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工程兵(校对)第4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7/609

  “匈奴驻守之处实为姑师。”
  “然姑师城空间及水草有限,匈奴不得不将大军分散到城外。”
  听到这沈兵就“哦”了一声。
  这应该说是西域的特色。
  西域大多地区气候干燥降水较少,于是有水的地方是绿洲,之外便是不适合生存的荒漠。
  时日一长,人们聚绿洲而活自然形成了绿洲农业。
  而有绿洲的地方,人们就会为其命名。
  这些绿洲通常面积不大,比如楼兰就是个只能容纳万余人的绿洲,甚至水源还在枯竭。
  姑师城想必也是个绿洲。
  若以姑师百姓有两万多人计,那么姑师城该可容纳三万人左右……这恰好是匈奴在姑师的驻兵数。
  于是,匈奴人马一多,就只能分散到城外的小绿洲生存。
  这本身没什么问题,因为若秦军进攻姑师的话,这些分散在外的匈奴就可以自成一军在城外骚扰秦军甚至将秦军包围。
  沈兵心下一动,问剺:
  “城外绿洲哪块最大?”
  剺指着距姑师最远的一个点说道:
  “正是交河。”
  “此处乃两河交汇之处,是以名为交河。”
第四百二十七章
绿洲
  沈兵是在第五天才获知援军遭到匈奴阻击的。
  那是十余名月氏骑兵赶到了楼兰,其中还有些人负了箭伤……月氏与楼兰有商贸往来对地形较熟,星夜奔逃总算赶到了楼兰。
  他们交给沈兵的一封纸质书信。
  纸这东西目前只有中原能产,且一旦写上文字之后就很难更改也无法重复使用,一看就知道是真是假。
  信是王徨写的。
  这个王徨就是沈兵攻楚时被沈兵留在陈城假装粮草被烧放昌平君走的那个校尉,因其办事能随机应变且处置得当,是以沈兵一直带在身边。
  第二批增援及补给部队就是由王徨负责。
  信中写道:
  “我军距楼兰还有四百余里,匈奴有万余骑。”
  “属下恳请大将军准许我军且战且走慢行至楼兰!”
  沈兵想也不想就同意了,并让月氏骑军将讯息带回部队让王徨便宜行事。
  沈兵明白王徨的意思。
  王徨这支军队并非主力,他们没有携带火炮,骆驼及马车上驮的除了食物、饮水就是弩箭,另外还有几车火炮用的药包和炮弹。
  在这情况下他们要生存下去并不困难,但速度就会较之前慢许多。
  就像王徨在信里说的一样,且战且走继续往楼兰方向前进。
  这也是步卒对阵骑兵的缺陷……因为没有骑兵的机动和快速,路上很容易被骑军拖住。
  沈兵没有派出援兵。
  因为他知道进攻姑师就是对王徨最好的增援。
  秦军在楼兰休整了七天出发。
  这次出发了更多的底气,原因是之前从匈奴手里缴获了一匹战马和羊群,这使秦军多了许多畜力和食物。
  若食物紧缺,把那些多出来的战马当食物也未尝不可。虽说有些可惜,但总比饿着肚子死在敌人手里要好。
  另外秦军又从匈奴及楼兰那补充了许多弩箭。
  匈奴和楼兰通常不用弩而是用弓。
  但弓箭的要求会比弩箭高得多……这是由匈奴、楼兰等对命中率要求较高决定的。
  弓箭是游牧民族狩猎的利器,制作更精细是必须的。
  相比而言,身为农耕民族的秦军很少用弓箭狩猎,他们讲的批量是规模,也就是成千上万的人拿着弩箭朝敌人齐射。
  因此这些缴获的箭矢直接裁短了就当作弩箭用,不过数天的时间就补充了数十万枝弩箭。
  这些补充很重要,因为在炮弹不足的情况下秦军能与匈奴骑兵作战的就只有弩箭了。
  且这数十万枝弩箭还远远不够。
  因为数十万枝听起来似乎很多,但秦军有一万人,每人分三十枝弩箭就需要三十万枝。
  因此沈兵还留了一千人在楼兰,随时准备将新制好的弩箭送往前线。
  另一个比较轻松的原因,是姑师距楼兰五百余里。
  且还不像“库姆塔格”沙漠那样到处是沙山,对于拥有许多战马的秦军而言只需九天。
  实际上不需要九天,因为秦军的目的是交河。
  交河在姑师与楼兰之间……并非正中而是呈三角之势,交河距姑师两百余里,楼兰距交河四百余里。
  于是秦军赶到目的地只需要七天左右。
  再加上交河有饮用水,于是秦军就可以少带许多补给。
  随军补给的问题往往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比如秦军从沙州出发到楼兰需要三十天左右,于是秦军需要携带三十天的干粮和水,而这三十天的干粮和水会成为沉重的负担使行军速度十分缓慢,行军速度慢就导致需要更长的时间然后需要更多的补给……
  幸运的是这些问题已经解决了,秦军顺利的占领了楼兰并以之作为前进基地。
  火炮方面,沈兵只带了五门,且清一色的是“开花弹”。
  这是为什么就不用说了,此战沈兵根本就没打算进攻姑师城,于是沉重的实心弹就没有携带的必要。
  这点一度让王贲等人感到不解。
  王贲说道:
  “大将军,秦军向来擅长攻城守城而不擅野战,此次为何反其道而为之?”
  李岩也劝道:
  “大将军。”
  “虽说交河匈奴只有一万匈奴更易攻下。”
  “但攻交河似乎无甚作用,因为匈奴完全可以弃守交河,到时我等还是不得不攻姑师。”
  李岩说的对,匈奴骑兵的好处就是一打就散,打不过他就跑,从这角度来说进攻交河毫无意义。
  但沈兵却反问了一声:
  “我等为何要攻姑师?”
  王贲等人面面相觑,过了好一会儿王贲才说:
  “大将军之意,是我等只攻绿洲而不攻姑师?”
  沈兵点了点头,问:
  “有何不可?”
  王贲说:
  “可若是如此,我等又如何能将匈奴逐出姑师?”
  沈兵只笑了笑,不答反问道:
  “若我占领了交河,匈奴一万骑兵又能去往何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7/6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