。
  所以被包围时应是尽量守住固有阵地并往外扩张。
  这样一来既能为己方争取到生存空间又能找到敌方包围圈的破绽以期突围。
  现如今秦军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不是说秦军有所倚仗?
  又或是秦军有其它破敌之策?
  冒顿想的没错。
  沈兵之所以要收缩防线,一方面是因为手中有“霹雳火球”不担心“炸”不开生存空间。
  事实上,沈兵从始至终都没担心被匈奴包围,他就担心匈奴不包围。
  在这基础上,沈兵当然敢在被包围的情况下收缩防线。
  另一方面,沈兵收缩防线是为了让匈奴更密集……秦军的防线收缩了,包围秦军的匈奴骑军也跟着收缩,于是队形就更为密集。
  匈奴越是密集,“霹雳火球”就越能发挥作用,或者说越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头曼单于却没有想到这一点。
  此时的头曼单于正得意洋洋的看着自己的骑兵有如潮水般的步步向秦军进逼。
  当秦军下令收缩防线时,头曼单于想当然的就以为秦军这是因为缺乏弩箭而采取守势……应对骑兵时步兵也的确收缩防线采取守势,因为步兵要密密麻麻的摆出枪盾阵。
  这让头曼单于觉得战局以定,打算观赏帐下勇士屠杀秦军的情景,于是便带着亲卫登上几里外一座土丘远远的望向河边的战局。
  头曼单于没想到的是,他这举动却被沈兵盯上了。
  沈兵放眼一望,就见北面空旷处一小队骑军军容严整且独立于匈奴大军之外。
  不用想,定是匈奴首领。
  于是没有半点迟疑,招来王贲下令道:
  “看到那土丘处一队匈奴骑军了么?”
  “开战后,领上千人飞速将其拿下,不计生死!”
第三百三十五章
披着羊皮的狼
  不等秦军摆好阵势,匈奴方面就吹响了悠长的牛角号。
  接着几个方向都像回答似的也做出了回应,一声声长号穿透虚空就像利箭般的射向秦军,让秦军兵士一阵阵紧张各自做好战斗准备。
  魏呴站在一具战车上远眺匈奴方向,然后高喊:
  “开弩!”
  传令兵当下打出旗号并大喊:
  “开弩!”
  只听一片“哗啦”之声,秦军士卒整齐划一的弯腰用尽全身力气将弩撑开并装上弩箭。
  王贲手握弓箭,右手戴上自己的藤甲面具,朝后一举手,当下就有一支千人队分成两列跟在其后。
  李笺一挥令旗,让神武军各部做好出击准备。
  李笺当初与陈端一起是黑甲军的军候,陈端在汝阴城牺牲后由王贲接替,李笺便成为王贲的副手。
  此时王贲有斩首任务在身,神武军的指挥李笺指挥并配合王贲部出击。
  沈兵往后看了看,对仞等亲卫下令道:
  “保护好公子!”
  亲卫等哄然应声勒马在扶苏马车前后做好迎敌准备。
  扶苏搭乘的马车是沈兵让苍特制的,它由双层榆木制成,夹层间还加上了一层藤甲,便连车顶也不例外。
  苍曾建议夹层中使用铁皮,但沈兵没有采纳。
  原因是马车这东西要考虑其机动速度,双层榆木原本已够厚重了,中间再加上铁皮只怕连四匹马都拖不动。
  或者即便能拖动也跑不快,倘若扶苏处于被敌追杀的状态该如何是好?
  由此点考虑,在夹层中加上经纬交错的藤甲并扯紧夹好,这样就能将榆木的坚硬与藤甲的韧性结合在一起。
  此时的扶苏可以说是北地发展的希望,沈兵可半点都不敢大意。
  接着匈奴就对秦军发起了进攻。
  匈奴这次进攻与以往有些不同,他们除了像之前一样转圈朝秦军放箭外,还派出一些小队扬着套马索冲向秦军方阵……到一定距离时,便抛出套马索然后调转马头就走。
  后来才知道那些套马索的另一端却是在马身绑好的,一旦有秦军兵士被套上,当下就被拖出方阵在马匹后方惨叫着一路拖行。
  这也算是游牧民族的一个看家本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3/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