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3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6/609

  “且此方有三种之多,分别用于爆、燃、烟以杀敌……”
  “这不正说明沈兵另有秘术已对此方掌控自如么?”
  “妙!妙不可言!”
  说着嬴政便乐得“哈哈”大笑。
  赵高试探着问:
  “大王之意,是这沈兵当真知道炼丹之术?”
  “可沈兵若是知而不言,岂不是……”
  没等赵高说完,嬴政就打断了赵高的话:
  “尔等凡夫俗子又懂什么?”
  “仙人自有分寸,岂是我等可以猜度?”
  那一刻,赵高就知道自己和李斯是怎么都动不了沈兵了。
  道理很简单。
  如果嬴政把沈兵当作仙人会给他炼长生不老药的话,那沈兵就是嬴政的希望就是嬴政的一切,谁要是动沈兵那不就是要嬴政的命?!
  谁要想要嬴政的命,那嬴政肯定会先要了他的命!
  赵高猜的没错。
  此前嬴政就一直怀疑沈兵是仙人派来助他的高人。
  此时沈兵制出的火药其配方中又暗含炼丹成份,就像嬴政说的……沈兵又是信手拈来就随随便便就给出几个方子用其大败匈奴,于是就更加确信并当然的以为沈兵会炼长生不老药了。
  嬴政心里那个激动啊!
  他是恨不得马上就把沈兵召回咸阳为其炼丹。
  但转念一想,是非曲直仙人自有安排,切不可急燥。
  仙人既已安排沈兵在他身边,便是有意将仙药赐予他,若他再强求……一个不好忤了仙人之意,反倒坏事。
  且嬴政又刚过而立之年,炼丹一事来日方长。
  此事还是从长计议为好。
  于是这才强忍将沈兵召回咸阳之心。
  嬴政想了想,就分别给沈兵和扶苏去了封信。
  对沈兵自是大为褒奖一番,不仅给沈兵再晋一级还让人送去了许多丝绸、黄金等财物。
  给扶苏的信,却是让扶苏好好跟着将军历练,尤其类似“霹雳火球”配方,一样都不能放过,且事必躬身并如实回报。
  其言辞之严厉,都让扶苏怀疑是不是父王察觉到有什么瞒着他了,倒被吓得不轻。
第三百三十八章
发展
  沈兵当然不知道嬴政那边的想法,他只知道这回嬴政给的奖赏有些不同。
  往常就只是按秦律晋爵升职……其实晋爵之后就包含赏赐了,比如权力更大、田地、宅地更多,现在沈兵在家乡都有封地可以独立收税了。
  也就是有一天沈兵如果告老还乡,只需要靠这些税收就足够养活自己。
  不过这想像的很美好,现实却是这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没有势力随时都会掉脑袋,还想着过日子?
  这一次赏赐爵位是当然的,大败匈奴且击杀匈奴单于,这差不多抵得上灭国之战了。
  又晋一级后沈兵就已是左庶长。
  沈兵不知左庶长是什么层级,只听说在商君变法之前,左庶长是贵族的顶……之后的右庶长就只有王族可以担任。
  商君变法之后,它们才转变为爵位使非王族也可担任。
  除此之外,还有丝绸二十匹,金百斤……沈兵直到此时才知道秦时所谓的“金”指的是铜。
  这其实很容易想明白。
  秦时还没有那许多金属,确切的说是古人还没认识到多少金属,于是将所有金属都用“金”来统称。
  比如有黄金、白金、赤金、恶金……分别指代现在的黄金、白银、铜、铁。
  铁因为脆而易白所以被称为恶金。
  所以史上所说的“秦始皇收天下之兵,铸以为金人十二”……这其中的“金”当然不是黄金,而是包括铜、青铜、铁在内的金属。
  当然,这时代的铜还是挺贵重的,而且还可以直接当作货币用,所以嬴政赐的“铜”百斤还是挺值钱的。
  更值钱的其实还是那些丝绸。
  这玩意如果是素锦也就是没有图案没有花边的丝绸那还好,大概八、九匹可以买一匹马。
  但嬴政赐的是有花边有图案的那种,这都是纯手工一针一线缝上去的,有的制作需要数年之久,于是一匹就可以换一匹甚至两匹好马。
  也就是这二十匹丝绸……都够沈兵装备两什骑兵了。
  这些东西是什么价格有多值钱沈兵倒不是很上心。
  但丝绸这东西还是引起了沈兵的兴趣。
  事实上沈兵的兴趣并非丝绸本身,而是九原的发展。
  众所周知九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而丝绸的生产和制作又被中原所垄断,于是中原几乎可以用丝绸从域外换来一切所需要的东西,且十分廉价……丝绸十分昂贵,相比之下其它东西就十分廉价了。
  据说,当丝绸传到罗马的时候,罗马士兵需要不吃不喝七年存下的钱才够买上一磅。
  于是大量的财物及物种就沿着丝稠之路流入中原。
  另一方面,沈兵又从现代知识体系知道,自己管辖的两座城不应该形成竞争关系而应是互补。
  比如云中郡适合纺织业,如果九原再发展纺织业就不太合适。
  这不是说九原发展纺织业不赚钱。
  事实上因为沈兵拥有技术优势利用水力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成级数的降低了布匹的价格,所以就算九原发展纺织业也能赚钱。
  问题在于云中郡相比九原有发展纺织业的先天优势:
  云中郡距离市场更近,无论九原生产什么布匹,都注定要往中原运输……匈奴人习惯穿毛皮,且他们的牛羊毛皮还很多,对布的需求不大。
  因此九原发展纺织业的话就会比云中郡多出两百公里的运输成本,这在古时可不是个小数目。
  九原的地理优势在于地理位置重要靠近后套,后套往西过河西走廊就是西域……那就是对丝绸有巨大需求的地方。
  诚然,西域也需要布匹。
  但前往西域的道路难行,在同等运力下运送丝绸显然比运送布匹要划算得多……这也是丝绸之路主要运送丝绸的原因之一,丝绸具有质轻、体积小、方便运输、价高等优点。
  于是不用想了,九原就作为一个生产丝绸的基地做外贸生意。
  另外,沈兵也没忘九原是个“草原钢城”的外号,这里到处都是铁矿,还有各种非金属矿……在这发展冶铁工业就是对云中郡形成互补。
  于是沈兵没有迟疑,当下就把钵等一行探矿队召到了九原。
  农业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屯田、种苎麻等,这些都是北地自给自足同时也是生存的基础。
  此时在土地方面是基本不用担心了,从九原到云中郡两百公里包围的范围都是可以利用的土地。
  虽然有些地区是沙漠,但只要水利设施完善,假以时日都可以成为良田。
  另外养马场也可以在九原附近扩大。
  云中郡土地有限,把养马场搬迁到九原一带,那就任其驰骋了。
  但是在做这一切之前,沈兵认为首先要修一条从九原到云中郡的路。
  九原到云中郡直线距离其实只有一百多公里。
  但其间需要绕过沙漠、山峦等地区,所以才会增至两百公里。
  若能裁弯取直,就有可能将路程缩短至一百五十公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6/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