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4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7/609

  匈奴这种进攻可以说是立体且多方向的。
  地面与骑兵相结合,正面与侧翼同时进攻,而且东、南、西、北各面都有,匈奴骑军甚至还利用机动性见缝插针绕到秦军的后方也就是五原城的方向掩护城内的友军出城。
  更糟的还是此时匈奴已不再逞强抢先破阵,而是在后头用弯刀弓箭驱赶奴隶往秦军阵营冲。
  此时沈兵就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这“霹雳火球”是用还是不用?
  并不是说沈兵担心误伤奴隶。
  事实上这些奴隶并不全是中原人,其中还有许多东胡及西域人。
  如果用的话,那“霹雳火球”炸的始终是奴隶。
  “霹雳火球”终归有限,炸完了奴隶还能留下多少面对凶奴的冲锋?
  但如果不用,那奴隶大军就有如潮水般的朝秦军涌来,又如何阻挡?
  沈兵只能大喊:
  “近阵者,格杀勿论!”
  但似乎已经迟了,只这么迟疑一会儿战阵已现小乱。
  原来有些秦军不忍斩杀百姓,或者也可以说过于密集杀不过来,于是有不少百姓挤进了秦军阵中。
  百姓一挤进阵营,秦军内部就过于拥挤,战线缺损的人员也就无法补充,于是马上就出现了缺口。
  而五原城方向同样也是一队队匈奴士兵高押着奴隶冲杀上来。
  此时便算是用“霹雳火球”也已太迟。
  一是敌我已经混在一起,“霹雳火球”胡乱抛出无法避免误伤己方。
  二则秦军阵中拥挤混乱,许多兵士已失去了投掷“霹雳火球”的空间。
  不仅“霹雳火球”失去作用,连弓弩也是如此。
  但即便如此,秦军还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半步也没退,他们收起弓弩抽出青铜剑上前与匈奴展开肉搏。
  神武军则在阵中在王贲的指挥下不断游走补上缺口。
  大梁军不愧是沈兵千挑万选的精兵,他们面对数倍之多又有如恶狼般猛扑上来的匈奴兵士毫无惧色。
  一把弯刀削断了秦军的持剑的右手,秦军兵士一声惨叫后不退反进,他一边用盾牌死死挡住匈奴手中的弯刀使其无法收回,另一边乘其被推挤的反向压力冲上前去狠狠的咬住对手的脖子……
  又一把弯刀刺穿了一名秦军兵士的腹部。
  剧烈的疼痛使秦军兵士几乎要昏死过去,但他还是咬着牙拼命让自己保持清醒,用尽最后的力气死死缠住匈奴的手脚。
  一枝箭矢射中了秦军兵士的脖子,鲜血倒灌进呼吸道使其喘不过气来。
  他挣扎了几下想将箭矢拔出,但很快就意识到这是徒劳。
  接着他就放弃了,他看着源源不断冲上来的匈奴,用仅剩的一点时间和意识将身上的“霹雳火球”全部点燃……
  这战斗力让沈兵都感到意外和震撼。
  沈兵有想过自己的部队有更强的战斗力和士气。
  但他以为那些战斗力和士气都是建立在更好、更科学的训练,以及比其它部队更好的待遇上。
  然而,今天看到北地军这些表现,他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这样的牺牲,又岂是区区几套衣服就能换得到的?
  这样的无畏,又哪是好的伙食就能买得到的?
  这样的英勇,又怎会是训练场能练得出来的?
  细想之下,沈兵认为这或许与敌人是匈奴有关。
  如果说在此之前,这些出自魏国降兵的大梁军、神武军对自己的作战意义还有所怀疑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就很确定了……与匈奴作战妥妥的是保家卫国。
  于是这自豪感、荣誉感及责任心较之以前就更上一层楼。
  即便如此,匈奴和奴隶大军还是像潮水般的朝秦军涌来,且已发展成四面都是密不透风,秦军就像是一座孤岛般在中间摇摇欲坠,随时都会被人潮淹没。
  冒顿单于直到这时才暗松了一口气。
  对他而言,这虽然只是两万秦军中的一支,但若能成功将其围歼也几乎意味着整场战役的胜利。
  因为他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再攻下另一面,然后又是另一面,直到将所有秦军都从五原地域赶出去。
  看现在的形势,冒顿不相信秦军还能反败为胜。
  王贲也是同样的想法。
  所以他一边张弓搭箭连续射倒几名混在奴隶中得匈奴,一边朝沈兵大喊:
  “大将军快撤,此地便交给属下!”
  沈兵若是要走还是会走得掉的。
  毕竟匈奴的队列是奴隶加匈奴兵,其只是有利于冲锋让秦军兵士无所适从,但平均面积的战斗力却不强。
  沈兵手下有一千亲卫,且都装备有“霹雳火球”,他们只需强行撕开一个口子然后逃往侧翼,差不多也就安全了。
  但沈兵却不愿就此离去。
  这并不说他打算在这里与战友同生共死……沈兵很清楚自己身为大将军不能与小部队“同生共死”,这是对战役对整支部队不负责。
  而是沈兵看到了一个机会,一个反败为胜的机会……
第三百五十九章
潜力
  或许是因为匈奴没经验,沈兵发现五原的瓮城居然是内外两层城门都是打开的。
  正如之前所言,瓮城内外有两层城门就是为了防止城内兵士出击时敌人反攻进城。
  因此任何时何内外两城门都不可同时开,而应这门开那门关或那门开这门开,这样才能安全的将部队一批批往外送。
  匈奴初次守城还不知道这方法。
  又或者他们知道,但却为了能快速将奴隶赶出城去于是没有这么做。
  再看看那些被五人、十人绑在一起出城的奴隶……这么绑是为了好控制,比如将十名奴隶绑在一起连成一排,就只需一名匈奴兵士拿着刀就能押着走了。
  否则若是各绑各的,战场前一阵乱打,十名奴隶分头逃跑,匈奴是怎么也没法控制。
  其中有些奴隶要是被射死或是负伤了,要么就是被其它人拖着走要么就是被匈奴直接砍断手抛弃。
  再加上到处都是战死的兵士,场面一时十分血腥。
  这么做虽然方便、高效,可以用很少的人控制住很多的奴隶,但同样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长条形被绑在一块的奴隶行动不灵活,它们很容易卡住城门赶都赶不走。
  于是沈兵没有多想,当下就传令道:
  “众将士听令,听我号令同声齐呼!”
  秦军一边战斗一边哄然回应表示已做好准备。
  沈兵大喊:
  “进城者生,出城者死!此时不进五原,更待何时?!”
  秦军兵士虽然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确切的说是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但不明白有什么意图。
  但因为沈兵有令在先让他们跟着喊,于是他们就一遍又一遍的齐声大喊:
  “进城者生,出城者死!此时不进五原,更待何时!”
  ……
  战场没有变化,奴隶依旧往秦军方向冲,匈奴因为听不懂更不会有什么反应。
  沈兵并不意外,如果这样喊几声奴隶就会往城内涌的话,那他们也早就翻身做主人了。
  沈兵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先听到,让这些前进也是死后退也是死,已经觉得自己是死路一条的奴隶发现可能还有一条活路……这条活路就是进城。
  不过,如果没有人带头或者说领导他们的话,害怕匈奴弯刀的他们还是不敢有什么举动。
  接着沈兵就开始下一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7/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