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4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9/609

  丘就却回道:
  “与我等对阵的是秦军北地大将军沈兵。”
  “此人从未杀过俘虏,并能尚待任用,其置下就有许多中原各国兵士甚至还有党项人。”
  “我等若是降了秦,多半能留下一条性命!”
  丘就却是月氏大将军,他在战前自然有派人去打探秦军的虚实。
  而沈兵的北地军中的确有许多来自中原各国的兵士,比如大梁军是魏国的,北地精骑是赵国的,还有从楚国召募的……
  之前这各国混编还让沈兵头疼一阵,没想到此时反而成了优点。
  这么一说,月氏各将领自然就没有问题了,于是纷纷同意投降。
  不过这丘就却也奇怪,他劝服置下将士投降,最后他自己倒是犹豫了,带着数百名亲卫退守南侧的山上据险而守。
  等沈兵赶到时,剺就报告道:
  “大将军,守在山上的说是月氏大将军丘就却。”
  “他想与大将军说上几句话。”
  沈兵正要上前,李岩就上来阻止道:
  “大将军,小心有诈。”
  “那几百人守在山上能算什么,我等一顿火球上去就将他们烧个精光!”
  沈兵摇头道:
  “此乃我等难得的机会,又怎可如此轻率!”
  这的确是个机会。
  要知道这是西域,距离中原数千里的西域。
  西域各国说到底与匈奴是敌人应该成为秦军的朋友,他们只是惧怕匈奴的威胁而不得不与秦军为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秦军也像匈奴一样动不动就杀,那岂非与匈奴没有区别?那西域各国为什么要与秦军结盟?
  所以此时的沈兵怎么也要做点“怀柔”的样子,不只是给月氏看,也是给西域各国看。
  说着沈兵就在剺及亲卫的保护下策马上前,朝山上大声喊道:
  “在下沈兵,见过丘大将军!”
  “大秦无意与月氏为敌,奈何月氏先杀我使节后占我肃州,沈兵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如今大局已定,大将军不如降了吧!”
  “沈兵一向敬重大将军,此番必不会多加为难!”
  这只是句客套话,其实在此之前沈兵根本就连丘就却这名字都没听过。
  剺作为翻译将沈兵的话传了上去。
  接着丘就却回喊道:
  “要我投降,需有几个条件,不知大将军是否同意?”
  沈兵回道:
  “若是沈兵能做到,定当尽力。”
  丘就却说:
  “一,不得借我去劝降月氏兵将。”
  “二,不得借我害大王。”
  “三,丘就却降了后不会提供任何情报。”
  “若大将军不答应,丘就却便自刎在此以谢大王!”
  沈兵一听,就觉得这丘就却有点意思。
  他不但想得比较远而且还比较仗义,不愿因他的投降而给月氏或是月氏王带来损失。
  沈兵想了想,就回答道:
  “第二、第三沈兵或能答应,只是这第一……”
  丘就却当下就“哼”了一声:
  “我丘就却宁死也不会做对不起月氏之事,大将军却是看错人了。”
  “你我就谈到这吧!”
  沈兵赶忙回答:
  “且慢,丘大将军可有想过此时在肃州的一万部下?”
  丘就却回道:
  “想过又能如何?”
  沈兵回答:
  “你部尚无人能逃出包围前往肃州示警。”
  “而我军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包围……”
  这也是沈兵走了两日就发动反攻的原因。
  从肃州起行军两日不过一百里,反攻时步兵只要一日一夜不眠就可以返回肃州……
  沈兵接着说道:
  “丘大将军当知此战肃州必败无疑,沈兵其实不需丘大将军前往劝降也能获胜。”
  “然沈兵不愿你我徒增伤亡却让匈奴坐得渔人之利,是以才希望丘大将军能前往劝降!”
  “若丘大将军不愿如此,那么沈兵就只有……”
  这话说的合情合理,且是站在月氏的角度考虑,丘就却一时无言以对。
  且想想还真是。
  月氏原本与匈奴是敌人,现在却被匈奴裹挟了与秦军大战,而匈奴却在一旁观望……
  想到这丘就却不由叹了口气,道:
  “大将军所言有理,丘就却服了!”
  说着就命左右亲卫放下武器投降。
第三百九十九章
肃州
  丘就却一降,肃州的一万月氏骑兵便兵不血刃的归降了秦军。
  当然,沈兵是先将肃州包围之后再让丘就却去劝降的。
  此时的肃州已没有城寨……秦军从这里撤出时已将城寨烧光,于是月氏骑兵只能在河边扎下帐篷。
  这对秦军来说就是降低了包围难度,他们只需要偷偷的渡过河然后将桥一封锁,月氏骑兵就只能望河兴叹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前一日月氏大军还在追逐秦军,今晨一早醒来秦军就已经在自己后方并封锁了退路。
  这时丘就却就骑着马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他对肃州的部下喊道:
  “月氏此次与秦军作战实属受匈奴胁迫的无奈之举。”
  “如今我等败局已定,将士无需以死相搏,快快降了吧!”
  月氏与匈奴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此次匈奴与月氏结盟之事,原本就有许多将士不服,只是大王的命令才不得不从。
  如今听丘就却如此说,再加上也的确被秦军包围没有退路,于是就只能投降了。
  此战秦军共俘虏了月氏骑兵近两万,战马三万余匹牛羊五万余。
  这牛羊看起来很多,但其实并未缓解秦军的粮食危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9/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