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4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3/609

  想了想,沈兵就问了声:
  “若是将四日的食物节缩至六日……”
  往利清摇了摇头否定了沈兵的想法:
  “这四日已是以往利氏携带干粮的重量计。”
  “若是以神武军的粮食计……”
  沈兵心下一动:
  “干粮?”
  往利清点了点头:
  “我等将羊肉烤熟再晒干,在山区中行军便以其为干粮。”
  “不过往利氏可以以极少量的干粮维生,只怕神武军需要更多……”
  这说的没错,神武军那是习惯了大碗吃饭大口吃肉,突然一餐只能啃几片肉干,只怕受不了。
  沈兵说:
  “若神武军也携带干粮,便可不计造饭器皿,是否可以多带些食物?”
  往利清点了点头:
  “如此或可行军五日。”
  沈兵胸有成竹的回答:
  “此事包在我身上,我携带的干粮足可食用七日,且不至太重。”
  往利清一时好奇,哪里还会有这种又不重又能吃那么多天的干粮?
  当晚沈兵就让人牵了几头羊来,将其宰杀之后取油脂熬油。
  接着便往油里加面粉翻炒,一边翻炒一边在其中洒上一些切碎的油渣和食盐……
  原本应该加糖的。
  但一来这时代没糖,二来行军作战需要补充盐份,所以沈兵认为还是加盐更合适。
  沈兵耐心的以小火来回翻炒,不久一锅香味扑鼻的炒面就制作完成了。
  王贲奇道:
  “大将军,我只道这面粉可制面条可做水饺,不想它还有这等吃法?”
  往利清闻着香味馋得直流口水,问沈兵:
  “大将军,我等可否试试味道如何……”
  沈兵提醒道:
  “当然,只是此物……”
  还没说完就见王贲和几名兵士动起筷子抢了起来,然而刚放到嘴里就被烫得“哇哇”大叫,眼泪瞬间就滚了出来。
  王贲一边抽鼻子抹着泪水一边问:
  “大将军,只是此物什么……”
  沈兵摇着头:
  “只是此物由滚油炒熟,看似无烟无气实则温度奇高。”
  “需放凉才可食用!”
  周边将士“哄”的一阵暴笑出声,只有王贲等几个抢食被烫着的人摆着一副苦瓜脸。
  好不容易总算放凉了。
  往利清笨拙的用筷子取了一撮放入嘴里,接着就连连点头:
  “好吃,我却从未吃过这物事。”
  沈兵不由笑了起来,往利清及那些往利氏族人吃的不是羊奶就是羊肉,或者就换一种奶换一种肉,没吃过的东西多着呢。
  王贲与兵士纷纷各取一些尝试,吃了后也连连点头称道。
  王贲评价道:
  “此物虽是美味,却略显干涩。”
  沈兵点头道:
  “所以平时不宜多吃,但作为行军用的干粮却十分方便!”
  往利清“哦”了一声就明白了。
  炒面的确不是什么好吃的美味。
  但其优点就是便于携带、食用方便且饱腹感很强。
  当年志愿军行军作战时就是以炒面为主食……一把炒面就一口雪,甚至可以一边行军一边吃。
  此时沈兵将其用作神武军的干粮用于穿过山区却正是时候。
第三百九十三章
独轮车
  有了炒面,食物的问题就算解决了。
  如果说还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是干粮袋。
  原本沈兵也想像志愿军那样用布制一个长筒形干粮袋然后往背上一绑就可以。
  但这时代的布都是用苎麻纺出的粗布,丝线间空隙较大,炒面很容易从其间渗出。
  于是沈兵只能用羊皮制的皮囊装……往利氏常用这种皮囊装水,要凑齐甚至当场用羊皮制作都不难。
  行军这段时间沈兵就让神武军和往利氏学会制作并以炒面为食。
  这主要是为了让他们的肠胃适应炒面,否则到要作战时再闹肚子或不舒服就不是好事了。
  沈兵又打听过祁连山附近的山区通常不缺水……祁连山山顶的雪水融化会在两侧形成河流。
  北面河西走廊这边就是大通河、石羊河、黑河等,南面就是在山谷之间形成溪流。
  有干粮又有水,生存七、八日穿过山区就不是大问题了。
  然而不久就出现一个新的问题……
  训练几天后,往利清就向沈兵报告:
  “我军行军速度太慢。”
  “初时我只道是神武军不常在山区行军的原因。”
  “如今看来却是盔甲……”
  沈兵疑惑的问:
  “神武军的藤甲并不重,为何会影响行军?”
  往利清解释道:
  “并非因为重量,而是藤甲大而多缝隙,进入山区后常会被树枝、藤蔓牵绊!”
  这么一说沈兵就明白了。
  想想觉得也是,这时期的山区因为人迹罕至没有遭到破坏,大都林深树多,这要是穿着盔甲在其中穿行肯定会影响速度。
  但盔甲却一定要携带。
  于是沈兵就问了声:
  “可否将盔甲脱下背负着前行?”
  往利清摇头道:
  “属下已试过,然藤甲不便折叠,脱下背负依旧大而难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3/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